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四等水准测量原始记录生成表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2757 1498 1259
2057 938 1119
前
745
5433
-1
27.8
29.0
后-前
1
99
2
-1.2
-12.6
h
1402
1387
后
1241
5926
2
42
1081
1094
前
1241
6026
2
32.1
29.3
后-前
0
-100
0
2.8
-9.8
h
881
886
后
703
5490
0
43
526
519
前
703
5390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5.5
36.7
后-前
0
100
0
-1.2
后
1202
5889
0
34
1015
1004
前
1202
5989
0
37.5
39.5
后-前
0
-100
0
-2.0
-7.3
h
1742
1761
后
1542
6330
-1
35
1344
1325
前
1543
6230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0230 后106 2478 7164
1
2109
测站数:5
Z9
BM72-2 TP7
2640 32.5
0507 前107 0369 27.7 后—前 2109
5155 2009
1 0
BM72-2高 程B:M807.28-427在5m
4.8
60.2
KH4161+74-310导右线房点屋
2516
1455 后106 2573 7361
⒅
K107为:4787
已知点高程为:
2403
1052 后106 2466 7254
-1
1343
Z8
TP6 BM72-2
2529 12.6
1195 前107 1123 14.3 后—前 1343
5811 1443
-1 0
BM72-1至 高差B:M87925-21mm
-1.7
26.9
视距282.6m
2315
2944
0300 前107 0233
11.3
13.5 后—前 2654
-2.2
24.8
∑⑼=93.9
-) ∑⑽=89.6
=4.3
∑[⑶ +-⑻)∑]= [⑹+
=
宁耀 复核: 忠
7675
-1
4919
1
2756
-2
∑⒂+⒃ =
2655
TP11高 程:94.924m ∑⒅=15419.5 2∑⒅=
总视距∑⑼+∑⑽=183.5 年 5 月 日期:2001 4 日
⒂
⒃
后-前 ⑾
⑿
⒀
⒁
K107=4.687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格(精.选)
日期:第组天气:
观测者:记录者:自时分始至时分结束
日期:第组天气:
观测者:记录者:自时分始至时分结束
日期:第组天气:
观测者:记录者:自时分始至时分结束
日期:第组天气:
观测者:记录者:自时分始至时分结束
日期:第组天气:
观测者:记录者:自时分始至时分结束
日期:第组天气:
观测者:记录者:自时分始至时分结束
日期:第组天气:
观测者:记录者:自时分始至时分结束
日期:第组天气:
观测者:记录者:自时分始至时分结束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首先填写天气,仪器,风向,土质等项,以备以后出现问题可以有个参考,要是三四等水准测量先填写前后视距的差值,先是下丝,后是上丝,计算前后视距差,然后累加,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有限差。
然后是黑红面或主辅,计算黑红或主辅差值,等级水准测量也有限差。
假如都不超限,就可以继续了。
水准测量的等级是根据国家水准网来定的。
国家水准网布设成一等、二等、三等、四等4个等级。
其布设原则采用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置,逐级加密的原则,等级划分是根据环线周长、附和路线长、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来分的。
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可为研究地壳形变等提供数据。
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需的高程控制。
水准测量又名“几何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站编号
点号
后尺
上丝
前尺
上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m)
K﹢黑﹣红
平均高差(m)
备注
下丝
下丝
后视距
前视距
黑面
红面
视距差
d(m)
∑d(m)
1
后视K2
K为尺常数:
K1=4.787
K2=4.687
前视K1
高差
2
后视K1
前视K2
高差
后视K2
前视K1
高差
后视K1
前视K2
高差
后视K2
盘右
盘左
盘右
附表2:水平距离观测
目标
盘位
观测值
m
半测回平均值
m
一测回平均值mLeabharlann 备注2-1左
右
附表2:闭合导线计算表
点号
观测角
(°' ")
改正数(")
改正后角值
(°' ")
坐标方位角
(°' ")
距离(m)
增量计算值(m)
改正后增量(m)
坐标值(m)
备注
X
Y
前视K1
高差
后视K1
前视K2
高差
每页校核
水准测量高差配赋表
点号
测站数
观测高差/m
改正数
/mm
改正高差
/m
高程
/m
点号
备注
∑
检核
导线用表
附表1:水平角观测记录表
测站点
目标
盘位
度盘读数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1.842 31.1 3.1
1.856 28.0 3.7
k1
1.715 6.401
1 -0.0270
-0.027 0.073 0
23 ZD18-ZD19
0.983 1.186 20.3 -2.8
1.560 1.791 23.1 0.9
k1
1.083 5.771 -1
k2
1.676 6.462
1 -0.5920
备 注
1
4
后
3
8
14
2 9 11
5
前
10 12
后-前
6 15
7
13
18
16
17
0.579
2.620
k1
0.609 5.297 -1
25 DS5-ZD20
0.639 6.0 -0.8
2.688 6.8 -1.6
k2
2.654 7.441
0 -2.0445
-2.045 -2.144 -1
26 ZD20-ZD21
k2
2.201 6.989 -1 -1.1900
-1.190 -1.290 0
k2
0.898 5.683
2
k1
2.299 6.984
2 -1.4010
-1.401 -1.301 0
7 ZD6-ZD7 8 ZD7-DS2
0.544 0.699 15.5 -0.5 0.857 0.989 13.2 -2.2
2.371 2.472 10.1 1.0
0.859
k2
2.421 7.208 0
0.950 9.1 -0.7
k1
0.904 1.517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4766 2775
-1 1
1.4
12.8
2894
0037 后106 2937 7624
0
2865.5
Z13
TP9 TP10
2979 8.5
0105 前107 0071 6.8 后—前 2866
4859 2765
-1 1
1.7
15.3
Z14
TP10 TP11
每页校核
计 算: 宁耀忠
2831
0165 后106 2887
2873 10.4
0128 前107 0094 7.0 后—前 2727
4882 2625
-1 2
BM72-3高 程BM:8742.0-032在m
3.4
17.4
K47+460左边
2718
0050 后106 2754 7541
0
2675.5
Z12
TP8 TP9
2789 7.1
0107 前107 0078 5.7 后—前 2676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双面尺法)
自
测 至
年月日
天 气: 始:
成象: 时 分 终:
观测:
记录: 第 页共 页
测 站 编 号
测 点 编 号
后 下丝 尺 上丝 后视距 视距差d
前 下丝 尺 上丝 方向及
前视距 尺号
∑d
时
中丝读数
黑面
红面
K+黑 减红
平均高差(m)
备 注
⑴
⑷
后
⑶
⑻
⑽
K为尺常数,如
⑵
⑸
前
⑹
⑺
⑼
K106=4.787
四等水准测量表格
测 站
后 尺
上丝 下丝
前 尺
上丝 下丝
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视距差(m) 累积差(m)
方 向 及 尺 号
标尺读数 (K+黑) 高差中数 -红 P1 、TP2…TPn 来表示。尺 号中所填写 的,K6和K7 分别表示 为: K6=4687 K7=4787
测 站
后 尺
上丝 下丝
前 尺
上丝 下丝
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视距差(m) 累积差(m)
方 向 及 尺 号
标尺读数 (K+黑) 高差中数 -红 (m) 备注
黑面
红面
测量过程中 转点用TP1 、TP2…TPn 来表示。 尺号中所填 写的,K6和 K7分别表示 为: K6=4687 K7=4787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格
组别(成员): 后 尺 上丝 下丝 前 尺 上丝 下丝 方 向 及 尺 号 观测时间: 标尺读数 (K+黑) 高差中数 -红 (m) 备注 天气情况:
测 站
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黑面
红面
视距差(m) 累积差(m)
测量过程中 转点用TP1 、TP2…TPn 来表示。尺 号中所填写 的,K6和K7 分别表示 为: K6=4687 K7=4787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又名“几何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
测量规范:国家水准网布设成一等、二等、三等、四等4个等级。
现用的水准测量规范为:GBT_12897-2006_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与GBT_12898-2009_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工程上常用的水准测量为:三、四等水准测量;等外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等级路线长度/km水准仪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符合或环线平地/mm 山地/mm 三≤50DS1因瓦往返各一次往一次±12±4DS3双面往返各一次四≤16DS3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20等级水准仪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黑面、红面读数之差/mm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mm三DS11003三丝能读数1.01.5DS3752.03.0四DS3100510三丝能读数3.05.0。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量:
记录:
计算:
监理:
测 站 编 号
测点 编号
后 尺
上丝 前 上丝 下丝 尺 下丝 后距 前距 视距差d 视距差Σ d
方向 及 尺号
标尺读数 黑面 (m) 红面 (m) K+黑减红 高差中数 (mm) (m) 备注
31
32
BM1924
33
34
35
36
37
BM1925
38
39
40
1812 1409 40.3 -0.7 2092 1630 46.2 1.4 1330 0913 41.7 0.8 1899 1470 42.9 1.1 1772 1350 42.2 -0.7 1880 1402 47.8 -0.2 1533 1427 10.6 2.2 0722 0428 29.4 -0.8 2023 1634 38.9 -0.2 1804 1399 40.5 0.5
标尺读数 黑面 (m) 0884 1353 -0.469 红面 (m) 5671 6042 -0.371 K+黑减红 高差中数 (mm) (m) 0 -2 2 备注
-0.470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测量:
记录:
计算:
监理:Βιβλιοθήκη 测后上丝前
上丝
标尺读数
测 站 编 号 21
测点 编号
后 尺
BM1921
后:4.687 前:4.787 后-前 后:4.787 前:4.687 后-前 后:4.687 前:4.787 后-前 后:4.787 前:4.687 后-前 后:4.687 前:4.787 后-前 后:4.787 前:4.687 后-前 后:4.687 前:4.787 后-前 后:4.787 前:4.687 后-前 后:4.687 前:4.787 后-前 后:4.787 前:4.687 后-前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图
5.864 1.164
-0.3
2.2
1.581
1.45 后尺2# 1.409 6.195
|
1.232 34.9
1.098 35.2
前尺1# 1.272 后-前 0.137
5.959 0.236
-0.3
1.9
1.582
1.454 后尺1# 1.376 6.061
|
1.169 41.3
1.04 41.4
|
1.509 22.6
0.902 20.9
前尺2# 1.005 后-前 0.616
5.794 0.515
1.7
2.103
1.959 后尺2# 2.014 6.8
|
1.924 17.9
1.751 20.8
前尺1# 1.855 后-前 0.159
6.541 0.259
-2.9
-2.9
1.351
2.922 后尺1# 1.15 5.836
1
尺2#
0 0.1365 的K=4.787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1 0.1265 1
-1 -2 -0.1445 1
2 0 1.892 2
3 3 1.881 0
-1 -2 0.6155 1
1 1 0.159 0
1 -2 -1.5525 3
|
-4
0.663
|
0.375 28.8
-0.3
0.743
|
0.568 17.5
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表
日期: 观测者:
天气: 记录者:
仪器型号: 司尺者:
组号:
上丝
测 后 (m)
点 尺 下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