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中原农业区域合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4
月刊
【摘要】关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以及农业发展问题近两年来已经
有很多学者探讨,但很少有对中原经济区农业区域合作进行研究的。

为了中原经济区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在总结农业合作的优势的基础上,提
出目前区域合作存在的障碍,并从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加快发展不同层次的农产品、健全农业合作基础服务体系、加强对农业的金融
支持、土地流转过程保障农民收益等五个方面,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农业;区域合作;价值链
引言
2011年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把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

河南作为全国的后厨房,要加快农业的现代化,仅靠现有耕地数量和农业生产方式是不能满足的。

转变现有的农产品加工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各部门、社会各界、科研院所等通力合作。

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农业区域合作,走具有中原特色的农业合作发展道路,探索出一条不以牺
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
“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一、中原农业区域合作的内涵界定
(一)农业的范畴
农业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其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也是动植物本身。

只要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等方式来获得产品的各有关部门,都可以统称为农业。

由于现阶段的农业分为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两大类,所以狭义农业仅指种植业。

它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的生产。

我国农业的生产结构虽然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从农业生产的萌芽至今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

人口众多而耕地面积相对
较少的现实条件下,粮食生产一直占主导地位。

所以在传统观念中,
种植五谷就成为农业生产的代名词,即狭义农业。

80年代以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从较为单一的生产经营向多种经营的商品经济转化,
林业、
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才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种植业占农业总比重开始逐步下降。

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农业的范畴进一步扩展。


但包括为农业提供机器、
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行业,而且还包括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相关服务部门。

由此,中原经济区农业的范畴是广义上的大农业。

(二)农业合作的界定
所谓农业合作是指农民为共同从事某些经济活动所进行的联合。

早期的农业合作主要是农户合作购买生产资料、进行农产品运销、举办农业信贷,后来发展到合作利用生产设备和共同完成某些生产活动。

建立中
原经济区,实现区域农业产业合作,资金、
技术、人力资本、快捷的信息等是必要条件,必须以政府为主导,联合不同区域,促进地方农业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利用经济有效的农业合作组织,才能推进农业合作深度与广度。

所以本文中的农业合作是以中原经济区为背景,跨区域政府间合作为基础,通过合作组织的宣传、引导,加强农户科学种植和养殖,市场共享,农业相关部门搞好研发,支持农户生产,从而提高区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农业合作的动因分析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是全国粮食增长核心区,所以在发展中
原经济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承担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

怎样才能使农业在三化协调下稳步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

目前我省农业产业链短,关联产业少,农产品深加工比重小、发展滞后,经济附加值低。

中原经济区发展是以工业为主导,推进农业的现代化,
但现阶段工业发展还没能使与农业生产、
加工、转化、流通、消费的相关的产业体系建立起来,农民的收益仍然不高,三农问题有待解决。

为解决此问题,我省已有一些农民加入了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共谋发展之路。

这些合作组织虽然有“公司+农户”、“市场+农户”等形式,但囿于资金匮乏、没有技术支持、信息滞后和管理手段低下等,其自身发展壮大程度不高,并且大部分属于松散型,一些组织很难发挥组织农户科学生产的作用。

即便如此,大部分的农民还是游离于农业产业化组织之外。

由此,以政府为主导,联合不同区域,促进地方农业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利用经济有效的农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合作深度与广度,是发展中原经济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

此外,建立区域农业合作也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不仅可以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大力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促使区域政府和广大农民自觉地积极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把绿色农业作为特色品牌,把农业耕作与旅游业相结合,提高区域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发展绿色农业旅游。

并且农业合作有利于发挥农业生产规模效应和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

通过合作区域绿色环保农产品的推广和保护,扩大农业出口,不但提高农民收入和生产积极性,还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为“三化”协调发展打好基础。

三、中原农业合作的区域优势及其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合作的区域优势
中原经济区建立区域农业合作有其自身天然地理优势。

中原经济区的范围是以河南为主体,包含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涵盖5省的30个市和2个县。

该区域都是粮食核心生产区。

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不断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建成全国重要的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

要达到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必须加强中原经济区内各地的农业合作,使优质资源组合,支持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豫北豫西山前平原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大豆、优质水稻产业带建设。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也提出,不管从整个中原经济区层面看还是仅仅着眼于河南,其地理都位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接合处,与邻近省份核心城市以及与北京、上海的高铁的开通,使其空间距离变的很近,地理位置优越。

并且它还是经济技术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和资源要素由西向东梯度转移的交汇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市场区位优势,便于农产品的加工、转化、流通、消费的相关的产业体系的建立。

(二)农业合作面临的问题第一,农业合作的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

首先,目前市场信息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农民无法及时获得准确、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其次,绿色、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还未建立起来,检验检测体系还不完善,农民无法按国家标准组织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合作组织内部负责流通和加工的相关企业也难以进行准确的质量认证。

第二,缺乏政府功能机构领导的持续推动。

目前中原经济区地方政
府合作的组织形式是通。

过市长联席会办公室来组织工作,
其制度化程度相对较低。

市长联席会虽然是经济区的最高组织形式,但主要是靠地方领导推动的,一旦地方领导工作调动很容易使农业合作项目停滞或者合作内容改变,削弱农业合作给区域带了的优势。

第三,初级农产品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偏好朝着健康、营养、时尚的食品结构转变。

粮食
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中原农业区域合作

吴玉娟
(中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44)
财经
96··
2016年4
月刊
(上接第95页)
三、互联网浪潮下,保险产品设计的转变
互联网信息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营销渠道,从营销方式的转变和理赔方式的转变来看并没有真正的改变保险业,仅仅是增加了渠道,提高效率,降低了成本。

但是互联网对于保险产品设计的创新可以说意义更为重大,不仅仅是降低了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创新了保险的作用和产品,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一)互联网提供与用户互动渠道,促进产品创新
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为产品设计者和潜在用户交流提供了渠道,在保险产品的创新过程中能够利用网上资源及时、低成本的获得反馈信息,产品设计人员能够便捷的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

(二)互联网技术应用,降低成本
从以上的论述中得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大的降低了保险产品的成本,从保费的构成来看管理成本的降低能够直接降低保费水平,在保险产品的设计上能够提高保险产品的竞争力,在同样的现金价值下或者扩大赔付范围或者降低保费水平。

(三)互联网大潮下,险种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型的业态层出不穷,网上交易和结算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自然催生了保险业的产品创新。

目前很多保险公司适时推出新的创新产品,此类创新产品有两类,第一类为原有产品的更新,例如,与滴滴打车等移动叫车软件推出的乘客意外险,该险种在公共交通中普遍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互联网移动叫车服务的出现提出了新的需求,产生了该产品创新的源动力;第二类为新需求引致的新产品,例如,目前比较热门的网上交易账户保险,此类保险为创新型产品,是为了保证网络交易的安全性而推出的险种。

目前来看该类产品一般来说保障范围有限,保险条款较为细致,此类保险大多为商家为了增加自身信用而投保。

创新是各个行业永恒的主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技术在革新,创新则能够适者生存,固步自封必将被市场淘汰。

保险行业的创新设计到经营理念、产品设计、销售方式、理赔模式等各个方面。

保险行业的创新应该紧跟时代脚步和客户的需求,在各个方面大胆创新,同时监管机构也应该与时俱进,促进行业发展。

以上主要论述了互联网大潮下保险行业具体的创新方面,以下从宏观层面展望一下保险业的创新。

第一,保险产品的根本性革新。

保险业自海上保险的雏形形成以来一直以保障作为基础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保险更加具有理财、避税、资产配置等诸多作用,在保险产品的设计上也应该有所创新,拓宽保险的作用。

在互联网金融火热的时代,P2P、众筹等形式不断创新,或许保险也能尝试众筹的模式,类似互助基金等形式,拓宽保险的作用。

第二,完善相关法律,监管模式的创新,目前来看我国的保险公司在保监会的监管下开展业务,保险产品采用审核发行模式,产品审核流程较长,创新难度较大。

我们可以吸收国外的相关经验,完善相关法律,减少审批流程,为创新业务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保险创新回归金融创新。

保险业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险产品可以理解为保险合同当事人之间的资金融通。

以资金融通为创新起点能够更好的激活保险业的活力,例如如今发达国家流行的保单的证券化模式,为金融业提供了比较优质的基础资产,必将会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率,加快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祺祥.《保险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张洪涛.《保险核保与理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陈乐.保险理赔效率研究.安徽财经大学学报.
[4]刘宽亮.再保险制度创新及监管研究.南开大学.
[5]张晓燕.浅谈保险理赔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保险论坛2009.5.
[6]武冬铃萧军.信息技术创新在财险公司理赔内部控制中的应用.管理论坛.
消费呈下降趋势,奶及奶制品、干鲜瓜果、肉禽及其制品类消费需求增长显著,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水产品和蔬菜类的需求变化不大。

然而河南省供应的产品主要停留在大众化产品阶段,优质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数量不多,名牌农产品更少,特色农产品少有听说。

其结果会导致其难以抵御全国各地的优质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限制了区域农业协作的收益。

四、中原农业区域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专业化生产为前提,中原经济区政府功能机构需要鼓励和扶持建立外向型、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组织结构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起步阶段可先依托社区组织,推举农民们信任的干部或当地有威望的人员与企业联系,将地区农民联合起来,通过提供农业服务,逐渐形成合作组织。

区域政府机构要鼓励各类服务机构组织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等,对供销社逐步改革,使其转变为农民们的自我服务组织。

(二)加快发展不同层次的农产品
根据人们农产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不同收入人群对不同层次的农产品消费需求不同。

支持区域农业合作,不但要生产出标准化的农产品,还需要满足不同市场的消费需求。

目前河南单一的初级农产品价格低,市场竞争压力大。

如果能转换思路,大力发展环保、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加强专用原料品种的研发,从而引导农产品原料生产专业化、基地化发展。

并且根据区域优势建立和造就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以果品、蔬菜、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为主,加工出档次高、品种全、品牌效应好的农产品。

(三)健全农业合作基础服务体系
健全农业合作基础服务体系不能仅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还需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区域合作的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加大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促使其产学研相结合,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导农民生产。

同时重视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的发展,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使其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特别是加强农业产业化信息的传递,帮助农民了解市场变动概况,提高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

并且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区域合作,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

(四)加强对农业的金融支持
把国家设在乡镇的农业银行和农业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结合起来,为农业发展做好资金保障。

并且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提高粮食主产区的财政保障能力。

进一步增加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扩大农资综合补贴规模,曾大良种补贴范围。

并开发农业保险种类和保险支付力度,确保降低区域农业合作的成本和风险。

(五)农业合作的基础:土地流转必须保障农民收益
农业现代化一方面是靠农产品本身的产值提高,另一方面是加快城镇化进程,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人均土地面积,农业合作规模化经营。

农业合作规模化需要土地流转。

而土地产权、转让价格等却非常低。

土地,农民手里最大的财富因缺少政策保障,无法增加农民收益。

反而阻碍农业合作、土地流转的开展。

农民收入低,一方面农民拿不到创造的价值,另一方面国家财政又要给他们补贴,这种现状使价格体系扭曲。

中原经济区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让农民能够有偿地处理财产,能够享受到与其贡献相匹配的发展成果,同时也支持了区域农业合作的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1]蔡世忠.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产业化的地位和作用探究——
—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0(3).
[2]王军,石嫣,董谦.试论京津冀农业区域协作[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3).
[3]王红.基于农业现代化的中原经济区发展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6).
[4]李铜山.把现代农业特区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内核[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1).
作者简介:吴玉娟(1981—),女,河南郑州人,现在中州大学,讲师职称。

财经
9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