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有理数 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 .a >b
B .﹣ab <0
C .|a |<|b |
D .a <﹣b
2.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面上,至少需要两枚钉子,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 )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垂线段最短
D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3.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 1,点 A 、B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若数轴上有一点 C 到点 B 的距离为 2 个单位,则点 C 表示的数是( )
A .-1 或 2
B .-1 或 5
C .1 或 2
D .1 或 5
4.有一个数值转换器,流程如下:
y 当输入 x 的值为 64 时,输出 的值是( ) 2 2
2
A .2
B .
C .
D .
32
5.如图所示,数轴上 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 2 ﹣1 和 2 ,则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 是(

A .2 2
B .2 2 ﹣1
C .2 2 +1
D .1
D .
x y
6.下列分式中,与 的值相等的是()
2x y x y x y x y x y y 2x
A .
B .
C .
y 2x
2x y
2x y
7.在直线 AB 上任取一点 O ,过点 O 作射线 OC 、OD ,使 OC ⊥OD ,当∠ AOC=40°时,
∠ BOD 的度数是( A .50°
) B .130°
C .50°或 90°
D .50°或 130°
8.墙上钉着用一根彩绳围成的梯形形状的饰物,如图实线所示(单位:cm ).小颖将梯 形下底的钉子去掉,并将这条彩绳钉成一个长方形,如图虚线所示.小颖所钉长方形的 长、宽各为多少厘米?如果设长方形的长为xcm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

A .2(x+10)=10×4+6×2 C .2x+10=10×4+6×2
B .2(x+10)=10×3+6×2 D .2(x+10)=10×2+6×2
9.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的是( ) A .对广州市某校七(1)班同学的视力情况的调查 B .对广州市市民知晓“礼让行人”交通新规情况的调查 C .对广州市中学生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情况的调查 D .对广州市中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情况的调查
10.如图,已知 AB ∥CD,点 E 、F 分别在直线 AB 、CD 上,∠EPF=90°,∠BEP=∠GEP ,则∠1 与 ∠2 的数量关系为( )
A .∠1=∠2
B .∠1=2∠2
C .∠1=3∠2
D .∠1=4∠2
2x 1 x 2
1 11.将方程 去分母,得( )
3 4
4(2x 1) 3(x
2) 4(2x 1) 12
(x 2) A . C . B . D . (2x 1) 6 3(x 2)
4(2x 1) 12 3(x 2)
12.已知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了100 元,其中一个盈利 60% ,另一个亏
损 20%,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 )
A .不盈不亏
B .盈利 37.5 元
C .亏损 25 元
D .盈利 12.5 元
二、填空题
13.把一张长方形纸按图所示折叠后,如果∠AOB ′=20°,那么∠BOG 的度数是_____.
14.如图,点 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BC =2AB ,点 D 是线段 AC 的中点,AB =4,则 BD 长度是_____.
5 5 , , 3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______.
5
15.把
16.小明妈妈支付宝连续五笔交易如图,已知小明妈妈五笔交易前支付宝余额860元,则五笔交易后余额__________元.
支付宝帐单
日期交易明细
10.16
乘坐公交¥
4.00
10.17 10.18 10.19 10.20
200.00转帐收入¥
82.00
零食¥
餐费¥100.00
17.在一样本容量为80的样本中,已知某组数据的频率为0.7,频数为_____.
18.据科学家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600000000年,将46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
19.计算7a b﹣5ba=_____.
22
20.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它等于3cm,则线段AC=______cm.21.如图,将△ABE向右平移3cm得到△DCF,若BE=8cm,则CE=______cm.
22.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约为118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千米.
132
23.用“>”或“<”填空:_____;2_____﹣3.
353
24.如果A、B、C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6厘米,BC=2厘米,则A、C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
三、压轴题
25.小刚运用本学期的知识,设计了一个数学探究活动.如图1,数轴上的点M,N所表示的数分别为0,12.将一枚棋子放置在点M处,让这枚棋子沿数轴在线段M N上往复运动(即棋子从点M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当运动到点处,随即沿数轴向左运动,当运
N
动到点M处,随即沿数轴向右运动,如此反复).并且规定棋子按照如下的步骤运动:第
Q Q2
1步,从点M开始运动t个单位长度至点处;第2步,从点继续运动t单位长度至
11
3t t 3Q
点Q处;第3步,从点Q继续运动个单位长度至点处…例如:当时,点、
Q3
1 22
Q、的位置如图2 所示.
Q
3
2
解决如下问题:
4
4 2,那么线段Q Q______;
(1)如果t (2)如果t (3)如果t
13
t
,且点表示的数为3,那么______;
Q3
,且线段Q Q
2
,那么请你求出t的值.
24
26.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若用AB表示A,B两点的距离,AC表示A,C两点的距离,且BC 2 AB,点A、点C对应的数分别是a、c,且| a 20 | | c 10 |0 .
(1)若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2 个单位长度/秒、5 个单位长度/ 秒,则运动了多少秒时,Q到B的距离与P到B的距离相等?
(2)若点P,Q仍然以(1)中的速度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2 秒后,动点R从A点出发向左运动,点R的速度为1 个单位长度/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点R运动了x秒时恰好满足MN A Q 25,请直接写出x的值.
27.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对应的数分别是a、b、c,且满足|a+24|+|b+10|+(c- 10)=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 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2
(1)求a、b、c的值;
(2)若点P到A点距离是到B点距离的2 倍,求点P的对应的数;
(3)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2 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第几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请说明理由.
28.已知有理数a,b,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B,C,且满足(a-1)+|ab+3|=0,
2
c=-2a+b.
(1)分别求a,b,c 的值;
(2)若点A 和点B 分别以每秒2 个单位长度和每秒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同时相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i )是否存在一个常数 k ,使得 3BC -k•AB 的值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随运动时间t 的改变而改 变?若存在,求出 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ii )若点 C 以每秒 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与点 A ,B 同时运动,何时点 C 为线段 AB 的三 等分点?请说明理由. 30cm
29.已知线段 AB 2cm/ s
Q
的速度运动,同时点 沿线段点
B (1)如图 1,点 沿线段 AB 自点 A 向点 以 P B 3cm
/ s 、 P Q 两点相遇?
向点 以 A 的速度运动,几秒钟后, P 、Q 两点相距
10cm
(2)如图 1,几秒后,点 ? 4cm P O 2cm , (3)如图 2, AO ,当点 在 P 的上方,且POB 600时,点 AB P
Q 绕着点O 以 30 度/秒的速度在圆周上逆时针旋转一周停止,同时点 沿直线 BA 自 点向 B P 、Q
Q
两点能相遇,求点 的运动速度.
A 点运动,假若点 30.已知:A 、O 、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过 O 点作射线 O
C ,使∠AOC :∠ BOC =1:2, 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 O 处,一边 OM 在射线 OB 上,另一边 ON 在直线 AB 的 下方.
(1)将图 1 中的三角板绕点 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 2 的位置,使得 ON 落在射线 OB 上,此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
度;
(2)继续将图 2 中的三角板绕点 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 3 的位置,使得 ON 在∠AOC 的 内部.试探究∠AOM 与∠NOC 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将图 1 中的三角板绕点 O 按 5°每秒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直角 三角板的直角边 OM 所在直线恰好平分∠BOC 时,时间 t 的值为 (直接写结果).
12cm C B C 2AC ,点 是线段 AB 上的一点, .动点 从点 A 出发,以
31.如图, AB P
3c m / s 3c m / s Q 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 从 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 后立即返回,以
B
1c m/ s s t 的速度向右运动. 设它们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 . 当点 与点 Q 点 出发,以 C P
第二次重合时, P 、Q
(1)求 AC , BC ;
两点停止运动. PQ (2)当t 为何值时, AP ;
t
(3)当 为何值时, 与Q 第一次相遇; P P Q
1cm .
t
(4)当 为何值时,
32.点 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 B 对应的数为 2.
1
(1)如图 1 点 C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x ,且 x 是方程 2x +1= x ﹣5 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
2
1
点 P 使 PA +PB = BC +AB ?若存在,求出点 P 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
(2)如图 2,若 P 点是 B 点右侧一点,PA 的中点为 M ,N 为 PB 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 P 点,
3 1 2 3
4
P M 当 P 在 B 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①PM ﹣ BN 的值不变;② BN 的值不
4 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得出 a 、b 两点到原点距离的大小,进而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由图可知 a <0<b , ∴ab <0,即-ab >0 又∵|a |>|b |, ∴a <﹣b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熟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B
解析:B
【解析】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面上,至少需要两枚钉子故选 B.
3.D
【分析】
如图,根据点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可确定原点,即可得出点B表示的数,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答案.
【详解】
如图,设点C表示的数为m,
∵点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
∴AB的中点O为原点,
∴点B表示的数为3,
∵点C到点B的距离为2个单位,
3m
∴=2,
∴3-m=±2,
解得:m=1或m=5,
∴m的值为1或5,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熟练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题关键.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把64代入转换器,根据要求计算,得到输出的数值即可.
【详解】
∵=8,是有理数,
64
∴继续转换,
∵38=2,是有理数,
∴继续转换,
∵2的算术平方根是2,是无理数,
∴输出y=2,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正的平方根是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注意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
5.D
解析:D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解:∵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2﹣1和2,
∴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2﹣1)=1;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掌握数轴上点的特点,利用数轴,数形结合求出答案.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x y x y
解:原式=,
2x y y2x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的关键熟练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本题属于基础题型.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分别计算即可.
【详解】
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1)
∵OC⊥OD,
∴∠COD=90°,
∵∠AOC=40°,
∴∠BOD=180°﹣90°﹣40°=50°,
(2)
∵OC⊥OD,
∴∠COD=90°,
∵∠AOC=40°,
∴∠AOD=50°,
∴∠BOD=180°﹣50°=130°,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角的计算,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要注意分两种情况画图.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目中图形,求得梯形的长.由图知,长方形的一边为10厘米,再设另一边为x 厘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梯形的周长,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详解】
解:长方形的一边为10厘米,故设另一边为x厘米.
根据题意得:2×(10+x)=10×4+6×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清题目中梯形变化为矩形,其周长不变.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普查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对广州市某校七(1)班同学的视力情况的调查,适合全面调查,符合题意;
B.对广州市市民知晓“礼让行人”交通新规情况的调查,适合抽样调查,故不符合题意;
C.对广州市中学生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情况的调查,适合抽样调查,故不符合题意;
D.对广州市中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情况的调查,适合抽样调查,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的调查,应选用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先用普查的方式.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延长EP交CD于点M,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FMP=90°-∠2,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EP=∠FMP,继而根据平角定义以及∠BEP=∠GEP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延长EP交CD于点M,
∵∠EPF是△FPM的外角,
∴∠2+∠FMP=∠EPF=90°,
∴∠FMP=90°-∠2,
∵AB//CD,
∴∠BEP=∠FMP,
∴∠BEP=90°-∠2,
∵∠1+∠BEP+∠GEP=180°,∠BEP=∠GEP,
∴∠1+90°-∠2+90°-∠2=180°,
∴∠1=2∠2,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平角的定义,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方程两边同乘12即可得答案.
【详解】
2x1x2
14(21)123(2)
方程两边同时乘12得:x x
34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找出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不要漏乘.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 60%)x 100 x
设盈利的计算器的进价为 ,则 y ,亏损的计算器的进价为 ,则 (1 20%) y 100 ,用售价减去进价即可. 【详解】 (1 60%)x 100 62.5,亏损的计算器的进价 x 解:设盈利的计算器的进价为 ,则
, x (1 20%) y 100 y 125 20062.512512.5
元,所以这家商店盈利了
y 为 ,则 , , 12.5 元..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3.80°
【解析】
【分析】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B′OG =∠B O G ,再结合已知条件即可解答.
【详解】
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B′OG =∠B O G
又∠AOB′=20°,可得∠B′OG+∠B O G =
解析:80°
【解析】
【分析】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B′OG =∠BOG ,再结合已知条件即可解答.
【详解】
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B′OG =∠BOG
又∠AOB′=20°,可得∠B′OG+∠BOG =160°
1 ∴∠BOG = ×160°=80°. 2
故答案为 80°.
【点睛】
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理解轴对称性质以及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解析】
【分析】
先根据A B=4,B C=2A B求出B C的长,故可得出A C的长,再根据D是A C 的中点求出A D的长度,由BD=A D﹣A B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A B=4,B C=2A B,
∴B
解析:【解析】
【分析】
先根据AB=4,BC=2AB求出BC的长,故可得出AC的长,再根据D是AC的中点求出AD 的长度,由BD=AD﹣AB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AB=4,BC=2AB,
∴BC=8.
∴AC=AB+BC=12.
∵D是AC的中点,
1
∴AD=AC=6.
2
∴BD=AD﹣AB=6﹣4=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解析】
【分析】
分别对其进行6次方,比较最后的大小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5,都大于0,
则,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根式的比较大小,解题关键是把带根式的数化为常数进
解析:555
3
【解析】
【分析】
分别对其进行6次方,比较最后的大小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5,5,35都大于0,
(5)5(5)55
则,
362636
555,
3
故答案为:555.
3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根式的比较大小,解题关键是把带根式的数化为常数进行比较即可. 16.810
【解析】
【分析】
根据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对题干支出与收入进行加减运算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五笔交易后余额为860+200-4-64-82-100=810元,
故填810.
【点睛
解析:810
【解析】
【分析】
根据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对题干支出与收入进行加减运算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五笔交易后余额为860+200-4-64-82-100=810元,
故填810.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对支出与收入进行加减运算从而求解. 17.56
【解析】
【分析】
由已知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已知某组样本的频率为0.7,根据频数=频率×样本容量,可得答案
【详解】
样本容量为80,某组样本的频率为0.7,
该组样本的频数=0.7×80
解析:56
【解析】
【分析】
由已知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已知某组样本的频率为0.7,根据频数=频率×样本容量,可得答案
【详解】
样本容量为80,某组样本的频率为0.7,
该组样本的频数=0.7×80=56
故答案为:56
【点睛】
此题考查频率分布表,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18.6×
【解析】
试题解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由于4600000000有10位,所以可以确定n=10-1=9.
所以,46000000
解析:6×109
【解析】
试题解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由于
n
4 600 000 000 有10 位,所以可以确定n=10-1=9.

所以,4 600 000 000=4.6×109

故答案为4.6×109
19.2a2b
【解析】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化简即可.
【详解】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解析:2a
b
2
【解析】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化简即可.
【详解】
7a b﹣5ba=7﹣5a b=2a b.
2222
2a b
故答案为:
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20.5或11
【解析】
【分析】
由于C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AC的长,注意不要漏解.【详解】
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
AC=AB+
解析:5或11
【解析】
【分析】
由于C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AC的长,注意不要漏解.
【详解】
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
AC=AB+BC=8+3=11cm;
当C点在B点左侧时,如图所示:
AC=AB﹣BC=8﹣3=5cm;
所以线段AC等于11cm或5cm.
21.5
【解析】
【分析】
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BC=3cm,继而由BE=8cm,CE=BE-BC即可求得答案.【详解】
∵△ABE向右平移3cm得到△DCF,
∴BC=3cm,
∵BE=8cm,
∴C
解析:5
【解析】
【分析】
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BC=3cm,继而由BE=8cm,CE=BE-BC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ABE向右平移3cm得到△DCF,
∴BC=3cm,
∵BE=8cm,
∴CE=BE-BC=8-3=5cm,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熟练掌握对应点间的距离等于平移距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18×105
【解析】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
解析:18×105
【解析】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
n
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详解】
解:118000=1.18×10,
5

故答案为1.18×105
23.<>
【解析】
【分析】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解:<;>﹣3.
故答
解析:<>
【解析】
【分析】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132
解:<;2>﹣3.
353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正数
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24.8cm或4cm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C点在AB之间,②当C在AB延长线时,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解.
【详解】
①当C点在AB之间时,如图所示,
AC=AB-BC=6cm-2c
解析:8cm或4cm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C点在AB之间,②当C在AB延长线时,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解.
【详解】
①当C点在AB之间时,如图所示,
AC=AB-BC=6cm-2cm=4cm
②当C在AB延长线时,如图所示,
AC=AB+BC=6cm+2cm=8cm
综上所述,A、C两点间的距离是8cm或4cm
故答案为:8cm或4cm.
【点睛】
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计算,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三、压轴题
17222
25.(1)4;(2)或;(3)或或2
22713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目得出棋子一共运动了t+2t+3t=6t个单位长度,当t=4时,6t=24,为M N长度的整
的偶数倍,即棋子回到起点M处,点Q与M点重合,从而得出Q Q的长度.
313
(2)根据棋子的运动规律可得,到Q点时,棋子运动运动的总的单位长度为6t,,因为t<4,由
3
(1)知道,棋子运动的总长度为3或12+9=21,从而得出t的值.
t 2,则棋子运动的总长度10t 20 (3)若
,可知棋子或从 M 点未运动到 N 点或从 N 点返回 2
运动到Q 的左边或从 N 点返回运动到Q 的右边三种情况可使Q Q 2 2 2 4 【详解】
解:(1)∵t+2t+3t=6t ,
∴当 t=4 时,6t=24,
24 122 ∵ ,
∴点Q 与 M 点重合, 3
4
∴Q Q 1 3 (2)由已知条件得出:6t=3 或 6t=21,
1 2 7 2
t t 或 解得: (3)情况一:3t+4t=2,
2 t 解得: 7
情况二:点Q 在点Q 右边时:3t+4t+2=2(12-3t) 4 2
22 13
t 解得: 情况三:点Q 在点Q 左边时:3t+4t-2=2(12-3t) 4 2
解得:t=2.
2 22 综上所述:t 的值为,2 或 或 . 7 13
【点睛】
本题是一道探索动点的运动规律的题目,考查了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探索规律的能力,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注意分多种情况讨论.
10 14 114 或 26.(1) 秒或 10 秒;(2) . 7 13 13
【解析】
【分析】
(1)由绝对值的非负性可求出 a ,c 的值,设点 B 对应的数为 b ,结合 BC 2 AB ,求出 b 的值,当运动时间为 t 秒时,分别表示出点 P 、点 Q 对应的数,根据“Q 到 B 的距离与 P 到 B 的距离相等”列方程求解即可;
(2)当点 R 运动了 x 秒时,分别表示出点 P 、点 Q 、点 R 对应的数为,得出 AQ 的长, 由中点的定义表示出点 M 、点 N 对应的数,求出 MN 的长.根据 MN+AQ=25 列方程,分三 种情况讨论即可.
【详解】
(1)∵|a -20|+|c+10|=0,
∴a -20=0,c+10=0,
∴a=20,c=﹣10.
设点B 对应的数为b.
∵BC=2AB,∴b﹣(﹣10)=2(20﹣b).
解得:b=10.
当运动时间为t 秒时,点P 对应的数为20+2t,点Q 对应的数为﹣10+5t.
∵Q 到B 的距离与P 到B 的距离相等,
∴|﹣10+5t﹣10|=|20+2t﹣10|,
即5t﹣20=10+2t 或20﹣5t=10+2t,
10
解得:t=10或t=.
7
10
答:运动了秒或10秒时,Q 到B 的距离与P 到B 的距离相等.
7
(2)当点R 运动了x 秒时,点P 对应的数为20+2(x+2)=2x+24,点Q 对应的数为﹣10+5(x+2)=5x,点R 对应的数为20﹣x,∴AQ=|5x﹣20|.
∵点M 为线段PR 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 的中点,
2x2420x44x
∴点M 对应的数为=,
22
20x5x
点N 对应的数为2x+10,
2
44x
∴MN=|﹣(2x+10)|=|12﹣1.5x|.
2
∵MN+AQ=25,∴|12﹣1.5x|+|5x﹣20|=25.
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0<x<4时,12﹣1.5x+20﹣5x=25,
14
解得:x=;
13
当4≤x≤8时,12﹣1.5x+5x﹣20=25,
66
解得:x=>8,不合题意,舍去;
7
当x>8时,1.5x﹣12+5x﹣20=25,
114
解得:x.
13
14114

综上所述:x 的值为.
1313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绝对值的非负性以及两点间的距离,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44
27.(1)a=-24,b=-10,c=10;(2)点P 的对应的数是-或4;(3)当Q 点开始运动后第
3
6、21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绝对值和偶次幂具有非负性可得a+24=0,b+10=0,c-10=0,解可得a、b、c的值;
(2)分两种情况讨论可求点P的对应的数;
(3)分类讨论:当P点在Q点的右侧,且Q点还没追上P点时;当P在Q点左侧时,且Q点追上P点后;当Q点到达C点后,当P点在Q点左侧时;当Q点到达C点后,当P 点在Q点右侧时,根据两点间的距离是8,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
【详解】
(1)∵|a+24|+|b+10|+(c-10)=0,
2
∴a+24=0,b+10=0,c-10=0,
解得:a=-24,b=-10,c=10;
(2)-10-(-24)=14,
228
①点P在AB之间,AP=14×=,
213
2844
=-
-24+,
33
44
点P的对应的数是-;
3
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AP=14×2=28,
-24+28=4,
点P的对应的数是4;
(3)∵AB=14,BC=20,AC=34,
∴t=20÷1=20(s),即点P运动时间0≤t≤20,
P
点Q到点C的时间t=34÷2=17(s),点C回到终点A时间t=68÷2=34(s),
12
当P点在Q点的右侧,且Q点还没追上P点时,2t+8=14+t,解得t=6;
当P在Q点左侧时,且Q点追上P点后,2t-8=14+t,解得t=22>17(舍去);
46
当Q点到达C点后,当P点在Q点左侧时,14+t+8+2t-34=34,t=<17(舍去);
3
62
当Q点到达C点后,当P点在Q点右侧时,14+t-8+2t-34=34,解得t=>20(舍去),
3
当点P到达终点C时,点Q到达点D,点Q继续行驶(t-20)s后与点P的距离为8,此时2(t-20)+(2×20-34)=8,
解得t=21;
综上所述:当Q点开始运动后第6、21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掌握非负数的性质,再结合数轴解决问题.
28.(1)1,-3,-5(2)i )存在常数 m ,m=6 这个不变化的值为 26,ii )11.5s
【解析】
【分析】
(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得 a 、b 、c 的值即可;
(2)i )根据 3BC -k•AB 求得 k 的值即可;
1 ii )当 AC= AB 时,满足条件. 3
【详解】
(1)∵a 、b 满足(a -1)2+|ab+3|=0,
∴a -1=0 且 ab+3=0.
解得 a=1,b=-3.
∴c=-2a+b=-5.
故 a ,b ,c 的值分别为 1,-3,-5.
(2)i )假设存在常数 k ,使得 3BC -k•AB 不随运动时间 t 的改变而改变.
则依题意得:AB=5+t ,2BC=4+6t .
所以 m•AB -2BC=m (5+t )-(4+6t )=5m+mt -4-6t 与 t 的值无关,即 m -6=0,
解得 m=6,
所以存在常数 m ,m=6 这个不变化的值为 26.
1 ii )AC= AB , 3
AB=5+t ,AC=-5+3t -(1+2t )=t -6,
1 t -6= (5+t ),解得 t=11.5s . 3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7cm/ s
2.4cm/ s 或 Q 29.(1)6 秒钟;(2)4 秒钟或 8 秒钟;(3)点 的速度为 . 【解析】
【分析】 P 、Q 相遇,根据题意可得方程2t 3t 30 ,解方程即可求得 t (1)设经过 后,点
t s 值;(2)设经过 xs , P 、Q 两点相距10cm ,分相遇前相距 10cm 和相遇后相距 10cm 两
P 、Q 种情况求解即可;(3)由题意可知点 只能在直线
上相遇,由此求得点 Q 的速 AB 度即可.
【详解】
P 、Q 解:(1)设经过 后,点 相遇.
t s 依题意,有
2t 3t 30 , 6 解得:t .
P 、Q 答:经过 6 秒钟后,点 相遇;
P 、Q 两点相距10cm (2)设经过 xs , ,由题意得
2x 3x 10 30 2x 3x 10 30 或 , 4 x 8 或 . 解得: x P 、Q 两点相距
10cm 答:经过 4 秒钟或 8 秒钟后, ; P 、Q (3)点 只能在直线 上相遇,
AB 120 120 180 10 s
, 4 s 则点 旋转到直线 P 上的时间为: AB 或 30 4y 30 2 , 30 ycm / s
Q 设点 的速度为 ,则有 y 7 解得: ;
或10y 30 6 ,
2.4 解得 y ,
7cm/ s 2.4cm/ s
或 . Q 答:点 的速度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应用解决第(2)(3)问都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注意
不要漏解. 30.(1)90°;(2)30°;(3)12 秒或 48 秒.
【解析】
【分析】
(1)依据图形可知旋转角=∠NOB ,从而可得到问题的答案;
(2)先求得∠AOC 的度数,然后依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到∠NOC=60°-
∠AON ,∠AOM=90°-∠AON ,然后求得∠AOM 与∠NOC 的差即可;
(3)可分为当 OM 为∠BOC 的平分线和当 OM 的反向延长为∠BOC 的平分线两种情况,然 后再求得旋转的角度,最后,依据旋转的时间=旋转的角度÷旋转的速度求解即可.
【详解】
(1)由旋转的定义可知:旋转角=∠NOB =90°.
故答案为:90°
(2)∠AOM ﹣∠NOC =30°.
理由:∵∠AOC :∠BOC =1:2,∠AOC+∠BOC =180°,
∴∠AOC =60°.
∴∠NOC =60°﹣∠AON .
∵∠NOM =90°,
∴∠AOM =90°﹣∠AON ,
∴∠AOM ﹣∠NOC =(90°﹣∠AON )﹣(60°﹣∠AON )=30°.
(3)如图 1 所示:当 OM 为∠BOC 的平分线时,
∵OM 为∠BOC 的平分线,
∴∠BOM=∠BOC=60°,
∴t=60°÷5°=12 秒.
如图2 所示:当OM的反向延长为∠BOC的平分线时,
∵ON为为∠BOC的平分线,
∴∠BON=60°.
∴旋转的角度=60°+180°=240°.
∴t=240°÷5°=48 秒.
故答案为:12 秒或48 秒.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旋转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计算,求得三角板旋转的角度是解题的关键.
4
2
Q
时,与第一次相
P
31.(1)AC=4cm, BC=8cm;(2)当t时,AP P Q;(3)当t
5
3519
当t为,,时,P Q 1cm.
遇;(4)
224
【解析】
【分析】
(1)由于AB=12cm,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BC=2AC,则AC+BC=3AC=AB=12cm,依此即可求解;
(2)分别表示出AP、PQ,然后根据等量关系AP=PQ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Q A P AC C Q
得到关于t 的方程,求解即可;
(3)当P与第一次相遇时由
(4)分相遇前、相遇后以及到达B 点返回后相距1cm 四种情况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1)AC=4cm, BC=8cm.
A P PQ A P 3t,PQ AC AP C Q 43t t
(2) 当时,,
4

3t 43t t
t
,解得.
.
5
4
t A P PQ
时,
所以当
5
Q A P AC C Q3t 4t t 2
,解得.
(3) 当P与第一次相遇时,,即
t 2Q
时,P与第一次相遇.
所以当
因为点P,Q相距的路程为1cm,所以4t 3t 1或3t 4t 1,
(4)
3 5 2 解得t 或t , 2
当P 到达B 点后时立即返回,点P,Q 相距的路程为1c m ,
19 则3t 4 t 1122,解得t , 4
3 5 19 所以当t 为 ,, 时,P Q 1cm. 2 2 4
【点睛】
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以及分类讨论思想是 解决问题的关键.
9 7 3 4
;(2)正确的结论是:PM ﹣ 32.(1)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P ,对应的数为﹣ 和 BN 的值不 2 2 变,且值为 2.5.
【解析】
【分析】
(1)先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确定出 AB 的长,然后求得方程的解,得到 C 表示的
1 点,由此求得 BC +AB =8 设点 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 a ,分①当点 P 在点 a 的左侧时(a 2
<﹣3)、②当点 P 在线段 AB 上时(﹣3≤a ≤2)和③当点 P 在点 B 的右侧时(a >2)三种 情况求点 P 所表示的数即可;(2)设 P 点所表示的数为 n ,就有 PA =n +3,PB =n ﹣2,根
3 1 3 据已知条件表示出 PM 、BN 的长,再分别代入①PM ﹣ BN 和② PM + BN 求出其值即
4 2 4
可解答.
【详解】
(1)∵点 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 B 对应的数为 2,
∴ AB =5.
1 解方程 2x +1= x ﹣5 得 x =﹣4. 2
所以 BC =2﹣(﹣4)=6.
所以.
设存在点 P 满足条件,且点 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a ,
①当点 P 在点 a 的左侧时,a <﹣3,
PA =﹣3﹣a ,PB =2﹣a ,所以 AP +PB =﹣2a ﹣1=8,
解得 a =﹣ ,﹣ <﹣3 满足条件;
②当点 P 在线段 AB 上时,﹣3≤a ≤2,PA =a ﹣(﹣3)=a +3,PB =2﹣a ,
所以 PA +PB =a +3+2﹣a =5≠8,不满足条件;
③当点 P 在点 B 的右侧时,a >2,PA =a ﹣(﹣3)=a +3,PB =a ﹣2.,
所以 PA +PB =a +3+a ﹣2=2a +1=8,解得:a =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