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学生用卷
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 《石灰吟》是明代(作者)所创作的一
首诗(内容),借咏叹事物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
(2) “等闲”的意思是。
(3)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首句既写出石灰原料来之不易,更强调石灰“前身”所经历的痛苦之大。
B. “若等闲”写出石灰从容自若的态度,透露其经过“千锤万凿”乃是心甘情愿。
C. “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高尚的节操。
D. 末句是作者在直接抒情,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2、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双燕
范成大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
莫教惊得去,留取隔帘看。
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描写不知何处飞来的双燕口中衔泥、飞上药栏的情景。
B. “莫教惊得去”中的“惊”是“惊吓”的意思,意思是不要把衔泥上药栏的双燕惊吓得飞走了。
C. “莫教惊得去,留取隔帘看”,表达了诗人希望把双燕留在家中,让自己静静欣赏。
D. “莫教惊得去,留取隔帘看”,可见作者富有生活情趣,懂得欣赏自然之美。
3、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 甲诗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形成了一个成语,它是“”。
(2) 甲、乙两诗均描写了洞庭湖之景。
试分析两首诗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4、品析《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A.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叙事民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充满传奇色彩。
B. “军书十二卷”中的“十二”为虚指,表现了军书卷数之多。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用了互文的写法,意思是将军们和壮士们经过多年征战,有的战死在沙场,有的得以生还。
D. 本诗写的是战争题材,着墨较多的是生活场景和战斗过程,繁简安排极具匠心。
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还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 结尾以比喻作结,用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C.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实动人。
D. 诗中的花木兰在战场上征战十多年之久,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在诗中是一个标准的“女英雄”形象。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
④中夕:半夜。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 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7、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 甲诗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形成了一个成语,它是“”。
(2) 甲、乙两诗均描写了洞庭湖之景。
试分析两诗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8、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初到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B. 开头两句景物描写通过“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渲染了寓居地温馨的环境氛围。
C. “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这孤鸿若有若无,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
D. 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含蓄传神、空灵飞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2)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9、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 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个成语,它是,现在的意思是。
(2) 请赏析颈联。
10、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1) 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
(2) 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
11、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此诗是诗人被贬柳州时作。
)
(1) 体会“榕叶满庭莺乱啼”这句中“乱”字的妙处。
(2) 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请找出诗中体现山西村民俗的诗句。
(2) 请阐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理趣。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笔“新”“旧”对比,表达出景物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
B. “几时回”三字折射出词人内心那种企盼西下夕阳返回又知其难返的复杂心态。
C. “独徘徊”的“独”意为“独自”,道出词人独享徘徊于小园香径的欣喜之感。
D. 整首词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耐人寻味。
(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包含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本诗出自诗歌总集 ,其中“风”里面收集的诗歌都是各地
的 。
(2) 下列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 诗中“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起兴的事物与吟咏的对象形成和谐的画面。
C. 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伊人忽隐忽现,若即若离,给人留下了更生动、鲜明的印象。
D.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直接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和勇敢追求。
15、班级同学制作集录,探究辛词豪放风格,请你参与。
辛弃疾生平与作品集录
绍兴十年,生于金统治下的济南府
绍兴三十二年,回南宋任职,时年23岁
乾道元年,奏进《美芹十论》①
,时年26岁
(一)
臣闻:事未至而预 图.,则处之常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虏人凭陵中夏②,臣子思
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
……粤辛巳岁③,逆亮④南寇,中原之民,屯聚 蜂.起。
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⑤,为掌书记,与图恢复。
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不幸变生肘腋⑥
,事乃大谬。
负抱愚忠,填郁肠肺。
(选自《辛弃疾集编年笺注卷三·美芹十论》)
(二)
乘风好去,[甲],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选自《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淳熙九年,落职闲居,时年43岁
(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四)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丑奴儿》)
嘉泰四年,任镇江知府,时年65岁
(五)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乙]?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选自《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开禧三年,病逝,葬铅山县,享年68岁
【注释】①《美芹十论》:辛弃疾论恢复大计而上孝宗皇帝的奏议。
②虏人凭陵中夏:金人侵犯中原。
③粤辛巳岁:到了绍兴三十一年。
④逆亮:指金国皇帝完颜亮。
⑤耿京:南京抗金义军首领。
⑥变生肘腋:指耿京被其部下杀害一事。
(1) 走近词人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①补全材料(二)(五)中的甲、乙画线处。
②阅读材料(一),解释加点词。
③你从材料(一)中读出了青年辛弃疾怎样的形象?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 联读辛词
材料(三)(四)表现词人心境的手法有何不同?借助集录,加以赏析。
(3) 探究词风
依据你的阅读体验,概括辛词豪放风格的特色。
(4) 辛弃疾词风特色的形成,是否受其人生经历的影响?根据集录,结合探究过程,发表你的看法。
1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表现在哪些方面?
(2)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诗歌用“”和“”作比喻,说明诗人的
仕途之路受到阻塞,其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2) 诗中“停”“投”“拔”“顾”等词语,反映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3)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 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 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 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18、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本诗颔联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
(2) 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19、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0、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问题。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 “何当”的意思是。
(2)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直接抒发诗人思战之情。
B. 诗的前两句启动后文抒情,又运用比喻修辞,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C. 诗的后两句借马以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赏识却不能建功立业的痛苦。
D. 诗的后两句中“快走”一词,表现了诗人在疆场上跨马奔驰的快意。
2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减字木兰花·姚江阻雨
[明]赵宽
寒风吹水,微波皱作鱼鳞起。
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
疏钟何处?知在前村黄叶树。
茅屋谁家?荒径无人菊自花。
依据对全词的理解,将下面的批注补写完整。
批注:
(1) “横”与题目中的“阻”呼应,描绘出。
(2) 从“寒风”“客舟”“荒径”等意象营造出的意境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
者、的情感。
22、下列对古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也是写滕子京的政绩。
B.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写了晨昏变化景象。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是千古名句。
D.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23、下列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A. 词的上片从生长环境的恶劣到无人欣赏的寂寞,再到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
B. 整首词作者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咏梅,赞梅之精神,表现了作者愁闷无法排解的凄苦之情。
C. 词的下片写梅花的与众不同,纵使凋落于地,车碾成尘,仍然香气不改,精神犹在。
D. 作者一生在仕途上屡遭排斥,他借梅言志,写出自己不媚俗、不屈服、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
24、对《诗经》中《蒹葭》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点明时间、环境,展现了芦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萧瑟冷落
的冬季晨景图,为诗歌创设了一个凄清落寞的意境。
B. “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暗示了
时光的流逝,说明追求者寻伊人时间之久。
C. “在水之湄”“在水之涘”通过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
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D. 诗歌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
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25、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A.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一句描写了北国明净如洗的秋天。
从整首词来看,赏心悦目的秋景反倒烘托了下文国难家愁带来的悲哀。
B. “四面歌残终破楚”使用了“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C.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通过身与心的对比,抒发了作者不能像男儿一样为国奋斗的痛苦之情。
D.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句使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26、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此诗是作者写给丞相张九龄的一首投赠诗。
B. 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巧妙过渡,含蓄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
C. 全诗直接告白,表达了自己意在求仕、希望得到举荐的心情。
D. 这首诗既是一首赠送诗,也是后人心中描摹山水的佳作。
(2) 试赏析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蒸”一词的表达效果。
2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 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C. 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
D.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
(2) 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28、小福同学将《天净沙•秋思》拍摄成微电影,下表是镜头脚本设计,设计不恰当的一项
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9、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 诗的前两联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家园荒
芜、、。
(2) “千里雁”写出诗人之苦,“九秋蓬”写出诗
人之苦。
(3) 这首诗的尾联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3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曲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表达了作
者的思想情感。
(2) 请从感官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表达效果。
1 、【答案】 (1) 于谦;咏物;
(2) 平常;
(3) D;
【解析】 (1) 本题考查了古诗的文学常识。
《石灰吟》是明代于谦所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借咏叹事物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
(2)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诗句的意思是: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等闲:平常。
(3)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志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不是直接抒情。
故选D。
2 、【答案】 C;
【解析】 ABD.正确。
C.有误,“莫教惊得去,留取隔帘看”意思是:不要把燕子吓得飞走了,隔着门帘静静观看就好。
“诗人希望把双燕留在家中,让自己静静欣赏”说法错误。
故选C。
3 、【答案】 (1) 临渊羡鱼;
(2) 甲诗写出了洞庭湖汪洋浩瀚,与天相接,气势雄浑之景;乙诗描绘了洞庭湖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之景。
;
【解析】 (1) 本题考查成语。
结合“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
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可得成语“临渊羡鱼”。
临渊羡鱼,渊:深水潭。
羡:希望得到。
面
对着深潭,希望得到鱼。
比喻只有愿望和空想而无实际行动,不能达到目的。
(2) 本题考查对比赏析。
甲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思是:云梦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
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蒸”有“蒸腾”之意,“撼”有“撼动”之意,这句诗从视觉、听
觉和触觉上写出了蒸腾的雾气笼罩着整个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的博大气势,雄浑壮阔,极富感染力。
乙诗首句描写澄澈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
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合画面。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
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可据此作答。
4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D.本诗着墨较多的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对木兰征战过程和英雄气概采用的是略写,以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
因此本项中“着墨较多的是战斗过程”理解错误。
故选D。
5 、【答案】 D;
【解析】 D.“标准的‘女英雄’形象”的说法不当。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之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故选D。
6 、【答案】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
(2) 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
【解析】 (1)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2)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
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制布裘》描述了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下寒人为己任。
其中“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
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
据此回答即可。
7 、【答案】 (1) 临渊羡鱼;
(2) 甲诗写出了洞庭湖汪洋浩瀚,与天相接,气势雄浑之景;乙诗描绘了洞庭湖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之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