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通用2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通用20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篇1
并不能用有趣、精致、伤感来简单概括这本小书,之所以入得经典行列,许是手边有此一册,便真如一妙友相伴。
——题记
或许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或许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又或许有的人活得碌碌无为,有的人却光彩夺目。
沈复是哪种人,我不得而知。
关于他的生平,百度也仅是寥寥数语。
但这本充满清新率真、情真意切的书却能让人体会作者苦乐掺杂、至诚至爱的一生——沈复,他,已成经典。
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
”在那些逝去的时光背后,星星点点都是回忆,若不以笔墨记录下来,未免辜负了那一路的风光与坎坷。
在作者心中,为官作宰不足挂齿,与爱人琴瑟和鸣才真是一辈子难以忘怀。
沈复的妻子叫陈芸,女红习得娴熟,通晓文学诗词,那一身才情颇受他之喜爱。
每当看到“秋侵人影寿,霜染菊花肥”时,我总能体会到陈芸的蕙质兰心。
这样一位妙人对于沈复更是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爱恋之情无以言述。
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芸染了重病,只能在病榻上“两行眼泪,涔涔流溢”之时,我便能感受到沈复的心是怎样的支离破碎。
等到她灵魂缥缈,怀恨辞世之时,我也忍不住呐喊,上天为何如此不公,让一对恩爱夫妻只可来世再见!这人生,果然曲折坎坷。
本以为失去了芸的沈复会痛不欲生,追随妻子而去。
但他没有,痛苦之后他平静地接受了现实,选择“不谙世事,不染红尘,远离世间悲苦极乐”的方式,独身一人云游四方。
这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这是多么伟大的思想啊!“天道无为”是他之所想,“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就是他的追求。
当夕阳西下,独自一人,
登上山顶,拈须吟哦“兽云吞落日,弓月弹六星”,与酒光对饮,喝到微醺,人生如此,岂不快哉!
沈复的一生俨如一块纯美之水晶,只见明莹不见显露明莹的颜色。
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
我相信这种淳朴淡然,恬淡自甘的生活,正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
这是否就是人活于世间的最高境界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不用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不落俗世。
这或许便是这本《浮生六记》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篇2
初读沈复的《浮生六记》,竟有许多感动。
依然是太容易感动的人。
“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不贪屠门之嚼”,日子过得轻淡,沈三白应是极随性的人了。
卷四浪游记快,与众友共览天下名胜,而山水可怡情。
文字洋洋洒洒,闲情逸致,字里行间皆是。
细细读来,让人暂忘尘世间的千丝万缕。
于爱妻芸娘,沈三白笔墨却不多,就是浪迹天涯,流连烟花巷之时,心中的那份牵挂,也似不经意的。
卷二闲情记趣、卷四浪游记快,写情写景,对芸娘看似不经意,那份平淡而真实的感情,却处处都在了。
于是,芸娘的隽秀颖慧,知书达礼,温婉可人,就在沈三白不多的笔墨中,轻轻点出,就这么不经意的丰满和鲜活起来:居乡,芸娘相伴相依,一同品兰插菊玩石置景赏月;会友,“芸拔钗沽酒”,巧置梅盒;着小帽领袜皆芸自制,也必整必洁;夏荷初开,芸置条叶于荷心取香……一点一滴,皆平白叙来,娓娓道出,可羡可叹,夫复何求的感觉,真让人羡煞!
沈三白生性爽直,落拓不羁,既不追名,也不逐利,独对芸娘用情至深,让依然好感动。
然而世事无常,终归是“恩爱夫妻不到头”,卷三中尽诉失妻之恨,又让依然唏嘘不已……
不知是友人无心,还是有意,送来的《浮生六记》,是从卷四开始的,然后是卷二,接着是卷三,最后是卷一。
依然是先得其闲,写景写物,抒胸畅怀,让人感慨万千;再得其趣,饮食起居、花木虫草、山水风月,引人遐思无限;再感卷三坎坷记愁之哀婉凄凉,真切伤情;读到卷一闺房记乐,又是句句心声,事事真情,竟是卷三中情痴更深处
的感觉……
整理往日心情,一些感想,随笔记来,随意贴来,让人见笑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篇3
读此书不由感叹古代的三纲五常是如此的顽固与不人性。
可笑的是芸做的事是对的,但在父为子纲的背景下,老子就是王法。
那个年代,对于男性去逛妓院貌似再正常不过,文人“骚”客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不正社会风气。
对于爱情?或许沈复和芸是真爱,但芸爱的更深一点。
文中闺房记乐,从年代上看写的都是新婚之乐,过了新婚之年,沈三白无了这份兴趣,有的是逛妓院,游上玩水。
对妻子,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让妻子过上好生活,没有和妻子一起分担生活重担;对孩子,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对父母,没有做到孝敬父母;对自己,没有好好鞭策自己,好高骛远,浪荡散漫。
而芸的一生,显示出古代女性伟大的'一生,为家和孩子操劳一生。
沈复一生过的很潇洒,游山玩水,一生过的很多彩,但身边的亲人过的就很苦了,他这种性格适合做现在所称的“独身主义者”。
短短的《浮生六记》是沈复一生的浓缩,不由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
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做人不可太自私,生活中扮演的每个角色的责任都要担负起来。
人不可无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共勉!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篇4
清秋夜雨,灯影映窗红。
读三遍《浮生六记》,怔怔之久,感动着前人的一段恩爱悲欢。
我感动于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我羡慕着他们平常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倾心于他们的真挚恩爱,至死不渝,我仰望着他们一生平凡却心胸磊落,超然脱于俗尘。
沈复,生活初是小康,但后家道中落,虽为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
他与妻子陈芸虽在饥寒交迫的日子下生存,但却志趣相投,彼此恩爱。
但最后,夫妻二人却天人永隔,满是凄惨。
就在陈芸去世让沈复再找一人时,沈复说:“卿果中道相舍,
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
罕有文人的爱情传说可以感动我。
比如,李隆基杨玉环的悲剧华彩只令我惋惜,李清照赵明诚的颠沛流离只使我可怜,蒋鹿潭黄婉君的貌合神离只让我心疼,冒襄董小宛的九年恩好只叫我难过……
通读后,不觉中发现,另一种想法却涌上心头。
沈复作为一介书生,虽然娶了聪明又有情趣的芸作为妻子,但他自己却在家中不懂得如何处理与亲人之间的关系,窝窝囊囊,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
最终落得自己都被排挤出门,与芸四处飘泊,无所依靠,外出借钱,半路差点身亡,幸得他人相救才得以苟活。
卷一卷二的那些情趣,只能作为生活的点缀,却无法成为主流。
那些让人看起来羡慕不已的闺房之乐,在缺少衣食的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在《坎坷记愁》中写到沈复二人投奔夏氏家中。
淳朴的夏氏虽嫁了农民,但丰衣足食,生活稳定,一家人其乐融融。
相比芸,聪明的芸嫁给了沈复这个才子,却遭到家人的排挤,外出流浪,且重病在身,受尽了艰苦。
芸最终去世了,沈复以“夫妻恩爱不到头”来做自我安慰,但陈芸去世的真正原因,他并未在自己身上找过。
朱奇志点评曰:“芸之早夭,谁致之耶?大户人家,是非众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无情,此其二也;三白迂阔,不善生计,此其三也。
三白作此荒.唐论,不知是糊涂还是敷衍?”
沈复空有一身知识,但自身的知识终是被现实所击败。
不懂变通,不通人情世故,就算全身上下全是浪漫细胞又有何用?芸嫁于沈复实在是凄凉。
到头来,芸的一生终究只化作沈复一句“夫妻恩爱不到头”,只成了读者心中解不开的故梦罢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篇5
这本书的作者卢勤,也就是著名的“知心姐姐”,《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知心姐姐》杂志创办人。
书中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将一个个身边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有的与儿子颇有几分相似,有的则与班上的孩子相同。
一路看下去,许多故事,令人感慨;许多话语,给人启迪……
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去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
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得甜,更不懂得珍惜。
接受孩子的爱吧!因为施比受更有福!
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
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
大人就是这样用语言来塑造孩子的。
岁月流逝,孩子一天天长高,父母一天天变矮。
孩子要学会俯下身去,倾听父母充满爱的“唠叨”;而父母完全可以放下长辈之尊,高兴地说:“终于长得比我们高了!”
不是儿童没有声音,而是你们没有倾听,请放大儿童的声音。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是现代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的自信来自于父母和老师的鼓励和肯定。
爱的感觉需要培养,从点点滴滴去培养,因为最感人的爱往往就像人们最需要的空气一样,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而人一旦有能力从细微之处感受到“有人爱我”,那做人与作文都将是最有品位、最有情趣的。
“
”孩子,你真棒!“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正是开启孩子心灵宝藏的一把金钥匙。
我顿悟:7岁的儿子已经开始萌生自我意识了,而我对他的喋喋不休一定让他感到反感,进而反抗。
不如像”知心姐姐“说的,母子换个位置,换个形象。
让儿子做高山,儿子就能长成山;让儿子当大伞,儿子就能顶天立地!
人同此理,人同此心,当老师必定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优点多还是缺点多。
如果一位老师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
老师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
二、帮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
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正确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他都有成绩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
作为老师,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
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我读过一篇文章叫《一位母亲与家长会》,文章中的母亲共参加了孩子的三次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母亲做出很自豪的样子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
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第二次家长会,小学老师对母亲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
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母亲她流泪了,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
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
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
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第三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
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
她有些不习惯。
临别,去问老师,初中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
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
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文中的这位母亲给予儿子的就是一种激励的爱,使儿子总有一种做得更好的欲望。
我想如果我们老师能做想那位母亲那样就教育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会成为非常棒的老师。
三、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看待孩子应有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
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一叶障目,只看一点,不计其余,也不会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四、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
对于做事缺乏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
总之,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让孩子感觉今天比昨天学得好。
让孩子带着自信步入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篇6
自主企划,就是客人在和平之船上自己策划自己发动自己组织的活动。
这种活动,可以是演唱会,可以是讲座,可以是辩论会……当然,还可以更开放更新颖。
总之是不拘一格,将你的一技之长,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这是一个完全自主的空间,完全自觉的行动,没有报酬,没有评比
但是,人们参加的热情空前高涨。
据说有一位先生已经七次环球游了,其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自主企划。
他乐此不疲,每
次环球下来,他都要组织多次这样的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是要担当很大的风险的。
因为,你的活动,内容的确立,是否符合大众的口味;活动的形式,是否受到欢迎;活动的发动,是否能够唤起大家的参与欲;活动的准备是否充分,活动是否精彩。
也许同时举行的活动,有好几个,你能将人气聚集在你的门下吗?如果没有什么人参加,你会遭受多大的打击?如果参加者中途纷纷退场,你还有心情将活动继续下去吗?
但是,尽管活动会有这么大的风险,尽管活动要劳神费力,人们还是趋之若鹜,自主企划在和平之船上一直热气腾腾地开展着。
不但有像环球七次的自主企划迷,还有很多即使上船之前不屑一顾,没有做任何准备的人,到了船上,看到人家星火燎原般的自主企划,也不禁蠢蠢欲动,磨刀霍霍,积极投入。
是什么让人们对自主企划燃起如此茂盛的热情呢?我觉得,是人骨子里拥有的表现欲。
人,都是社会性的,无论多么谦卑的人,无论多么平和的人,都有一种被别人承认的欲望。
要被别人承认,当然就是引起别人的注意了。
自主企划,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引起别人注意的机会了。
而且,在这样的船上,引起别人的注意是安全的,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彼此一无所知。
无论你的过去有过怎样的不堪,无论你曾经怎样的灰不溜秋,别人都不知道,更不要担心会被戳穿。
大家看到的,只是此时光鲜的你。
将一个光鲜的自己展现给别人,谁不愿意呢?
这就是自主企划经久不衰吸引所有人发疯参与的魅力所在。
由此,想到的是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学习,是否也可以采取这样的自主企划呢?如果把我们的学习,变成这样的自主企划,该是什么样子呢?学生是否也趋之若鹜?怎样来进行这种“自主企划”呢?
也许杜郎口的课堂,就是这样的自主企划式的课堂吧。
不管怎么样,自主企划至少给我提了个醒:学生自己组织的学习,一定会努力去做好,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表现欲,都希望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别人。
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也许,我们的教学就会得
心应手多了,学习的效率就会真正提高,厌学就会大大减少。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篇7
《彷徨》,透过旧社会的人,物,事编织出11个短篇小说,蕴涵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陋习,是一本由字组成的20年代的相集,细阅下能从字里行间找出作者愁绪的踪迹,愁如书名,正是彷徨。
人都有彷徨的时候,孤独无依,进退失据,谓之彷徨。
无论故事情节有多精彩,文笔有多流畅,也掩饰不了其中心总是围绕着彷徨一词,在不同的情景中体现出这种与犹豫不决或后悔联系在一起的心情。
彷徨二字足以总结全书,每一个人都一样,是生为起点,绕了一个小圈子,然后回到名为死的终点。
不同的只是所绕的圈子的大小,这路上便是沿着彷徨去前进。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篇8
这本书主要记录了俞敏洪在一路走来的历程里,自己关于、成功、人生等方面的一些总结和感悟。
用了很普通的四个字作为书名,但最好的概括了俞敏洪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的根本原因。
从出身来说,他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淳朴农民,和高富帅完全绝缘;从天资来说,他应该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高考三次才上成大学,大学成绩也非常一般,也导致后来花了三年半的时间想店铺也没有成功,反倒花光了所有积蓄,又得罪了北大无法立足,只能租住在8平米的黑暗地下室里,连想买本自己喜欢的书、给老婆买条普通的裙子都承担不起,人生可谓到了最低点。
但回过头来再看,虽然高考了三次,但最终考进了北大;英语高考一次33分,一次55分,但现在他是英语培训行业的骨灰级专家;店铺梦破碎,但他所创立的新东方作为行业的第一品牌,帮助无数学子圆了留学的梦。
和天才的成功之路相比,他所走的每一步对普通人来说更具现实的借鉴意义。
与其关注Bill Gates和Steve Jobs的辉煌经历,不如多想想这个看上去憨憨的中年男人的成功之道。
首先是坚持。
没有这两个字,他到今天还会是一个只停留在小村庄里的朴实农民。
为了弥补自己英语的不足,他将几册新概念英语里
面的每篇文章倒背如流。
能这样坚持做的人不多,也让多少学子效而仿之。
新东方从一个只有几十个学员的单一短期小培训作坊,发展到每年几十万学员,几千个培训班,在全球有着十几所学校的全方位教育体系,期间应该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艰难困苦,没有坚持,就不可能走到今天。
其次是抓住过程。
目标十分重要,因为没有目标,生命就没有方向。
但实现目标的过程更重要,因为生命的全部精彩都是在过程之中。
”但问耕耘,不问收获”,春天的耕耘将使得秋天的收获成为必然。
俞敏洪从一开始并没有想到或设定过要创立新东方,甚至连高考时的最高理想就是要上一个师范学校。
所以目标是和能力成正比的,当你能力上去了,人生目标自然就提高了。
第三是主动。
对大多数人来说,被动的生活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没有航向,随波逐流。
很多人都说要改变生活,但一个被动者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当我们发现自己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境地时,首先要有勇气走出这种生活,而走出这个舒适区又需要我们放弃原来的既得利益和习惯。
人最坏的习惯就是抱住已经拥有的东西不放,而往往只要舍得放下自己的小天地,就很容易走进宇宙的大天地。
新东方人才济济,个个特立独行,怎样才能把这些人团结在一起而又保持他们的活力?应该说,俞敏洪一直在主动求变,主动进步。
他的不断进步让新东方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从而也给了这些人才不断提升的舞台,保持着他们的活力和激情。
主动,改变一切。
作为一个从外人来看不管是财富还是名声都已达到丰盛地步的人来说,俞敏洪自己认为做新东方这么多年来,他真正的收获不是新东方学校,也不是积累起来的财务和地位,而是在新东方的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工作乐趣、积累的社会经验以及面对挫折的苦恼和成功的喜悦。
斯言甚善!长久以来,我们都为幸福是什么所苦恼着。
和三十多年前比,物质是极大丰富了,但幸福就是在到达名利的某个点位后会自动接踵而至吗?事实上,有多少人在到达了以前他们甚至不敢奢望的那个点位后,还是迷茫痛苦,无聊失望?俞敏洪的这段话很好的回答了上面这个问题。
幸福是一种心灵体验,从本质上看更是一种追求,一种
动态,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
简言之,幸福感的获得,不在于目标所在的点位,而在于实现的过程。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篇9
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时也极易养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学生。
读了宋濂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我对此感受尤深。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
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
当他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
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知道。
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时光过去了600余年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前相比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
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
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
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业没有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天资不够聪明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我曾经看过标题为《要“穷”孩子不要“富”孩子》这样一篇文章印象很深。
这是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
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
但是父母却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
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
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希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磨炼其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