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

(讲授纲要)

赵小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需要教育内部和外部都需要参与的改革。当然,最本质的还是教育内部的改革。而教育内部的改革,除了管理层面的变革外,最核心的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

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改革不仅取决于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成功,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精心设置的课程在实施中能否真正达到课程改革所设置的基本标高。这个标高的具体依据就是课程标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否,对于课程改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我们品德课老师,应该在学习、钻研、使用课程标准方面多下功夫,这样,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就会变得有品位,有突破,我们的教学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下面讲三大方面的问题。

一、解读课标,掌握理念精髓

解读课标,首先是强调一个“读”字,这时,我们是将《课程标准》作为文本去学习、去研读的。因此,要用“辨别”的观点解读,围绕《课程标准》,我们要弄清楚“是什么”的问题。比如要能回答课程标准总体结构、具体内容;它的各构成部分的名称,体系层次及要点的描述等。还要知道课程标准的性质——

1.国家课程标准具有法定的性质。它是教材编写、教与学、课程管理与评价的依据;

2.是某一学习阶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标准的描述是分层次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可理解的。

4.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

5.标准的范围应涉及"全人"领域:其中包含学生的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举例:程标准总体结构、具体内容;它的各构成部分的名称,体系层次及要点的描述、程标准的性质(略)

其次,要用联系的观点去解读课标,这时,我们是将《课程标准》作为意义去学习、去研读的。我们要回答一些列“为什么”的问题。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们要能初步回答为什么“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活动型综的合课”,为什么说“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为什么说“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为什么要“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等等。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学习中,也应该如此。为什么说“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为什么说“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为什么说“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举例:课标关键性的一些理念。(略)

第三,是要从“运用”的角度去解读课标,这个阶段我们要能回答“怎么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对于课标中观念性的描述和操作性的要求,此时要能有初步的操作思路。

举例:要落实的任务归纳。(略)

二、贯彻课标,落实课改精神

贯彻课标,落实课改精神,必须有对课标思想的全面把握,不仅要回答“怎么样”,而且要从“运用”的角度回答“怎么做”,有让课标走进课堂的具体策略,而且,应该从下面几个纬度加以具体化:(一)捕捉教材中的课标思想

1.主题及次主题中的课标思想

2.图片照片情景中暗含的课标思想

3.导语、对话中的课标思想

4.问题设计、活动设计中的课标思想

(二)在备课中充分体现课标要求

1.在活动中体现课程目标

⑴三维目标、四维目标的把握

⑵重点设计好活动

【案例】1 你那里下雪了吗

《你那里下雪了吗》是《品德与生活》第一册里的一个主题活动。在教材呈现上,课本上在一张中国地图中间画着一列载着游客的列车,及在东西南北中几个方位各选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同时由城市旁拉出了一个方框。这些方框中,只有与哈尔滨相对应的里面填上了一天的天气情况,其余均为空白处。下面就是对这个主题活动的教学设计。

活动准备:

1.准备一张中国地图。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网络资源等设计制作反映各地冬季景观的多媒体课件;2.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如广

播、电视等信息渠道知道“天气预报”情况,学习做记录;3.指导学生收集各地冬季景色的图片等相关资料,并在课前将有关图片相应地悬挂在教室四周。

活动过程:

1.冬爷爷来到了我们的家乡,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我们这里有什么变化,在小组里进行交流,选出代表参加班里的小导游评比活动。

2.比一比,看谁是最佳当地小导游:

“我们这里的冬爷爷”一分钟介绍。

3.创设情境,呈现活动主题:

大家非常关心全国各地的小朋友,都想知道他们那的冬天是什么样的,都想问问他们那下雪了吗?就让我们乘上“小问号专列”一起去看看吧!

(1)由学生自由组成旅行小分队。

(2)多媒体课件或录音:火车启动的场景或音乐。

(3)出示旅行团出发的场景图。

4.各小组在教室自由选择旅游路线,到教室中寻找想了解的地区的图片或相关资料。

5.说一说:请各旅游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所到地区了解的信息,选出最佳国内小导游。

6.赛一赛:哪个小组是最佳记录组。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天气记录表发给每组学生,让小组合作完成

7.在老师指导下,将学生还未贴的图片或记录的天气预报贴到地图相应的地点。

教师课前收集或指导学生收集祖国各地冬景照片,并将其按一定顺序布置到教室里。课中通过创设旅游列车将学生带入情境。通

过比一比、说一说、展一展等多种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将其课前尝试记录的各地气温、了解到的各地的冬景等信息呈现出来。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发学生对他人的关注。在自北向南的旅游游戏中通过了解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帮助学生感受祖国的广大。通过哈尔滨天气预报的提示,指导孩子学习记录天气预报,进一步培养学生注重信息收集的意识,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探索问题的过程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参与了活动的全部过程,获取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发展,这就是教材空白给予的空间。

2.让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课标思想

在开展《认识新朋友》主题下之《请让我来帮助你》活动时,课堂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下雨了,有位同学没带伞,回不了家,你是他的同学,会怎么办?大部分学生说都说应该关心同学,把伞让给同学用,自己可以冒雨回家;有的说我家近,回家再取把伞给同学送来;也有的说共同打一把伞,先把同学送回家,自己再回家……教师便与学生“对话”:大家都认为应该帮助同学,非常好。可是怎样帮助最好呢?假如这个同学的家和你的家不是一个方向,假如你把伞让给同学而自己被淋感冒影响上学,假如你的做法会受到家长的批评,假如……大家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或者根据你以前的做法认为怎样做更有利?n通过教师的发问,学生原有的思想束缚被打开了,已有的生活经验也被调动出来了,于是,又有了许多答案:我可以帮助他,但必须告诉他,下次遇到恶劣天气一定要有防备;打电话让家长送伞来;同一方向的同学和打一把伞,匀出一把给那位同学……

这场“对话”肯定了关注他人、友爱互助的主流价值观,同时对教学目标有了高层次的追求,引发了教育对象深层次的思考,学生的道德认知在真正的参与中完成了建构。

【案例】2 《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一课的两个不同的教例

教例一

〃激趣导入:听故事《乱扔香蕉皮的小熊》。

〃学文明理:读读故事、看看插图,讨论小熊做错了什么事,为什么说他这样做是错的?你读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道德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实践道德行为。一位小朋友表演小品:冬冬一边走一边剥桔子,又随手把橘子皮扔在马路上。然后,请学生思考并上台表演:如果你看到了这件事,会怎样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