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X绍棠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全篇共12节,课文节选的是开头的两节。小说通过一个六岁儿童何满子的视角,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20世纪30年代京东地区北运河农村的风情画。《蒲柳人家》故事性强,情节曲折有致,富有传奇色彩,并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小说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
第一节:小说一开场便以白描手法勾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乡野顽童六岁的何满子,并由一条大红兜肚顺理成章地引出了疼爱他的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节便是围绕着这位“能镇八方”的女中豪杰展开故事情节的。既生动刻画了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的“好奶奶”形象,又刻画了她行侠仗义、泼辣勇猛、乐于助人的“女侠”形象。在紧凑的叙述中既展现了家庭亲情,也揭露了家庭矛盾。这样的开场引人入胜,也为故事的深入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第一节里何满子被拴在立柱上的情节首尾呼应,这教训孙子的手法出自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第二节便围绕着这位卖力气走江湖的人物展开。既像说书一般神气刻画了何大学问人高马大、本领高强、仗义疏财、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绿林英雄形象,又像嘘寒问暖一样贴心叙述了何大学问大半辈子的悲凉与希望,以及时局动荡,糊口艰难,险些送命的窝火。所以在疼爱孙子的方式上体现了“为之计深远”的思想——希望何满子读书识字改变命运。他亦文亦武,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倒是给人几分可敬可爱又可笑的滋味儿。这一节不仅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何大学问这一形象,也通过他在关外的遭遇将社会背景打开了一角,为冀东北农村抗日救亡斗争埋下伏笔。何满子望眼欲穿的救星又是谁?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课内、课外阅读了不少小说,门类五花八门,体验参差不齐。中学教材专门把小说阅读纳入教学,有教读课文7篇,其中鲁迅作品3篇,古典小说节选2篇,外国短篇小说2篇;有课内自读课文6篇;有综合性学习1次;有名著导读(课外阅读)11部。共25篇。从小说题材和阅读方法分别推荐,用心良苦,循序渐进。到九年级下册,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已有相当积累。本文是教材最后一篇小说,是本单元的自读课文。本文极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主题:欣赏鲜明的人物形象;又符合本单元小说题材的多样性:乡土文学;还能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社会意义和不同语言风格。本文虽为自读课文,但不可
不读,且有自身的特点与价值。本单元通过前面两篇教读课文《孔乙己》《变色龙》、一篇自读课文《溜索》的学习,学生温故知新,熟练掌握了小说三要素,能联系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人物形象,能结合具体描写分析人物特点,能通过故事情节深入小说的思想价值,能品味小说细部语言的美与整篇组织的精妙。学生“已知”和“未知”的X围和程度会有不同,需要老师介入与点拨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自读课文的讲授既要做教学设计,也要做学习设计,将“学得”与“习得”有机结合起来。本课有两点特色:一是本课没有设置旁批,学生可运用圈点批注法,勾画相关语句并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二是本课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和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既有文学性也有生活味儿,既有时代性也有地方性,学生品读可从三个方面开展:乡亲、乡音、乡土。
教学目标:
1.精读乡亲,走进故事精髓。
2.品读乡音,感受语言魅力。
3.赏读乡土,畅享田园牧歌。
4.课内课外,实现三位一体。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生动的人物形象。
2.感受富有特色的语言。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视频,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师:“亲”“亲们”“亲爱的”这些称号现在使用的好频繁好随意,引起了我的关注,于是专门去了解了一下这个“亲”字。下面分享一段视频:
【《汉字里的中国人》“亲”字的视频】
师:看完视频思考一下,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亲”这么美好的名字?
(明确:根据视频内容会把“亲”定义在“不离不弃”“有血缘关系的人”。例如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至亲。血缘关系之外呢?“亲”还可以指挚友、生死之交、管鲍之交、刎颈之交等。旨在让学生了解汉字文化,正确对待流行语,称呼要准确,亲疏得当。)
师:我从X绍棠的生活经历和他的作品中也看到了一群人可以称为“亲”,他们不离不弃,肝胆相照,他们就是乡亲。
X绍棠可是一位神童作家呢。10岁时第一次写作文就轰动全校。14岁发表作品,高一发表的小说还被叶圣陶编入高二的语文课本。18岁考入大学中文系,是他的家乡通州儒林村走出来的第一个文化人,是全村人的骄傲。20岁进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会员。成也写作,败也写作,他在1958年由于发表文章被错划为“右派”,开始劳动改造,没有公职,没有薪水,被剥夺了出版和发表作品的权利。曾经的神童与骄傲,默默地回到了家乡儒林村。憨厚朴实的乡亲们一如既往爱护他,没有把他当成右派反革命,他躲过了文革的灾难,直到1979年彻底平反,重回。X绍棠先后在这个小村庄生活了30年,儒林村的生活成为他创作的源头活水,乡亲们成了他小说中的人物原型。患难见真情,他发愿“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为粗手粗脚的爹娘画像”,一生坚持乡土文学创作,“要表现人的美,地区的美,风光景色的美”。正是这片乡土孕育了X绍棠和他的乡土文学。1980年《蒲柳人家》问世,再次引起文坛关注。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课《蒲柳人家》,快速浏览课文,梳理小说写了哪些人?哪些事?作者为乡亲们做了一幅怎样的画像呢?请带笔读书,让阅读在你的书上留下痕迹,让人物在你的心头留下影像。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熟悉人物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文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明确: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
学法提示:篇幅较长的文章一定要课前预习。有备而来,听课效率更高。
2.运用勾画批注法,小组合作分析人物。
每组集中分析一个人物,分3个组。
分析策略:从“”这句话看出她/他是一个的人。
勾画句子,批注人物性格特点。
(教法提示:将学生自学与小组学习结合,重视学生“已知”和“习得”,体现自读课文的教法。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给足时间,充分阅读。)
三、为乡亲画像:勾画批注,赏析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