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上课实用)
玩转诗词,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实践篇
本篇文章将以“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为主题,介绍一种新颖的诗词教学方法——玩转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瑰宝——诗词。
一、学生素质的提升需要全新的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素质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诗词教学方面,教师通常会以传统的文化背景为主,逐字逐句地讲解古文,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基础知识。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被证明效果不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无法真正理解和欣赏诗词。
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诗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热情。
二、玩转诗词——诗词教学的新方法1、因声求气传统的诗词教学方法,通常注重文字和格律的解析,而忽略了声音表现和情感的表达。
在新的诗词教学方法中,我们将更加强调因声求气,通过音乐和表演等形式,增强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时,我们将会引导学生一起模仿诗中的描述,用激昂的口吻吟唱出“突兀香峰出,皎皎群星上”的美妙旋律,让学生能够通过咬字发音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李白的文字表达。
2、吟咏诗韵在玩转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加强调对诗韵的把握。
因为只有掌握了韵律,才能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例如,我们在学习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时,会让学生体会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丰富的韵味和节奏。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音韵格式,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白居易的意境和表达。
三、实践情况及学生的反馈自从开始使用玩转诗词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我逐渐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成果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他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传统的知识点,而是透过各种媒介,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真正做到了心领神会。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也赢得了学生们的支持和喜爱。
在课堂上,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纷纷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古诗词的情感。
在学生们的积极反馈中,有这样的话语:“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更能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诗意和美妙的艺术魅力。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走进吟咏诗韵的世界1.1 教学目标: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1.2 教学内容:吟咏诗韵的定义和起源。
吟咏诗韵的特点和魅力。
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1.3 教学活动:引入吟咏诗韵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吟咏诗韵产生兴趣。
通过举例和示范,让学生感受吟咏诗韵的魅力。
教授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声音的抑扬顿挫、韵律的掌握等。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吟咏诗韵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吟咏诗韵作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二章:声韵的抑扬顿挫2.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韵的抑扬顿挫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掌握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技巧和方法。
2.2 教学内容: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概念和作用。
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技巧和方法。
声韵的抑扬顿挫在吟咏诗韵中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概念和作用。
教授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技巧和方法,如声音的高低、强弱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将声韵的抑扬顿挫应用到吟咏诗韵中。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声韵的抑扬顿挫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吟咏诗韵作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韵律的美感3.1 教学目标:了解韵律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掌握韵律的节奏和韵脚的运用。
3.2 教学内容:韵律的概念和作用。
韵律的节奏和韵脚的运用。
韵律在吟咏诗韵中的应用。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和示范,让学生了解韵律的概念和作用。
教授韵律的节奏和韵脚的运用,如节奏的快慢、韵脚的搭配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将韵律应用到吟咏诗韵中。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韵律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吟咏诗韵作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情感的传达4.1 教学目标:了解情感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掌握情感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情感的概念和作用。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因声求气的方法来吟咏诗句。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吟咏实践,提高对诗歌韵律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验到吟咏诗韵的乐趣,增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 学生通过吟咏经典诗句,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因声求气来吟咏诗句。
难点:1. 学生对诗歌韵律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对经典诗句的深入理解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包括经典诗句和参考译文。
2. 准备教学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诗句和教学内容。
学生准备:1. 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的诗歌材料,了解诗歌内容和背景。
2. 学生准备好吟咏的道具,如诗卷、笔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吟咏诗韵的定义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诗歌欣赏:教师展示一首经典诗句,学生欣赏并感受诗句的韵律和美感。
3. 技巧讲解:教师讲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因声求气的方法。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吟咏实践,互相交流和指导。
5. 展示与评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吟咏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并进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句,运用因声求气的方法进行吟咏练习。
六、教学延伸1. 诗歌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所学的吟咏技巧,创作出具有韵律美的诗句。
2. 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吟咏诗韵方面的进步。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详案付娟)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详案)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付娟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及亲身朗读体验,感受中国诗歌的音韵美,体会中华诗歌文化的精髓。
三、过程与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语《齐东野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读书人,有一天,他写了一首自以为得意的诗作拿去请教东坡先生,他声情并茂的朗诵了一遍之后问东坡先生:“您给我的这首诗打多少分呀?”东坡毫不犹豫的说:“我给满分——10分。
”那人正洋洋得意于自己创作了一首佳作时,苏东坡缓缓的说:“三分给你的诗作,七分给你的朗读。
”“可见诵读时的有声语言也是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
那么什么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呢?请大家阅读单元提示后,告诉我。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说法是由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的,意思是依循诗歌的节奏、韵律、音调的吟咏来寻求诗歌的神韵,使我之神气与古人之神气共鸣。
下面,我们就通过鉴赏实践来体会如何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二.赏读示例1.回顾鉴赏诗歌时的切入角度:①内容和情感②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2.标注读音,全班齐读,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使用了那些艺术手法来表现呢?生自由朗读。
①诗人与朋友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的劝酒歌。
②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悲----乐----愤----狂)③(起兴、夸张、用典、直抒胸臆等多种手法的运用)3.请一生试读部分:“君不见……千金散尽还复来”,学生点评,再读,反复体会。
学生归纳诵读要点,教师小结。
(诵读注意要点:①把握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②根据情感需要,确立朗读语速③根据意境关系,确定停顿节奏④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音长音短)4.师示范朗读,生自由朗读后,请一生配乐朗读。
全班齐读。
教师小结:刚才,通过对李白名作《将进酒》的赏读,我们发现,当我们遇到一首喜欢的诗歌并诵读它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开始就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它必须要经过首先读准字音,然后理解内容,进而体会诗歌情感基调,依循节奏、韵律、音调的吟咏来寻求诗歌的神韵和气势,使我之神气与古人之神气共鸣,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吟咏诗韵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吟咏诗韵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吟咏诗韵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1.3 教学活动引入吟咏诗韵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吟咏诗韵的基本知识。
通过举例示范,让学生初步体验吟咏诗韵的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吟咏诗韵对于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重要性。
第二章:声音与气息的基本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吟咏诗韵中声音和气息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正确发音和控制气息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与控制。
气息的控制与运用。
2.3 教学活动通过口型和舌位练习,帮助学生正确发音。
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掌握气息的控制技巧。
结合诗歌实例,指导学生运用声音和气息进行吟咏。
第三章:韵律与节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韵律与节奏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感知和表现诗歌韵律与节奏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韵律与节奏的定义和特点。
如何在吟咏中把握韵律与节奏。
3.3 教学活动分析诗歌中的韵律与节奏,让学生感受其美感。
引导学生进行韵律与节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让学生通过吟咏实践,运用所学的韵律与节奏技巧。
第四章: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在吟咏诗韵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和营造意境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情感表达的方法与技巧。
意境营造的要素与方法。
4.3 教学活动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的练习。
让学生通过吟咏实践,运用所学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技巧,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第五章:诗歌吟咏欣赏与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和分析经典的诗歌吟咏作品。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经典的诗歌吟咏作品欣赏。
分析诗歌吟咏中的技巧与特色。
5.3 教学活动播放或表演经典的诗歌吟咏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其魅力。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课件
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
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 突出重音的方法很多,重读、重捶只是其中一种, 轻读轻吐、拖长、快中显慢、高低相间、虚实互转、
前后顿歇都是突出重音的方法。
练习
1.下列诗句中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D.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原上\草 (A)
3、语调
语调的抑扬变化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和效果。 依据感情内容的不同,采用升降平曲四种曲调,可形 成朗读中的声音变化,表现各种感情态度。 一般地说,表达高昂激动的感情或疑问、命令的
语句,用升调;表达低沉平缓的感情或感叹、祈使的
语句,用降调;表达内容分量较重的文句或仅是叙述、 解释的话,用平调;表达复杂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等, 用曲调。
2、语速
一般地说,诗词特别是古典诗词要读得慢些,给
人以体味的余地,景物描写也应读得慢些,给人清晰
的印象。 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激动情绪时语速较快, 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迟疑情绪或心情沉痛
及回忆往事时,语速比较缓慢。
如:杜牧的《江南春》、朱熹的《春日》诗中充 满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语速可稍快些;陆游的 《示儿》表达出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 国热情,情绪悲伤,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抒发诗 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诵读语速可稍缓。
语调和语速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调的 抑扬升降和语速的快慢缓急往往连为一体: 语速缓慢的,语调往往下降而平抑;语速
急切的,语调往往随之上升而高扬。反之,
语调低沉平抑的,语速就较慢;语调激昂
高扬的,语速就较快。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一、导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
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侃侃而谈。
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
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
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
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二、解题:因声求气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的说法,“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
”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
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等语言因素。
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
1、因声求气:因:依据;声:声律(节奏、平仄、押韵);求:探求;气:诗的精神。
2、吟咏诗韵: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玩味,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音韵——诗韵三、方法解说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
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指导ppt课件
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
气”的说法,“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 之。”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
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 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 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 硬”;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 高”;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 放”;
2、展示韵律 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
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 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 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 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 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词曲的诵读,一般比较复杂,
但总体上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
行节奏的把握,节拍的划分。
五字句中有上122式的。如李清照 的《醉花阴》中“有/暗香/盈袖”;
七字句中还有上322式的,如周邦 彦《满庭芳》中“不堪听/急管/烦 弦”;
八字句中有1223式的,如辛弃疾 《木兰花慢》中“正/江涵/秋影/初雁 飞”;
实战模拟
下面诗句的节奏或其韵脚的 延长音注得有错误的是:
a.天门/中断/楚江/开…… b.碧水/东流/至此/回…… c.两岸/青山/相对/出…… d.孤帆/一片/日边/来……
参考答案:C
③音高抑扬对比 抑扬对比主要体现在字调 高低与平仄的配合显示的音 乐性上。
一般来说,语调高,比较激昂、 愉悦、开阔;语调低,比较深沉、 忧伤、狭窄。
练习: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
杜甫五律《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五古《望岳》: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的七古《琵琶行》:转轴/拨弦/ 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诗歌与声音1.1 学习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吟咏的基本要求。
学习如何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达诗歌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吟咏的概念和基本要求声音的抑扬顿挫与情感表达的关系1.3 教学活动: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吟咏的基本要求。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体验声音的抑扬顿挫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第二章:声韵与音律2.1 学习目标:学习声韵的分类和特点。
理解音律的构成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声韵的分类和特点音律的构成和作用2.3 教学活动:讲解声韵的分类和特点。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理解音律的构成和作用。
第三章:平水韵与《诗经》3.1 学习目标:了解平水韵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学习《诗经》中的经典诗歌,并尝试吟咏。
3.2 教学内容:平水韵的基本概念和运用《诗经》中的经典诗歌3.3 教学活动:讲解平水韵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学习和吟咏《诗经》中的经典诗歌。
第四章:唐诗与宋词4.1 学习目标:了解唐诗和宋词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
学习唐诗和宋词中的经典作品,并尝试吟咏。
4.2 教学内容:唐诗和宋词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唐诗和宋词中的经典作品4.3 教学活动:讲解唐诗和宋词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
学习和吟咏唐诗和宋词中的经典作品。
第五章:现代诗歌与吟咏5.1 学习目标:学习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并尝试吟咏。
5.2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5.3 教学活动:讲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
学习和吟咏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第六章:现代诗歌的吟咏技巧6.1 学习目标:学习现代诗歌的吟咏技巧,包括节奏、韵律和语音的运用。
能够有效地通过吟咏表达现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6.2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吟咏的基本技巧如何通过节奏和韵律表达诗歌的情感语音的运用和语音变化在吟咏中的作用6.3 教学活动:讲解现代诗歌吟咏的基本技巧。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节奏、韵律和语音的运用来表达现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ppt课件十二
平仄
岁暮阴阳催短景,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峡星河影动·摇。 ❖ 平平仄仄平平仄
野哭千家闻战伐, ❖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感情
❖ 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 的平缓
❖ 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 也应引亢高歌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深沉 、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轻),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延长)。
生命并不是一种辉煌的奇观或是一场丰盛的宴席,它是一种岌岌可危的困境。 爬上最高的境界,你会陡然发现:那里的景色竟然是你司空见惯的。 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持一份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 净的心。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说穿了,其实提高成绩并不难,就看你是不是肯下功夫积累——多做题,多总结。
• 根据风格吟诵:古代诗人:因情选词,按 词定韵。(昂扬、凄婉)
• 根据诗境、诗情吟诵:音节变化和情绪发 展。
• 意境优美:读出诗情画意。
• 相传苏东坡官翰林学士时,问自己的 幕僚说:"我词何如柳七?" 对方答道:"柳郎中(柳永)词,只 合十八七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
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 琵琶,绰铁板,唱大江东去。"
【高中语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ppt精品课件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 面拗过去,拗过去。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解 题:
1、因声求气: 因:依据; 声:声律(节奏、平仄、 押韵); 求:探求; 气:诗的精神。 2、吟咏诗韵: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 玩味,品味诗歌的思想感 情。
音韵——诗韵
诵读:
新城道中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 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 煮芹烧笋饷春耕。
一、要有感情 ——把握感情基调: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 气息、音色。
气____声____
诵读:
《新城道中》苏轼
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不堪听急管烦弦”;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②快慢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 换美酒,与尔通销万古愁。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 悲伤、失望、冷谈、庄严宜慢
③抑扬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 伏,抑扬顿挫。
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 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 感情。
《燕歌行》 高适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憎的感情:气足声硬
欲的感情“气多声放”; 冷的感情“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 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二、掌握知识技巧 ——声律知识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ppt讲义共30页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ppt讲义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地吟咏诗歌。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2.1 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吟咏、声母、韵母、声调等。
1.2.2 吟咏诗韵的基本方法:正确的发音、节奏的把握、情感的融入等。
1.2.3 吟咏诗韵的实践练习:选取一些简单的诗歌进行吟咏练习。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1.2 示范法:教师进行吟咏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2.1.3 实践法:学生进行吟咏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播放吟咏诗歌的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2.2.2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经典的吟咏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3.1.2 讲解:讲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1.3 示范:教师进行吟咏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1.4 实践:学生进行吟咏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5分钟3.2.2 讲解:10分钟3.2.3 示范:10分钟3.2.4 实践:1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吟咏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4.1.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吟咏表现进行评价。
4.2 教学反馈4.2.1 学生反馈: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馈,提出意见和建议。
4.2.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5.1.1 教材:吟咏诗韵教材、诗歌选集等。
5.1.2 音响设备:播放音频资料的音响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曲的诵读,一般比较复杂, 但总体上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迚行 节奏的把握,节拍的划分。
五字句中有上122式的。如李清照的 《醉花阴》中“有/暗香/盈袖”; 七字句中还有上322式的,如周邦彦 《满庭芳》中“不堪听/急管/烦弦”; 八字句中有1223式的,如辛弃疾 《木兰花慢》中“正/江涵/秋影/初雁 飞”;
3、语言(外衣)
歌吟
诗人
想象
读者
轻重 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 程度的状语。 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 调的词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声声慢》 悲切、忧伤、狭窄,音量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悲壮、激昂、开阔,愉快,音量大
四言诗的节拍:“2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五言诗的节拍: “23、212、221”。 2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1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2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七律或七绝一般是四三分,即前面四个字为一 顿,后面三个字为一顿。 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 2221 孤帆/进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1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23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解 题:
2、吟咏诗韵:
吟:唱,声调抑扬地念。 咏:同“吟”。 诗:诗歌。 韵:韵味、情韵。
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 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 并茂的诵读、吟咏,玩味, 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音韵——诗韵
因声求气
通过掌握中国古典诗歌的节拍、 用韵等诗律特点,领悟其中特有的韵 律感和音乐美。
诗句的节 拍
朗读的快慢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 换美酒,与尔通销万古愁。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 悲伤、失望、冷谈、庄严宜慢
抑扬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 伏,抑扬顿挫。
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 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 感情。
九字句中有2223式的,如李煜《虞美人》 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十字句中有343式的,如李白《将进酒》 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总之,节拍的划分要根据诗歌韵律的 特点,更要根据内容和诗意表达的需要来 进行。
诗歌的格律
(平仄押韵)
1、古汉语四声:平、上(shǎng) 、去、入 2、现代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平声和仄声: A 平声:阴平,阳平。 如:“方”为阴平,“房”为阳平。 B 仄声:上声,去声,入声 如:“忍” 为上声,“禁”为去声。
小结: 古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级
基础 提升 共鸣
• 以意逆志——诗作主旨、创作本意 • 缘景明情——诗作的情感(意境) • 因声求气——诗作神韵、气势、风 格灵魂) 2、意象(血肉) 3、探究情感 (探究深层意蕴) 2、把握意象 (把握意象特点) 1、感知语言 (领悟语言内涵) 聆听
——单元指导
教学目标
1、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 理论内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 读的要求。 3、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 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 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 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解 题:
1、因声求气: 因:依据; 声:声律(节奏、平仄、 押韵); 求:探求; 气:诗的精神。 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 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 把握诗的精神。
近体诗:唐代以后逐渐形成的律诗、绝句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 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 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 得换韵。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 4,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 重要特点。其他两联用不用对仗悉听尊便。 5,律诗各联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 联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
登 岳 阳 楼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
蜀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道
难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
《将进酒》李白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
《燕歌行》 高适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憎的感情:气足声硬 欲的感情“气多声放”; 冷的感情“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 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大致说来,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 入声:汉语调类之一,现代普通话和大部分 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 北方方言没有入声,已将入声归入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四声。
韵脚(韵脚是每一句诗中押韵的字 的韵母)一般要相应延长。
枯藤老书昏鸦yα 小桥流水人家jiα 古道西风瘦马mα 夕阳西下xiα 断肠人在天涯yα • 可以看到,每个拼音的后面都会有a的 韵母,这就是韵脚
吟咏诗韵
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 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 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要有感情 ——把握感情基调:
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 气息、音色。
气____声____
诵读:
《新城道中》苏轼
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
喜的感情:气满声高
诵读: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