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基础与预埋件技术要求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基础与预埋件技术要求细则
⽬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程围 (2)
2.参照标准 (3)
3. 设计要求 (3)
4.材料要求 (4)
5.材料送审 (7)
6.施⼯&安装要求 (8)
8.其它 (19)
附件
1.⼚商/材料信息检查表
2.现场⼯作检查表
1.⼯程围
适⽤于设备基础及预埋件的安装
2.参照标准
2.1《动⼒机器基础设计规》(GB50040-96)
2.2《化⼯设备基础设计规定》(HG/T 20643-98)
2.3《混凝⼟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
2.4《设备基础施⼯⼯艺标准》(208-1996)
2.5《素混凝⼟基础施⼯⼯艺标准》(209-1996)
2.6《压缩机、风机、泵安装⼯程施⼯及验收规》(GB50275-98)
2.7《通风与空调⼯程施⼯质量验收规》(GB50243-2002)
2.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
2.9《建设⼯程现场⽂明施⼯管理办法》(穗建筑[1999]175号)
2.10《建设⼯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2.11《房屋建筑⼯程质量保修办法》建设部第80号
2.12《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穗府[1996]87号)
2.13《中国建筑⼯程鲁班奖(国家优质⼯程)评选办法》(中国建筑业协会⽂件(2000)建协字第17号)
注:以上标准条⽂如有冲突,按⽐较严格的条⽂执⾏。
3.设计要求
3.1依照各专业所⽤设备制造⼚的具体要求及基础安装深化设计图说。
3.2基础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
3.2.1机器的型号转速功率规格及轮廓尺⼨图等
3.2.2机器⾃重及重⼼位置
3.2.3机器底座外廓图辅助设备管道位置和坑沟孔洞尺⼨
3.2.4以及灌浆层厚度地脚螺栓和预埋件的位置等
3.2.5机器的扰⼒和扰⼒矩及其⽅向
3.2.6基础的位置及其邻近建筑物的基础图
3.2.7建筑场地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地基动⼒试验资料
3.3设备基础采⽤现浇的素混凝⼟或钢筋混凝⼟结构。
3.4动⼒机器基础宜与建筑物的基础、上部结构以及混凝⼟地⾯分开
3.5当动⼒机器基础的振动对邻近的⼈员、精密设备、仪器仪表、⽣产及建筑物产⽣有
害影响时,应采⽤隔振措施。
详见通⽤⼯程细则:《消声减震技术要求细则》
3.6动⼒机器基础设计不得产⽣有害的不均匀沉降
3.7动⼒机器基础及毗邻建筑物基础置于天然地基上,当能满⾜施⼯要求时,两者的埋
深可不在同⼀标⾼上,但基础建成后,基底标⾼差异部分的回填⼟必须夯实
3.8动⼒机器基础宜采⽤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混凝⼟结构
3.9重要的或对沉降有严格要求的机器,应在其基础上设置永久的沉降观测点,并应在
设计图纸中注明要求。
在基础施⼯、机器安装及运⾏过程中应定期观测,作好记录。
3.10设计动⼒机器基础的荷载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3.10.1当进⾏静⼒计算时,荷载应采⽤设计值;
3.10.2当进⾏动⼒计算时,荷载应采⽤标准值。
3.11基础顶⾯⾼出地⾯不宜⼩于200mm ,其埋深不宜⼩于0.8m
3.12基础受⼒钢筋的混凝⼟保护层最⼩厚度宜取50mm
4.材料要求
4.1⽔泥:宜325~425 号矿渣硅酸盐⽔泥或普通硅酸盐⽔泥。
4.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于5%。
4.3⽯⼦:卵⽯或碎⽯,粒径0.5~3.2cm,含泥量不⼤于2%。
4.4⽔:应⽤⾃来⽔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
4.5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
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4.6钢筋:采⽤热轧钢筋
4.7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推车或翻⽃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
式或平板式)、刮杠、⽊抹⼦、串桶或溜槽、胶⽪管等。
4.8混凝⼟的强度等级应按⽴⽅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强度等级采⽤符号C与⽴
⽅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m2计)表⽰。
4.9⽴⽅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体试件,
在28d龄期,⽤标准试验⽅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4.11进⾏混凝⼟强度检验评定时,应先将设计规定的混凝⼟标号按换算表换算为混凝⼟
强度等级,并以其相应的混凝⼟⽴⽅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N/mm2)的规定进⾏混凝⼟强度的检验评定。
混凝⼟的配制强度可按换算后的混凝⼟强度等级和强度标准差采⽤插值法确定
混凝⼟施⼯配制强度(N/mm2)
4.12素混凝⼟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钢筋混凝⼟的混凝⼟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基础
垫层的混凝⼟强度等级宜取C10。
4.13动⼒机器基础的混凝⼟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对按构造要求设计的或不直接承受冲
击⼒的⼤块式或墙式基础,混凝⼟的强度等级可采⽤C10
4.14动⼒机器基础的钢筋宜采⽤I,II级钢筋,不宜采⽤冷轧钢筋。
受冲击⼒较⼤的部位,
宜采⽤热轧变形钢筋,钢筋连接不宜采⽤焊接接头。
构造钢筋宜采⽤I级钢筋。
4.15基础螺栓预留孔和顶⾯找平的⼆次灌浆材料宜采⽤微膨胀或⽆收缩灌浆料。
基础顶
⾯⼆次灌浆层的厚度宜为30~50mm ,或按设备制造⼚的规定。
当其厚度⼩于或等于30mm 时,宜采⽤1 : 2 ⽔泥砂浆;当厚度⼤于30mm 时,宜采⽤强度等级⾼于基础本体⼀级的细⽯混凝⼟。
4.16基础的地脚螺栓的材质除特殊要求外,应采⽤未经冷加⼯的Q235 —A 、F 钢,并按
设备要求设置。
埋置深度L 应满⾜下列规定:
4.1
5.1对于带弯钩(或直钩)的地脚螺栓,应不⼩于20d( d 为螺栓直径);
4.1
5.2对于带锚板的地脚螺栓,应不⼩于15d ( d 为螺栓直径),构造螺栓不受此限,
均不得⼩于300mm 。
4.1
5.3地脚螺栓弯钩尺⼨如下图所⽰,
4.1
5.4直钩及锚板等构造尺⼨详见化⼯⾏业标准设计《地脚螺栓通⽤图》(HG 21545
⼀92 )。
4.1
5.5当地脚螺栓为埋⼈式时,其中⼼线⾄基础边缘距离不应⼩于4d ,且不应⼩于
100mm (当d > 20 时不应⼩于150mm )和不⼩于锚板宽度之半加5Omm 。
地
脚螺栓底⾯下混凝⼟净厚度不应⼩于50mm,详见下图:
4.17当地脚螺栓采⽤预留孔埋置时,预留孔边⾄基础边缘距离不应⼩于100mm ,预留孔
底⾄基础底⾯的距离不应⼩100mm。
当不满⾜要求时,宜配置直径为6~8mm,间距为100~150mm的钢筋⽹。
地脚螺栓底端⾄预留孔底的距离不得⼩于50mm 。
详见下图:
4.18带弯钩(或直钩)的地脚螺栓预留孔尺⼨可按表
地脚螺栓预留孔尺⼨
螺栓规格孔⼝尺⼨,长×宽(a×b)(mm)孔深h(mm)
M12、M14 140×120 350 M16 140×120 400
M18、M20 160×120 450 M22 160×120 500
4.19⽔泥的出⼚证明及复验证明
4.20混凝⼟试块28d 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商品混凝⼟应有出⼚合格证。
4.21钢筋、预埋件、螺栓、锚板等的产品合格证。
5.材料送审
5.1材料采购前各项数据的送审容必须符合《⼚商/材料信息检查表》,送审合格后才可
进⾏采购,详附件(1)《⼚商/ 材料信息检查表》。
5.2每批材料进场前,必须提供出⼚证明/材质证明、质量检验报告/试验检查表、产品
合格证,验收合格后⽅可进场。
5.3材料保管
材料在安装前应集中妥善保管,避免⽔泥受潮、变质。
避免预埋件遭外⼒碰撞、损坏或严重污损,若经发现有上述现象应⽴即清除出场不得使⽤。
6.施⼯&安装要求:
参照附件现场⼯作检查表包括三阶段:施⼯前,施⼯中,完成阶段。
6.1施⼯前
6.1.1⼯作准备
6.1.1.1检查设计的设备基础荷载值是否符合设备要求
6.1.1.2施⼯现场在安装前要清理,确保清洁
6.1.2材料状况
6.1.3材料送检
6.1.3.1各种材料于第⼀次进场后,必须由甲⽅/监理⽅现场随机取样,送到指定的
检验单位进⾏检验,检验合格后才可以使⽤。
6.1.4取样标准:
6.1.4.1各种不同材料取样≥⼀份
6.1.4.2由试验室确定混凝⼟配合⽐,经核查后,调整第⼀盘混凝⼟的各种材料的⽤
量,进⾏技术交底及试拌。
6.1.4.3在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不得碰撞、刮划之⾏为,保证质量符合要求,凡
在运输、安装过程中造成损坏的,应⽴即清除出场不得使⽤。
6.1.5图纸最新版本
⼯程师务必确认现场施⼯图纸为最新版本,避免旧图纸或旧版本在现场使⽤。
6.1.6参考点/参考线设定
6.1.6.1基础轴线尺⼨,基底标⾼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
6.1.7Mock-Up样板试作
在标准层(⾯)⼤⾯积施⼯前,先⾏试做⼀个样版,经现场⼯作检查表检验
合格后,才可正式进⾏该项⽬安装或施⼯程序。
6.2施⼯中
6.2.1⼯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清理→混凝⼟拌制→混凝⼟浇筑→混凝⼟振捣→混凝⼟找
平→混凝⼟养护
6.2.2清理:清除模板的垃圾、泥⼟等杂物,并浇⽔润湿⽊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6.2.3混凝⼟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的配合⽐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泥
→砂⼦(掺合料)→⽔(外加剂)→。
严格控制⽤⽔量,搅拌均匀,搅拌时
间⼀般不少于90s。
6.2.4混凝⼟的浇筑
6.2.4.1混凝⼟的下料⼝距离所浇筑的混凝⼟的表⾯⾼度不得超过2m,如⾃由倾落超
过2m 时,应采⽤串桶或溜槽。
6.2.4.2混凝⼟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部分长度的1.25
倍,最⼤厚度不超过50cm。
6.2.4.3⽤插⼊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不得
遗漏,做到振捣密实。
移动间距不⼤于振捣棒作⽤半径的1.5 倍。
振捣上⼀
层时,应插⼊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
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6.2.4.4混凝⼟不能连续进⾏浇筑时,如果超过2h 以上,应按设计要求和施⼯规的
规定留置施⼯缝。
6.2.4.5浇筑混凝⼟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架、螺栓、管道和预留孔洞、预埋
件有⽆⾛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即停⽌浇筑,并及时修整和
加固模板,完全处理好后,再继续浇筑混凝⼟。
6.2.4.6混凝⼟振捣密实后,表⾯应⽤⽊杠刮平,⽊抹⼦搓平。
6.2.4.7混凝⼟应振捣密实。
蜂窝⾯积⼀处不⼤于400cm2,累计不⼤于800cm2,⽆孔
洞。
6.2.4.8⽆缝隙⽆夹渣层
6.2.5混凝⼟的养护:混凝⼟浇筑搓平后,应在12h 左右加以覆盖和洒⽔,浇⽔的次数
应能保持混凝⼟有⾜够的润湿状态。
养护期⼀般不少于7 昼夜。
6.2.6⾬、冬期施⼯时,露天浇筑混凝⼟应编制季节性施⼯⽅案,采取有效地措施,确
保混凝⼟的质量,否则不得任意施⼯。
6.2.7基础表⾯有坡度时,坡度应正确,⽆倒坡现象。
6.2.8混凝⼟基础允许偏差项⽬
素混凝⼟基础允许偏差
中⼩型混凝⼟设备基础允许偏差
6.2.9成品保护
6.2.9.1要保证钢筋、预埋件、预埋螺栓、孔洞和线管的位置正确,不得撞碰
6.2.9.2不得⽤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搭脚⼿板,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6.2.9.3侧⾯模板应在混凝⼟强度能保证其棱⾓不因拆模,⽽受损坏时,⽅可拆模。
6.2.9.4在已浇筑的混凝⼟强度达到1.2MPa 以上时,⽅可在其上来往⾏⾛和进⾏上
部施⼯。
6.2.9.5在混凝上运输时,应保护好设备管线、门⼝预留孔洞,不得碰撞损坏。
6.2.9.6基础应根据设计要求预留孔洞,安装螺栓、预埋件均不得遗漏。
以避免后剔
凿基础混凝⼟
6.2.9.7夜间施⼯时,应合理安排施⼯顺序,要配备⾜够的照明,防⽌混凝⼟配合⽐
过磅不准,防⽌碰撞各种管线、模板、预埋件等及现场设施等。
6.2.10动⼒机器底座边缘⾄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宜⼩于100mm,除锻锤基础以外,在机器
底座下应预留⼆次灌浆层,其厚度不宜⼩于25mm,⼆次灌浆层应在设备安装就位并初调后⽤微膨胀混凝⼟填充密实,且与混凝⼟基础⾯结合
6.2.11动⼒机器基础底脚螺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11.1带弯钩底脚螺栓的埋置深度不应⼩于20倍螺栓直径,带锚板地脚螺栓的埋
置深度不应⼩于15倍螺栓直径
6.2.11.2底脚螺栓轴线距基础边缘不应⼩于4倍螺栓直径,预留孔边距基础边缘不应
⼩于100mm,当不能满⾜要求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6.2.11.3预埋底脚螺栓底⾯下的混凝⼟净厚度不应⼩于50mm,当为预留孔时,则孔
底⾯下的混凝⼟净厚度不应⼩于100mm
6.2.11.4基组的总重⼼与基础底⾯形⼼宜位于同⼀竖线上
6.2.12⼆次灌浆
6.2.12.1灌浆时,灌浆部位应清理⼲净,灌浆⽤的碎⽯混凝⼟或⽔泥砂浆,其标号应
⽐混凝⼟基础⾼⼀级,并要认真捣实。
6.2.12.2灌浆前应安设外模板,⽽外模板距设备底座底⾯外缘的距离应⼤于100mm,
并且不应⼩于底座底⾯边宽,其宽度应约等于底座底⾯边宽,其⾼度应约等
于底座地⾯⾄基础的距离。
6.2.13各设备基础除需满⾜上述相关要求,另还需要满⾜下列主控项⽬。
(没有列出的
设备请参照制造⼚商说明及深化图纸要求,按上述要求执⾏)
6.2.14⽔塔基础
6.2.14.1标⾼应符合表《中⼩型混凝⼟设备基础允许偏差》规定
6.2.14.2地脚螺栓与预埋件的连接或固定应牢固,各连接部件应采⽤热镀锌或不锈钢
螺栓,其紧固⼒应⼀致、均匀。
6.2.14.3当混凝⼟养护期满,强度达到75%时,由⼟建单位提出书⾯资料进⾏交接
⼯作。
6.2.15⽔泵基础
6.2.15.1⽔泵的平⾯位置和标⾼允许偏差±2mm。
6.2.15.2安装的地脚螺栓应垂直、拧紧,且与设备底座接触紧密
6.2.15.2.1地脚螺栓垂直度不得超过10/1000
6.2.15.2.2地脚螺栓底端不应碰孔底
6.2.15.2.3地脚螺栓距孔壁的距离应⼤于15mm
6.2.15.2.4地脚螺栓埋⼊部分油脂和污垢应清除⼲净,螺纹部分应涂黄油
6.2.15.2.5拧紧螺母后,螺栓必须露出1.5~5个螺距
6.2.15.2.6在⼆次灌浆达到强度后,再拧紧地脚螺栓。
6.2.15.3如果底座上已装有⽔泵和电动机时,可以不卸下⽔泵和电动机⽽直接进⾏安装。
6.2.15.4具有单层基础的泵、驱动机与泵调平时,应在其底座及其它加⼯⾯上进⾏测量,其安装⽔平偏差不应⼤于0.2/1000;具有双层基础的泵、驱动机和泵
的安装⽔平偏差均不应⼤于0.05/1000,且倾斜⽅向应⼀致,并应在其法兰
⾯上进⾏测量,泵座轴线与进⽔管道轴线的同轴度应为φ2mm。
6.2.15.5基础周围需设计集⽔槽。
6.2.16⽔箱、集⽔缸、分⽔缸等设备基础
6.2.16.1底座的尺⼨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2.16.2平⾯位置允许偏差为15mm,标⾼允许偏差为±5m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1/1000
6.2.17通风机基础
6.2.1
7.1基础表⾯⽆蜂窝、孔洞
6.2.1
7.2基础标⾼和平⾯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2.1
7.3基础形状和各主要尺⼨、预留洞的位置和深度是否符合要求。
6.2.1
7.4基础验收完毕,在设备安装之前,应在基础表⾯铲出⼀些⿇⾯(放垫铁的地
⽅除外),为使⼆次灌浆时,浇灌的混凝⼟或⽔泥砂浆能与基础紧密地结合
起来
6.2.1
7.5铲⿇⾯的⽅法⼀般可⽤⼿⼯或风铲进⾏,铲⿇⾯的标准是每100cm2以,应有5~6个直径为10~20mm的⼩坑。
6.2.1
7.6地脚螺栓灌注时,应使⽤与混凝⼟基础同等级混凝⼟,决不能是失效⽔泥灌
注。
6.2.18储罐类设备基础
6.2.18.1钢制⽴式圆筒形储罐基础应取得下列资料:
6.2.18.1.1储罐直径、⾼度等⼏何尺⼨、总重⼼标⾼、基础顶⾯中⼼的设计标⾼、
罐底拱升值
6.2.18.1.2储罐⾃重与物料重
6.2.18.1.3储罐基础的总图坐标位置
6.2.18.1.4预埋螺栓的位置、规格(或尺⼨)。
6.2.18.2基础中⼼标⾼允许偏差为±20mm
6.2.18.3⽀承罐壁的基础表⾯,其⾼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18.3.1有环梁时,每10m弧长任意两点的⾼差不得⼤于6mm;整个圆周长度任
意两点的⾼差不得⼤于12mm
6.2.18.3.2⽆环梁时,每8m弧长任意两点的⾼差不得⼤于12mm
6.2.19压缩机基础施⼯⼀般要求
6.2.19.1基础施⼯前,应核对到货机器的图纸。
与设计图纸相符合时,⽅可施⼯
6.2.19.2压缩机基础施⼯时不宜留施⼯缝。
若不可避免时,应设置在底板与柱⼦交接处。
6.2.19.3压缩机基础应避免冬季施⼯,若必须冬季施⼯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混凝⼟的强度等级应提⾼⼀级,且不得掺加氯盐。
6.2.19.4压缩机基础底板上的附属设备基础,如与底板两次浇灌时应预留锚固钢筋。
6.2.19.5在施⼯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以保证所有预埋件、地脚螺栓(或套管)的准确位置。
6.2.19.6浇捣混凝⼟时,应注意预埋件及梁柱节点附近混凝⼟必须振捣密实。
6.2.19.7在施⼯过程中必须认真填写施⼯记录,并按规定留混凝⼟试块。
6.2.19.8压缩机基础的施⼯缝及⼆次灌浆施⼯提要:
6.2.19.8.1⼆次灌浆层的混凝⼟或快硬⽔泥砂浆必须与压缩机基础粘结牢固。
6.2.19.8.2灌浆前必须将混凝⼟表⾯凿⽑,并将其松动的混凝⼟及其附着物铲除,
冲刷⼲净。
6.2.19.8.3灌浆前两天及灌浆前对灌浆部位洒⽔,灌浆时应排除灌浆部位的积⽔。
6.2.19.8.4灌浆前先浇⼀层⽔泥浆(⽔泥标号≥425#),灌浇混凝上宜⾃⼀端开始
逐浇逐震捣密实,以免形成⽓泡。
6.2.19.8.5浇⽔⾃然养护保持湿润,温度以20℃为宜。
6.2.20螺杆式压缩机等⼤块式基础
6.2.20.1宜采⽤块式基础,机器底座边缘⾄基础顶⾯边缘的距离不宜⼩于100mm。
基础底板尺⼨按下规定确定,底板悬臂长度不宜⼤于2.5倍板厚。
6.2.20.2基础底板尺⼨宜有以下三个条件确定
6.2.20.2.1基础质量应⼤于机器质量的3~5倍
6.2.20.2.2P≤(0.5~0.7)f
P-基础底⾯处的平均静压⼒设计值,kPa
f-地基承载⼒设计值,kPa
6.2.20.2.3基组总重⼼与基础底⾯形⼼应位于同⼀铅垂线上,其相对偏⼼不应超过3%。
6.2.20.3基础的混凝⼟体积⼩于20m3,时,可不配置表⾯构造钢筋;混凝⼟体积为20~ 40m3时,应在基础顶⾯配置直径为10mm 、间距为200mm的钢筋⽹;混
凝⼟体积⼤于40m3时,尚应在基础四周和顶、底⾯配置直径为10~14mm 、
间距为200~300mm的钢筋⽹。
6.2.20.4基础底板悬臂部分应按强度计算配置上、下侧钢筋。
当底板悬臂长度⼩于底板厚度时,可不必配筋
6.2.20.5地脚螺栓宜采⽤直钩式,埋置⽅法宜采⽤预留孔。
6.2.21离⼼式压缩机基础(属动⼒基础,压缩机转速n﹥3000r/min时)
6.2.21.1压缩机基础下半部的⾃重(包括柱⾃重之半、底板⾃重、底板上附属设备⾃重及填⼟⾃重等),应⼤于基础上部⾃重(包括柱⾃重之半和顶板⾃重)及安
装在顶板上的机组⾃重(包括管道⾃重)的总和。
6.2.21.2压缩机基础宜采⽤现浇钢筋混凝⼟结构。
混凝⼟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次灌浆层的材料强度等级不得低于基础材料强度等级。
钢筋应采⽤I、II级
热轧钢筋,不得使⽤冷加⼯钢筋
6.2.21.3基组(包括压缩机基础及基础上的机器、管道、附属设备及填⼟等)的总重⼼与压缩机基础底⾯的形⼼⼒求位于同⼀条铅垂线上,当偏⼼不可避免时,其
纵向和横向的偏⼼距不应超过相应⽅向底板边长的3%
6.2.21.4计算基组总重⼼时,仅计算永久荷载,可不考虑荷载分项系数。
6.2.21.5压缩机基础底⾯与相邻的构筑物或建筑物基础底⾯宜置于同⼀标⾼上,且不宜相连。
若必须将压缩机基础与构筑物或建筑物基础相连时,须经过周密设
计,确认压缩机基础的振动对构筑物或建筑物⽆不利影响时,⽅可相连
6.2.21.6预埋螺栓的中⼼线距压缩机基础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应⼩于螺栓直径的4倍,螺栓底距顶板下表⾯不应⼩于50mm.
6.2.21.7压缩机基础各构件的受⼒钢筋其混凝⼟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顶板:≥20mm
刚架纵、横梁、柱:≥25mm
底板:≥35mm;⽆垫层时底板底⾯≥70mm
6.2.21.8压缩机基础顶⾯的⼆次灌浆层应采⽤⽆收缩细⽯混凝⼟或⽆收缩砂浆。
6.2.21.9压缩机基础底板宜设计成矩形,其厚度不应⼩于柱截⾯的⾼度,也不宜⼩于800mm,⼀般取底板长度的1/10~1/12。
6.2.21.10柱截⾯宜设计成⽅形或矩形,其截⾯尺⼨不宜⼩于柱净⾼度的1/10,并不得⼩于450mm×450mm。
6.2.21.11顶板厚度不宜⼩于其净跨度的1/4,且不得⼩于800mm,⼀般取800~1000mm 。
6.2.21.12压缩机基础顶板由梁区和板区构成,纵、横向刚架梁与柱的连接按刚性设计,柱应嵌固于底板中,其连接构造必须符合固定端的要求。
6.2.21.13沿底板周边配置钢筋⽹,钢筋直径为14~16mm(若为桩基并以底板为承台时,钢筋直径采⽤16-20mm),间距为200~250mm。
上下两层钢筋⽹之间
以直径为14~16mm的竖向架⽴筋连接,间距为600~750mm。
6.2.21.14柱纵向钢筋按计算确定,并沿截⾯对称布置,直径为18~25mm,间距不⼤于200mm,箍筋直径为10~12mm,采⽤复合钢箍。
6.2.21.15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建议按下列围选⽤:
当截⾯尺⼨等于450mm×450mm时,取1.2%~2.0%;
当截⾯尺⼨⼤于450mm×450mm时,取0.8%~1.6%
6.2.21.16顶板的板区应在板顶及板底配置钢筋⽹,直径为14~18mm ,间距200~250mm。
刚架梁的受⼒纵筋经计算确定,应在梁截⾯上、下对称配置,梁
底部(或顶部)配筋率⼀般取0.4%~1.O%,且不⼩于5Ф25。
6.2.21.17沿顶板侧边应配置构造钢筋,钢筋直径为14~18mm,竖向间距为250~300mm。
6.2.21.18在顶板或底板上开孔(或开沟槽)时,若孔或槽的直径或边长⼤于300mm,应沿孔或槽周边配置直径为14~16mm,间距为200~250mm的加强筋。
6.2.21.19为确保顶板上螺栓孔或螺栓套管位置的准确性,顶板及刚架梁纵筋位置应⼒求避开螺栓孔或螺栓套管。
6.2.22变压器型钢基础及预埋件
6.2.22.1型钢⾦属构架的⼏何尺⼨、应符合设计基础配制图的要求与规定,如设计对型钢构架⾼出地⾯⽆要求,施⼯时可将其顶部⾼出地⾯100mm。
6.2.22.2型钢基础构架与接地扁钢连接不宜少于⼆端点,在基础型钢构架的两端,⽤不⼩于40×4mm的扁钢相焊接,焊接扁钢时,焊缝长度应为扁钢宽度的⼆倍,
焊接三个棱边,焊完后去除氧化⽪,焊缝应均匀牢靠,焊接处做防腐处理后
再刷两遍灰⾯漆。
6.2.22.3基础型钢安装前应调直后埋设固定,其⽔平误差每⽶应不⼤于1mm,全长总误差不⼤于5mm。
盘⾯底⼝距地⾯不应⼩于500mm。
6.2.22.4将⾓钢调直,量好尺⼨,画好锯⼝线,锯断煨弯,钻孔位,焊接。
煨弯时⽤⽅尺找正,再⽤电(⽓)焊,将对⼝缝焊牢,并将埋注端做成燕尾,然后除
锈,刷防锈漆。
再按照标⾼⽤⽔泥砂浆将铁架燕尾端埋注牢固,埋⼊时要注
意铁架的平直程度和孔间距离,应⽤线坠和⽔平尺测量准确后再稳往铁架。
待⽔泥砂浆凝固后⽅可进⾏配电箱(盘)的安装。
6.2.23中压柜,低压柜,消防双电源柜基础型钢及预埋件
6.2.23.1弹线定位。
根据设计要求找出配电箱(盘)位置,并按照箱(盘)的外形尺⼨进⾏弹线定位。
弹线定位的⽬的是对有预埋⽊砖或铁件的情况,可以更准
确的找出预埋件,或者可以找出⾦属胀管螺栓的位置。
6.2.23.2按图纸要求预制加⼯基础型钢架,并做好防腐处理,按施⼯图纸所标位置,将预制好的基础型钢架放在预留铁件上,找平、找正后将基础型钢架、预埋
铁件、垫⽚⽤电焊焊牢。
最终基础型钢顶部宜⾼出抹平地⾯10mm。
6.2.23.3基础型钢接地:基础型钢安装完毕后,应将接地线与基础型钢的两端焊牢,焊接⾯为扁钢宽度的⼆倍,然后与柜接地排可靠连接。
并做好防腐处理。
6.2.23.4基础型钢安装前应调直后埋设固定,其⽔平误差每⽶应不⼤于1mm,全长总误差不⼤于5mm。
盘⾯底⼝距地⾯不应⼩于500mm。
6.2.23.5调直型钢。
将有弯的型钢调直,然后,按图纸要求预制加⼯基础型钢架,并刷好防锈漆。
6.2.23.6按施⼯图纸所标位置,将预制好的基础型钢架放在预留铁件上,⽤⽔准仪或⽔平尺找平、找正。
找平过程中,需⽤垫⽚的地⽅最多不能超过三⽚。
然后,
将基础型钢架、预埋铁件、垫⽚⽤电焊焊牢。
最终基础型钢顶部宜⾼出抹平
地⾯10mm,⼿车柜按产品技术要求执⾏。
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见表
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
6.2.23.7基础型钢与地线连接:基础型钢安装完毕后,将室外地线扁钢分别引⼊室(与变压器安装地线配合)与基础型钢的两端焊牢,焊接⾯为扁钢宽度的⼆倍。
然后将基础型钢刷两遍灰漆。
6.2.24柴油发电机
6.2.24.1设备基础垫板的埋设,其⾼程偏差⼀般不超过-5mm~0mm,中⼼和分布位
置偏差⼀般不⼤于10mm,⽔平偏差⼀般不⼤于1mm/m。
6.2.24.2埋设部件安装后应加固牢靠。
基础螺栓、千⽄顶、拉紧器、楔⼦板、基础板等均应点焊固定。
埋设部件与混凝⼟结合⾯,应⽆油污和严重锈蚀。
6.2.24.3地脚螺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6.2.24.3.1检查地脚螺栓孔位应正确,孔壁应凿⽑并清扫⼲净。
螺孔中⼼线与基础
中⼼线偏差不⼤于10mm;⾼程和螺栓孔深度符合设计要求;螺栓孔壁
的垂直度偏差不⼤于L/200(L为地脚螺栓的长度mm,下同),且⼩于
10mm;
6.2.24.3.2⼆期混凝⼟直埋式和套管埋⼊式地脚螺栓的中⼼、⾼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中⼼偏差不⼤于2mm,⾼程偏差不⼤于0mm~+3mm,垂直度偏
差应⼩于L/450;
6.2.24.3.3地脚螺栓采⽤预埋钢筋、在其上焊接螺杆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6.2.24.3.3.1预埋钢筋的材质应与地脚螺栓的材质基本⼀致;
6.2.24.3.3.2预埋钢筋的断⾯积应⼤于螺栓的断⾯积,且预埋钢筋应垂直;
6.2.24.3.3.3螺栓与预埋钢筋采⽤双⾯焊接时,其焊接长度不应⼩于5倍地脚螺栓
的直径;采⽤单⾯焊接时,其焊接长度不应⼩于10倍地脚螺栓的直
径。
6.2.24.4楔⼦板应成对使⽤,搭接长度在2/3以上。
对于承受重要部件的楔⼦板,安装后应⽤0.05mm塞尺检查接触情况,每侧接触长度应⼤于70%。
6.2.24.5设备安装应在基础混凝⼟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后进⾏。
基础板⼆期混凝⼟应浇筑密实。
6.2.24.6设备组合⾯应光洁⽆⽑刺。
合缝间隙⽤0.05mm塞尺检查,不能通过;允许有局部间隙,⽤0.10mm塞尺检查,深度不应超过组合⾯宽度的1/3,总长
不应超过周长的20%;组合螺栓及销钉周围不应有间隙。
组合缝处安装⾯错
⽛⼀般不超过0.10mm。
6.2.24.7基础周围需设计集油槽。
6.2.24.8基础需进⾏防油防腐处理。
详附件(2)《现场⼯作检查表》。
6.3完成阶段
6.3.1施⼯安装完毕
6.3.2调试及试车
6.3.2.1做好的混凝⼟基础取⼀⼩块做强度检验,应符合《混凝⼟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规定:
6.3.2.2⾮统计⽅法评定混凝⼟强度,满⾜即为合格:
m fc u≥1.15f cu,k
f cu,min≥0.95f cu,k
式中:m fcu——同⼀验收批混凝⼟⽴⽅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m);
f cu,k——混凝⼟⽴⽅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
f cu,min——同⼀验收批混凝⼟⽴⽅体抗压强度的最⼩值(N/m)。
6.3.3保护:作好清洁、保护等⽂明施⼯⼯作。
6.3.4移交:待⼯程师检查签名确认后,移交给下⼀个⼯序。
7.其它
7.1检验批的确定
按各不同系统分为检验批(给排⽔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电⼒系统,智能化系统等)
7.2以上项初步验收整改直⾄合格后由业主出书⾯通知⽅可进⾏下⼀段⼯程的施⼯。
每
检验批初步验收合格后,在这个⼯程没有最后竣⼯验收前仍由承包商负责维护,出现损坏由承包商整改修复,不得提出增加费⽤,每⼀检验批检验合格后⽅可进⾏竣⼯验收。
以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