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必背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人物:
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典型形象。
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牲者。
普希金以:1^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果戈理继承了普希金的现实主义又把它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多余人: 多余人”最早由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
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
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
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根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分类整理法: 分类整理法是巴尔扎克为把《人间喜剧》的90多部作品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采用的
一种方法。
从小说反映生活的不同角度出发把全部作品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九
《分析研究》。
其中《风俗研究》是主体部分。
又分为六个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
此种方法将诸多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众多小说分门别类地各处于一世的系统中,历史而全面地描写现实。
威塞克斯小说哈代以尖故乡英国西南部农村(古称威塞克斯地区)为背景所作小说的总称(又称性格与环境小说)。
小说反映了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所激起的剧烈社会变动,农民
的破产,农村经济、逍德、风俗等方而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精神痛苦:同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逍徳、宗教、教育制度多有批判:有浓厚的宿命观念和悲剧气氛。
含泪的笑: 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独特的讽刺手法。
这一讽刺艺术的形成,是与他坚持的“貞实地再现现实生活”这一现实主义的创作基本原则分不开的。
果戈理认为艺术家不仅应当真实地反映
生活,而且应该对生活进行批判,“要通过世界上看得见的笑容和人们看不见的、不知逍的眼泪来观
察生活0"他嘲笑现实生活中的种种11恶,又深深地为他的祖国的苦难而悲痛,为他所属的那个地主阶级堕落到如此猥琐的地步而悲痛。
正是这种“笑声"和“眼泪” 的交集•喜剧和悲剧的结合,加强了果
戈理讽刺艺术的掲露和批判力量
“卡拉马佐夫性格3 文学史将这一类人物性格命轻为“卡拉马佐夫性格”:邪恶自私、野蛮残忍、卑鄙堕落,是人类罪恶的集中营。
"复调现象作品中所有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各执加理,使作品具有多元的解读方式。
托尔斯泰主义: 是托尔斯泰晚年提出的所谓拯救俄国人民和人类的政治和道徳主张,它的基本内容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徳自我完善”和“轉爱”,其孩心是“不以暴力抗恶” O托尔斯泰主义是
空想的,客观上有麻醉人民、阻碍革命发展的消极作用,但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快要到来时人民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的出发点是伟大的。
“心灵辩证法”
“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氏心理描写手法的概括。
意即不是静止地描写人的心理,而是写在外界彩响下心理变化的过程,特别注意描写人物齐种复杂情感的交识更替,思想情绪的瞬息万变,通过人物复杂矛盾的全过程来反映人与社会的冲突。
正如托尔斯泰所言:
“主要的是内在的、精神的运动,要加以表现的不是运动的结果,而是实际的运动过程。
” 托尔斯泰常以此塑造精神探索型人物:安娜、列文、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安徳烈公爵
易卜生主义: 所谓易卜生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易卜生式的人逍主义,代表挪威小资产姐姐的开创性和独立 性等思想意识,体现了 “自由农民之子"的精神传统和时代要求。
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尽皆 没有脱离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发展普遍规律,但与资产阶级与伪人道主义格格不入。
他一方而 用人道主义批判封建残余,另一方而又凭借个人的精神反叛,追求绝对个性解放的理想境界。
易卜生主义表现为一种不损害他人利益的绝对“自我主义”
社会问题剧: 按照题材分类的一种戏剧类别。
主要指反映社会矛盾、提出社会问题的戏剧作品。
有广义(索 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莎士比亚和雨果的创作)或狭义的不同解释。
狭义社会问题剧专指 易卜生及其继承者的某些剧作。
19世纪70和80年代,易卜生创作了《社会支柱》、《玩偶 之家》、《群鬼》、《人民公战》为代表的系列作品,后人称之为社会问题剧。
这些剧本涉及当 时社会存在的政治、宗教、道徳、家庭婚姻,妇女教育,法律各种社会问题,让剧中人物直 接讨论这些问题,对于资产阶级社会逍徳的堕落,婚姻不合理,家庭生活虚伪,思想庸俗狭 隘,民主政治破产等提出尖锐批评,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
英国的箫伯纳、J.高尔斯华绥,美国的C •奥徳兹,都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宜接继承者。
象征主义: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诗歌流派,强调用有物质感的形象。
通过暗示,烘 托,对比•联想来表现作家要创造的意境,用间接的象征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一战前波及欧 洲各国和各艺术领域.象征主义的先驱是波徳莱尔和爱伦•坡
"硬汉子形象J
是海明威对世界的独特贡献。
海明威明显地喜欢选择斗牛士,挙击家,猎人,渔夫,士兵这 些面临孤独,生死极限考验的人物作为表现对象。
表现他们在困境中,在死亡面前无所槪惧 的人的尊严和优雅风度。
冰山原则: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他说:“冰山运动 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②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 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 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迷惘的一代:
1.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参战的一代美国青年他们的道徳标准,伦理标准和人生理想全部被战
争摧毁了 2•他们厌恶战争,又无法制止战争看不见希望,又不愿抛弃希望,精神忧郁,前
途渺茫3•美国女作家斯泰因称这些青年都是"迷惘的一代” 4「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海明
威。
《太阳照常升起》是少迷惘的一代"的宜言书,《永别了,武器》表现了战争与爱情两个主 题,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首先, 其次, 易卜生式人道主义是一种易卜生式的精神乌托邦。
第三, 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是一种绝对的否定精神。
意识流小说:
二十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影响及世界的一个文学流派。
它一般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内心世界,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为主要特征。
它的特点是描写人的潜意识,运用内心独白,蒙太奇和象征手法,多角度的叙述,多层次的结构。
以英国的乔伊斯,伍尔夫,美国的福克纳,法国的普鲁斯特为代表。
卡夫卡式: 首先,在思想上,卡夫卡最根本的一点是他接受了存在主义的学说。
幷次,在艺术方而继承并且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流派中可赍的批判传统,在反映社会茅盾的同时,对社会上一切滑稽荒诞的事物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魔幻现实主义:
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拉美文坛,表现反帝反封建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文学。
往往借古老
的神话传说。
"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采用彖征寓言,暗示联想,荒诞夸张,人鬼人分.
时序倒错,现实与梦幻交织等手法,把拉美现实社会变成一种现代神话,既有魔幻色彩,又有现实因素,故称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是手段,"现实"是目的,代表作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表现主义: 表现生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最初起源于绘画领域,流行于一战前后0表现主义特征•揭示事物的内在实质,认为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2•不重视具体性而追求抽象性3•多采用象征手法和内心独白,梦境•变形处理等手段,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强烈感受。
以奥地利的卡夫卡和美国的奥尼尔为代表。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是二战前产生于法国,战后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的文学流派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0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 O “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荒诞派戏剧是二十世纪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在艺术特点上,突破传统喜剧的一切基本规律, 完全抛开在传统戏剧中必不可少的完整的情节和结构。
用“直喻"的方法强化了“纯粹戏剧
摒弃了正常的语胃形式,通过非理性的夸张,以达到使人物情感外化的目的。
运用大量“怪诞”的手法,混乱不堪的思维等具有浓厚的寓意象征意味。
以法国尤奈斯库,贝壳特为代表。
黑色幽默是六七十年代主要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
所谓黑色幽默,就是阴郁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
他表而上轻松调侃,玩世不恭,实则无可奈何的语调叙述了沉郁而可怖的故事。
新人:
19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逐渐被平民知识分子取代.文学中“新人"形象取代
T “多余人"形象;
所谓“新人指的是平民知识分子,他们出身低贱,有革命理想,有坚实行动,尊重友谊、爱情等: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塑造了许多“新人”典型。
自然派(俄国现实主义)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指三,四十年代由果戈里倡导的,经过别林斯基正面总
结和阐述的,带有讽刺和批判倾向的现实主义文学。
该派以果戈里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文学体裁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
体裁上多以散文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现实主义的别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