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变化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进
所谓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中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相互关系及其所形成的世界经济结构。

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取决于国际经济政治力量的对比改变。

20世纪前,世界经济格局英国称霸世界,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二战后,世界经济经历了美国称霸到美苏两极,再到世界多极化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加速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呈现新的格局变化。

1、19世纪后期至1917年单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
——少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的民族国家经济
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
——少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占领和控制广大殖民地和附属国,把它们变成自己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明显加强。

英国一直在世界经济居领先地位,德国居第二位,1870年后美国超过德国占第二位,19世纪90年代美国又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一位。

2、1917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同时并存
三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
——少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民族国家经济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经济
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虽已出现,但仍限于一国范围,而绝大多数国家依然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3、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同时并存
三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发展中民族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
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
——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成为跨越几大洲10多个国家,并发展为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走上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

二、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1、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具有明显的军事政治特征
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世界经济是由军事分界线变为政治分界线划定
——东、西欧,东、西德,南、北韩,南、北越等
国际组织阵营化,各国战后经济恢复服从意识形态的不同价值观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互助组织;
——苏、中等退出IMF和世界银行,也不参加GATT;西方国家还设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宣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商品技术禁运清单。

2、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由两种经济体系向三个世界演变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化改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三个世界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中国家
重大历史事件
——中苏分歧明朗化
——西欧经济集团化
——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组成
3、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力量对比一度有利于第三世界
70年代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两大事件
——1971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
——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
1973年石油生产国以石油为武器实行了禁运、减产和提价的统一行动,沉重打击了发达国家经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陷入10年的“滞胀”。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动荡与改组,并向多极化发展
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几大事件
——80年代初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和1986年7月油价暴跌;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
——欧洲统一市场、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济合作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加速发展,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美国经济的主导优势明显,欧盟经济不断扩展,日本经济停滞不前,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分化。

三、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新特点
1、世界经济格局日益向多极化发展
美国经济的主导作用
——美国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美国垄断全球金融
——美国把持国际经济组织的领导权
欧盟经济的扩大化
日本经济停滞不前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分化
案例: 全球经济出现三大板块互动,形成以中美为核心的新三角循环的格局,全球市场向欧美集中,欧美板块市场地位全面上升。

据统计,1970-2007年美国的GDP从1.04万亿美元增至14万亿美元,个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从64%升至71%,美国的个人消费占全球消费比重超过30%。

制造能力向亚洲集中,亚洲板块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日本、东盟是世界上主要的出口国,中国有170多种产品出口占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信息和通信产品出口国。

其中手机出口占1/3,数码相机出口占1/2,笔记本电脑出口占70%。

资源供应国随之跟进,这些国家的地位上升。

在全球资源供给短缺的形势下,中东国家、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等资源供应国的供给能力被激活,这些国家的经济运转更加依赖于资源价格的上升,它们也从中得到相应的利益。

案例: 2010年中国是否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稳居世界老二42年
1968年,东京奥运会之后的第四年,距1970年大阪世博会还有两年,日本的经济规模(GNP衡量)超
越西德,跃居世界第二。

日本经济在世界第二的地位维持了42年时间。

日本经济长期维持世界第二靠什么?
1968年,日本出现重大技术革新,政府产业政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并形成了大进大出的贸易格局,使得人口与国土不能与美、欧国家相比的日本能长期保持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

日本经济失落20年,将告别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经济的泡沫不断生成,到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使得日本经济陷入长时期的停滞状态。

2010年,日本很有可能要告别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

案例: 发展中国家分化与全球经济格局
根据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界定,目前全球发展中国家有153个,基本包括了除欧盟27个成员国、非欧盟成员的“老欧洲国家”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之外的联合国成员。

近年来,一批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

——2007年,在世界经济20强中,新兴经济体占了7个(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韩国、墨西哥、土耳其),而在世界经济50强中,发展中经济体占了25个。

——2007年,人均GDP超过澳大利亚的发展中经济体(除香港、台湾外)有12个,分别为新加坡、韩国、沙特、克罗地亚、墨西哥、俄罗斯、委内瑞拉、南非、马来西亚、阿根廷、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

——近几年,“金砖四国(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2、世界经济的区域化与集团化趋势
全球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它以1956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C)为标志;
——第二次浪潮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其标志是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诞生;
——第三次浪潮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直延续至今,其特点是区域贸易协定(RTAs)数量激增,在全球各地涌现,以及欧盟和欧元的诞生。

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截至2004年9月,全球的区域贸易协定已经多达305个。

3、国际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间经济联系不断加深
国际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国际分工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国际贸易的规模、结构、形式和政策的变化
——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流向、方式和政策的变化
——国际经济的传导机制(国际贸易、货币与资本、劳动力国际流动)
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经济结构的相互依存
——经济政策的相互依存
——外生干扰因素相关度的相互依存
相互依赖的定量分析
(1)两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
两国间相互依赖程度=两国间进出口总额/两国GDP之和
(2)一国对世界的依赖程度
一国对世界的依赖程度=该国进出口总额/该国GDP
例如:2006年,东盟10国的平均进出口贸易额与GDP的比重为130.9%。

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与GDP 的比重分别为:文莱78.9%,柬埔寨88.7%,印尼44.4%,老挝28.1%,马来西亚182%,缅甸47.1%,菲律宾84%,新加坡385.6%,泰国120.4%,越南125.8%。

四、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因素
当代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多极化、区域化的发展格局,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因素来自多方面:
——生产力因素
新技术革命、产业结构、生产要素国际流动、能源供求
——生产关系因素
政府干预、经济体制改革、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1、新的技术革命
世界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以蒸气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以电子和电机的应用为主要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等为主要标志。

新技术革命的新技术群
——电子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如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如科学计算、进程控制、信息处理、智能模拟)、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激光技术等;
——新材料技术:结构材料(如金属合金、工程塑料、陶瓷、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如激光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
——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酶生物技术、细胞生物技术、基因生物技术(DNA);
——海洋开发技术: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水淡化;
——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技术、新能源;
——航天技术:火箭技术、航天器技术、地面技术(发射、卫星应用)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
——技术进步是当代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技术进步率=产出增长率-(劳动力增长因素+资本增长因素)
技术进步贡献率(%)=技术进步率/ 产出增长率
——新科技革命对世界产业结构的影响
——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
——新科技革命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2、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与商品、资本、劳动、技术的国际流动相对应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劳务输出、技术转让,对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和格局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加速,提高各国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据IMF计算,发展中国家GDP增长与发达国家GDP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4。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加速,促进世界产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加速,增强了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

石油—全球性的战略资源
随着世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深入,勘探发现大型常规油气田的机会越来越少,周期越来越长。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全球发现大型油气田17个,60年代29个,70年代24个,80年代15个,90年代11个,21世纪前6年4个。

从1995年以来,全球石油发现成本一直呈上升趋势。

2004-2005年上升速度加快,升幅加大。

根据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的分析,2005年比2004年成本上涨12%,而2006年比2005年又上涨15-25%。

自2002年以来,国际油价飙升,一直处在高位震荡。

2002-2005年国际油价由年均价格每桶20多美元升至60多美元,2008年7月11日达到147.27美元的历史新高,国际油价上涨持续时间之
长、幅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

在高油价的形势下,石油资源在重新配置的过程中越来越政治化,石油天然气不只是一种商品,而是变成了一种战略资源。

3、政府的经济调控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与调节具有了经常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从而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发达国家的经济调控类型大致为:美国属需求管理型、日本属产业促进型、西欧国家属综合调节型。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政府调控的三种类型相互融合,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案例:全球油气资源与国家石油公司
长期以来,跨国石油公司在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市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球探明油气储量的85%(不包括中国)掌控在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的手中,除前苏联政府管理的14%以外,资源国直接控制的油气资源量仅占世界总量的1%。

自2002年国际油价飙升以来,石油资源国政府加大了对本国油气资源的控制,国家石油公司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油气资源市场的中坚力量。

2006年底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公布,世界最大的50家石油公司中,国家控股比例超过50%的有24家,其中有17家是国家100%控股的公司。

全球前10家最大的石油公司中,国家公司占7家。

七大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俄罗斯天然气、中国石油、伊朗国家石油、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巴西国家石油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 ,其油气产量占世界1/3,油气储量超过世界1/3 。

4、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国际贸易协调机构,它的基本职能是制定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监督成员贸易政策。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协调
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制定的固定汇率制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起着重要作用。

20世纪70年代后,在浮动汇率条件下,七国汇率协调机制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欧盟在协调欧洲货币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七国集团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包括财政政策协调和货币政策协调。

本章要点与思考——
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历史进程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新特点
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结构性和体制性因素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