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共8题;共36分)
1.(2分)下列字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汤汤(tāng)乎锺zhōng子期少(shǎo)选
B.戴嵩(gāo)画牛搐.(chù)入奴婢
...(núbì)
C.谬矣(miào)处(chǔ)士曝.(bào)书画
D.拊.掌(fǔ)谬.矣(miùyǐ)好(hào)书画
2.(16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1)(2分)善.哉乎鼓琴()
A.擅长。
B.好。
C.容易。
(2)(2分)巍巍乎若.太山()
A.倘若,假如。
B.你。
C.好像。
(3)(2分)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A.心志,情志。
B.记,记在心里。
C.记号。
(4)(2分)伯牙破琴绝.弦()
A.断B.尽,穷尽
C.极,极端的D.一定的,肯定的
(5)(2分)所宝.以百数()
A.宝贝。
B.珍藏。
C.帝王的印信。
(6)(2分)尾搐.入两股间()
A.束缚,绑。
B.退缩.C.抽缩,抽搐。
(7)(2分)今乃掉.尾而斗()
A.摆动,摇。
B.丢掉.C.调转。
(8)(2分)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A.能达到一定的重量或长度标准
B.脚
C.值得
3.(2分)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怡当的一项是()
A.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C.今/乃掉尾而斗
D.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4.(2分)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能够指出大画家画上的错误,说明()。
A.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
B.牧童比画家聪明。
C.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5.(2分)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_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6.(2分)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A.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
B.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够听懂别人弹琴的人。
D.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7.(2分)《伯牙鼓琴》的故事在我国古诗中常有提及,下列诗句中与这个故事无关的一项是()。
A.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D.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8.(8分)按原文填空。
(1)(1分)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
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1分)蜀中有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二、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44分)
9.(27分)快乐阅读:
(一)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5分)将原文补充完整。
(2)(1分)解释下面的词语:方。
复。
(3)(1分)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用“”画出来。
(4)(1分)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高,锺子期高。
(5)(1分)伯牙绝弦是因为。
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用一个成语概括)。
由此可见,伯牙把锺子期当作知音幕。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也用“高山流水”来比
喻。
(6)(1分)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
“。
(7)(2分)《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艺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8)(5分)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
(9)(5分)写2句有关交友的古诗名句。
10.(17分)文言文阅读(二)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1分)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杜处士是个的人,对戴嵩的《牛》特别喜爱,从文中“”和“”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来。
(用文中原词原句来回答)(2)(1分)解释句子
①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的意
思:。
②“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的意
思:。
(3)(1分)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由此可以看出牧童的性格特点。
(4)(1分)画线句中“搐”的意思是,“乃”的意思是。
这句话写出了牧童对斗牛的。
(5)(1分)“处士笑而然之”的意思是,他的“笑”包含
了。
可见杜处土是个、的人。
(6)(1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7)(1分)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从牧童角度的收
获:。
三、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1.(5分)《书戴嵩画牛》这则文言文,讲了牧童指出大画家错误的故事。
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或听过类似的故事吗?请你写出来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A项应为汤汤(shāng)乎。
B项应为戴嵩(sōng)画牛。
C项应为谬矣(miù)、曝(pù)书画。
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答案】(1)B
(2)C
(3)A
(4)A
(5)B
(6)C
(7)A
(8)C
【解析】【分析】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
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句主谓倒装,意为弹得真好啊!所以“善”是好的意思。
(2)“巍巍乎若太山”意思是就如同巍峨的太山。
“若”好像的意思。
(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意思是,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
“志”心志的意思。
(4)“伯牙破琴绝弦”的意思是伯牙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
“绝”断的意思。
(5)所宝以百数的意思是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
这里的“宝”是珍藏的意思。
(6)尾搐入两股间意思是尾巴夹在两股中间,搐读作chù,声母是ch,韵母是u。
意思是牵动。
(7)今乃掉尾而斗:现在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
“掉”摆动,摇。
(8)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人了。
足:值得。
故答案为:(1)B
(2)C
(3)A
(4)A
(5)B
(6)C
(7)A
(8)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3.【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首先要根据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是短语,可按词性划分,否定词要断开,还有主谓语间也来断开。
句意: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
根据意义划分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4.【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结合上下文,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说明的道理。
题干故事出自《书戴高画牛》主要讲一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有珍藏的《斗牛图》一副,他太喜欢了,所以将它精致装扮并随身携带着。
有一天他晾晒书画被一个牧童看到,他说这一幅角斗的斗牛画错了,杜隐士一看果然,认为牧童说得对,虚心接受。
此文章告诉大家: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实事求是。
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要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
牧童每天与牛生活在一起,比画家更了解牛的习性。
故答案为:A
【点评】要求学生在学习文章时不能浅尝辄止,多多读、多思、多悟。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重点句子表达的人物感情。
学生需要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文中人物的感情心境。
句子出自《伯牙破琴》,题干出处为: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解释为: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
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故答案为:B
【点评】要求学生在学习文章时不能浅尝辄止,多多读、多思、多悟,体会人物感情。
6.【答案】B
【解析】【分析】在《伯牙鼓琴》故事中,俞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知音”则是指理解自己心意,与之有共同语言的人。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本题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要了解文章的中心,学生也可以借助资料对词语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注意积累。
7.【答案】B
【解析】【分析】“伯牙鼓琴”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古诗文中多有提及:
A:“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中“高山流水”源于古诗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伯牙鼓琴》的故事无关。
C: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意思是:借问人间什么是忧愁寂寞,好象俞伯牙断了琴弦,再也没有琴声。
D: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意思是: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文《伯牙绝弦》的理解,以及一些历史常识。
读文中注意积累历史知识,和相关内容。
8.【答案】(1)锺子期听之;志在太山;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汤汤乎若流水;终身不复鼓琴(2)好书画;锦囊玉轴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锺子期听之、志在太山、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汤汤乎若流水、终身不复鼓琴(2)好书画、锦囊玉轴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
9.【答案】(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方:正在。
;复:再。
(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琴技;欣赏水平
(5)锺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悲痛欲绝;知音;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伯牙,对于子期的死,我也感到惋惜。
如果子期泉下有知,他看到你放弃了钟爱的音乐,也会难过的。
希望你振作起来,不要放弃了自己钟爱的音乐。
(7)A
(8)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方”的意思有:①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方形。
②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
平方。
③人的品行端正。
方正。
④办法,做法,技巧。
方式⑤正在,正当。
方今盛世。
⑥才,刚刚。
“方”在文中是才,刚刚。
“复”的意思有:①回去,返。
反复。
②回答,回报。
复信。
③还原,使如前。
复职。
④再,重来。
复习。
⑤许多的,不是单一的。
重复。
“复”在文中是再,重来。
(3)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参见译文)。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意思是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也就是,世上再没有一个人能像锺子期那样理解自己了,琴弹得再好,没有人懂,又有什么意义呢!
(4)伯牙琴艺高超:“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写出伯牙将自己的情操与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样奔腾不息的情感。
锺子期音乐鉴赏能力极高。
他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
(从“方鼓琴”可看出)“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由衷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
可谓知其“音”,更知其“志”。
(5)“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一行为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因为他“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也就是,世上再没有一个人能像锺子期那样理解自己了,琴弹得再好,没有人懂,又有什么意义呢!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也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解答此题可围绕伯牙当时的心情、对音乐的钟爱、指引的难觅和对他的鼓励等方面来写。
(7)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
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
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8)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
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
其中“破、绝、复”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9)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依据题目的要求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方:正在。
复:再。
(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琴技、欣赏水平
(5)1、锺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2、悲痛欲绝3、知音4、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伯牙,对于子期的死,我也感到惋惜。
如果子期泉下有知,他看到你放弃了钟爱的音乐,也会难过的。
希望你振作起来,不要放弃了自己钟爱的音乐。
(7)A
(8)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平时对常用的词语也应加强记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抓住关键的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6)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7)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8)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9)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
巍峨的太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0.【答案】(1)好书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①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
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②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
(3)《斗牛图》中画的牛的状态不符合常理;直爽、童真
(4)抽缩;却;了解、熟悉
(5)杜处士笑着认为牧童说得对;对牧童的赞许;谦虚;实事求是
(6)做事应该向内行人请教
(7)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解析】【分析】(1)由第一段可知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
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2)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
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
其中把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①宝:珍藏锦囊玉轴:以玉为轴,用锦囊装起来。
囊(náng):袋子。
此处指画套。
②曝:晒。
拊(fǔ)掌:拍手。
(3)由“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可知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应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是错的。
(4)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搐”的意思牵动,肌肉抖动。
“乃”的意思:①才。
②却。
③竟。
乃至如此。
④你,你的。
文中指却。
划线句意思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这句话可以看出牧童一方面善于观察,另一方面直爽、童真的性格特点。
(5)结合课文可知,“处士笑而然之”有两层意思,意思对牧童的赞许,二是对自己赏识能力觉得好笑。
从这句话中也体会到杜处士也是一位谦虚、实事求是的人。
(6)“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思是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同时也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7)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
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
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结合文章主旨: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故答案为:(1)1、好书画2、锦囊玉轴3、常以自随
(2)①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
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②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
(3)1、《斗牛图》中画的牛的状态不符合常理2、直爽、童真
(4)1、抽缩2、却3、了解、熟悉
(5)1、杜处士笑着认为牧童说得对2、对牧童的赞许3、谦虚4、实事求是
(6)做事应该向内行人请教
(7)1、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2、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点评】(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1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自然段),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6)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的理解,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7)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翻译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
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11.【答案】《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中,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
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
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解析】【分析】考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中,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
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点评】此题考查对故事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的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