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的有实践意义的价值观。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
•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人应当如何生活 • 和谐原则:人的自然的权利与义务,适应自然,
天人合一。 • 环境公正原则:人与自然和谐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4、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5、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6、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7、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 古代有机论的自然观:希腊哲学始于对自然的思考, 希腊文的自然(phtsis)是指世界或宇宙;或指一 切事物的全体及其秩序—万物有灵论。
• 近代机械的自然论:是被动和受(上帝)控的。笛 卡尔的二元论。
• 现代有机论的自然观:自然是一架机器,人是自然 机械的操纵者和社会机器的制造者。一机器为主线, 把自然、人与社会组合起来。
development is 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needs)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1世纪议程》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2、内涵
(3)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Common)内涵
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 性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 同的联合行动。“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 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的共同的认识 和共同的责任感,这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 —布伦特兰夫人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刚性约束
• 地球的有限空间(生态系统的有限性) • 资源稀缺的日益加剧 • 环境自净能力的限制 • 人类的科技水平与调控自然能力
关键是国家或区域能力(物质、精神、管理、 决策能力的集合)的优先建设。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发展理论及其流派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江民锦 江西财经大学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中国21世纪议程
庞大的人口压力 ——中国21世纪人口、环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境与发展白皮书
深刻的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不能不把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 国一道作为我国基本的发展战略,与此相关 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我国突出 问题
• 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出的意义: • 批判性:现行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 建设性: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不是一条仅能在若
干年内若干地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条 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支持全人类进步的道路。 • 要构建新的思想体系和哲学基础。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
• 自然观要回答:自然是什么?人与自然关系最基本 的问题。
经济水平 天然食物链 经济特质 采食渔猎
初级水平(农业 高级水平(工业 优化水平(知识经济为主)
为主)
服务业为主)
自给型经济
商品经济
协调型经济
系统识别 无显著结构 简单结构
复杂结构
控制的网络结构
消费标志 个体延续需要 低水平维持需要 高水平维持需要 全面发展需要
生产模式 从手到口
简单技术工具 复杂技术体系 智力转化与再循环
人口过多 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

制约我国经 解决方法
济发展
迫切性 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系中华民族生存 和发展
重要性
庞大的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种类多
我 国

数量大



类型全

经济迅速发 展
庞大的人口 数量
生产技术、 工艺落后
资源需求 量大


人均占有

量少


资源利用

率低
深刻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2、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Sustainability)内涵
布伦特兰夫人在论述可持续发展“需求”内涵的同时,还论述了可持续 发展的“限制”因素。“可持续发展不应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 大气、水、土壤、生物……”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 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1)《寂静的春天》—对人类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 (2)《增长的极限》—引起全世界反响的“严肃思考” (3)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正式挑战 (4)《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 (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 (6)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责任与义务的体现
能源输入 人力
人、畜及天然力 非生物能源
清洁可再生能源
环境响应 无污染、干扰 低度缓慢退化 污染长期退化 协调、资源再生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古来有之,但现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 展概念则是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 告中首次提出的。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 人满足其需要的能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
人类历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发展 阶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也表现出 不同的 特点。
研究一个国家(区域)处于何种阶段,既是 实施决策论断的首要条件,也是认识基本国 情的必然途径。
研究指出(牛文元,1993)人类的历史可划 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前发展阶段、后发展 阶段、高发展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阶段。
• 发展的概念:进步、变化。过程或目标。 • 经济增长流派:发展=经济增长(亚当.斯密) • 新发展理论:现代化理论、世界体系理论 • 发展与文化:“我给你完全的自由,请别拒绝我
的帮助”—文化传播,发展究竟是什么? • 发展与环境:两大副产品,信仰和环境危机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它 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并直接参与 国家最高决策的基本要素。 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 人与人 的高度和谐 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本源、时空耦合和演化规律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理论核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三大特征: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 临界阈值:人口与资源合理承载 时空耦合:资源供给、技术进步 公理的破缺:重视时间上的公平,忽视
空间的差异。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基本主题
• 人与自然的关系准则:相互适应共同进化—人类 文明发展的必要条件
• 人与人的关系准则:平等互利公平共享—人类文 明延续的充分条件
• 两者的完整组合—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框架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 发展:不断满足当代和后代日益增长的生产、 生活和发展对于物质、能量、信息、文化的需 求。
可持续发展的层次
• 宏观层次:战略规划与目标、法律、政策、教育、 科技
• 中观层次:行业政策、规范、技术体系 • 项目层次:重大工程规划、评价、监测 • 微观层次:经营理念、行为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体系)
• 人口的承载能力—生存支持系统(基础) • 区域的生产能力—发展支持系统(动力) • 环境的缓冲能力—环境支持系统(约束) • 社会的稳定能力—社会支持系统(组织) • 科技的创新能力—智力支持系统(支撑)
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分类及其特点
比较项目 前发展阶段 后发展阶段
时间长度 1万年以前 农业革命之后
空间尺度 个体、部落 流域或国家
哲学思考 启蒙状态
追求是什么?
自然态度 自然拜物主义 自然优势主义
高发展阶段 工业革命之后 国家或洲际 追求为什么? 人文优势主义
可持续发展阶段 信息革命之后 洲际或全球 追求将发生什么? 天人协同
我国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的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 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 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 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 展”。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1962年《寂静的春天》 1969年《环境危机研究》 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环境大会《人类环境宣言》 1980年联合国《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1987年联合国《我们共同的未来》(Sustainable
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人类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人类文明演化规律分析:简单到复杂,低级到
高级,无序到有序。 生存阶段与农业文明 发展阶段与工业文明:人口、物质、环境、文
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可持续发展阶段与生态文明
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人类发展阶段的序列
齐民要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 返道,劳而无获。
“人地关系论”创始人李特尔:整个土地呈现出生动的 图景,在其上自然的与文化的产物、自然的与人文的面 貌,所有这些均被巧妙地安排成一个整体,完美地体现 了人与自然的最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土地影响着人 类,而人类亦影响着土地。
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 公平:代际、代内公平。
• 互补: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空间)合作、均 富。
• 协调:创造自然—社会—经济系统适宜的外部 条件,使得人类生活在更有序、更健康、更愉 悦的环境中。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方向
• 经济学 • 社会学 • 生态学 • 系统学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 回答:人是什么? • 人类中心论的价值观:以人类的价值来解释世界 •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
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非人类中心论的价值观:生命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 • 系统价值观:综合人类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的理论成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3、特征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可持续发展 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养活废物,改变传 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直辖市。因 此,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 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 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1、基本思想
• 鼓励经济增长 • 提倡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2、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Fairness)内涵
“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然而, 在人类需求方面存在很多不公平因素。可持续发展的公 平性(Fairness)涵义是: 一是本代人的公平。 二是代际间的公平。 三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水体污染
境 类型 固体废弃物
污 环染 境
污染 噪声污染
状况 以城市为中心 仍在发展向农 村蔓延


生 态 类型 破 坏
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
水土流失
状况
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范围扩大 程度加剧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古代文明的哲理 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衡: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
人类基本生存方式的反思:生产、生活和组织方式的 反思。“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 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 国的发展失衡,应当发展富裕和繁荣的新概念。” (21世纪议程)
人口增长的反思:数量增长及其认识
科学主义反思:二元论(主体与客体对立,我思故我 在—笛卡尔)、崇拜科学技术的无穷力量(知识就是 力量,认识客观就能驾驭自然万物—培根)、简单 化(世界是简单的,给我空间与运动,我就可以造出 宇宙来—笛卡尔)、理性崇拜(理性人,理性世界、 理性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