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创新德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实施路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高校创新德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实施路径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金金

摘要:新时代高校德育应顺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推动并发挥其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作用,鼓励学校全体教职工,参与高校德育教育;重视高校德育教育,将其融入学生各个成长阶段;抓住高校教育众环节,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

关键词:德育;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高校教育在我国教育层次中居于最高地位,其担负着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使命,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由“小”到“大”和教学质量由“低”到“高”的历史性飞跃,传统的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办学治校的新形势。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指出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机制,因此,新时代高等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推进教育现代化,真正建立“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的目标”。[1]

一、发挥学校所有职能部门、全体教职员工的作用,全员参与高校德育教育

高校全体教职员工是高校落实培育高质量人才的一线实施人员,是高校育人网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发挥“课程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的主体能动作用,构建一个以专业教师队伍为德育骨干、学工队伍为德育主力军、全体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服务队伍为补充的全员参与式育人支持系统,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以充沛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给高校青年学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2]。

(一)组建教工德育工作队伍,充分发挥教职工在德育工作中的引导作用

专职德育课程教师负责高校德育课程的规划和具体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建立学生德育素质档案,为学生开设德育教育课程和围绕德育开展专题讲座,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德育辅导,组织实施全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德育教育的学科研究。专职德育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专家队伍和骨干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确保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保证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设学生德育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力作用

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组成的学生工作队伍是高校落实德育工作的一线实施人员,他们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注重观察和分析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充满正能量的文娱体育活动。专职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是高校德育工作基层指挥员,他们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能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有效方法,在学生思想动态出现异常的萌芽阶段给予及时的干预和疏导,如果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专职辅导员可以第一时间及时联系德育专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使学生面临的心理障碍、思想困惑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妥善解决,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完善学校管理和服务工作队伍,充分发挥管理和服务人员在德育工作中的协助作用

学生的身心成长受到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行政教辅人员管理工作、后勤人员服务工作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构建一个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支持系统。学校教育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要自觉遵循高校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掌握德育教育的相关知识,运用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平台和载体,将德育教育内容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真正做到将教学、管理、服务与育人相结合,在全校营造一个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二、重视高校德育教育在学生各个成长阶段的作用,全程融入高校德育教育

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高校教师应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规律,精心规划高校不同阶段的德育要点和实施措施,按专业、年级量身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教学方案,将德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3],使高校每一位学子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阶段,从接受教育、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都能受到德育教育,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一)根据学生年级差异,分阶段进行德育工作

刚步入大学生活的大一新生,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会出现各种不适应。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新生适应性课程和讲座、校史院史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等多样化形式,提升大一新生对大学全方位、立体化的认知,增强一年级学生独立成长的

JI A O Y U G SI Z HEN G

自理能力,顺利实现个人角色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重要转变,旨在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生活。教师对二、三年级学生要注重进行理想信念、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相关德育辅导,采用讲座、研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提升学科素养、夯实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应对各种问题的技巧和能力,为其日后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打下坚实基础。四年级学生主要面临考研的迷茫和困惑、就业的竞争和压力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鼓励式辅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培养、毕业之际情感关怀等方式,缩短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二)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差别性开展德育工作

高校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群体是学生,每一个学生在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德育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德育工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服务,例如,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构建自信成长平台,针对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教育,针对处于成长困惑的学生提供菜单式的思想引导等。总之,个性化的德育教育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处世的积极性,又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的放矢,进而提升思想价值引导的质量。

(三)根据现实问题需要,针对性落实德育工作

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平时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程度和性质,认真分析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类,熟练运用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准确干预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大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的融合力度。同时,高校应根据新时代大学生在知、情、意、信、行等方面的鲜明特点,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新时代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善于运用新时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高效开展德育工作。

三、抓住高校教育各个环节,全方位开展高校德育工作

高校应将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理念,在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基础上,顺应新时代、新形势,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手段和途径,着力解决高校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问题,使以德育人、以德化人的理念真正在高校落地生根。

(一)高校开设德育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德育课程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德育教育的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学校应开设落实德育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完善课程考核标准和评价制度,保证大学生在校各阶段都可以受到德育教育,使大学生明确社会要求青年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标准和意义,增加解决困惑的自我调节意识和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相关德育理论知识,培养自我认知和调节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等技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二)将德育教育融入高校各类学科教学的全过程

高校各级各类学科应将德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教育教学各环节,努力挖掘各学科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因素,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升华情感、提升综合素质。各科教师要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能力,“如在知识讲授中加入学习策略的指导,结合知识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辅导和练习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等,要能够发现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引导,能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调适、健全人格培养等方面的指导”,使德育教育与高校众学科教育同向同行[4]。

(三)将德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校园环境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可以运用校园文化建设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采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方式,保证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将德育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一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满活力、吸引力强的学术科研、文娱体育等活动,将德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各项活动,使学生思想情感得到熏陶,沟通技能得以强化,道德境界得以提升。二要做好校园人文环境、校园文化设施、校园景观建设,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形成高尚的人生理念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三要做好“三风”建设,全校致力营造一种锐意进取和团结踏实的校风、学风和班风。

高校德育建设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大工程,高校应根据时代发展新特点、高校育人新规律、学生发展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新理念,凝聚全体教职员工的合力,将德育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社会主义高质量人才,构建新时代德育教育新模式,完善新时代德育教育新机制。

参考文献:

[1]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2]王艳平.高校“三全育人”的特征及其实施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 2019(09):103-106.

[3]蔡迎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构建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7):116-118.

基金项目:南充市社科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项目“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NC2020C079;南充市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项目“高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NC2019C020;西华师范大学德育2019年度项目“高校加强廉政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Y201904;西华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金资助项目“新时代高校创新德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实施路径”,项目编号:19F015。

作者简介:杜金金(1993-),女,山西晋中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任编辑冯会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