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中如何创设情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

在政治教学中借助多种手段创设直观情境,能有效抓住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从而最大可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政治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我认为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幽默
思维,增强教学效果。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

”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很多笑话、小品、相声、格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广告、漫画等,无不妙趣横生,教师只要恰当使用,便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我讲述教条主义的危害时,跟学生讲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

”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职工回答:“没有,我把猫放进去了。

”学生在笑声中理解了教条主义的危害。

又如,讲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时,给学生展示了漫画《无题》:一只大雁飞过头顶,两个射手为雁的吃法持弓相争,却不放矢,一个喊要烤着吃,另一个叫要炖着吃,结果,雁飞走了,机遇过了,如何去吃,只成了一句空话。

此外,还可通过谐音、归谬、移植等方式来增强教学的幽默感。

总来说之,幽默的方式多种多样,并无固定模式,使用之妙,存乎于心。

二、在课堂上适时地使用设疑
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的引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思维。

比如,在讲“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个观点时,我采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防盗和防伪水平日益提升的根源要“归功”于小偷和造假者了,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用这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现象生动地揭示出事物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辨证思维的水平。

在章回小说中,讲到精彩之处,往往设置悬念,使读者欲罢不能。

在教学中,适时巧设悬念,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比如,讲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我引用了这样一个实例:二战期间,一位飞行员在空中伸手抓住了一颗呼啸而来的子
弹。

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探究、求索的氛围和情景一下子创设起来,使课堂活跃起来。

三、在课堂上准确地使用音乐艺术
比如讲“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时,播放音乐《山不转水转》:“山不转那水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在转……”通俗悦耳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学原理变得形象生动。

使用音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表演,寓教于动、寓教于乐,不但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学过程中学生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而且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讲“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这个框时,我是这样做的:先布置任务,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本框内容并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我说:“这节课我们就举行一次:比比谁的本领大——银行系统职能竞选大赛。

希望同学们踊跃扮演不同的银行职员,实行这场内部较量。

把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代表一种性质的银行。

下面开始准备,依次入场……。

”学生的表演能够把单项的灌输和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形象的内化,把课堂教学推
向高潮。

四、在课堂上恰切地使用诗词典故
诗词音律和谐,言简意赅,意境长远,读后使人兴趣大增。

如我在讲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时,告诉学生意识能够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一样,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样。

并引用一个有趣的例子:面对一朵花,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会说“映日荷花别样红”;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欣赏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客观上“花自飘零水自流”;人在主观上却会想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我巧妙地将哲理寓于古诗词的欣赏之中,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形象生动,学生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寓言典故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有趣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

比如,可用“杀彘教子”和“贾人渡河”这两个典故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诚实信用的重要性;可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用“荆人袭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等等,这样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五、在课堂上巧妙地使用时政热点。

学生思想活跃,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极为注重。

所以,政治课教学应该从丰富、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实际出发,把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使政治课焕发勃勃生机。

把时政材料融入课堂教学,通常有三种方式:
1、在导入新课时使用。

在新课教学前,恰当的选择时政材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知识悬念,为选好一堂课做好铺垫。

例如,学习思想政治第五课“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时,我让学生先列举近期的国际社会发生的热点时事:朝核六方会谈、金融危机等,接着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为新课教学打下了基础。

2、在讲授新课时使用。

政治课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较难接受。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选用一些时政热点材料,由学生实行分析,教师适时的加以点拨,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好得理解基本理论。

例如,对于三鹿假奶粉事件,能够与经济常识中的商品基本属性、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宏观调控、消费者的安全权等知识点结合;也能够与哲学常识中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联系的观点等知识结合;还能够与政治常识中我国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宗旨等知识点结合。

创设情境是最好的老师。

让我们积极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趣、与时俱进,营造政治课教学的碧海蓝天,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喜爱的、充满魅力的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