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随着云南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加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据统计,昆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总里程将达到589公里,预计需要近1.2万名专业人才,其中60%是一线
技术管理和运营管理人才。
因此,___决定开设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管理专业,以满足云南省在此领域的人才需求。
二、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领域从事管理、运营、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三、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设置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属于交通运输类专业,是一门应用型、技术性较强的专业。
主要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
其中,专业教育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轨道交通车辆与设备、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等方面的课程。
三)实践教学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实、毕业论文和实践教学课程。
实是本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际工作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考核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课程是本专业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技能培训的重要途径。
四、专业建设保障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由经验丰富、业务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组成。
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二)实验设备
本专业的实验设备包括轨道交通车辆模拟器、轨道交通信号模拟器、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教学实验室等,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的场所和设备。
三)教学条件
本专业的教学条件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等,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和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___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建设,符合云南省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桥头堡”战略的要求。
本专
业将培养高素质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为云南省和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经验,建设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将会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
除了建设时期需要大量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人员外,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运营人员需求,涉及行车组织人员和非行车人员。
专家预测,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大约需要各类人才1300人左右。
随着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到2020年,昆明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将达到近1.2万人,其中60%是一线技术管理和运营管理人才。
总长为162.6公里的昆明轨道交通将能提供多个就业岗位。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岗位配备人员数预测走势,从2013年至2021年十年间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增量大概会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预测从2013年至2021年十年间,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岗位配备人员数的需求将逐年增加。
具体来说,就业岗位人数预测从2013年的4000人到2021年的人,运营管理人数预测从2013年的2400人到2021年的100人。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预测未来十年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将逐年增加。
这将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从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019年,图2显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人才需求增量预测。
作为___,___在___和教育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院
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重点发展战略目标。
我院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于2010年申报成功,2011年开始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3人,教师10人,其
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5人。
双师素质教
师5人,占教师比例5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学
校“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发展的专业,目前学校已投入80万元,进行轨道交通运营模拟实训室一期建设。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和公路运输管理专业同属交通运输管理大类,故运营管理专业在基本技能的实践教学方面可与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实验实训设备和师资等方面实现部分共享。
然而,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其次,需要加强课程教学的改革,
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融入教学当中,提升教学效果。
第三,师资队伍力量是薄弱环节,需要引进高技能的专家型人才,同时,师资队伍的人员数量需要加强,其业务能力、科研能力及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机制需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第五,缺乏实实训条件。
最后,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总体目标是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成为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一流的专业。
为实现这一目标,学院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云南省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为依据,结合云南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和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建设。
轨道交通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实训基地。
2)校外实基地建设。
在校外选择合适的城市轨道交通企
业或单位,建立实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和工作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运营管
理、技术应用和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实训实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科学、规范、
有效的实训实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明确实训实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实训实方案和计划,保障实训实的质量和安全,加强实训实的监督和评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实基地的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必然要求。
通过校内外实训实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云南省及周边地区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轨道交通科普教育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知识普及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需要创造条件。
在实训室中,我们可以模拟列车的实际运行图,并计算运营统计指标。
这也可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为专业知识的普及创造条件。
我们还需要与昆明以及滇中乃至云南省及西南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合作,建立校外顶岗实基地,使之成为学生实的场所、就业的单位、教师开展产学研的平台。
同时,建立校内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校外实基地运行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我们将着力研究现代教学手段,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教学评价模式的核心是建立工学结合过程的监控机制及评价制度,使其达到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教学方案设计及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制度、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教学质量信息采集、反馈、改进管理制度以及企业顶岗实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我们需要逐步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让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
通过专人负责认真统计每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情况,以此作
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做好毕业生毕业后五年的发展轨迹的追踪记录。
表4列出了人才培养质量主要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其中第三方组成行业组织主要用人单位,主要评价学生是否适应岗位要求、学生在本企业的发展前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总体评价等。
为了构建专业教学团队,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力争两年内,专兼职教学团队教师总数发展到18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60%以上;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校外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比例适宜,使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规模相适应。
建设内容包括组织专业教师到专业院校完成理论培训深造、组织专业教师到轨道交通企业培养专业技能、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院校企业参观考察研究、每年引进高素质高校毕业生加入教学团队、引进企业在职高技能人才加入教学团队等。
我们需要构建校企合作、共享资源、共赢发展的专业建设模式,成立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组成
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
建设内容包括“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校企共建专业新体制的研究与实践、在行业、企业的参与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校内外实实训基地、共同开发项目化教材、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服务辐射能力建设,为合作企业开展职业技术培训,预计年社会培训量达到2000人日;为企业举
办专业讲座。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将能够提高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1.完善实训中心和校外实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制度。
验收要点:新的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制度。
预期目标:建立更加完善的实训管理制度,提高实训质量。
2.送培1名专业带头人。
验收要点:送培人员名单和研究、进修、深造证明材料。
预期目标:提高专业带头人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3.送培2-5名专业骨干教师。
验收要点:送培人员名单和研究、进修、深造证明材料。
预期目标: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能力。
4.再聘请2-3名企业兼职教师负责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实训工作。
验收要点:聘请的专家开展专业建设的指导情况和作用。
预期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校企合作。
5.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验收要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预期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与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的合作。
6.完善、修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验收要点:评价成果与改善方案。
预期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7.为提升专业社会培训能力做准备。
验收要点:预期培训方案。
预期目标:提升专业社会培训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8.为提升专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做准备。
验收要点:建设预期项目合同书等相关资料。
预期目标:提升专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为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
9.成为行业、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验收要点:培训方案。
预期目标:成为行业、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0.形成较强的专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成为区域、行业技术服务中心。
验收要点:项目合同书等相关资料。
预期目标:成为区域、行业技术服务中心,提高服务能力。
11.发挥带动作用。
验收要点:学校设备和技术资源为周边省份企业、院校开放的事实记录。
预期目标:发挥带动作用,促进周边省份企业和院校的发展。
12.专业建设经费预算
经费来源及预算(万元):未提供相关信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
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是高校教育的基础工作。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的配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
实实训条件的改善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加强实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实实训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实实训的安全保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体验。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数字校园的建设是高校教育的必要工作。
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研究和生活环境。
校企合作制度和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管理和运营,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师资队伍和服务能力的建设是高校教育的基础工作。
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和服务保障。
实实训耗材补贴和实意外伤害保险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为学生提供实实训耗材补贴和实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学生的实践安全和权益,同时提高实实训的效果和质量。
学校自筹的其余款项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经费来源之一。
通过加强学校自筹的经费管理和使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和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