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建苗 《国际经济学》第12章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八版

国际经济学-第八版
CA (Sp I ) (T G) 。美国更高的进口壁垒对私人储蓄、投资和政府赤字有比较小或没有影响。
(2)既然强制性的关税和配额对这些变量没有影响,所以贸易壁垒不能减少经常账户赤字。不 同情况对经常账户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关税保护能提高被保护行业的投资,从而使经常账 户恶化。(当然,使幼稚产业有一个设备现代化机会的关税保护是合理的。)同时,当对投资中 间品实行关税保护时,由于受保护行业成本的提高可能使该行业投资下降,从而改善经常项目。 一般地,永久性和临时性的关税保护有不同的效果。■3.解释下列交易是如何在美国国际收支 账户中的贷方和借方分别记录的,并说明每笔记录的分类:a.一个美国人购人 1 股德国股票, 用一家瑞士银行开出的支票支付。b.―个美国人购入 1 股德国股票,用一家美国银行开出的支 票支付。c.韩国政府通过使用存在一家美国银行的美元,以从韩国公民手中买进韩国货币的方 式来进行官方外汇干预。d.一个底特律的旅行者,在法国里昂的一家豪华饭店吃了一顿饭,用 旅行支票进行支付。e.一个加州葡萄酒生产者,为伦敦葡萄酒品尝节运去一箱赤霞珠酒 f.—家 位于英国的美国企业用在当地的收入购入额外的机器。答:(1)、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 项目的借方。相应地,当美国人通过他的瑞士银行账户用支票支付时,因为他对瑞士请求权减 少,故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这是美国用一个外国资产交易另外一种外国资产的案例。(2)、 同样,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当德国销售商将美国支票存入德国银行并且 银行将这笔资金贷给德国进口商(此时,记入美国经常项目的贷方)或贷给个人或公司购买美 国资产(此时,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最后,银行采取的各项行为将导致记入美国国际收 支表的贷方。(3)、法国政府通过销售其持有在美国银行的美元存款干预外汇市场,代表美国金 融项目的借方项目。购买美元的法国公民如果使用它们购买美国商品,这将记入美国国际收支 账户经常项目的贷方;如果用来购买美国资产,这将记入美国国际收支账户金融项目的贷方。 (4)假定签发旅行支票的公司使用支票账户在法国进行支付。当此公司支付餐费给法国餐馆时, 记入美国经常项目的借方。签发旅行支票的公司必须销售资产(消耗其在法国的支票账户)来 支付,从而减少了公司在法国拥有的资产,这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5)、没有市场交易发 生。(6)离岸交易不影响美国国际收支账户。

严建苗 《国际经济学》第1章

严建苗 《国际经济学》第1章

8
(十一) 贸易政策工具:鼓励出口措施 学时 ▲1。鼓励出口的产业性措施 2.促进外贸发展的区域性措施 (十二) WTO与全球贸易体制 1。从GATT到WTO的制度演进 ▲2。WTO的制度框架和规则 3。WTO与中国: 开放进程与经济意义
4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1学时 2学时 1学时
9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现实问题》赵伟主编 严建 苗 沈瑶副主编 东北财大出版社 2003年版。 参考书: 1.《国际经济学》[美]保罗· 克鲁格曼等,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2.《国际贸易》修订本 薛荣久主编 对外经济贸 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国际 经济学 》佟家 栋主编 南开大 学出版 社 2000年。
16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一、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条件:具有可供交 换的剩余产品和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 体 公元前2000多年,地中海沿岸腓尼基, 一个最早依靠对外贸易而繁荣的民族。 公元前1000多年,希腊成为地中海的第 二个商业国家。 早期的国际贸易中心是在地中海东部, 公元11世纪以后,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步 扩大到了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 海沿岸。
23
(二)1983-1992年,八十年 代初围绕着“比较优势论能否指导中国 对外贸易”命题,国内学术界展开了一 场大讨论,最终摒弃了两个平行的世界 市场的理论教条,确认了比较利益的内 涵和参与国际分工的必要性。 (三)1992年至今,伴随着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开放经济 下以价值增值观念为指导的外贸战略性 地位的提升,国际贸易课程是随着开放 经济的深入而逐步建立。
17
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主要是奢侈品, 东方国家的丝绸、珠宝、香料等;西方国 家的呢绒、酒等,逐步地手工业品的比重 日益上升。 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中国开辟了从新 疆经中亚通往中东和欧洲的“丝绸之路”。 明朝的郑和7次下西洋,最远到了非洲 东部海岸,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 深远的影响。 总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 地位, 国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尚小。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参考资料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参考资料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国际经济学》是教育部确定的“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

了解世界上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收支差额的概念,及对其不平衡的抚平政策;产出、利率、汇率之间的相互影响。

使学生做到眼光定位于全球,解释和探讨国际经济交往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和深化的现状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要求1、通过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纯的,无任何限制为前提的国际贸易及贸易所能带来的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

通过国际经济学宏观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定位于实际,应用商业政策调节国际经济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如何更好的贸易,使一国的利益最大化.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国际经济交往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国际经济理论和解决国际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4、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等课程;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国际金融、跨国公司。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为1学期,开设时间为第五学期,每周2学时,计38学时。

章节教学内容课程时数分配讲授学时实践学时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4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4第三章要素禀赋,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5第四章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2第五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4第六章国际要素流动 3第七章国际贸易壁垒与出口促进4第八章汇率与外汇市场2第九章货币,利率,与汇率3第十章长期价格水平和汇率 3第十一章短期产出与汇率4合计38 0五、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主讲教材:1、冯德连主编:《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课程编码:C050610 开课单位:经济与政治学院开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总学时数:共54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验0学时周学时数:3适用专业:经济学本科编写时间:2013年12月先修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参考教材: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本课程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前导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后续课程经济管理类课程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4学时)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1.基本要求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分析工具,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贸易利益1.基本要求(1)了解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2)掌握生产等可能边界、社会无差异曲线;(3)掌握封闭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了解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4)熟练掌握开放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和国际均衡价格;(5)掌握贸易利益的衡量和贸易利益的分解。

2.重点、难点重点: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开放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和国际均衡价格难点:封闭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开放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和国际均衡价格3.说明:重难点教学拟采用讲授、图示和讨论的方法4.重点考核内容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国际贸易的起因1.基本要求掌握国际贸易的起因。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053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经济学(实验班)、贸易经济、贸易经济(高水平运动员班)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用国际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经济问题和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他们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教育的三个面向培养人才。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主要进行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决定理论、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在国际间转移理论,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等。

其中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和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要求细讲或精讲,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在国际间转移理论和经济一体化理论等要求选讲。

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国际贸易组织和协定等要求学生自学。

由于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故授课时以课上面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总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为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代国际经济及中国对外经济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考核方法是写论文,而期末考核方法是闭卷考试。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目的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三节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国际经济学的内容和分析方法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经济学2.简述国际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简述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二章国际贸易的传统理论第一节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二节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绝对利益理论2.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相对利益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绝对成本—绝对利益论和相对成本—相对利益论的图形分析,相对成本—相对利益论的利益分析,均衡国际市场的图形分析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掌握:相对成本论与比较优势思想复习思考题:1.简述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及政策主张2.试述斯密绝对利益论的基本内容并进行评价3.试述李嘉图相对利益论的基本内容并进行评价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第一节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第二节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第三节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价格曲线、封闭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国际贸易利益分解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福利线掌握: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运用:国际贸易利益分解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两国贸易价格在2×2模型中的可能区域及贸易利益的分配2.画图说明开放条件下一般均衡第四章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第一节相互需求理论第二节马歇尔的提供曲线教学重点和难点:相互需求模型的扩展,马歇尔的相互供求曲线,国际市场的失衡与均衡,需求变化与贸易效应等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提供曲线的含义与应用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两国的提供曲线2.画图说明国际市场上均衡价格的形成第五章要素禀赋、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第一节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第二节 H-O定理与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经验检验与补充第四节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教学重点和难点: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广义和狭义),特定要素理论,里昂惕夫悖论与对悖论的解释等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要素禀赋论的观点掌握:特定要素禀赋理论复习思考题:1.试述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2.试述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3.简述里昂惕夫悖论4.简述要素密集度逆转说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第一节规模经济理与国际贸易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规模经济,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新贸易理论的具体观点应用:会使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判断贸易类型复习思考题:1. 画图说明规模经济理论2. 简述生命周期理论3. 产业内贸易指数第七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第一节:雷布津斯基理论第二节: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第三节:贫困化增长与国际贸易教学重点和难点:雷布津斯基理论、技术进步的类型、小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大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技术进步类型掌握:雷布金斯基定理、小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模型复习参考题:1.简述雷布津斯基定理的内容2.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3.贫困化增长的表现与原因第八章关税第一节小国进口关税第二节大国进口关税第三节名义保护率和实际保护率教学重点:小国进口关税效应、大国进口关税效应、名义关税与实际保护率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关税的概念和作用运用:大国、小国的关税效应、关税保护率复习参考题:1.画图说明小国征收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2.画图说明小国征收进口关税的一般均衡3.画图说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4.画图说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一般均衡5.推导有效保护率并说明其经济意义第九章非关税壁垒第一节进口配额1.进口配额分析2.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第二节补贴与倾销1.出口补贴的经济分析2.倾销第三节新贸易保护主义教学重点和难点:进口配额,出口补贴,进口替代品补贴,倾销,反倾销税新贸易保护主义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倾销、反倾销税掌握:配额管理与关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出口补贴的效应复习参考题:1.画图分析小国实施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2.对实施进口配额和征收等额关税进行比较分析3.画图说明出口补贴的经济分析4.画图说明进口替代品补贴的经济分析5.画图说明倾销和反倾销的理论根据第十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2.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第二节关税同盟理论1.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2.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教学重点和难点:关税同盟理论(大国和小国)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掌握:关税同盟的创造和转移效应复习参考题:1. 什么情况下贸易创造在关税同盟中占主导地位2. 什么是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画图说明小国局部静态关税同盟理论第十二章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第一节资本的国际转移1.资本的国际转移及原因2.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二节劳动的国际转移1.劳动的国际转移及原因2.劳动的国际转移图解3.劳动的国际转移与劳动力市场教学重点和难点:古典模型国际生产折中论资本流动效应模型劳动的国际转移图解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资本流动的原因掌握:资本和劳动国际流动的效应模型复习思考题:1.简述对外间接投资的古典模型2.论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3.画图说明资本流动效应模型4.画图说明劳动的国际转移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平衡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概念1.国际收支2.国际收支平衡表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内容1.经常账户2.资本(金融)账户3.错误和遗漏账户第三节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1.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核算2.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教学重点和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国际收支的含义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国际收支失衡、自动调节机制复习思考题: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居民非居民2.简述国民收入、国际收入账户余额以及储蓄和投资间的关系3.什么是国际收支失衡,可从哪些角度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分析第十四章外汇与汇率第一节外汇与汇率1.外汇2.汇率3.汇率的决定第二节外汇市场1.外汇市场2.外汇市场的职能3.外汇市场的效率教学重点和难点:浮动和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决定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外汇、汇率的定义掌握:浮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复习思考题:1.外汇外汇汇率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外汇市场套期保值套汇交易套利交易2.简述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决定第十五章汇率的决定第一节购买力平价论第二节货币理论的汇率决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货币论的汇率决定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一价定理、购买力平价理论掌握: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和货币论的汇率决定复习思考题:1.简述绝对购买力平价2.简述相对购买力平价3.简述货币论的汇率决定第十六章价格调整机制第一节国际收支调节弹性论1.马歇尔—勒纳—罗宾逊条件2.J 曲线效应第二节铸币平价伦教学重点和难点:马歇尔—勒纳条件 J 曲线效应铸币平价论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弹性的基本观点、铸币评价掌握:J曲线效应和马歇尔勒纳条件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马歇尔—勒纳条件2.J曲线效应第十七章收入调节和自动调节机制第一节国际收支调节吸收论第二节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第三节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国际收支吸收论、自动调节掌握:外贸乘数及应用复习思考题:1.简述吸收论2.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3.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第十八章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开放经济的政策目标和工具第二节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内外均衡第三节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内外均衡教学重点和难点:丁伯根法则米德冲突蒙代尔的政策搭配论斯旺的政策搭配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丁伯根法则、米德冲突掌握: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非充分就业时的IS-LM-BP模型在固定汇率制下的一般均衡2.画图说明非充分就业时的IS-LM-BP模型在浮动汇率制下的一般均衡3.画图说明蒙代尔的政策搭配理论六、主要参考书[1]〔美〕多米尼克·索尔韦托瑞著,朱宝宪等译.国际经济学(第8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著,海闻等译.国际经济学(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以〕埃尔赫南·赫尔曼,〔美〕保罗.R.克鲁格曼著,尹翔硕译.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 执笔人:王佃凯教研室主任:刘宏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王军。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国际经济学第12章

国际经济学第12章
1. 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
(1)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2) 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3) 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2. 牙买加体系的运行特征 (1)储备货币多元化 (2)汇率安排多样化 (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① 运用国内经济政策 ② 运用汇率政策 ③ 国际融资 ④加强国际
(3)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l%以内,汇率缺乏弹性, 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而且它实际上仅着重于国 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
12.1.3 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秩序持续动荡,国际社会及 各方人士也纷纷探析能否建立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 许多改革主张,如恢复金本位、恢复美元本位制、实行综合货 币本位制及设立最适货币区等,但均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72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具体 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由11个主要工业国家和9个发 展中国家共同组成。委员会于 1974的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 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支调节等问 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直至1976年1月,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 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条款,经 过激烈的争论,达成并签定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IMF理 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起生 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
2. 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在金块本位制度下,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 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 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 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中文版第12章ebdm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中文版第12章ebdm
31
国际收支帐户
– 官方结算余额(国际收支平衡)
»用来抵销官方储备交易余额的登记 »它是经常项目余额,金融项目余额,资本项目中非
储备部分的余额与统计误差三者之和。
例: 年美国国际收支帐户余额-$35.6亿美元,即为官方储备 交易余额前加一个符号
»负的国际收支意味着,一国的国际储备资产正在不 断减少,或者正陷入对外国货币机构的债务中。
相互冲抵得复式记账:
这笔交易记入美国经常项目的借方 (-$200). 这笔交易记入美国国际收支帐户资产项目的贷方(+$200)
22
国际收支帐户
– 美国公民购买一股新发行的英国石油(BP)公司 的股票.他从货币市场帐户开出了一张支票,用以 支付95美元的股款.而BP公司则把这95美元存在 了它自己在芝加哥第二银行的帐户上
为了全面了解各国在开放的宏观经济方面 的联系,我们必须掌握两种有关的重要工 具:
国民收入帐户
– 记录了对一国收入和产出作出贡献的所有支出 的有关情况
国际收支平衡帐户
– 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追踪一国对外负债,出口及 进口竞争产业的状况及变动.
3
国民收入帐户
国民生产总值 (GNP)
– 它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 并在市场上卖出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
»农业国的每一个公民都是小麦的消费者,同时也是 小麦的生产者
»该国政府收购一部分收获的小麦用于维持军队 »它从外国进口牛奶,作为交换,农业国出口小麦
牛奶的价格是每加仑0.5蒲式耳的小麦,并且知道在这个价 格上农业国愿意消费40加仑牛奶
12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帐户
表 12-1: 开放经济的农业国的国民收入帐户 (小麦的单位蒲式耳)

国际经济学第12章

国际经济学第12章
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 价。前者解释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基础,后者解释某一时段 上汇率变动的原因。
(1)理论的假定前提 购买力平价理论暗含如下假定:①市场完全竞争,商品 是同质的;②商品价格具有完全弹性,市场要素的变化均能 及时反映到商品价格的变化上;③不考虑运输成本、保险及 关税等交易成本。 在这些前提假定下,由于国际商品套购行为的存在, “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成立。
由于一年后的即期汇率ef是不确定的,这 种投资方式的最终收益很难确定,具有较大的 汇率风险。为消除不确定性,可以购买一年期 远期合约,假设远期汇率为f,则一年后投资 于国外的本利之和为:
f/e×(1+i*)
投资者选择哪种方式投资,取决于二 者的收益率大小,如果:
1+i< f/e(1+i*),
则众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外国金融市 场,导致外汇市场上即期购买外币、远期卖 出外币,从而本币即期贬值(e 增大),远 期升值(f 减小),投资于外国的收益率下 降。
而购买力变化是由物价变动引起的,这样,汇率的变动归 根到底是由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
① 绝对购买力平价
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两国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 购买力决定的,又由于货币的购买力主要体现在价格水平
上,所以若以P、P*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物价水平,e表
示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则有:
e=
P P*
C.它假定所有的商品都是贸易商品,忽视了非贸易商品 的存在。并非所有的商品都是贸易品,运输成本有时可以 高到使一些商品的国际流通无利可图,这样的商品和劳务 可称为非贸易商品。非贸易商品的价格往往难以通过国际 贸易而趋于一致,同时两国贸易商品并不存在完全的替代 性,因此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也难以通过国际商品套购机 制而完全取得一致。

国际经济学12章

国际经济学12章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13、14、15、16)



国际经济金融关系协调(17、18)
国际要素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19) 国际劳动力流动(20)
第7页/共42页
四、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
• 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准备 • 逻辑推理与图形分析相结合 • 理论联系实际
第8页/共42页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
——恩格斯
第5页/共42页
三、国际经济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2)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3、5)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4)
观 部
传统对外贸易政策(6)

国际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7)
国际经济协调(8、9、10、11)
第6页/共42页
外汇与外汇市场(12)
最优配置
研究国际间的商品 和生产要素流动
第2页/共42页
二、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重商主义 货财奖 币富出 是来限 财自入 富流 的通 唯领 一域 形 式
古典自由贸易论
· ·
亚大赫
当卫克
斯 密 绝
李 嘉 图
歇 尔 和 奥
对相林
优对要
势优素
理势禀
论理赋 论论
第3页/共42页
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新要汇国 贸素率际 易国和经 理际国济 论流际政 动收策 支协 调
1码布=1公斤小麦
(3)各国消费 和80公斤小麦
30码布和20公斤小麦 20码布
(4)各国比贸易前多消费
10码布和5公斤小麦
8码布和10
公斤参小加麦贸易的直接原因在于两国同种商品价格有差别,这种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课程代码:H0201114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标准学时:56课程类型:理论课《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

在内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发那个的宏观经济均衡、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二、课程基本理念1. 理论联系实际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强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这是《国际经济学》课程一贯坚持的教学理念和特色。

《国际经济学》不拘泥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纯理论分析,而且一直关注国际经济的新现象、新问题,积极探讨国际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特别是要求将西方经济理论与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相结合。

经济学考研课后答案资料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

经济学考研课后答案资料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

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网>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试读(部分内容)隐藏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考点一: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世界上各国和地区之间通过商品、服务及劳动力、资本、信息、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寻求资源最优配置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并不断深化的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任何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以发展中国家经济为例,探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1)积极影响①由于信息技术使空间距离极大地缩短,世界各地的竞争关系加剧,相互争夺稀缺的生产要素。

不断加剧的竞争也激发了国家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富裕起来,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

②现代通信技术以及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加快了信息的流通,有助于人们消除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

③全球化意味着世界整体福利水平的增升和机会的增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均实现了迅速增长,同时,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每个国家都拥有机会参与国际竞争。

④全球化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⑤全球化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使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国家之间沟通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⑥全球化促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资本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和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

同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改革。

(2)消极影响①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

受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更脆弱。

②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61558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学分: 3.0 总学时:48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汉族本科开课学期:5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先修课程:国际贸易概论后续课程:国际金融等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随着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学科分支,已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同时在国内外经济学类教学中,国际经济学也已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帮助学生学习国际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其他经济类专业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①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包括比较优势原理、要素禀赋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的原因和形式、区域经济理论和国际要素流动理论等。

②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

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和内外平衡理论等。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1.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3.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三、教学内容及安排学时分配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研究对象,及其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关系,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1.1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内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1.2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1.3 国际贸易的起因第2章古典贸易理论(2学时)教学目标:古典贸易理论起源于亚当·斯密,后经李嘉图和穆勒的发展日趋完善。

从本质上讲,古典学派是从生产技术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影响,只不过在古典生产函数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国际经济学Robert J.Carbaugh原毅军中文版12-13章

国际经济学Robert J.Carbaugh原毅军中文版12-13章

国际经济学Robert J.Carbaugh原毅军中文版12-13章第12章外汇国际经济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不同国家使用不同的记价单位。

在美国,价格和货币是以美元来衡量的,墨西哥的记价单位是比索,瑞士的计价单位是法郎,日本的记价单位是日元。

一项典型的国际贸易包括两个不同的买卖过程。

首先买进外币,然后用外币支付国际交易。

比方说,法国进口商要从美国出口商那里购买货物,必须先买美元,再用美元支付货款。

因此,为了保证国际贸易顺利进行,需要通过特定的制度安排提供一种有效的机制,将交易双方在支付货币时的麻烦降到最低。

这种机制的存在形式就是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外汇市场(foreign-exchange mark日)是个人、企业、政府和银行买卖外汇和其他债务工具的组织形式。

在外汇的日常交易中,仅有一小部分真正涉及到货币交易,绝大多数都是银行存款的转移。

美国的主要银行,本章考察的是没有政府限制情况下的外汇市场。

但在现实中,很多货币的外汇市场是由政府控制的。

因此,本章所讨论的外汇活动并不是完全可行的。

如花旗银行,在国外的分支银行或联行持有外币存款。

美国人可以从当地银行获得外汇,当地银行再向花旗银行购买外汇。

外汇市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强的市场。

全世界每天的外汇交易量达15000亿美元,数量在2亿美元到5亿美元之间的交易并不稀奇。

报价通常每分钟变化20次。

世界上最活跃的汇率一天之内可以变化18000次以上。

并不是所有的货币都参与外汇市场的交易。

一种货币无法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原因多种多样,从国内政局的不稳定性到经济的不确定性。

有些时候,一国生产的产品其他国家不感兴趣。

由于这一简单的原因,外汇市场上也会不存在该国货币的交易。

与股票和商品交易不同,外汇市场不是一个有组织的结构。

它没有集中的交易场所,对参与规则没有正式要求,任何-个国家都可以参与交易。

一种货币的外汇市场包括所有将该货币兑换成它国货币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传统关注的是各国间的劳动成本的差异, 现在争论的是劳工标准的差别。因为劳 动成本是内在因素,反映了一个国家的 比较优势,反映了各国不同的禀赋和技 术能力。因此关注的焦点是劳工标准和 工人的基本权利方面。 高的劳工标准会削弱企业在世界市场的 竞争能力。发展中国家反对将市场准入 与劳工标准甚至是基本人权的最低标准 相联系。
6
2. WTO的实质--提供了制度
制度安排-从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 博弈,化解“囚犯困境”。 (1)WTO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基 础和组织基础。
*促进多边贸易协议的实施和运作
(2)WTO是调节国际贸易政策的中 心。*执行贸易政策机制的审议机制 (3)WTO是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发 展贸易关系的场所。(双边----多边)
35
(3)转向国际化的产业发展战略
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两大特征:
垂直型国际分工(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转向水平型国际分 工(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产业部门之间的贸易走向产 业内部的贸易 传统的民族工业的概念需重新定 义;产业应利用充分国际要素进行 发展
36
(4)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影响:在 GDP上所获得的收益主要来自于 根据比较优势而重新配置资源导 致的效率的提高。
37
*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将跨上新 的台阶。 *知识溢出效应 :
通过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学习机 会,大大降低了制度创新的成本。
学习成本的降低
干中学
38
(5) 对各产业发展的影响 加入WTO的收益和风险并不在各产业部门平 均分配。 标准: 比较优势—产业间 规模经济—产业内 传统: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和 服装。现代:规模经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如汽车。 ( 新经济:范围经济—知识密集型产业,如软 件。)
关税减让:
24
*关税总水平的下降 *关税结构的变化 *更多产品受到关税的约束:如农产品。 *零关税领域:传统——钢铁、药品和 玩具等 现代——信息技术产品:电 脑、软件、半导体、半导体制品设备、 电讯设备和科学仪器等六大类(发达 国家2000年;发展中国家2005年)
25
2.规范非关税壁垒的协议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进口许可程序协议》 * 《海关估价协议》 *《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 *《原产地规则协议》 *《装船前检验协议》
23
在1995年至1997年,以1992年生效的 MFA中双边协议所规定的配额为基数, 配额的年增长率不得低于16%,在1998年 至2001年,年增长率应比第一阶段高25%; 在2002年至2005年,以上一阶段增长后 配额为基数,配额年增长不低于27%。 美国2008年12月31日(额外的四年时 间)
3

本质上,WTO是一个永久的谈判论坛。
谈判被用来确定规则和程序,用于降低
贸易壁垒,用于新的国家的加入,还用 来解决贸易摩擦。

在WTO支持下的多边贸易谈判可以被认为 是制定国际贸易博弈规则的努力。
4

国际贸易体系的构建从传统的货物 贸易(TRADE)向新领域扩展: A .服务贸易 B .知识产权 C .农产品贸易 D.其他: 贸易与环境、劳工标准、文化 内涵和电子商务等(议题)
7
*为已涉及的议题和新议题提供谈判场所 *执行争端解决的谅解 *与IBRD和IMF合作已达到全球经济决策的进 一步融合
3. WTO的制度框架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自由贸易 为目标,实现国际范围内的资源 优化配置.
8

WTO的基本哲学就是开放市场、非歧视
以及国际贸易的全球竞争是有益于全世
界各国福利的。
14



WTO 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为发展中国 家(DCs)和最不发达国家(LDC s)制定的特 殊条款可归纳为五类: (1)较低水平的义务; (2)更灵活的实施时间表; (3)发达国家“最大努力”的承诺; (4)对最不发达国家更优惠的待遇; (5)技术援助和培训。 WTO理事会的下属机构——贸易与发展委 员会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最不发达国家与贸易 有关的问题。
19
3、出口补贴。协议禁止对农产品实 施出口补贴,除非补贴已列入该成员 的减让表中。《农业协议》规定需要 削减的出口补贴包括①根据出口业绩 给予的补贴;②政府以低于国内市场 价格出口农产品;③通过政府融资措 施资助农产品出口;④为降低农产品 出口营销费用而提供的补贴(发展中 国家除外)等等。
20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 用10年时间(1995~2005年)废 止以实施配额限制为核心的“多种 纤维协定”(简称MFA),实现纺 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自由化。 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自由化分为两个部 分: 1、一体化方案。取消MFA项下的数 量限制安排和非MFA项下与WTO规 则不相符的数量限制安排。
WTO与制度创新
严建苗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贸系 2003年10月
1
一、WTO的背景、实质和制度 框架
1. 从GATT到WTO的体制演进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三大组织支柱 ITO GATT(1947年10月) WTO (1995年1月1日) 多边贸易谈判(1-8:乌拉圭回合;新一 轮——多哈发展议程)
17
《农产品协议 》 1、市场准入,即农产品贸易保护措施 的关税化、关税约束及关税减让; 2、国内支持,即生产补贴等;协议将 其分为两类: (1)绿箱措施,即允许保留实施的 由 政 府 提 供 的 支 持 措 施 。 (2)黄箱措施,即所有有利于农产 品生产而又不能被证明符合绿箱标 准 的 国 内 支 持 措 施 。
18



战后,农场主和农业部门基本上游离于 GATT的规则和不断的多边贸易体制之外。典 型是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CAP) 对农业干预的后果:在农业方面没有比较优 势的国家成为生产国和净出口国;生产扶持政 策与出口补贴互为补充,以销售剩余农产品; 这又导致了贸易纠纷。 工业领域,资本相对富裕的发达国家比劳 动力相对富裕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更趋于开放; 而富国对农业补贴而穷国对农业征税。富国的 农业比穷国更趋于资本密集型;农业部门的规 模较小及利益集团的规模较小。
10
(1)非歧视贸易原则。(公正)
—最惠国待遇原则(外外无别,多边的、稳定
的和无条件的,WTO的基石) 中美之间:双边的PNTR/单边主义 ——国民待遇原则(内外无别) (2)透明度原则(公开)
11
多边贸易体系是提供某种商业环境,这种 环境需要稳定、可预见性和不断增长的市场 准入程度。一是关税保护和关税的不断减让; 二是实现国内法律、规章和政策的透明度。 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发生变化。 (3)禁止倾销和限制出口贴补的公平竞争 原则(公平)WTO的贸易救助体系的三大 工具: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
12
反倾销是国际上通行的进口国政府对进 口的倾销产品进行调查并征收反倾销税的 法律制度。 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配额、许可 证等非关税壁垒受到限制,因而用于保护 本国工业不受冲击的反倾销被频繁利用。
13
(4)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原则 WTO的146个成员国的3/4是发展中国家 以及处于从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体系 转型的国家。(渐进式改革;转型经济)

31
旅游及相关服务 文化、娱乐服务 交通运输服务 其他服务 规则:普遍义务和具体承诺义务 6.WTO管辖的多边协议 政府采购协议。政府采购指一国各级
政府及其下属机构为日常政务活动和公 益设施所进行的公共采购(商品、服务、 建筑工程等)。
32
目前几乎在所有国家,政府是国内 最大的单独买主,各国政府采购额 占GDP比重平均约10%;实行政府采 购可节约预算资金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同时国 际政府采购额约占世界贸易额的10%。 WTO政府采购协议主要是从采购 对象、合同估价、招投标方式及程 序等方面对签字方作出规范性要求, 而签字方则以提交清单的方式,谈 判确定各自所承诺的采购主体范围 及门槛金额。

国际经济贸易的游戏规则——开放的市 场经济规则。
9



WTO作为贸易政策的行为守则 市场交换的结果是行为守则,WTO包含 了一整套规范其成员贸易政策的具体法 律义务。 这些义务被写进了GATT(关贸总协定)、 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和TRIPS(与 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WTO的原则和规定缩小了政府使用具体 贸易政策的自由度。
26
3.促进公平竞争的多边货物贸易协议 *反倾销和反补贴协议 反补贴协议主要对各成员的补贴措施 (出口补贴;国内支持亦即生产补贴等) 和反补贴措施及程序作出规范性规定, 其目的一方面是要限制有关成员方滥施 补贴,从而给其他成员造成损害,同时 也是要防止滥用反补贴措施,阻碍国际 贸易的开展。
27
保障措施协议(例外和免责条款):
29
5.《服务贸易总协定》
服务的国际间提供是通过一种或同时通 过四种方式进行的。 (1)服务产品的跨境流动(跨境交付) (2)消费者向出口国的流动(境外消费) 国际旅游、出国留学等 (3)在要提供服务国家建立商业存在 (4)自然人向另一国的临时流动,以便 在那里提供服务
30


服务贸易的分类(12类) 商业性服务 电讯服务 建筑服务 销售服务 教育服务 环境服务 金融服务 健康与社会服务
在一个贸易协议中准许成员方政府在特定情 况下-进口增长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或严重损 害威胁时撤销或者停止履行其协议规定的正常 义务,以保障某种更重要的利益。美国201条 款--钢铁产品保障措施案 既是一种保险机制,又是一种安全阀。
28
4.与贸易有关的多边协议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指的是接受外 国投资(FDI)的东道国政府对在本国投 资的项目或企业所采取的鼓励或限制措施 的总称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