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学习笔记
•第一章单元规划建议
•依据学科特征确定单元划分依据,原则及划分结果?这与之前的单元划分有何不同。

•单元教学设计要自上而下。

六个基本要素。

•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单元评价设计
•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资源设计。

•有利于结构化,整体性落实的流程与属性表。

•首先,单元的结构化、整体性表现为单元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和整体性,避免知识点的碎片化学习所带来的狭隘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从而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物理观念。

•其次,单元的结构化、整体性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连续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最后,单元的结构化、整体性设计有利于活动、作业、评价、资源设计的丰富性和全面性,提升活动、怍业、评价和资源的品质。

•流程
•属性表
•(三)问题链
•1.研读课标、分析内容
•1-1-1内容的结构是否科学?是否能够与学科核心素养建立关联?
•2.确定依据、划分单元
•1-2-1确定单元规划的依据,是否符合教学需求?是否与课型匹配?
•3.表述结果
•1-3-1大任务能否统领单元学习内容?
•1-3-2大任务及其分解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
•1-3-3单元内容与对应课时数是否匹配?
•1-3-4在表述单元规划的结果中是否清晰地反映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逻辑顺序?•单元教学设计流程图
•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其中,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是关键,单元教材教法分析结合学情分析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而单元教学目标又为后续要素的设计提供依据,在目标引导下,进行单元学习活动、作业、评价、资源的设计。

中间为主干,体现了由上至下的设计顺序,其中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是重点,体现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左侧的单元资源设计伴随着活动设计、作业设计、评价设计的全过程。

右侧的单元评价设计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而过程性评价也是
伴随着学习过程而融入活动、作业设计中,形成性评价则可以通过单元形成性测评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效。

过程性评价和
形成性评价综合反映了学生该单元的学习情况。

•单元规划建议
•(一)界定
•单元是整体中相对独立且自成系统的组成部分。

教学中的单元一般是指依据课标,按照学科知识逻辑、学生认知规律,对内在联系比较密切的若干学习材料进行结构化组织而形成的学习单位。

•单元规划是在对课标、教材等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后,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特定主题的单元系列的过程。

单元规划是开展单元教学的第一步,是以单元为整体,考虑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教
学过程和方法,形成单元教学评价等过程的基础。

•(二)依据
•1.依据教材章节规划单元
•2.依据课标主题规划单元
•3.依据项目学习规划单元
•(三)原则
•1.教育性
•2.适切性
•3.结构性
•第二章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一,概述
•(一)界定
•(二)原则
•1.基于课标要求
•2.基于学科特征
•3.基于认知规律
•(三)要素

•二、规格及说明
•(一)流程

•说明:
•1.解读课标和分析单元教材可以同步、交叉进行。

•2.明晰学习价值主要从两个视角进行。

一是单元学习内容与前后单元之间的关系,确定该单元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二是从学科素养的角度分析学科育人价值。

•3.梳理知识结构,确定教学重点。

先按知识类别列出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物理现象、概念、规律、方法等,再用结构图来反映各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根据结构图中各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度,找出单元学习重点。

•4.依据教学重点及重点内容的学习特征,整体性地设计适合该单元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二)属性表

•(三)问题链
•1.解读课标,分析单元教材
•2-1-1本单元与前后单元之间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关系是否清楚?
•2-1-2本单元内容分析是否符合课标要求?
•2.明晰学习价值
•2-2-2单元的地位是否指出了本单元与前后单元之间的关系、作用?
•2-2-3单元学习价值是否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3.梳理知识结构
•2-3-1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是否完整?
•2-3-2知识结构图能否清晰地反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4.优化教学策略
•2-4-1教学策略是否围绕教学的重难点?
•2-4-2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体现了学习价值?
•第三章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一、概述
•(一)界定
•单元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后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单元教学目标既不是课程目标,它较课程目标更为具体;同时它也不是课时目标,它较课时目标更为系统。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强调从单元整体内容结构上把握教学目
标,进行教学设计。

•课标、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是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三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二)原则
•1.系统性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应该遵循系统性原则,以系统的角度与方法设计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设计时,不能孤立地就某一课时进行设计,而应注重系统性。

同时,系统性原则还应体现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
科课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

•2.主体性
•3.针对性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针对性体现在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设计。

•(三)要素

•二、规格及说明
•(一)流程

•说明:
•1.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起点是教材教法分析和学情分析,因此教材教法分析的结果(单元学习价值、单元学习重点等)以及学情分析的结果(已有基础、认知水平、单元学习难点等)是撰写单元教学目标的基
础。

•2.解析重点、难点知识时,选择了三个视角(基本要求、方法能力、育人价值),方法能力、育人价值可以参考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中的单元学习价值的分析。

•3.撰写目标时,应围绕重、难点知识,将解析的三个视角融合起来表述。

•4.规划课时要依据目标及知识建构的逻辑,既要符合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又要体现物理现象、概念、规律、方法等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

•(二)属性表

•(三)问题链
•1.分析学情
•3-1-1已有基础分析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生活经验等?
•3-1-2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是否针对学习内容?
•3-1-3学习难点的分析是否指出了难点中的思维障碍?
•2.解析重、难点
•3-2-1是否关注了新授课学习要求与学段终结要求的差异?
•3-2-2是否关注了学习内容本身蕴含的育人价值?
•3.撰写目标
•3-3-1是否做到三维目标的融合?
•3-3-2目标主体是否是学生?
•4.规划课时
•3-4-1每一课时的容量是否合理?
•3-4-2课时规划是否符合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
•第四章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一、概述
•(一)界定
•单元学习活动是在单元教学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基本教学开展形式,是指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实践活动。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是为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基于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围绕教学重、难点所进行的学习活动设计。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要能够有效突破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教师着眼于结构化设计,所设计的活动要能够促
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更好地发展科学能力和科学思维。

•物理学科中的单元活动设计基于课标要求和学生需求,依托真实的物理情境,指向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通过单元活动,学生能够体会到物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并在提出物理问题、建构物理模型、解释物理现象等科
学实践的过程中,习得科学思维、科学方法,逐步发展进行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科单元学习
活动设计以科学探究、问题解决为基本立足点,促使学生进行科学实践。

通过整合物理概念和规律,全面提升学
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

•(二)原则
•1.目标导向
•2.真实情境
•3.整体设计
•4.主体实践
•(三)分类
•按照活动时空不同,单元活动可分为课内、课外以及课内、外均涉及的活动。


•(四)要素
••二、规格及说明
•(一)流程

•说明:
•1.第一个阶段完成单元学习活动框架设计。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大任务和单元重点活动,分析各活动之间的结构和顺序。

单元大任务的设计引导教师关注单元整体设计,大任务设计的质量应该与它能够
统领和串联该单元内容的多少相关。

•2.第二阶段针对每个活动进行具体设计。

每一个活动的设计必须完成活动属性表的填写。

单元活动一定要围绕重、难点知识的教学进行设计。

•活动目标必须对接单元教学目标,但在具体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具体化。

•活动情境应体现真实性、建构性、互动性和有效性。

情境还应该利于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形成任务、激发兴趣。

•活动过程需要关注学习建构的顺序,需要关注对学习活动的评估。

•(二)属性表


•(三)问题链
•1.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框架
•4-1-1大任务是否达成统领单元学习或串联单元活动的作用?活动形式是否丰富?
•4-1-2各活动之间逻辑结构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顺序?
•2.明确活动目标
•4-2-1单元目标在承载活动后,是否需要作进一步调整?
•3.创设活动情境
•4-3-1情境是否真实?情境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契合程度如何?
•4-3-2情境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设计活动过程
•4-4-1资源呈现的手段是否有效?
•4-4-2过程的顺序是否符合逻辑?
•4-4-3过程是否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
•4-4-4评价是否与过程建立联系?是否关注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问题?
•第五章单元作业设计
•一、概述
•(一)界定
•单元作业是一种更加强调整体性、系统性的作业,它要求从单元的总目标出发,设计单元内每个课时的作业,不仅包括巩固、完善本课时知识的题目,还应有需要综合运用本课时之前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题目,诸如“综合作
业”[1]“长期专题作业”[2]“新概念作业”[3]等,这些作业均以综合为主要特征,都更加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之外的发
展需求,包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所获得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它们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策略、方法的掌
握,更加关注学生建构知识的整体性,并更加强调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单元作业要紧紧围绕单元
目标来设计,既要突出教学重难点又要包含整个单元目标,这对作业内容的分布合理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外,单元作业既要能检测、激励学生发展知识技能目标,又要检测并促进学生发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目标,这就要求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要增加诸如项目制作、场馆学习等实践类的作业。

•(二)原则
•1.整体性与合理性
•首先,单元作业要基于单元目标进行设计,既要突出重、难点又要完整覆盖所有目标。

其次,针对具体的目标,它还应充分考虑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的学习水平要求,设计相应学习水平的作业题目。

•2.科学性
•3.过程性
•单元作业是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因此设计作业时要关注形成作业结果的过程,要能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依据作业结果判断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缺失点与难
点,促进教师反思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而对教学进行优化,并能激励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

•4.多样性
•5.层次性
•一方面,作业题目的编排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出目标要求逐级递增的层次要求。

另一方面,作业应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可供选择的作业,有助于促进
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三)题目要素

•二、规格及说明
•(一)流程

•(二)属性表



•(三)问题链
•1.确定单元作业目标
•5-1-1单元作业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是否一致?
•5-1-2单元作业目标是否可检测?
•2.根据作业目标选题、编题
•5-2-1选、编的题目是否存在科学性问题?
•3.填写题目的属性表
•5-3-1题目的属性标注是否准确?
•4.生成属性汇总表并调整题目
•5-4-1题目是否完整覆盖单元作业目标?
•5-4-2题目的学习水平是否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和单元作业目标?
•5-4-3单元作业题目分布是否体现单元教学重、难点?
•5-4-4调整后的题库是否解决了上述问题?
•三、建议
•(一)作业的题目题型不必等同于测试卷的题目
•(二)作业题目的设计要增加学生的体验
•(三)完成作业属性汇总表,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1.单元作业的系统性
•2.题目的新颖性
•第六章单元评价设计
•一、概述
•(一)界定
•评价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判断课程和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

而目标旨在让学生的行为模式产生期望中的变化,那么评价就是这样一种过程,即判断这些行为实际上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变化。

•(二)原则
•1.一致性
•评价目标要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评价内容应以课标为基本依据,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一目标相一致。

•2.发展性
•3.科学性
•评价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和资料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4.多元性
•(三)分类

•(四)要素
••二、规格及说明
•(一)流程

•(二)属性表


•(三)问题链
•1.确定评价目标
•6-1-1 评价目标是否可检测?
•2.规划双向细目(预设)表
•6-2-1 双向细目(预设)表是否符合教学实际?
•6-2-2 双向细目(预设)表是否关注了单元的重、难点知识?
•3.填写题目属性表
•6-3-1 试题的表述、参考答案等是否存在科学性问题?
•4.命题组卷
•6-4-1 组卷时试题是否兼顾到客观题和主观题?
•6-4-2 组卷时是否关注了试卷整体的阅读量?
•5.填写双项细目(检核)表
•6-5-1 试题实际考查的学习水平要求是否符合课标?
•6-5-2 通过对试题目标覆盖率的统计,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调整?•三、对过程性评价的建议
•(一)对小组活动的评价建议

•(二)对学生实验的评价建议

•(三)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建议
•第七章单元资源设计
•一、概述
•(一)界定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以及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教育政策等内容。

从广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可以指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
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教学的、为教学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

从狭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学习资
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

•(二)原则
•1.科学性
•2.适切性
•适切性是指单元资源要切合物理学习活动的需要,表现为资源指向活动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具有课堂教学功能,有利于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

•3.多元性
•4.整合性
•单元资源不应是一堆零散的资料,而是在单元目标引导下具有联系的一个整体,表现为资源之间的横向关联和纵向递进。

•(三)分类
•根据中学物理学科特征及教师的日常使用习惯,我们将资源大致分为实验和非实验两大类资源,同时为了凸显学生资源及场馆资源的导向性,我们又将非实验资源分为三类,分别体现了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资源利
用。

因此,总体将资源分为以下四类:实验资源、素材资源、作品资源和场馆资源,具体如表7-1所示。


•(四)要素

•二、规格及说明
•(一)流程

•(二)属性表


•(三)问题链
•1.确定资源对应的目标
•7-1-1资源对应哪些学习活动、作业或评价,资源与对应的目标是否一致?
•2.选择和设计资源
•7-2-1资源名称是否容易推测出资源的用途?
•7-2-2资源的使用场合、使用时间是否合理?
•7-2-3资源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是否清晰?
•3.完成资源属性表及汇总表
•7-3-1各资源的属性是否清晰明确,有无歧义?
•7-3-2各资源之间是否存在内在逻辑关系,能否形成一个整体?
•三、建议
•(一)资源开发的建议
•资源开发始终要围绕单元目标。

首先,任何资源的开发都要排除科学性错误,不能违反科学原理,违背科学精神。

其次,资源的内容要紧扣活动主题,资源形式和功能要和活动的需求相适应。

第三,资源开发要考虑学生的多元需求,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活动体验,这样的资源才能吸引学生的参与。

第四,资源开发应做好系统规
划,充分考虑单元内各资源之间的内在关系,开发结构化系列资源,为单元活动和评价的展开提供支撑。

•资源可以来自教师,也可以来自学生。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会生成很多有价值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如学生的学习笔记、错题订正和反思、实验报告、专题海报、思维导图、创作作品和科学论文等,有计划地通过活动收集、展示、评价,可以形成动态更新的学习资源。

•(二)资源管理的建议
•资源的管理要坚持共建、共享、共维,使资源易于检索使用,不断动态优化。

以教研组或学科组为单位,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明确资源的开发任务,进行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各类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

同时构建资源管理平台,做好资源的属性标记,尊重知识产权,便于检索和使用。

与此同时,做好资源使用的经验总结和建议反馈,实现动态更新。

•(三)资源使用的建议
•资源的使用始终要坚持目标导向性,形式为功能服务,关注资源的教学功能和学生的切身体验。

如资源为教师演示活动服务时,要关注学生的可视化程度;资源为学生活动服务时,要关注可操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