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课课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学好礼
六年(2006-2011)500套中考真题课课练(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9课新文化运动
选择题
[2011·福州]下表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该填写( B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
[2011·深圳]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有( D )
①“自强”②“民主”③“求富”④“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011·泰安]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B )
A. 蔡元培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2011·南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据此回答第11~13题。
[2011·南京]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
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D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11·盐城]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该文应发表于( B )
A.维新变法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011·佛山]有学者认为,晚清的儒学第二次危机就其发生而言,仍然是产生于中国文化内部的危机。
它“表现出一种激烈的反传统倾向。
”这次危机是( C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2011·莱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
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B )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
[2011·河南]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这句话揭示了( B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非选择题
[2011·湘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李斯说):“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
”……公元前212年,因为有儒生方士说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贪于权势”等。
秦始皇大怒,命御史追查,结果以诽谤罪将460人在咸阳坑杀。
──改编自《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李大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消极作用?
(2)请概括材料二的主张。
该主张的实施有何影响?
(3)材料三对儒家思想持何态度?在当时有何意义?
(4)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1)“焚书坑儒”。
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确立。
(如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亦可酌情计分,最多不超过2分)
(3)否定或批判。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如答案有思想解
放的含义应至少给1分,总分为2分)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地继承)。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11·潍坊]相隔数百年,欧洲、中国都经历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都爆发了一次有重要影响的革命,通过一些法律的制定,巩固了革命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4—16世纪的西欧,人们认为:“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说:“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人的行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使。
”
(1)材料一显示14—l6世纪的西欧广为流传的一种思潮是什么?
材料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勇气和创新的胆识。
“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
(2)陈独秀为“战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这两场“思想文化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三为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许多国家爆发了革命,为巩固革命成果制定了法律性文件。
下面是某法律条文的摘要和某次革命时的情景。
图1 图2
(3)图1中的条文出自哪一法律性文件?图2中的情景出现在哪次革命中?制定图1文件的革命与图2所示的这次革命,从影响上看有哪些相似点?
(1)人文主义。
(2)民主、科学。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或反封建;或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3)图1:《权利法案》。
图2:辛亥革命。
影响:都推翻了本国封建帝制(君主专制);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活动探究题
[2011·芜湖]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帮助他们回答问题。
(1)孙中山先生在《国事遗嘱》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请你把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编制成大事年表。
(2)以下是该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几张图片。
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
①大总统誓词②武昌起义军胸章③《民报》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4)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规定:中国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言论、集会、结社、出版以及宗教信仰等自由;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建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
(2)③②①
(3)三民主义
(4)《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5)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011·成都]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 江南制造总局的炮场图2 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图3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成立图4 《新青年》杂志
(1)请你依据四幅图片材料,分别写出与之相对应的运动(或事件)的名称。
(2)请简要回答与图3相对应的运动(或事件)突出的历史功绩。
(3)请说出以上四幅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
(1)图1:洋务运动;图2:戊戌变法;图3:辛亥革命;图4:新文化运动。
(2)历史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或“中国有识之士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均可酌情给分)
[2011·南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1)事件:洋务运动。
根本目的: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或维护清朝的统治)。
(2)时间:1911年。
历史意义: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民主、科学。
(4)近代化的探索。
[2011·青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
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我们也知道单有白话未必就能道出新文学,我们也知道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
”
——《尝试集》自序(1)请问:甲午海战中的“平远号”战舰创建于什么时候?在甲午海战中,他曾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这位清军爱国将领是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历史知识辨析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哪一国先进的政治制度?除此之外还有哪位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结果如何?该事件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的“新文学、白话文、新思想”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思想解放运动?(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1)创建于洋务运动时期。
这位清军爱国将领是邓世昌。
(2)英国。
孙中山。
辛亥革命的结果是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新文化运动。
(4)呈现出由学生产技术和军事到学政治制度再学思想的规律。
由于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没有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选择题
(2010湖北襄樊,1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中外记闻》
B.《民报》
C.《新青年》
D.《每周评论》
(2010湖北黄冈,10)“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也要保持民族气节,不可为锦衣玉食傲无耻的帮凶和奴才。
”在民主革命中为中华民族而牺牲的仁人志士有
①文天祥②岳飞③邓世昌④李大钊⑤刘胡兰⑥雷锋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③④⑤
(2010安徽芜湖,3)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的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010广东东莞,15)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族独立富强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发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但这些努力都未达到目的,于是先进知识分子又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D.“民主”与“科学”
(2010江苏盐城,10)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
下列探索中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①“民主”和“科学”②“自强”与“求富”③“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2010山东青岛,21)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
(2010四川自贡,20)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放崛起之路
(2010湖北鄂州,4).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A.蔡元培B.李大钊C.陈独秀D.鲁迅
(2010新疆维吾尔,2)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2.从1915年起,以陈独秀为首的进步知识分子达成共识“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他们高兴“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的文化启蒙运动是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D.五四运动
(2010广东汕头9.)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
文化运动。
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B.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D.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010湖北鄂州4.)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A.蔡元培B.李大钊C.陈独秀D.鲁迅
(2010 湖南岳阳,8.)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解放了人们思想
C、维护了民族尊严
D、挽救了民族危亡
(2010 湖南衡阳,9.)“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下列哪一运动中也曾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010江西省赣州市)2.2007年9月27日,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首度正式对公众展出由中、俄、蒙三国学者共同发现的中共一大“第15人”——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的照片与真实生平资料,这一珍贵历史资料最能说明
A.俄国给中国革命送来马克思主义
B.中共的诞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C.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紧密结合
(2010 湖北孝感,21.)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2010 湖南湘潭,7.)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非选择题
(2010·山东临沂,3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开埠后的近代上海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屈指可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被称为“十里洋场”……——互动百科(1)材料一中,上海的“开埠”是根据哪一条约的规定?(1分)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上海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主要原因。
(4分)
材料二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见证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如下图
图一江南制造总局机器房图二武昌起义图三《新青年》杂志封面(2)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在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经历的三
件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
(3分)
材料三如右图《新华手机报——世博特刊》【博爱】
(3)读图,指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1分)2001年,中
国上海承办的主题为“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国际会议是什么?(1分)
35.(1)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1分)原因:上海是近代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经济繁荣(或答出上海外国人较多,洋货多;洋务工业发达;开埠通商较早也可)。
(4分)(2)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分)
(3)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分)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分)(2010四川巴中,40)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请列出五四运动前中国人民所进行近代化探索的四件史实。
(4分)40.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010内蒙古呼和浩特,23)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都是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宣传的思想中,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2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化
...过程中有何地位?(1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什么?(1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有什么共同的革命精神?(1分)
23.最主要的内容:科学、民主(2分)
新文化运动地位:开启了中国思想领域近代化的步伐(或是中国近代化思想领域的开端)(1分)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人文主义(1分)
共同的革命精神:反封建(1分)
(2010广西梧州,36)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
在这百年中,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在救亡图存道路上进行了哪三次有益的探索?(3分)
(2)为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这条革命道路的内容以及在这条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各是什么?(2分)(3)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是谁?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在他领导下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有什么意义?(3分)
(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3)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2010 四川达州,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叩头等繁复的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继后又改为西方传
来的握手礼。
“大人”、“老爷”等称呼也改为“先生”、“君”;政治思想相同的人之间互相称“同志”。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5页
(1)依据材料一回答:该图是什么时期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二回答:该杂志的创办,标志着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兴起,这次运动后期宣传的内容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回答:辛亥革命后,封建尊卑思想有何变化?这从侧面说明辛亥革命最突出的思想贡献是什么?(2分)
47.(1)文艺复兴时期(1分)人文主义(1分)
(2)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2分)
(3)被平等思想所取代(1分)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分)
8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考点1:主要代表人物八上P40-41 能力要求:识记
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与下列一位人物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密切相关,他是:
A.陈独秀B.鲁迅C.胡适D.蔡元培
[参考答案]D[2008·四川甘孜州]第20题
读图: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D [08苏州中考]第7题
下列报刊,发表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是
A.《万国公报》B.民报C.《新青年》D.《每周评论》
[参考答案] C[09宜宾中考]第6题
下列四组搭配中,错误的一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B.邓世昌——黄海海战
C.李鸿章——洋务运动D.陈独秀——戊戌变法
[参考答案] D[09苏州中考]第6题
《新青年》杂志是由陈独秀创办的,它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参考答案] D[09揭阳中考]第22题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的近代历史人物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胡适D.毛泽东
[参考答案]A [2007年龙岩中考] 第9题
创办《新青年》并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皖籍名人是
A蔡元培B李大钊C陈独秀D胡适
[参考答案]C[06年安徽非课改区]第4题
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参考答案]D [09甘孜中考]第20题
下列哪一刊物或作品对北洋军阀推行的尊孔复古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参考答案]C[06年宜宾中考]第5题
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下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
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参考答案]C[2008·广东省]第8题
右图杂志的发行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它的创办人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
[参考答案]A [2007年海南中考] 第28题
右图杂志创办于
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运动期间C.辛亥革命运动期间D.新文化运动期间[参考答案]D[06年重庆中考]第10题
如果你要研究新文化运动的有关问题,主要应该参考
A. 《万国公报》
B. 《民报》
C. 《新青年》
D. 《申报》
[参考答案]C [08资阳中考]第20题
如果老师让你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应首选
A.《中外纪闻》B.《时务报》C.《新青年》D.《民报》
[参考答案]C [2007年河南中考] 第5题
●●考点2: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八上P42 能力要求:识记理解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民主与科学
B.民主与法制
C.民主与自由 .博爱与人权
[参考答案][08泰州中考]第7题
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下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A.“自强”.“求富”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参考答案]C [08广东学业]第8题
历史上率先举起“民主”和“科学”大旗,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要“打倒孔家店”的运动是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
[参考答案]B [2007年温州中考] 第14题
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
它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参考答案]C [2007年南京中考] 第34题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A.“实业救国”B.“民主共和”C.“民主”“科学”D.“和平与发展”[参考答案]C [2007年江西沪教版中考] 第7题
20世纪前期,我国发生了一场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
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C[06年温州中考]第7题
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参考答案] C[09徐州中考]第18题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 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参考答案]A[08扬州中考]第7题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起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是中同近代化的开端
B.戊戌变法加快了中同近代化的进程
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参考答案]D [2007年徐州中考] 第14题
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③三民主义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参考答案][08泰安中考]第5题
以下是王丽同学学习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内容后设计的一道题。
其中搭配错误的是A.李鸿章——洋务运动B.康有为——戊戌变法
C.曾国藩——辛亥革命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 C[09重庆中考]第7题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