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南省濮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濮阳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冬残奥会会微“飞跃”的会微设计者以汉字“冬”“飞”为主体,巧妙将奥运风貌、冰雪运动、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呈现在世人面前。
那么,汉字为何备受奥运会会徽设计者青睐?
汉字是世界上一正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其形体是根据意义构造完成的。
早期文字中,能够看到很多栩栩如生的象形字符,即使已经笔画化的楷书,也仍保留着很多表意特征。
汉字的表意性不仅使文字、书法、绘画能够在中国文化中融合互通,也使汉字作为视觉表达形式,更适于重新组构和塑造,满足艺术设计的需求。
汉字在设计中,既承载了字义传达功能,又凭借表意图示性特征,重塑出意义之外的图形信息。
将字义信息和图形信息高效结合,是以汉字为主体类设计的共同追求。
2008年奥运会会徽字义信息“北京”和图形信息“舞动的人形”结合,展示主办城市“北京”“人”欢欣鼓舞的精神风貌和喜迎奥运的热情汉字
丰富的表意功能与多变的重塑优势,使它能将字义和字形分而为二、合二为一,组构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标识符号
在每种字体的书写中,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龟甲兽骨上清丽瘦硬的甲骨文、青铜器里圆转古朴的金文、刻石中整齐端庄的篆书、个体字符的线条、结构,整体章法的布局、推列,都表现出鲜明的审美取向和追求。
汉字在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的驱动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一一书法。
书法作品中结构的疏密、行笔的缓急,更将汉字的美发挥到极致。
书法艺术和体育运动中共同具有的力量、气势等审美特质,在奥运会会徽设计中完美地融为一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工具,它有几千年的历史,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历史和发展,也是促进和维系中华文化统一的纽带。
汉字是具有表意特征的书写符号,强大的表意基因携带了本身的字义信息,图画式字形适合再塑造,
可以承载更多内容,从而满足特殊信息的有效传达;汉字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符号,三个奥运会会徽把和谐的律动性与运动的力量感完美结合,凝结了中国书法艺术与体育运动所共同的美学内涵,为形象与抽象之美创造了更大的美学空同;汉字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文化符号,以汉字为艺术设计的主体,将使中国的文化传播更为有效,让世界更快更好地认识中国。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代表,也是人类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
汉字也必将在越来越多的舞台上发挥独特价值,备受青睐。
(摘编自ト师霞《天生是“美术”的汉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字“冬”“飞”成为会徽主体是因其具有人文精神、奥运风貌和冰雪运动元素。
B. 作为表意符号的汉字,其楷书化过程并没有影响它作为象形字符的表意功能。
C. 汉字结合了字义信息和图形信息,使每个汉字的书写都具有了丰富的美学价值。
D. 会徽对汉字这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符号进行艺术加工和运用,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通过介绍“冬梦”“飞跃”两个会徽,引出文章对汉字的话题的计论。
B. 第二、三段分别主要从表意特性和审美价值的角度对汉字进行了分析。
C. 第四段论述了汉字在民族历史和发展中对中华文化统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D. 文章最后两段总结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发展前景,把文章引向深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三个会徽是体现文字和图形信息高度结合的标识符号,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B. 不具备表意功能的其他文字符号,难以重新组合塑造,也就难以满足艺术设计的需要。
C. 书法艺术体现了汉字的美学价值,它与体育运动共有的特质在奥运会会徽设计中达到完美融合。
D. 汉字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象征的、具体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之一。
【答案】1. D 2. C 3.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升级潜力让内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
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商品转向更多服务型产品,消费的“双重转变”呼啸而来。
进入新时代,人们向往更美好的生活。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长假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缘于消费需求的升级以及越来越重视消费体验,假日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抓住有利条件将假日经济做大,关注不同群休的消费意愿差异,更精准地服务以激活消费能力,在把现有市场做深做细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做新做活
百姓需要舒心的节假日,国家经济需要可持续发展。
发展假日经济,最根本的是要不断提高居民收入。
没有强劲的购买力支撑掉,“假日经济”只能是“昙花一现”。
休闲时间是沟通国家和个人的桥梁。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们怎么生活,我们国家就会怎么发展。
繁荣兴盛与昌明通达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之下,
假日经济越来越红火正是人民生活不断进步的自然呈现。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多元化的消费格局不断构建,一个创新性的消费市场不断完善,都会凝结成惠及百姓的新时代新气象。
(摘编自年巍《“消费升级”的新时代》)
(数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银联商务、中商产业研究院)材料三
我国的各区域之间,消费水平相差本身较大,由于各种因素,经济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
随着假日经济火速升温,更放大了这种不平衡。
由于消费主要集中于城市,包括大城市、旅游型城市等,假期的消费也主要发生在这些地区,因此进一步加大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不平衡性。
此外,由于假日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衡,给接待区域各个领域带来了压力。
如交通以及景区的接待压力,一些热门游景区人山人海。
还有一些商家借机哄抬价格,带来一些不诚信行为,一些游客暴饮暴食,染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在我国经济正面临转型,正处在深刻的变革期,费费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更加讲究健康、体闲、娱乐、减压,每个人对美好的生活更加向往。
因为假日不仅仅是旅游,还包括人们情感、文化方面的交流。
(摘编自林春霞《假日经济调查》)材料四:
假日的增加,为人们集中购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人们的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人们的旅游消费意识在假日经济的刺激下得到空前强化。
为了占领更大的市场空间,各生产厂家大力调整生产结构,增加服务项目,更新设施设备。
职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就业岗位大量增加,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国民经济是一个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产业以及新的工作岗位的出现会产生一系列乘数效应,会以比过去高几倍、几十倍的速度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增长步入新的阶段。
(摘辑自褚建新《我国假日经济利弊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促进假日经济持续发展要关注不同群体的消费意愿差异,在现有市场做深做细的基础上不断做新做活,但最根本的还是不断提高居民收入。
B. 旅游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断提升,2018年春节旅游对消费拉动力指数已达76.5%,近年呈递升趋势,一线城市旅游消费拉动力指数最高。
C. 假日不仅仅是旅游,还可以促进人们情感、文化的交流。
假日期间我国各地区消费水平有差异,所以假日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也不均衡。
D. 三三线城市旅游消费拉动力呈持续上升趋势,发展潜力充足,四五线城市相对小一些,但指数显示其也是当地不容忽视的经济来源产业。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内需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最为重要的力量,人们在消费上不但追求量的满足,也追求质的提升,以及更为丰高多元的服务型产品。
B. 进入新时代,我国假日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来有的发展机遇,也因之才有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消费需求的升级,消费者对消费体验的更加重视
C. 面对消费领域发生的“双重转变”,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应该努力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满足公众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D. 在当下我国经济变革期,假日经济有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同时也应看到假日经济出现的弊端,并不断加以改善。
6.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假日经将带来的利弊。
【答案】4. C 5. D
6. 利:①刺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增加就业岗位,优化产业结构;③推动经济更快发展,使经济增长步入新的阶段。
弊:①加剧不同地区的经济不平衡程度;②增加交通及旅游景区的接待压力;③带来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董
阿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是这样。
小时候,家住北京宣武门内,离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很近,故放学后没事就去玩儿。
古董字画古旧书就在琉璃厂,举人士子穷家读书的,搜寻故旧。
有个姓松的同学家就在那边,到他家去玩儿。
他家的院子现在想来就是古董,小,什么都缩一号,非常精致的四合院,院门上有复杂的砖雕。
这个同学很喜欢我到他家,我们的家庭都属于同一阶级成分,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甚为相得,没有政治的压力。
班上还有个姓杨的同学,对山水画狂热,用毛笔蘸水彩颜料在任何纸上画贺天健式的山水,说实在挺好看的。
我画的很杂,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
我们两个都不屑参加学校里的美术小组,坐在那里画石膏,画静物,有摆样子给窗外经过的人看的意思。
我们是放学后去玻璃厂的小子。
琉璃厂,是我的文化构成里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去琉璃厂的时候,已是公私合营之后的时代,店里的人算是国家干部职工。
安静。
青砖墁地,扫得非常干净。
从窗户看得见后院,日斑散缀,花木清疏。
冬天,店里的炉子上永远用铁壶热着开水,呼出一种不间断的微弱啸音
人和气。
熟人进店,店员立起来招呼,请坐沏茶,聊,声音不大不小;一般人,随意检阅,刚有疑问,店员已经到了。
我们小孩子,店员是不管的,可是要看什么,比如书搁得高了,店员也够下来递给你。
觉得好玩儿的东西,店员就自得其乐讲故事。
我的许多见识,就是这样得来的,玉,瓷器,字画儿,印章一
个小孩子,其实对名家的东西并不当真,而是对喜欢的东西着迷,之后渐悟。
店里的习惯,是培养将来的买主,可是新中国的下一代,是不会买古董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转,一点不假,现在古董又值钱了。
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
有一本《金石书画笑史》不妨重印,或什么讲古董的杂志连载一下,一定让看的人心情愉快。
清代古砖值钱,因为值钱,所以官场中送礼讲究送砖。
毕沅到江西做官,有个知县送十多块,派人押来,因为毕沅五十大寿。
毕沅当然是欢喜得很,赏了这个押差。
押差当然也是欢喜得很,一欢喜就得意,一得意就想奉承。
于是表功,说知县怎么怎么不容易,按照旧样仿,烧造,浸色,做旧,养苔。
毕沅具体气成什么样,很难想象,因为他素称通博,而且手下有一帮有名的金石考订专家,像宋葆醇、俞肇修、赵魏等。
不过钱泳的《履园丛话》也记了砖的事情。
嘉庆年间谢启昆做浙江布政使的时候,因为整治庭院,挖出八块砖。
砖上有“永平”字样,于是谢启昆考订为晋惠帝永平年间的古物。
得了古董,谢启昆命名自己的书斋为“八砖书舫”,而且设宴雅集,自己赋诗纪之,和诗的多到数十人。
偏偏有个人不识相,说这“永平”两个字是明朝永平府烧造标记,古董于是不那么古了。
谢启昆气得大骂“你们这类嗜古家,就会穿凿附会,一块砖也值得深究吗”!
钱泳记的这件事,好像不是在骂人,因为不识相的人也许说的是实话,只是不识相罢了,谢启昆则是将雅趣看得很透,把话兜底讲出来,倒有真意,谁还能再说什么?
认真说起来,清朝在古董的趣味上是很宽的。
这和大清律有关。
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规定八旗子弟不可经商,怕受腐蚀。
不经商干什么呢?每月领了饷银,多也不多,物价稳定,吃穿够了,于是只好游手好闲,玩笼鸟,玩鹰,放鸽子,遛狗,斗蛐蛐,收鼻烟壶,听戏。
因为听戏,八旗子弟养成为专业听众。
听戏真的是听,不是看,眼睛是闭起来的,而且脸不朝戏台,更专业的是钻到戏台下面听。
对这样的专业听众,唱戏的怎么敢唱错?
开玩笑的话,可以说大清朝亡于不许子弟经商。
一八四〇年前,因为瓷器、丝、桐油的出口,清朝是白银入超国,一仗打下来,贵戚才渐渐明白洋人是要有贸有易。
清朝三百年,如果贸易的意识健全,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种样子呢?
我有时候到宣武区游逛,会想,古时候,这里是商业区呀。
可是,它怎么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没有了呢?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以“我”与松姓同学、杨姓同学小时候的真实经历来说明当时琉璃厂古董的丰富以及对“我”文化上的深刻影响,说服力强。
B. 文中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古董价值的变化,并两次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表达“我”对社会历史变迁的感慨。
C. 琉璃厂安静的气氛、优美的景致、和气的店员、精彩的故事,吸引着“我”和朋友经常到那里,“我”也学到了一些古董方面的知识。
D. 清朝的清教意识很重,不允许八旗子弟经商,导致他们的贸易意识不健全,直接影响了清朝的灭亡。
8. 文本中引用《金石书画笑史》和《履园丛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作者在对“古董”的叙述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展现了作品的文化底蕴。
②使文章生动幽默,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③描写古人古董轶事,表现了作者对古董的独特感情。
④结构上承上启下。
既承接上文所说的“什么东西一值钱,就有仿冒品,历来如此”,又对下文“趣味”的论说有启示作用。
9. ①古董是作者儿时美好的回忆,体现了作者对古董的喜爱之情。
②从古董的价值起落中,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伤。
③对假冒伪造古董的批判,也含有对于清王朝八旗子弟玩物丧志的叹息。
④结尾中作者在商业街连仿冒古董的样子也找不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遗失的痛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
彧每怀匡佐之义。
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究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 彧知邈有变,即靳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计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
为义帝缟素
..,而天下归心。
子蒙尘,将军首唱又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宣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䜩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
/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
/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
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
/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
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 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
《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 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
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D. 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的礼遇。
古代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九锡”成了篡逆的代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彧富有才学,深得众人赏识。
南阳何颙见到他,称他有“王佐之オ”;袁绍对他敬重有加:他投奔曹操,曹操称他是张良一样的策士谋臣。
B. 荀彧有谋略,颇有远见卓识。
他怀有匡正之心,选择英明的人去辅助;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为“胁天子以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C. 荀彧敏于决断,善于把局势。
他识破张邈的阴谋,整顿军队做好防备,避免了变乱发生:官渡之战他建议用奇计破敌,助曹操取得了胜利
D. 荀彧性格刚直,事主保持忠节。
他从忠贞德义出发,不支持曹操进爵国公,为自己埋下灾祸;他在病中看到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饮药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2)“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答案】10. A 11. A 12. B
13. (1)趁此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
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
(2)“情形败露,声势衰竭,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
”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
参考译文:
荀彧(yù)字文若,颍川颍阴人,青少年就凭才识出名。
南阳人何颙见到荀彧认为他奇异不凡,说:“这是帝王的辅佐之才啊。
”中平六年,被推举为孝廉。
董卓作乱时,弃官回到家乡。
等荀彧到了冀州,袁绍用贵宾的礼遇对待荀彧。
荀彧每每有匡正之心。
估计袁绍最终不能成就大事,就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曹操和他交谈后大喜,说:“你是我的张良啊。
”兴平元年,曹操东击陶谦,派荀彧守甄城。
赶上张邈、陈宫据兖州反曹操,而暗地迎接吕布。
张邈派人欺骗荀彧说:“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打陶谦,应赶紧供应他军需物资。
”荀彧知道张邈有变,就整顿军队做好防备,因此张邈的计谋不能得逞。
陶谦死,曹操想马上攻取徐州,回兵后平定吕布。
荀彧劝谏说:“以前高祖占据关中,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根本,以控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为根本,所以能平定山东,这实在是天下的要地啊!应立即分兵讨伐,使敌寇
不能西顾,乘机收割成熟的麦子,节食蓄粮,以助军事行动,则吕布不难击败。
”曹操于是大力抢收成熟的麦子,又和吕布交战,兖州于是被平定。
建安元年,献帝从河东回到洛阳,曹操打算迎接车驾,迁都到许昌。
众人大多认为不可仓促行事。
荀彧于是鼓动曹操说:“晋文公曾接纳周襄王而使得诸侯们如影随形,汉高祖为义帝戴孝而使得天下人心尽归。
自从天子遭难,将军首举义兵,只是因为山东纷扰混乱,没有顾得上接驾,虽然在外平定祸乱,但心里却无时不在挂念着王室。
趁此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
”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
曹操守官渡,虽然得胜但军粮就要吃完,写信与荀彧商议,荀彧回信说:“情形败露,声势衰竭,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
”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
终于用奇兵打败袁绍。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要联名推戴曹操晋封国公,赐予九锡仪仗器物,秘密地征询荀彧的意见。
荀彧说:“曹公本是发动义兵,以振兴汉朝,虽然功勋卓著,还保持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要合于道德,不应该这样。
”事情就这么搁置下来。
曹操心里难以平静。
等到南征孙权,曹操上表请荀彧到谯郡劳军,皇帝答应了他。
到了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曹操赠送他食物,打开一看,却是空盒,于是荀彧服毒而死。
皇帝为他难过痛惜,祭祀之日因此而不奏乐。
谥为敬侯。
第二年,曹操终于晋封魏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点绛唇·春愁
赵鼎①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②,顿觉春衫褪。
清明近,杏花吹尽,薄幕东风紧。
【注】①赵鼎(1085-1147):南宋政治家、词人,宋高宗时曾任宰相。
②休文:南朝时オ子沈约的字,沈约一生多愁善感,后有“沈约腰瘦”之说。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前两句写醒来时闲雅静谧的场景,“嫩”字运用通感手法,表现出余香的幽淡轻微。
B. 上片最后一句用“一枕”修饰“恨”,使抽象情思具体可感,突出主人公不尽的愁绪。
C. 下片开头化用典故并运用借代手法来写感受,“顿"字突出消瘦之快,令人感伤。
D. 这首婉约词写闺阁之思,通过景物描写曲折含蓄地表露了主人公的情感,意境幽美。
15. 这首词最后两句“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①“杏花吹尽”“薄暮”等寓情于景,写出主人公的凄凉和担忧春色将逝之情。
②“紧”字通俗而生动,既写出了东风紧吹的力度,又写出了作者守住春色不放的深情。
③结构上,以景结情,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批评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是见利忘义,并用
“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他们的行为丢弃了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