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5_7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__邓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
预习导引
知识点一在革命的风暴中
1.出生于四川广安县,青少年时留学法国、苏联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国参加革命。
2.国民革命时期,邓小平回国,在冯玉祥举办的中山军事学校任政治处长。
3.大革命失败后,邓小平参与了八七会议的工作,并到上海,在险恶的环境中继续战斗。
4.1929年,邓小平在百色发动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接着,他争取李明瑞发动龙州起义,建立红八军,左右江地区逐渐成为全国瞩目的红色根据地之一。
5.1931年7月,邓小平到中央苏区工作。
6.遵义会议前,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
知识点二征程岁月
1.抗日战争时期
(1)全面抗战爆发后,邓小平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不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委,和刘伯承开始了长期的合作。
(2)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一二九师以太行山为依托,积极创建抗日根据地。
经过一系列重大的战役和斗争,奠定了全国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基础。
2.解放战争时期
(1)1945年10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部队发起上党战役、平汉战役,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在重庆的谈判。
(2)全面内战爆发后,刘邓所部在陇海铁路两侧连战皆捷,为解放区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做出巨大贡献。
(3)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把中原变成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4)在战略决战阶段,领导淮海战役,并取得了重大胜利,人民解放军兵锋直逼长江北岸。
(5)1949年,邓小平响应毛泽东发出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亲自起草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直接部署和指挥了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在中国的统治。
知识点三开国之初
1.建国初期
(1)解放西南: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率领第二野战军以“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行动进军大西南。
12月,成都解放,西南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2)和平解放西藏: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西南局完成进军西藏计划,提出“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的方针;起草与西藏地方政府和平谈判的十大政策,为实现西藏和平解放和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做出重要贡献。
(3)1952年7月担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秘书长。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在1956年的中共八大上,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2)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
(3)中共八大后,邓小平到各地视察,反复强调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
(4)面对挫折和困难,邓小平和其他领导人一起,于1961年初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为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做出极大努力。
(5)1962年初,邓小平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要正视困难、做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全力进行调整,成为“七千人大会”的基调。
(6)在恢复农业生产中,邓小平支持一些地方干部和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做法。
主题邓小平的革命与军事生涯
【史料探究】
史料
思考
请为上述几幅照片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包括主要战绩和影响)
答案图一:领导百色起义,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瞩目的红色根据地之一,具
体实践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
图二:与师长刘伯承一起指挥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战胜了敌人残酷的扫荡,创建并巩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图三:率领部队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使中原地区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基地。
图四:指挥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合力进行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江南各省的基础。
图五:指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在中国的统治。
【史论归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活动
(1)1929年领导百色起义,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2)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受到“左”倾领导的批判和打击。
长征途中参加遵义会议。
(3)抗战时期,领导129师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4)指挥上党、平汉战役,配合重庆谈判。
(5)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全国战略反攻序幕。
(6)组织领导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和平解决西藏问题。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邓小平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B.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C.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答案 C
解析大革命失败后,邓小平在广西组织发动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开辟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2.邓小平在总结自己气壮山河的长征经历时只说了三个字:“跟着走!”对其含义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跟着毛泽东走B.跟着王明走
C.跟着共产国际走D.跟着军队走
答案 A
解析红军在到达遵义前,在毛泽东的努力下,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
此时的邓小平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认识到毛泽东军事路线的正确,坚决跟着毛泽东走。
3.邓小平的军事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指挥了淮海战役②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③创建抗日根据地④和平解放西藏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答案 D
4.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他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执
政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特别强调( )
A.要学会搞经济建设B.要按经济规律办事
C.要反对个人崇拜D.要反对官僚主义
答案 C
解析邓小平在报告中特别强调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神化问题,对执政党的建设有重大意义。
5.1961年,邓小平与其他领导人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
A.解决反右派斗争的遗留问题
B.纠正“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论十大关系》提出的经济方针
答案 B
解析由于经济建设上的“左”倾冒进思想,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八字方针的侧重点是解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带来的问题。
6.阅读下面图片:
请回答: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间是何时?率领的是哪支部队?
(2)挺进大别山有何意义?
(3)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还指挥过哪些著名战役?
答案(1)1947年6月。
晋冀鲁豫野战军。
(2)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从此,“刘邓大军”的威名震撼解放战争疆场。
(3)陇海铁路两侧战役、鲁西南大捷、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解析本题是图片式材料解析题,依据图片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去思考回答。
基础巩固
1.下图是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某班同学通过参观该博物馆,他们领略了( )
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
①邓小平的早期革命活动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③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气象④国际无产阶级联合斗争的重要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邓小平通过发动百色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在当时的形势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结果,没有获得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持和帮助。
因此,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2.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对这一事件历史意义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把战场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域
C.有力地配合了战略决战
D.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
答案 C
解析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把中原地区变成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但是,这时国共双方的战略决战还没有开始。
因此,C项的叙述不正确。
3.邓小平与刘伯承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亲密合作,形成了“刘邓不可分”的佳话。
“刘邓不可分”的局面开始形成于( )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C
解析刘伯承、邓小平的合作开始于抗战时期,当时刘伯承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邓小平任政委,后又共同指挥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
答案 A
解析蒋介石的两个拳头指进攻陕北和山东,那么暴露出来的“胸膛”就是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
“插上一刀”就是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而战略反攻的序幕是由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的。
5.右图是一张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五人的合影,这张照片最有可能摄于( )
A.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期
D.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时期
答案 D
解析只有淮海战役时,他们各自领导的军队才在一起联合作战。
6.20世纪60年代初,邓小平曾引用过一句四川民谚:“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下列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当时恢复农业生产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B.当时许多地方的干部群众坚决反对包产到户
C.邓小平用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制定政策必须符合实际的道理
D.表明了邓小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
答案 B
解析针对人民公社化造成的危害,许多地方的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包产到户,以克服“大锅饭”的弊端。
能力提升
7.“有两种梦想推动着近代中国革命: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地位,消除旧有阶级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的历史时期是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追求民族独立、消除阶级压迫”是材料中两个中国梦的主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赢得民族独立的标志,故解放战争时期从时间上最符合要求。
8.20世纪30年代,邓小平的政治生涯遇到第一次磨难,受到中共临时中央的“最后严重警告”,主要是由于他( )
A.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
B.反对“左”倾教条主义者对毛泽东的排挤
C.反对放弃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D.赞成取消“左”倾错误领导人的军事指挥权
答案 A
解析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后,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反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将根据实际情况推行正确路线的邓小平等视为推行其冒险路线的障碍,对其进行了错误的斗争,其矛头实际上是针对毛泽东的各项正确主张。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天(1933年),邓小平被叫到一间屋子里,有人挥舞拳头,拍打桌子,大声地对他喊叫:“你的三次书面检查,全是在为你自己歌功颂德,错误一点都没有承认,现令你向党写第四份申明书,假如继续抵赖下去,必须考虑你的党籍。
”邓小平坚定地表示:“我要说的都说了,每句话我都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全是真话实话,我可以用党性来保证负责,现在没有什么要说的了。
”
材料二邓小平表示,“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就是把中原野战军打光了也值得!”部队到达汝河北岸时,后面追敌迫近,情况十分危急,他亲临前线,向全体将士发出命令:“现在除了坚决过去,没有别的出路,即使前面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要坚决打过去。
”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事件?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精神?
答案(1)1933年,邓小平遭到党内“左”倾领导者的批判和打击。
原因:“左”倾错误统治党中央;邓小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
(2)1947年6月,邓小平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对国民党发起战略反攻。
反映了邓小平以身作则、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解析第(1)问紧扣材料中的信息如“1933年”“向党写第四份申明书……”分析。
第(2)问依据材料中的“跃进大别山”分析。
【学习思考】
1.邓小平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教材P121)
提示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受周恩来、赵世炎等人的影响,邓小平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国民大革命时期回国,走上了革命道路。
2.邓小平军事指挥艺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教材P122)
提示邓小平的军事指挥艺术具有的鲜明特点是英勇果敢、扎实推进,在关键时刻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勇气。
3.在和平解放西藏的部署中,邓小平为什么特别强调政治和政策问题?(教材P123)
提示西藏特殊而复杂的政治局势、宗教习俗和历史传统,决定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更多的是一个政治问题和民族政策问题。
4.邓小平为什么支持基层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做法?(教材P124)
提示20世纪5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村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恢复农业生产是最为紧迫的任务,许多地方干部和群众要求包产到户。
【自我测评】(教材P125)
自己设计制作一份邓小平大事年表,用来反映邓小平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主要活动。
提示邓小平在建国前的主要活动大事年表
1920年10月,赴法勤工俭学。
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
1926年,赴苏留学,年底回国工作。
1927年,改名邓小平,在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29年12月,领导百色起义,创建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
1930年2月,领导龙州起义,建立工农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根据地。
1931年,赴中央苏区工作。
1933年,受“左”倾中共领导错误批判,被撤职处分。
1934年底,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
1938年1月,任八路军129师政委,开始刘邓合作和太行山抗战。
1945年10月,领导指挥上党、平汉战役,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在重庆的谈判。
1947年6月底,领导指挥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8年11月,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领导指挥淮海战役。
1949年4月,部署和领导指挥渡江战役。
1949年11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参加领导了进军大西南和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
【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125)
邓小平如何看待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联系1962年前后中国的历史环境,说一说它体现了邓小平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哪些可贵的精神品格?
提示邓小平认为,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以在生产关系的形式上,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尊重群众意愿,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当时还曾引用了刘伯承常讲的“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四川话,这就形象地说明,制定政策必须实事求是,关键是能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在当时“左”倾错误思想弥漫、党内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的政治环境中,邓小平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才能说出那样的话,而这种勇气的来源,是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观和崇尚实干、心系人民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