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创作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微电影源于数字影像,数字化的进步使制作技术变得简单、费 用变得低廉、使用门槛大大降低。
第四,微电影源于高速网络。 第五,微电影源于蓬勃发展的微电影大赛。
二、微电影历程简短,现代化助推走前沿
(―)最初的梦想阶段
“Dogma95”是一场由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等人于1995年发起的电影 运动,其目标是在电影摄制中灌输朴素感,在后期制作中强调电影构成的 纯粹性,并聚焦于真实的故事和演员的表演本身。
(三)想象性和虚拟性
想象和虚构是从生活走向艺术的必经之路。 科学的想象是在一定的理性逻辑基础上进行的,并且有着强烈的现实动 因。而艺术的想象则是依据情感的逻辑,依照艺术特有的假定性、虚拟性 而进行的。
一切艺术都是在虚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是艺术的游戏规则。 绘画作品中许多构图不符合力学原理,文学中的许多语言在生活中根本难 以说出口,但是人们仍然如痴如醉地去欣赏这些艺术,究其原因是因为想 象性和虚拟性是艺术的特性。
(四)反讽基调
反讽并不仅限于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情节之间的相互关 系,而且还存在于作者与作品的人物之间、读者与作品之间、作 者与读者之间、文学活动与整个社会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理解 关系中。进一步而言,反讽渗透于艺术作品中,已经成为艺术作 品的基本精神内涵。
艺术的反讽基调来源于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对立关系。现实是艺 术最重要的互文对象,艺术的一切属性在根本上是由它与现实的 互文关系决定的。
二、创作始终是艰难的
自动化只是技术范畴,是设备厂家的创作,是厂家设计的几种常见的通用模 式,也就是“傻瓜”模式,但无论自动化程度多高,都不会自动拍摄出富 有创意的画面效果,因为创作是人的劳动,是机器代替不了的。
微电影的创作包括很多环节和很多内容,它们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个具体场 景的拍摄上,呈现在每个镜头的画面上,因此不会因为设备自动化的提升 使拍摄变得简单,反而是增加了难度。创作就是超越他人、超越以前,如 果人人都具备了较高的拍摄技术水平,那么就等于创作的门槛相应地提高 了,创作也就变得更艰难了。
图1一1罗丹的雕塑《达娜哀》
三、艺术的共同属性
所有能被称为艺术的作品及其创作活动和欣赏活动都存在着某些共同属 性。
艺术本身是人类具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和实践活动,是人们改造世界的 独特方式之一,它包含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创作者、创作过程、欣赏 者、欣赏过程等诸多因素,而艺术作品是解读艺术的中心。
艺术的共同属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图1—4图像及其直方图
(四)自动化Z能的全面应用
各种数码影像拍摄设备都具有全面而强大的自动化功能,这为画面的 技术指标正常化提供了保障。全自动化模式是多数专业设备上都具有 的功能,拍摄者只需手动调整变焦、聚焦、录制等简单功能即可,而 曝光、白平衡、声音等各项指标都是机器自动调整的。这样的设置看 似省事、简单,其实是对创作空间的压缩、创作手段的削减。
(―)形象性和细节性一一艺术的外在标志 形象性是一切艺术的共同属性,也是艺术区别于诸如哲学、道德等 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性所在。
艺术形象能够促使人们想起人和人的生活的感性形式,能够体现感性形式的 生动性和艺术感染程度。
表1一1艺术形象与科学形象比较
内涵
艺术形象
科学形象
充满人的主观情感,渗透了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审 美评价
第四节 影视语言具有国际通用性
影视语言已经有百年的历史"现代大学生必须掌握这种语言,这是当今社会对 年轻人提出的基本要求。不懂影视语言的人可以说是“半文盲”,因为影视 是当今记录社会和表现生活的重要方式,已成为每个人越来越常用的语言。 影视语言分四大类:造型语言、镜头语言、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 -造型语言包括形体、表情、色彩、光影、着饰、空间、图表、动画等直观信 息符号。 -镜头语言包含景别、运动、角度、焦距、蒙太奇、特技等间接形式。 -文字语言包含电视字幕和画内文字,不包含唱词。 -声音语言包含播音、现场、解说、音响、音效、音乐等各种声音。
第三节 微电影的创作特征——记录简单,创作艰难
―、先进技术使记录变得越来越简单
随着当今数码影像拍摄自动化程度的大幅提升,单反相机、数字摄影机等多 种拍摄设备成为人们的拍摄首选,它们在大多数场景下都能拍摄出曝光正确、 焦点准确、色调影调自主的镜头画面"下面介绍几种微电影创作的新技术手法: (一)辅助聚焦功能 画面分辨率高,但寻像器、液晶屏尺寸小,分解力低,这就造成画面“小屏上 清楚,大屏上虚化”的现象,为此前期拍摄准确确认焦点就成为一项非常重 要的技术。
一次性的客观存在,是僵化的存在
研究目的
处理的形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处在时代环境中 将事物分门别类地进行抽象处理,研究事物某一侧
,与环境一体
面特征
主观情感
很强的主观性
排除主观性
细节性也是艺术的共同特征,与艺术形象的完整形态相比,艺术形 象要靠细节来塑造。艺术的功力体现在细节的安排上,体现在过 程之中,并通过欣赏者的感悟而被感知。俗语说,细节决定成败。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丰富的细节会对艺术形象的塑造起到决定性 的作用。
第五节 大学校园微电影的青春魅力
(―)传媒类专业的兴起是时代的需求 过去十年间,传媒业蓬勃发展,媒体行业的各类人才需求大增,相关的 学校和专业获得较好的发展空间,得到各方支持,“微电影创作”作为传媒 类的专业课程也在各大高校相继开设起来。
(二)微电影创作是青年人追求时尚、展示自我的需求 微电影创作是一项集体活动,大学生剧组的前期拍摄过程在校内外极富 吸引力,特别是在每年的创作季,为校内外营造出极富正能量的氛围。传媒 专业大学生影视作品的创作和展播是学校最具吸引力的活动。
(三)画面上的曝光表 画面上不可以有曝光过度(超饱和)的地方,因为曝光过度就 意味着后期无法进行调整。因此,即使最亮的区域也不要曝光过 度,但强光源除外,如聚光灯、太阳的反光点等。
图1—3GY-HM750E测光指示
在曝光表(见图1—3)中,绿色光标代表此时此刻画面上亮度最大的位置, 黄色光标则代表亮度最小的位置。当画面亮度发生变化时,两个光标的位置 和百分数会随之发生变化,显示范围在0〜300%。 直方图(见图1—4)显示画面中各像素的亮度分布。横轴从黑到白均匀分开, 纵轴代表此时画面上各亮度值的汇总值,最左边是黑,最右边是白。特别说 明的是,高处代表这个亮度值在画面上的像素总值数多,不代表明暗。
(三)微电影的虚拟世界和屏幕艺术具有无限魅力
在这个虚拟的屏幕世界里,创作者掌握着故事中角色的命运和 事件的成败大权,同时也感受着大权操控下的艰辛和欢乐、苦恼和 惊喜。
第二章 剧组——微电影 的创作者
第一节 制片人组建剧组之路
通常电影制片人组建剧组,寻找编剧编写剧本,再选择导演创作分 镜头剧本,然后根据需求组建各部门人员以及相关设施。微电影的 剧组组建和电影很相似。一般而言,剧组组建的先后顺序为制片一 编剧一导演一选演员、找设备。
(三)数码随身记录阶段 IT化的数码影像,意味着影像创作全过程的数字化,技术上和大家熟悉 的智能手机一样操作简单。数码摄像机体积小巧、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 高、价格低廉,因此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拍摄。 如今的智能手机可以拍摄清晰度很高的高清视频,这说明用手机拍摄视 频已经得到普及,但手机用于微电影创作则不太合适。 专业影视设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全民影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是全民影视创作的前提。
(二)DV民间普及阶段
DV影像的发展是从1993年DV的普及开始的。DV让影像制作走下神坛, 离开权威、官府,走进平民生活。影像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对于大众来 说不再神秘。之后的十余年,无数人开始尝试电影创作。
但是真正优秀的电影作品很少,究其原因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激情易燃,梦难成真。 第二,知识欠缺,团队不专业。 第三,不断发生的意外考验主创人员的韧性。 第四,资金充足是前提。 第五,协议不可少。
大制作的剧组主要是靠制片人在业界的人脉、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 至于相关设施多数是租赁,一般都有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组装、调试。
学生分组通常是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分组原则如下: 第一,每组5人。 第二,自愿组合。 第三,男女搭配。 第四,技术和艺术特长相结合。 第五,取长补短。
第二节 微电影的发展历程
—、微电影来源多样,多元化形成大合力
微电影是电影的一种新兴形态,它同电影一样,是科技的产物。但它与 电影还是有差别的,除了目的、功能、方式、方法不同外,最大的差 别在于微电影的成本低廉,能实现很多人的导演梦、演员梦。微电影 的来源很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微电影源于电影,继承了电影的表现手法和制作工艺。 第二,微电影源于DV,从民间爱好者Fra bibliotek高校大学生中产生。
(二)情感性一一艺术的内在动力
艺术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之 间的关系的反映和评价。它广泛地渗透于艺术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 术家的创作情感、艺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艺术作品在欣赏主体中激 起的情感等。一般谈论艺术情感是以艺术家的情感为主要话题的。艺 术情感以日常情感为基础,但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别。日常情感是人们 在自身经历或现实世界里获得的情感,是现实生活直接作用于活生生 的个体的结果;艺术情感则是人们在欣赏美的事物时产生的情感变化。
单色镶边:焦点是2K/4K影像的关键一项,辅助聚焦功能可以让摄影师非 常简单地检测到焦点,并判断出焦点是否在主体上,景深的大小是否合 适,确认焦点变化的速度、方向和起始点。寻像器中的画面变为黑白时, 焦点处物体边缘出现单色镶边是比较常用的辅助聚焦。
局部放大:相对于高清/超高清数字影像液晶屏很难全部展示细节,这时, 我们会用到单反或数码摄影机上都配有的局部放大功能,将其放大2倍 或4倍后,就可以在1280X720像素的液晶屏上清晰地展示高清或超高清 的主体。
(二)伽马曲线模式 在伽马曲线中,拍摄画面的灰度和影调的调整往往都有几种选项:有的标 有胶片模式、摄影模式、摄像模式;有的标有模式1、2、3、4等,如图1—2 所示。伽马曲线有以下几个功能:
视 频 电 平
亮度
第一,为了改变画面上不同亮度区域的层次和对比大小,满足不同场景的 表现需求。
第二,黑电平的扩张和压缩功能键,主要用来调整画面暗区域物件上的层次。 第三,用于检测肤色功能,对肤色单独进行检测、调整。
二、艺术:审美意识的形式化
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艺术的对象是人,即反映人的生活状态、现实活动、思想情感和性格命 运。艺术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来把握和改造对象的,在这个 过程中艺术家不仅感知、体验、认识对象,而且从情感和理智上对对象进 行评价,在思维中按照美的规律来建构一个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世界。艺 术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表现形式和物化形态"艺术的根本使命是艺术美 的创造,这是艺术区别于自然科学与一 般社会科学的主要标志。
(二)美的形式与形式 艺术正是运用独特的材料、特殊的规则对我们由于过分熟悉而变 得近乎麻木的生 活进行改造,把曾经带给我们欢乐和伤心的一切重 新变得陌生,从而再次激发我们的 感受一一当然,这一切是以“无 功利”的形式进行的。 艺术的手法是将事物“陌生化”,把形式艰深化, 从而促始人们 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罗丹的雕塑《达娜哀》令众人驻足惊叹,其原材 料不过是一块大 理石,但是,罗丹用他巨大的心力创 造出达娜哀的形象,使大理石 的坚硬质感消融在其 呈波浪曲线的长发中。
第一章 微电影概述
第一节 艺术本源的阐述
一、艺术在人类整体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诗歌、音乐、美术、电影、电视、数字艺术等艺术样态,从本质上来说, 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们一旦产生,就成为反映人类活动的有力的符号 以及表达自身的手段之一。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 识形态具体形式的一种。一种文化 现象的产生,大多是为了满足人们主 观情感的需求,亦是为了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 行娱乐。艺术的根本目 的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人们内心的欲望与情绪, 描述浓缩化和 夸张化的生活。艺术的本质是用艺术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用 激发他人思想和感情的 形态或景象来表达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