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的不确定性表现之一是股市和货币市场的波动。

新的贸易数据、失业报告、工业订单下降,都是全球下滑步入衰退的迹象。

金融系统的去杠杆化使亚洲股市重创,近几周亚洲股指下降比美欧日幅度大,主权借贷陆续开始。

离岸债券发行也急剧下降。

一: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2007年底,世界巨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当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开始成为头版新闻时,我们还在忙于幸灾乐祸,还没有人预料到这双蝴蝶震动的翅膀最终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当出现在财经头条的次贷危机逐渐被金融危机所取代,人们发现目前金融是如此的高效和彼此制约,而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是如此的彼此依赖相互影响。

即使是被欧美同行认为尚不属于市场经济的中国金融机构,也第一次如此深入的卷入了这一全球化的金融产业「多米诺骨牌」中。

尤其是在去年危机爆发的最初阶段,中国投资公司、中国平安和国家开发银行等以过分自信的心态和过分乐观的时机判断,投入巨资进入问题金融机构,意图博取战略价值和短期利益时,至此中国金融机构彻底陷入了此次危机之中。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在金融危机的浪潮中既面临着挑战,又不可否认地赢得了许多发展契机。

从挑战的层面来说,自从WTO成立以来,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整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及地区甚至是大型企业可以脱离世界市场而存在,中国尚且属于发展中国家,很大程度上还依靠出口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出口总额在社会总产值中还占据着很大的比例。

然而金融危机的到来,造成世界市场的萧条,特别是中国常年合作的几个大的伙伴美国,欧盟以及日本都受到强烈重创,出口商品理所当然地减少,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经济稳定系数严重下滑。

其次,我们还必须清楚其认识到,除了出口受阻,中国面临的其他问题也同样严峻,中国股市市值蒸发的程度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房地产价格下降的幅度也超过美国和欧洲,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大量的美元储备投资于低风险的美国国债,结果却遭受汇率损失。

与国债相比,公司债券与股票等收益率较高,但风险也较高。

近几年,中国金融机构和新成立的中国投资公司尝试在公司债券与股票领域投资,却遭受巨额损失。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内地持有两房债券3760亿美元。

两房被美国政府接管后,中国遭受的损失尚不得而知,但风险显然是巨大的。

金融危机形成后,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波动性增大,显示对外投资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⒈美国
2008年,金融风暴改写了世界经济的历史。

与愿望相悖,金融风暴在2008年下半年将世界经济拖入衰退的泥潭,其深至今不可见底;而作为金融危机原发灶的美国,朝野上下更是哀鸿遍野。

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牵涉到多方面。

首当期冲的是经济方面。

美国金融业元气大伤。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已有100多家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宣布破产或被兼并。

美国的实体经济遭到重创。

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汽车、钢铁业等美经济支柱产业也相继陷入困境。

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钢铁业开工率不到生产能力的一半。

发展模式为世诟病。

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式自由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

危机发生后,美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收购和接管了多家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出现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国家资本主义”回摆倾向。

美元霸权受到冲击。

金融危机重挫了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美元霸权地位遭受自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第二次冲击。

然后是政治方面。

金融危机助长了美民众对保守主义长期主导美社会思潮的厌倦心理,他们用选票将奥巴马送入白宫,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保守主义革命”。

孤立主义倾向开始抬头。

最新民调显示,美国人的孤立主义情绪达到了40年来的最高峰。

之后是社会方面。

危机后美国人趋向保守,跨州流动的美国人数量已降至二战以来的最低点。

美国个人储蓄率比2008年的低点增加3倍以上,达到4.5%。

调查发现,许多美国人希望能把收入的15%存起来。

还有外交方面。

美推动召开G20金融峰会,虽有“转嫁危机”之嫌,但更是在美实力相对下降情况下的无奈选择。

奥巴马政府为集中精力应对金融危机,对外不得不强调“巧实力”的运用,展现“接触、倾听与合作”的新姿态,与传统盟国合作,与新兴大国协调,与“敌对国家”对话,寻求打造一个“多伙伴世界”。

美对外政策更趋务实。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奥巴马政府作出了多种举措来应对。

对内政策上,奥巴马政府制定总额为2万亿美元的金融稳定计划,实施总额为7872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推出总额为2750亿美元的住房救援计划,推进绿色革命,购买国债和债券,出台财政预算案,等等。

对外政策上,奥巴马政府将经济外交放在美整体外交的突出位置,在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代表权问题上做出一定妥协,积极推动经济“均衡增长”战略,要求
其他国家进一步向美开放市场。

迄今,奥巴马新政虽有进展,但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普通民众未能从中得到实惠。

⒉欧洲
由于欧洲和北美的关系密切,危机向全球蔓延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欧洲金融业。

随后巨大的金融冲击波对欧洲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在广度上和深度上也是空前的。

首先,欧洲银行业遭受重创。

这反映在以下几点。

第一,银行资产大幅缩水,出现巨额亏损。

第二,银行赢利能力普降,不良贷款比率上升。

第三,主要银行面临美元资本短缺压力。

第四,金融业继续面临大裁员。

第五,掀起欧洲银行的资产重组和国有化浪潮。

第六,造成了欧元暴跌。

其次,对实体经济产生强烈冲击。

这反映在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陷入全面衰退,结束多年持续繁荣局面。

第二,房地产泡沫大面积破裂、建筑业最早受到冲击。

第三,消费受影响较小,但投资、贸易接连受挫。

第四,失业人数急剧攀升。

第五,各国实体经济受影响程度的非均质性。

金融危机对于欧洲各国的影响各不相同,但都有其共同的地方。

对于英国而言,英国银行大面值缩水,负债严重。

英镑贬值严重。

英国企业变得生存困难。

英国住房均价创17年以来跌幅新高,并且失业率创下17年以来单月的最大涨幅对于法国而言,金融危机对法国股市造成沉重的影响,并打击到法国的实体经济。

汽车制造业、钢铁业、化工行业、房地产和建筑业、旅游业、玩具零售业等行业均损失严重。

另外,法国失业者突破200万人。

对于德国而言,金融危机的影响并非全面性的。

金融危机对德国部分银行造成较大冲击,但未对金融体系造成根本性毁坏。

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各项指标迅速下滑,但未对人们的基本生活造成很大威胁。

金融危机对出口型产业影响较大,对内需型产业影响较小。

金融危机对西部地区影响较大,对东部地区影响相对较小。

对于“欧猪五国(PIGS)”,金融危机的影响更为深远。

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这五国深陷债务危机。

随着主权信用评级被降低,融资成本大幅提高,政府面临政策两难。

失业率居高不下,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

⒊亚洲
随着危机的加深,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逐渐显现。

投资者已经感受到危机之痛。

截至目前,今年已经有1000亿美元外资流出本地区股市,市场资本化萎缩40-60%。

许多国家面临流动性紧缩的压力。

近期经济数据显示,亚洲大经济体降温比预期要快。

本地区经济下滑在所难免,这将影响亚洲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努力。

许多亚洲国家投资融资和债务融资发生困难。

亚洲银行美元借贷成本急剧上升,严重影响到亚洲出口贸易融资。

美欧日市场占亚洲发展中国家出口的60%以上。

随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急速放缓,亚洲出口也将下降。

工业生产放慢,零售业也将失去活力。

亚洲发展中国家由于吸取了10年前的教训,政府采取了良好的宏观政策,企业改善了资产负债表,银行也减少了不良贷款。

大部分经济体的基本面是稳定的,大量外汇储备帮助缓冲了危机的蔓延。

因此,亚洲地区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持续的金融市场不稳定以及全球信贷条件的恶化将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

紧缩信贷意味着私人资本在亚洲投资减少,影响对亚洲优先发展项目――基础设施、健康、教育和技术革新――的融资,威胁着本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减贫的能力。

对于日本而言,金融危机的冲击是方方面面的。

首先是日本金融业。

日本四大银行(三菱UFJ、瑞穗金融集团、三井住友和住友信托银行)均亏损严重。

然后,日本的汽车行业正面临严峻考验。

日本汽车业三大巨头丰田、本田和日产公司相继宣布,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销售市场低迷不振。

对日本的外贸易而
言,日本出口遭受重大打击,同比平均降低了一半以上。

对于电器行业,松下、NEC、东芝、索尼等公司均裁员关厂。

对日本工薪阶层来说,面对此次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日本工薪族的月薪和年终奖金持续几年连续下滑。

另据一项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家长提供给孩子的生活费下降,日本住校大学生的伙食费已经降低到30多年前的水平。

支撑新加坡“黄金时代”的旅游业和电子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所以在此轮金融风暴中受创也较烈。

“即使是最悲观的唱衰者,也无法预计美国次贷泡沫破裂给新加坡带来的后果。

”说其残酷,可能更重要的原因是,东南亚最为富庶的新加坡成了亚洲国家中首个陷入衰退的国家。

金融危机对于印度的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

首先是影响了筹资渠道,然后是影响企业投资计划,进而牵连到个别银行,对服务外包产生冲击,在接下来是使得卢比不断贬值。

印度尼西亚也不能幸免。

金融危机直接冲击了印尼的股市、汇市和银行,并通过引发流动性紧缩、出口需求下降以及全球经济衰退的传导机制波及实业部门
⒋拉美和非洲
12月间的智利中部,已是夏日融融。

汽车沿着安第斯山脉盘旋,道路一直延伸到世界最大地下铜矿厄尔特尼恩特底部。

沿途工厂运作如旧,虽未见传说中的停工,但经济危机已成为工人们必谈的话题;旁边数十公里的赛维尔小镇本为享有“联合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誉的旅游胜地,如今却是游人稀少。

从10月下旬到12月初,《财经》记者两赴智利进行实地采访,参加有关拉美地区经济的会议,并先后访问了一批专家学者。

两次采访之隔不到三周,当地气候由晚春至初夏越来越暖;而经济社会的信心逆时节而变,处在急速冷却之中。

十年来非洲经济增长受益于资源出口,现在则为此付出代价。

面对金融危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

首先,初级产品出口受阻,产品价格下跌。

其次,非洲的旅游业遭受到重创。

然后,以埃及为代表的侨汇大幅减少。

接着,是国际援助大幅减少,国际直接投资萎缩。

再次,是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缓,国内通胀压力大,失业人口剧增。

危机提醒我们应该回到用最传统有效的原则来监管银行,来促进其进一步改革。

小结:
经济领域的剧变带来了人心理上的改变,他们越来越失去安全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排山倒海般到来的金融危机不啻于美国经济领域的“9·11”。

金融危机直接冲击到个人的生活。

通货膨胀、企业倒闭、经济困境降低了人们的支付能力,这不仅使得还不起房贷的人增多,也大大降低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

主流经济学家都同意,如果资金流动性危机不解除,全球性衰退将成定局,另有许多媒体认为最佳状况下也会有5年的经济低迷。

2009年4月13日经济学权威克鲁曼于演讲中表示,如果各国政府目前的做法依然不变,甚至认为金融海啸已经近尾声,那么很快史上最惨烈的大萧条即将来袭,因为不管股市反弹与否、数据降幅缩小与否、银行业打消状况好坏,整体世界经济下坠中并且工作数量持续下坠是不可扭转的既定事实,30年代大萧条也是先有一段看似好转期后续第二波的主海啸却突然来袭,就算在最佳状态的假设成立;真的触底也会陷入日本失落十年重演,到了底部后就从此盘整再也没有爬起来,而现在与未来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