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闻所未闻的尼曼匹克氏病,关注罕见病系列之尼曼匹克氏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闻所未闻的尼曼匹克⽒病,关注罕见病系列之尼曼匹克⽒病
你闻所未闻的尼曼匹克⽒病,关注罕见病系
列之尼曼匹克⽒病
泽桥医⽣2021-03-03 17:30:08
由国家卫⽣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于2018年5⽉11⽇,联合制定的《第⼀批罕见病⽬录》中,尼
曼-匹克病被收录其中。
这个从名字听上去,似乎在我们⽇常⽣活中出现频率不⼤。
那么真的是如此吗?尼曼匹克病是⼀种什么样的病症?接下来我们将会⼀起探寻,这种罕见病
的⽅⽅⾯⾯。
什么是NPD?
尼曼-匹克病(NPD)⼜称鞘磷脂沉积病,属先天性糖脂代谢性疾病。
由尼曼和匹克两位学者分
别于 1914 年和 1922年报告,是⼀种少见的常染⾊体隐性遗传病。
其特点是全单核巨噬细胞和
神经系统有⼤量的含有神经鞘磷脂的泡沫细胞。
NPD的发病率为0.10/万~ 0.105/万,亚洲⼈的发病率最低,以A型,也就是急性神经型,最常见,约
占85%;其余类型好发于中东、西欧、北美等地区。
本病为神经鞘磷脂酶缺乏所致神经鞘磷脂
代谢障碍,导致后者蓄积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出现肝脾⼤、中枢神经系统退⾏性变。
因其这样的
特点,可想⽽知,如果研究并没有深⼊到分⼦层⾯,那么治疗的进展将会异常难以进⾏下去。
NPD产⽣的原因是什么样的?
NPD是由于神经鞘磷脂酶的先天缺乏致使神经鞘磷脂代谢障碍,神经磷脂沉积于肝脾等⽹状内
⽪系统器官和神经组织细胞中,组织病理学特征为尼曼匹克细胞,也就是神经磷脂细胞,的增
殖,以⽹状内⽪系统及神经组织的改变为主,亦可侵犯其它脏器。
可分为A、B、C、D四型,其
中A、B 型均由编码鞘磷脂磷酸⼆酯酶-1(sphingomyelin phosphodiesterase-1,SMPD1)的
SMPD1 基因突变导致,C、D型则因NPC1(MIM257220)或 NPC2(MIM601015)基因突变
导致。
那么在AB型中,是由什么样的机理导致了相关病症呢?
这就会涉及到SMPD1 基因。
它编码鞘磷脂磷酸⼆酯酶-1,属于酸性鞘磷脂酶(acid
sphingomyelinase,ASM)的⼀种。
此基因位于 11 号染⾊体(11p15.1-11p15.4)上,含 6 个
外显⼦,开放阅读框有 1896bp,编码 631 个氨基酸,表达蛋⽩时⾸先与内质⽹合成⽆催化活性
的 75KDa 的前体蛋⽩,之后剪切掉信号肽序列、经⾼尔基体加⼯、分解最终定位于溶酶体中,
成为具有催化活性的 70KDa 成熟蛋⽩。
经鉴定,SMPD1蛋⽩含有4 区域:鞘脂激活蛋⽩区(sphingolipidactivator protein,SAP),脯氨酸富含区,磷酸酯酶区和 C 末端。
A/B型 NPD
均由 SMPD1 基因突变导致酸性鞘磷脂酶活性下降引起,在次级内体和溶酶体中 ASM 可⽔解鞘
磷脂⽣成神经酰胺和磷酸胆碱,当 ASM 活性下降时,鞘磷脂堆积并出现细胞膜脂质异常。
(引⾃程璐,徐盈“我国 SMPD1 基因突变与尼曼匹克病的研究进展”)
⽽NP C 型是⼀种独特的、胞内、外源性胆固醇和多种脂质转运异常性疾病,主要由 NP C1 或
NP C2 基因突变所致,NP C1 或 NP C2 两种蛋⽩质功能障碍,⽽未酯化的胆固醇在细胞中逐
渐累积,导致细胞死亡和器官损伤。
95% 的 NP C 型病例是内涵体膜蛋⽩ NP C1 基因突变所致
的 NPC1 型。
NP C1基因位于染⾊体 18q11-12,约 47 kDa。
NP C1 蛋⽩能感知胞吞进⼊细胞
的胆固醇,于胆固醇升⾼时进⼊或存留于次级内涵体、溶酶体膜,结合并转运胆固醇。
5% 的
NP C2 型病例源于 NP C2 基因突变。
NP C2 基因位于染⾊体 14q24.3,编码151 个氨基酸组成
的可溶性糖蛋⽩,分⼦量⼩(16kDa),主要存在于次级内涵体/溶酶体,由⽢露糖 -6- 磷酸途径
分泌和再捕获,在各种组织均有表达。
NPD都有哪些类型?临床表现分别是什么样的?
对于NPD的相应致病机理有所认识之后,那么在临床上,NPD⼜会出现哪些临床表现?
NPD可分为 5 个不同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有着具体⽽细化的表现:
A 型,急性神经型或婴⼉型,为典型的尼曼匹克病,多在出⽣后 3 ~ 6 个⽉内发病,以进⾏性加重的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特点,伴有黄疸、肝脾肿⼤、贫⾎、恶病质,多因感染于 4 岁以前死亡;
B 型,⾮神经型或内脏型,婴幼⼉或⼉童期发病,病程进展慢,肝脾肿⼤突出,智⼒正常,⽆神经系统症状,可存活⾄成⼈;
C 型,幼年型或慢性神经型,多见⼉童期发病,出⽣后发育多正常,少数有早期黄疸,常⾸发肝脾肿⼤,多数在5-7岁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可存活⾄5-20岁;
D 型,Nova-scotia 型,被认为是⼀种具有加拿⼤Nova Scotia⾎统的患者类型,具有 C 型的等位缺陷基因,临床经过较幼年型缓慢,有明显黄疸、肝脾肿⼤和神经症状,多于学龄期死亡;
值得⼀提的是,还有⼀种极为罕见的分型,也就是成年型,E 型,于成⼈发病,智⼒正常,⽆神经症状,不同程度肝脾肿⼤,可长期⽣存。
怎样诊断NPD?
那么通过不同分型的不同症状,我们应该如何对NPD进⾏诊断呢?⽬前NPD确诊仍有赖⾎清⾎清神经鞘磷脂酶活性,尿神经鞘磷脂酶排泄量测定,⾻髓检查。
⽽肝、脾、淋巴结活检及基因分析是⽐较准确的⽅法。
患者多因肝脾⼤或神经系统症状就诊。
临床上可依据:
(1)肝脾肿⼤;
(2)有或⽆神经系统损害或眼底樱桃红斑;
(3)外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有空泡;
(4)⾻髓可找到泡沫细胞;
(5)X线肺部呈粟粒样或⽹状浸润;
(6)有条件可作神经鞘磷脂酶活性测定,尿神经鞘磷脂排泄量,肝脾淋巴结活检。
⽽NPD的影像学表现由其临床症状⽽定。
常见病灶多位于肝、脾、肺、脑,⾻骼并不常见。
超声检查可以很好地显⽰肝脾肿⼤,X 线摄影和 CT 可以显⽰肺部间质性改变,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脑⽩质病变、脑萎缩、⼩脑营养不⾜和脑发育不全。
这⾥要说⼀下,⼽谢病与尼曼-匹克病的鉴别诊断。
因为两者均属代谢病,所以患者临床症状相似,除贫⾎、肝、脾肿⼤外,多数患者表现有神经系统症状,区别点在于在⾻髓、肝、脾、淋巴结等穿刺标本中见数⽬不等的⼽谢细胞和尼曼-匹克细胞。
⼽谢病与尼曼-匹克病可同时存在。
这需要我们仔细进⾏鉴别诊断,分析相应病症从⽽依病治疗。
如何治疗NPD?
NPD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营养。
可长期服⽤抗氧化剂,如维⽣素C、E,丁羟基⼆苯⼄酰,以阻⽌神经鞘磷脂的氧化、聚合。
脾功能亢进时可⾏脾切除术,也有⽤异体⾻髓移植治疗尼曼-匹克病的案例。
同时基因治疗也引起了⼴泛关注。
对于C型NPD,在动物实验中应⽤神经⼲细胞移植可以延长实验⼤⿏的寿命。
在有的实验中,利⽤某些⼩分⼦亚胺基脲药物可逆性地⼲扰神经鞘磷脂的合成,可使患者受益。
多⽅⾯的技术进步与诊疗发展,为我们进⼀步治疗NPD打开了思路,同时促使我们开展更深⼊的研究。
NPD的前景与展望?
直⾄今⽇,尚且没有对A/B型NPD有效的治疗⽅法,此病虽然罕见,却会对患者造成极⼤痛苦,甚⾄危害⽣命,。
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充分探讨常见的基因突变造成的影响,有针对性的研发治疗⽅法。
由于NPD罕见,临床医师对其缺乏认识,⼀旦病史不典型即易误漏诊。
加之基层医院对于⾻髓检查不重视或不认识尼曼-匹克细胞,极容易导致误诊。
这也为临床⼯作作了提醒,敦促我们在对待如同NPD这样的罕见病时,应当采取更加重视的⼯作思路与诊疗⽅法。
参考⽂献
[1] 杨海霞,郑敏翠. 尼曼匹克病3例报告并⽂献复习[J]. 中国误诊学杂
志,2011,1,11(3):505-507.
[2] Müssig K, Harzer K, Mayrhofer H, et al. Clinical findings in Niemann-Pick
disease type B [J]. Intern Med J, 2006, 36(2): 135-136. DOI: 10.1111/j.1445-
5994.2005.01013.x.
[3] ⽯雪,李卓然. 成⼈型尼曼匹克病 1 例[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30(4):720-721.
[4] Spearman CW, Goddard E, McCulloch MI, et al. Pregnancy follow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J]. Pediatr Transplant, 2011,
15(7): 712-717. DOI: 10.1111/j.1399-3046.2011.01554.x.
[5] 程璐,徐盈,郑娇. 我国 SMPD1 基因突变与尼曼匹克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优⽣与遗
传杂志 2018,26 (1):6-7.
[6] 郝庆春,曾强. 尼曼匹克病肝移植术后成功妊娠分娩1例并⽂献复习[J]. 器官移植
2017,7,8(4):304-307.
收藏
举报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