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建筑在地方的空间融合——以云南建水文庙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庙建筑在地方的空间融合——以云南
建水文庙为例
摘要
文庙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祭祀先圣孔子的祠庙,对于地方文庙来说,遵从传
统形制的同时,又会沾染当地建筑建造特色、与特殊地域产生独特的空间融合。

本文以云南建水文庙为例,分析了其建置史今,并通过对其空间营造与建造手法
的介绍,研究了地方文庙中既遵循官式、又独具风格的特点,以此探索文庙建筑
在地方区域上的空间融合。

关键词:文庙;建水;空间融合;儒学;
1.
文庙建筑
文庙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祭祀先圣孔子的祠庙,也称孔庙、文宣王庙(孔子
在唐开元年间被封文宣王),明永乐年间与武庙并立正式称作文庙。

同时,还兼
作官立的学校和学官的衙署,与其并置一体而被称作为庙学,是儒家文化传承中
最重要的标志。

文庙始设于曲阜的孔子家庙,南北朝时期北齐诏“郡学则于坊内
立孔、颜庙”,由此孔庙开始在地方建设学校。

唐太宗时期,诏令天下“州、县
学皆作孔子庙”,自此庙学体制正式在全国各州县建成。

庙学建制在宋朝时期大
为完备,至明朝又迎来大发展,各地文庙建筑大体定型。

正是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在对边疆地区的文化传扬当中也得到了广泛及特征化的发展。

文庙建筑在各地区当中,与当地的民族特色相融合,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

对于云南文庙的起源有些许争议,由于据有正史,学届广泛认可云南文庙始建于
元代,同时元代也是儒家文化开始兴起的重要时期,为了稳固疆土、加强边疆,
元朝政府大兴儒学。

明代时,得到官府乡绅的支持,文庙建筑遍布云南各个州县,有了极大的发展。

清代时,在明代的基础上数量与规模均扩大了许多。

据云南孔
子学术研究会的统计,云南文庙现有55座。

云南地区的文庙在教育和文化功能上,对于少数民族的儒家文化思想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得“教化大兴”。

清末明初时,封建社会的瓦解使承载儒家文化的文庙建筑受到了战乱的摧毁,而后的“文革当中”又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

1.
建水文庙建置与史今
云南建水,是唐代以来的滇南重镇,有着多民族文化共同交融,也代表了边
疆的文化、经济、政治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料记载,云南省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
至元二十二年(公元 1285 年),是云南的第三所庙学,历经了700多年及五十多
次的翻修与扩建,占地114亩,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

将中
原文化中的儒学传播到边疆,推动了滇南一带的儒学发展。

也因此,建水有着
“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与“礼乐之邦”的美誉。

2.1 庙学合一的空间秩序格局
在庙学的体制中,唐代时,庙与学之间呈现“县必有学,学必有庙”的相互
关系,至宋朝,庙渐渐独立,形成了庙学并立的格局。

建水文庙在元朝始建时就
形成了庙学合一的传统学制形态格局,既祭祀孔子,也传播儒学,进行文化教育。

庙学主要体现在庙与学共同作用、一体互补的体制中。

建水文庙作为祭祀孔
子的场所,在民众中建立了文化上的敬畏与崇敬。

同时也通过讲学授道,将传统
儒学的思想价值体系传播给当地民众,经过长期的探索使儒家思想与当地文化相
互交融,形成庙学一体的教育体制。

建水文庙作为传播儒学的媒介,对滇东南地
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庙学合一,通过文化产生辐射,并通过祭祀、传学这两种手
法奠定正统文化的地位。

2.2文庙特色的地域考量
建水文庙既顺应了统一的大式建筑规制,在建筑手法上又体现了云南当地的
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

不管在建筑规模形制,或是历史特色上看,建水文庙在全
国众多文庙中独具特色,是云南文庙的代表。


图1 建水文庙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水文庙有七进院落(曲阜文庙九进院落),是我国地方文庙中最严谨的规制(图1)。

建水文庙的主要建筑原有一池(泮池)、一坛(杏坛)、一圃(射圃)、
二殿(大成殿、崇圣殿)、二庑(东庑、西庑)、二堂(东明伦堂、西明伦堂)、三阁(尊经阁、文星阁、柱香阁)、四门(棂星门、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五亭(敬一亭、思乐亭、斋宿亭、东碑亭、西碑亭)、六祠(寄贤祠、仓圣祠、
名宦祠、乡贤祠、节教祠、忠义孝悌祠)、八坊(太和元气坊、礼门坊、义路坊、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圣域由兹坊、贤关近仰坊)。

除了射圃、尊经阁、文
星阁、敬一亭和斋宿亭已不存在外,其余建筑基本完好保存至今。

1
第一进院落为“太和元气”牌坊,坊后是泮池,由于规模面积较大又称“学海”,喻为“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也是中国文庙中最大的泮池。

二进院落“洙
泗渊源坊”喻为儒家思想的发源(洙水和泗水交汇处为孔子的出生地)。

三进院
落一直到棂星门(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意味对文人才士的选用。

四进院落有文
昌阁、魁星阁(已毁)、名宦祠、乡贤祠、金声门、玉振门。

第五进院落为文庙
的中心建筑,大成殿,殿的后方是崇圣祠,两边有明伦堂,祠东有景贤祠、仓圣
祠为第六院落。

仓圣祠后原有尊经阁(已毁)为七进院落。

建水文庙的规格布局、恢弘气势使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崇高地位显现尽致。

1.
建水文庙的地方融合
3.1 地方空间营造
在开始规划时,建水文庙总体按照古代权威体现呈中轴对称布局。

建水文庙由许多单体建筑组成,且南北跨度达625 米,坐北朝南。

通过众多单体建筑的排列组合,中轴线上的宏大主建与两旁低矮建筑产生对比,七进空间渐次而造,整体建筑群主次秩序分明、规整庄严。

3.2 地方建造手法

图2 建水文庙大成殿前的石龙抱柱图3 建水文庙中的木雕工艺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庙的布局及样式等级、装饰等都有严格的官式做法及规定,云南文庙建筑大体按照曲阜孔庙的规制建造,遵从官制。

由于地处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及人文历史使文庙在发展中存在许多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

建水文庙在建造上采用了大量石料,如主体建筑大成殿前的石龙抱柱(图2),是建水文庙建筑中装饰的一大特色。

大成殿28根承重柱中20根均由整块青石雕琢。

且文庙中木雕工艺较为成熟(图3),门、窗、隔扇等雕刻精美,工艺精湛。

建水文庙在建筑的建造中,结合当地民间的传统建造技艺,也有一些特殊的细部做法。

如当地特有的装饰构架——八方交(图4、5),彩画、雕刻、材料等的运用,都体现出建水文庙独特的建筑魅力。

1.
结语
文庙的形制经历了繁复的历史变迁,且在漫长的岁月中,因天灾或人祸经历了种种,如今留存下来的文庙均是不可复制的文化印记。

文庙完整的承载了丰富的建筑文化体系内容,独特的构件反映着云南的地方孔学发展。

建水文庙既遵循官制,又兼有地方特点,其空间格局、细部建造均有独到之处,是研究云南地方文庙建筑的典型代表。

图4 洙泗渊源坊上的八方交图5 八方交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
李双幼.文庙建筑的空间记忆和文化传承——以福建泉州府文庙为考察对象[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8,30(01):68-75.
2.
杨炳学.变愚昧为文明的僻壤学府——建水文庙[J].云南档案,2004(06):15.
3.
周昆云,马明.充满儒家文化气息的滇南建水、石屏传统汉式建筑[J].孔学研究,1998(00):463-469.
4.
祝宏,建水州志[M],汉口:汉口道新印书馆,1933.
5.
林东旭.滇南建水祭孔乐舞变迁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01):40-43.
6.
左兴玲. 双遗并重形神一体——云南文庙保护和重建之基本理念[A].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2010:9.
7.
洪晓丽.文庙与儒家文化的传播——以建水文庙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32(02):73-78.
8.
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 第八卷[M].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9.
杨知秋.云南尊孔源流考[J]. 孔子研究,2004( 1) :112 -116.
10.
杨丰.建水文庙研究资料汇编[G]. 云南建水文庙管理处等编印,2002:7.
11.
曹荆,谭晓云 . 南疆邹鲁———建水[M]. 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3:79.
12.
建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建水县志[M]. 北京: 中华书局,1994:565.
13.
陈旸.云南建水文庙的空间营造与审美意境[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04):52-54.
14.
何颖.云南文庙建筑艺术特色探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33(05):74-77.
1材料参考《云南文庙存佚》6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