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课程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S课程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业及其参考答案
第⼀章
1、什么是信息?它和数据有何区别和联系?如何度量信息?
答: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这是因为:第⼀,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这些特征包括事物的有关属性状态,如时间、地点、程度和⽅式等等。第⼆,信息是可以通讯的。⼤量的信息需要通过各种仪器设备获得。第三,信息形成知识。⼈们正是通过⼈类社会留下的各种形式的信息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和改造世界的。
数据(Data,⼜称资料)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指数字,⽽且包括字符、⽂字、图形等等。
数据经过处理后,其表现形式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的⽬的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因此,信息是经过加⼯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影响的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有意义的表⽰。
信息量的⼤⼩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则发出的信息量就⼤;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则发出的信息量就⼩。信息量⼤⼩的单位⽤⽐特(Binary digit,bit)来衡量。1⽐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独⽴均等概率状态的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2、为什么说信息是有价值的?
答:信息是经过加⼯并对⽣产经营活动产⽣影响的数据,是劳动创造的,是⼀种资源,因⽽是有价值的。
3. 如何理解⼈是信息的主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
答:⾸先,⼈是信息的主要载体。这是因为⼀个⼈在在⼀⽣中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来武装⾃⼰,这使得⼈们掌握了⼤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在⼈们需要的时候就会被利⽤⽽产⽣价值。
其次,⼈是信息意义的主要解释者。信息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能发挥它的应有的价值,⽽信息意义的解释过程主要由⼈来进⾏,⽬前尽管计算机对特定的信息进⾏⼀定的解释,但只能起到次要的作⽤。
7. 试举例说明决策问题的三种类型。
答: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划分为三种类型: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结构化决策。
(⼀)结构化决策
结构化决策问题相对⽐较简单、直接,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法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能⽤明确的语⾔和模型加以描述,并可依据⼀定的通⽤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其决策过程的基本⾃动化。例如,应⽤解析⽅法,运筹学⽅法等求解资源优化问题。
(⼆)⾮结构化决策
⾮结构化决策问题是指那些决策过程复杂,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为(学识、经验、直觉、判断⼒、洞察⼒、个⼈偏好和决策风格等)对各阶段的决策效果有相当影响,往往是决策者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数据临时作出决定。例如⼀个组织管理体制的制定问题等。
(三)半结构化决策
半结构化决策问题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法有⼀定规律可以遵循,但⼜不能完全确定,即有所了解但⼜不全⾯,有所分析但⼜不确切,有所估计但⼜不确定。这样的决策问题⼀般可适当建⽴模型,但⽆法确定最优⽅案。例如资⾦分配计划等。
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并不是⼀成不变的,当⼈们掌握了⾜够的信息和知识时,⾮结构化问题有可能
转化为半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也有可能向结构化转化。
第⼆章
1、什么是MIS?它有哪些主要功能?它有哪些作⽤?
答:MIS(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个由⼈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管理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维护和使⽤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具备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预测、计划、控制和辅助决策等特有功能。具体是:①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据收集和输⼊、数据传Q、数据存储、数据加⼯和输出;②预测功能。运⽤现代数学⽅法、统计⽅法和模苎⽅法,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情况;③计划功能。根据企业提供的约束条件:合理地安排各职能部门的计划,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提
供相应的计划报告;④控制功能。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的执⾏情况进⾏监测、检查、⽐较执⾏与计划的差异,对差异情况分析其原因,辅助管理⼈员及时以各种⽅法加以控制;⑤辅助决策功能。采⽤各种数学模型和所存储的⼤量数据,及时推导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或满意解,辅助各级管理⼈员进⾏决策,以期合理地利⽤⼈财物和信息资源,取得较⼤的经济效益。
管理信息系统具备数据处理、计划、控制、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具体作⽤表现在:⽤统⼀标准处理和提供信息,排除使⽤前后⽭盾的、不完整的数据;完整、及时地提供在管理及决策中需要的数据;利⽤数据关系式分析数据,客观预测未来;向各级管理机构提供不同详细程度的报告,缩短分析和解释的时间;⽤最短的时间提供尽可能精确、可靠的信息,以便决策者选择最佳的实施⽅案,以提⾼企业的经济效益。
2、试述MRPII的基本原理。
答:MRP-II系统是站在整个企业的⾼度进⾏⽣产、计划及⼀系列管理活动的。它通过对企业的⽣产经营活动作出有效的计划安排,把分散的⼯作中⼼联系起来进⾏统⼀管理,实现均衡⽣产。因⽽,MRP-II是将企业的⽣产、财务、销售、采购、技术管理等⼦系统综合起来的⼀体化系统,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提供数据。
3、怎样理解MIS是⼀个⼈机交互系统?
答:MIS是⼀个由⼈、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加⼯、存储、维护和使⽤的系统。各级管理⼈员既是MIS 的设计者、制造者、使⽤者,同时也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对MIS的应⽤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MIS中必须⾼度重视⼈的因素。
3.简述应⽤环境对MIS开发的影响
答:略。
第三章
2. 线性表的顺序结构和链表结构各有何优缺点?
答:线性表是指数据的结构形式本质上是⼀维的线性关系,其中的每个结点都是同⼀类型的数据结构。
将⼀个线性表存储到计算机中,可以采取许多不同的⽅式,最简单的是顺序存储⽅式即把线性表的结点按逻辑次序依次存放在⼀组连续的存储单元⾥,结点在计算机内的存放位置完全由结点在线性表中的顺序号决定,⽤这种⽅法存储的线性表称为顺序表。对于顺序表,若开始结点的存放位置为LOC(Ki),每个结点占⽤空间⼤⼩为L 则第i个结点Ki的存放位置可由下式直接计算得到
LOC(Ki) = LOC(K1) + L×(i-l)
因⽽,对于顺序表任何⼀个结点的检索都很⽅便。但是,如果要在顺序表中插⼈或删除⼀个结点
时,就没有这么简单了,。需要进⾏⼤量数据的移动。因此,线性表仅适⽤于经常进⾏检索、但数据不经常变动的情况。
通常将链接⽅式存储的线性表称为链表。链表结构在每个结点设有链接指针,⽤来指⽰下⼀个结点的位置,结点本⾝则可以存放在任意⼀组存储单元中,这些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分散的。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指针表⽰,所以,在插⼈和删除操作中,只需改变前后结点的指针,⽽不需要进⾏⼤量的数据移动。
5. 什么是关系模型?它有哪些特点?
答:关系模型是建⽴在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应⽤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等数学理论处理数据库系统的⽅法。从⽤户的观点来看,在关系模型下,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张⼆维表。每⼀个关系为⼀张⼆维表,相当于⼀个⽂件。实体间的联系均通过关系进⾏描述。
关系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关系模型的概念单⼀。对于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均以关系来表⽰。
2、关系是规范化的关系。
3、在关系模型中,⽤户对数据的检索和操作实际上是从原⼆维表中得到⼀个⼦集,该⼦集仍是⼀个⼆维表,因⽽易于理解,操作直接、⽅便,⽽且由于关系模型把存取路径向⽤户隐藏起来,⽤户只需指出“做什么”,⽽不必关⼼“怎么做”,从⽽⼤⼤提⾼了数据的独⽴性。
4、有严密的数学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系数据理论,简化了程序开发及数据库建⽴的⼯作量
6. 某汽车公司的配件信息⼀览表如下,试把它化为符合3NF 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