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P-05001-00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及检修管理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及检修管理规程
1.目的
建立一个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及检修管理的管理规程,保证设备的合理使用。
2.责任
生产技术部负责本规程的编写和修订
设备管理员: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统计与分析,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并做好维修及定期维护保养工作。
操作人员:严格按规定程序使用、保养设备。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本规程实施进行监督。
3.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运行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检修。
4.内容
4.1.设备的使用
4.1.1.设备的使用要实行定人定机制度,严格执行设备操作SOP。
单人使用的设备由操作人
员负责,多人使用的设备由组长负责,操作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4.1.2.所有主要生产用和检验用设备均应制定操作程序。
对质量、成本、安全、环保及维
修方面有重大影响的重点设备、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设备,其操作程序要制订得详细、清楚。
4.1.3.设备操作人员在上机前要进行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护知识和安全操作
程序的理论教育及实际技能的培训,做到三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四会(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1.4.设备经验证合格后,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程序,正确使用,精心维护。
当设备
出现异常情况或故障时,应及时报告部门管理人员或设备管理员,情况紧急时应立即停机。
设备操作完毕后,应认真做好设备清洁工作。
4.1.
5.对主要工艺设备,操作人员须认真填写《设备运行记录》,按月交设备管理员归档。
4.1.6.设备管理员每月对设备运行情况、设备状态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4.1.7.设备严禁超负荷运转,否则将追究当事人及有关设备使用部门领导的责任。
4.2.设备的检修
4.2.1.为确保生产设备和其它设备保持良好状态,保障正常生产,所有设备必须实行计划
检修。
4.2.2.相关人员应根据设备运行情况提出设备检修申请。
4.2.3.各部门检修申请提交设备管理员后,由设备管理员到各使用部门了解情况,订出检
修计划,内容包括检修时间、进度、材料及费用等,经生产技术部审核审核和总经理审批后,由设备管理员组织实施。
4.2.3.1.年度检修计划应在生产预计停产前一个月制定。
4.2.3.2.月度检修计划应在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制定。
4.2.4.主要设备要制定检修规程和检修技术标准,并由设备管理员起草。
重点设备的检修、
技术革新要附图纸说明,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2.4.1.大修:分解整个设备,修理基准件,更换或修复全部磨损件,调整电气部分,
清除缺陷,恢复设备原有性能、精度及效率。
4.2.4.2.中修:设备部分分解,修复或更换磨损件,对精度、性能达不到工艺要求的部
件进行针对性修理,恢复设备精度、性能。
4.2.4.3.小修:处理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拆卸部件,检查紧固件,恢复设备使用性能。
4.2.
5.设备小修由使用部门操作工和设备管理员共同配合进行,中修、大修由设备管理
员组织实施;在保质期的设备出现故障由设备管理员及时联系生产厂家进行修理。
4.2.6.中、大修后的设备,由设备管理员组织设备使用部门有关人员,按检修技术标准,
共同验收,验收情况填写在《设备检修记录》中。
大修后的设备须经验证合格后,才能投入正常使用。
4.2.7.检修人员应认真填好检修原始记录,包括:已完成的修理工作内容,修理前后的测
量结果(电气设备包括电气试验记录)、主要检修部位、质量情况、更换的零部件、
设备的技术改造、有待在检修中解决的问题及意见等。
检修记录、验收手续等有关资料,应及时整理并保存在设备档案内。
4.2.8.检修前要做到“三定”、“四交底”、“五落实”。
即:定项目、定时间、定人员;工
程任务交底、设计图纸交底、检修标准交底、施工及安全措施交底;组织落实、资金落实、检修方案落实、材料落实、检修技术资料及工具落实。
不得仓促停车检修,做到优质、高效、安全、节约。
4.2.9.检修完毕,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4.3.设备的维护保养
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检查、维护,防患于未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3.1.设备的日常保养
日常保养是设备维护的基础,是预防事故发生的积极措施。
使用部门操作人员应在每天上班后、下班前15至30分钟进行设备的日常保养,通过对设备的检查、清扫和擦拭,使设备处于整齐、清洁、安全、润滑良好的状态。
4.3.1.1.检查设备的完好性,配件、部件是否缺失。
4.3.1.2.根据设备实际情况试运转,确认声音正常,润滑良好,方可正常操作。
4.3.1.3.检查紧固件的联结情况,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4.3.1.4.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整、安全、灵活、准确、可靠。
4.3.1.
5.检查润滑装置是否齐全、完整、可靠,保持油路畅通、油标醒目。
4.3.1.6.对各传动部位进行润滑加油,检查传动系统各操作手柄、电器开关位置应正确
无松动,操作灵活可靠。
4.3.1.7.检查各种管线、管件是否完好,无跑、冒、滴、漏现象。
4.3.1.8.清洁设备各部位,使设备内外干净,滑动导轨和接合处无油污,锈迹,灰尘和
杂物,做到漆见本色铁见光。
4.3.1.9.各种工具、附件应定点放置,做到摆放有序,整齐。
4.3.1.10.严格按操作程序使用设备,经常巡回检查,操作中通过听、看、嗅、摸等方法
观察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3.1.11.操作岗位要做到“一平”、“二净”、“三见”、“四无”,其具体含义为:
一平:设备四周平整。
二净:玻璃、门窗净,地面通道净。
三见: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
四无:无油垢、无积水、无杂物、无垃圾。
4.3.2.一级维护保养
由设备管理员根据设备状况制订维护保养计划,三个月左右进行一次。
维护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设备管理员指导保养内容。
保养后应做到:外观清洁,呈现本色,油路畅通,油窗明亮,润滑良好,使设备磨损减少,排除缺陷,消灭事故隐患,设备操作灵活,运转正常,保持完好状态。
4.3.2.1.由设备管理员负责清扫、检查、调整电器部分,确保电器接触良好,接线牢固。
4.3.2.2.彻底清洗、擦试设备内外表面和死角部位,清除表面活动毛刺,做到漆见本色,
铁见光,无药垢,无油污。
4.3.2.3.检查、调整相关的零部件,调整各运动部件的间隙,更换易损件。
4.3.2.4.检查紧固件和操作装置,做到齐全可靠。
4.3.2.
5.检查、更换各种计量仪表和安全附件。
4.3.2.6.清洗油杯、油管、油标,检查油质,按规定加油,做到油路畅通,油标醒目。
4.3.2.7.排除故障,消除隐患。
4.3.2.8.必要时对设备局部拆卸检查,调整和修复。
4.3.3.二级维护保养
设备的二级维护保养一年进行一次,由设备管理员制订计划,并组织实施,使用部门操作人员进行辅助工作。
二级保养后设备应达完好标准,提高大修间隔期内的设备完好率。
4.3.3.1.完成一级保养的全部检查内容
4.3.3.2.检查传动系统、修复、更换磨损件。
4.3.3.3.调整检查各操作手柄,使其灵活可靠。
4.3.3.4.清洗电机,更换润滑脂,检查电机绝缘情况。
4.3.3.
5.整理电器线路,做到线路整齐安全,接地线符合规定。
4.3.3.6.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调整、修复和更换必要的零部件。
4.3.4.设备维护、保养及检修均要求有相应的记录。
4.3.4.1.日常维护、保养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设备运行记录中。
4.3.4.2.一、二级维护、保养结果记录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中。
4.4对于设备管理员不能进行保养和检修的设备,设备管理员应联系厂家或专业人员来公
司处理。
4.5必要时,应当设置专门的仪器室,使灵敏度高的仪器免受静电、震动、潮湿或其他外
界因素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