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理想 、
有理想有目标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特点 目标的作用 1、激励作用 2、指导作用 3、集聚作用
5
2、关于理想大小的问题
材料:古代社会理想观 • (1)西方古代的理想社会观 西方古代的理想社会观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 理想国》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 柏拉图认为,私有制是一切争端和动乱的根源,只有确定财 产均等才是达到社会幸福的唯一道路。 (2)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观 “大同”世界观 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周恩来说: 人人尽力,人人享受,人人快乐, 周恩来说: “人人尽力,人人享受,人人快乐,这就是大同 世界。 世界。”
第三章
1
目录
2
3
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任务
十七大党章 明确规定: 明确规定: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 代化。
2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 越的历史阶段是不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国的新发展和重大突破, 国的新发展和重大突破 ,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的理论基石, 义的理论基石 , 也是我们深入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钥 匙 。
23
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其基本理论, 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其基本理论, 即中 国共产党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国共产党必须以 “ 马列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 。 就是用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 , 不断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 这是由我国社会性 质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质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12
第四 , 彻底消灭了阶级差 别和重大社会差别。 别和重大社会差别。
共 产 主 义
社 会 特 征
第五, 第五 , 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 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 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 。
第六,国家消亡。 第六,国家消亡。
13
以上这些特征, 以上这些特征,尽管只是共产主义社会 的大致轮廓,但它已经向我们表明: 的大致轮廓,但它已经向我们表明:共产主 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 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 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
11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共 产 主 义
社 会 特 征
第二, 第二 , 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 部生产资料。 部生产资料。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的原则。 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 的原则 。 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 , 而 且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且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17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 长的历史过程
第一、 第一、共产主义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 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第二、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 历史过程。 历史过程。 我们只有既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我们只有既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信 念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 而又不懈努力,扎实做好现阶段工作, 而又不懈努力,扎实做好现阶段工作,才能为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坚实基础。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坚实基础。
6
3、理想虚实的问题 、
•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 • 代表人物
圣西门(1760-1825)法国思想家,代表作《论实业制 度》; 傅立叶(1772-1837)法国思想家,代表作《新世界》; 欧文 (1771-1858)英国著名的实业家、思想家代表作 《新社会观》《人类思想实践中的革命》。
7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
其学说的 理论基础 是唯心史 观
2
不了解阶级斗 争是阶级社会 发展的直接动 力,因而找不 到改造资本主 义社会,实现 社会主义的正 确途径
3
不了解无产阶 级的历史地位 和历史使命, 因而找不到变 革资本主义制 度的依靠力量
8
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 客观条件
• 1、社会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基本矛 社会经济条件: 盾的明朗化和激化; 盾的明朗化和激化; • 1825年英国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 1825年英国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 年英国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 • 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 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 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 • 1847年的危机席卷整个欧洲和美国。 1847年的危机席卷整个欧洲和美国 年的危机席卷整个欧洲和美国。 • 2、社会政治条件:无产阶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 社会政治条件: 舞台 • 1831年和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 1831年和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 年和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 • 1836年至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 1836年至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 年至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 • 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4年 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 3、思想文化条件 •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8
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 都要牢 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 , 固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固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且自觉运 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澄清 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各种模糊认识。 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各种模糊认识。
19
第二节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
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两个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 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通常分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通常分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描述出共产主义社会 有以下特征: 有以下特征:
24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 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这就是十七大党章明确指出: 这就是十七大党章明确指出 : “ 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国各族人民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 项基本原则 , 坚持改革开放 , 自力更生 , 艰 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苦创业 ,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 民主 、 文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点击党旗回目录
20
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 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 , 党必须根据当 前所处历史阶段的社会特点, 前所处历史阶段的社会特点 , 科学地提出这 一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 基本纲领和战略任 务。
2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的两层含义: ( 一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的两层含义 : 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其内涵包括: 其内涵包括: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 ,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 我们 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第二 ,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 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 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5
(一)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牢牢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百 年不动摇,这是我们几十年来的一条根本 的历史经验。
26
( 二 ) 四项基本原则 , 是我们的立国之 四项基本原则, 本 , 是我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作出 的历史性选择, 的历史性选择 , 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 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 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 , 是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28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它们之 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之中。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 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 主义。
29
(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 马克思主义认为 : 人 类社会的发展, 类社会的发展 , 是社会内 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 运动的结果。 运动的结果 。 生产关系一 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 况 , 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 遍规律。 遍规律。
16
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仅有科学 的理论依据, 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 史进程所证明。 史进程所证明。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 年 共产党宣言》 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理论到实践, 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理论到实践,获 得了巨大的发展。 得了巨大的发展。
27
( 三 )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 由之路。我们实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 由之路。我们实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 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 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 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 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是又一次伟大的革命。 是又一次伟大的革命。
14
二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 然趋势
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 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终 奋斗目标,不仅仅因为它是 奋斗目标, 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的理想 社会, 社会 , 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反 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 必然趋势 。
15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本来就是社会主义 制度的本质属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制度的本质属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 特征之一, 特征之一,是治, 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
9
主观条件 ——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两大发现, 想发展成为科学。 想发展成为科学。 • 唯物史观从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剩余价值学说从 唯物史观从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 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从而把社会主义置身于现实 的基础之上,使之成为科学。 的基础之上,使之成为科学。
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理想 、
有理想有目标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特点 目标的作用 1、激励作用 2、指导作用 3、集聚作用
5
2、关于理想大小的问题
材料:古代社会理想观 • (1)西方古代的理想社会观 西方古代的理想社会观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 理想国》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 柏拉图认为,私有制是一切争端和动乱的根源,只有确定财 产均等才是达到社会幸福的唯一道路。 (2)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观 “大同”世界观 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周恩来说: 人人尽力,人人享受,人人快乐, 周恩来说: “人人尽力,人人享受,人人快乐,这就是大同 世界。 世界。”
第三章
1
目录
2
3
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任务
十七大党章 明确规定: 明确规定: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 代化。
2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 越的历史阶段是不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国的新发展和重大突破, 国的新发展和重大突破 ,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的理论基石, 义的理论基石 , 也是我们深入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钥 匙 。
23
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其基本理论, 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其基本理论, 即中 国共产党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国共产党必须以 “ 马列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 。 就是用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 , 不断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 这是由我国社会性 质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质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12
第四 , 彻底消灭了阶级差 别和重大社会差别。 别和重大社会差别。
共 产 主 义
社 会 特 征
第五, 第五 , 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 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 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 。
第六,国家消亡。 第六,国家消亡。
13
以上这些特征, 以上这些特征,尽管只是共产主义社会 的大致轮廓,但它已经向我们表明: 的大致轮廓,但它已经向我们表明:共产主 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 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 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
11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共 产 主 义
社 会 特 征
第二, 第二 , 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 部生产资料。 部生产资料。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的原则。 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 的原则 。 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 , 而 且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且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17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 长的历史过程
第一、 第一、共产主义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 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第二、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 历史过程。 历史过程。 我们只有既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我们只有既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信 念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 而又不懈努力,扎实做好现阶段工作, 而又不懈努力,扎实做好现阶段工作,才能为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坚实基础。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坚实基础。
6
3、理想虚实的问题 、
•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 • 代表人物
圣西门(1760-1825)法国思想家,代表作《论实业制 度》; 傅立叶(1772-1837)法国思想家,代表作《新世界》; 欧文 (1771-1858)英国著名的实业家、思想家代表作 《新社会观》《人类思想实践中的革命》。
7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
其学说的 理论基础 是唯心史 观
2
不了解阶级斗 争是阶级社会 发展的直接动 力,因而找不 到改造资本主 义社会,实现 社会主义的正 确途径
3
不了解无产阶 级的历史地位 和历史使命, 因而找不到变 革资本主义制 度的依靠力量
8
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 客观条件
• 1、社会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基本矛 社会经济条件: 盾的明朗化和激化; 盾的明朗化和激化; • 1825年英国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 1825年英国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 年英国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 • 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 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 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 • 1847年的危机席卷整个欧洲和美国。 1847年的危机席卷整个欧洲和美国 年的危机席卷整个欧洲和美国。 • 2、社会政治条件:无产阶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 社会政治条件: 舞台 • 1831年和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 1831年和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 年和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 • 1836年至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 1836年至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 年至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 • 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4年 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 3、思想文化条件 •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8
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 都要牢 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 , 固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固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且自觉运 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澄清 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各种模糊认识。 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各种模糊认识。
19
第二节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
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两个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 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通常分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通常分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描述出共产主义社会 有以下特征: 有以下特征:
24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 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这就是十七大党章明确指出: 这就是十七大党章明确指出 : “ 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国各族人民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 项基本原则 , 坚持改革开放 , 自力更生 , 艰 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苦创业 ,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 民主 、 文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点击党旗回目录
20
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 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 , 党必须根据当 前所处历史阶段的社会特点, 前所处历史阶段的社会特点 , 科学地提出这 一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 基本纲领和战略任 务。
2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的两层含义: ( 一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的两层含义 : 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其内涵包括: 其内涵包括: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 ,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 我们 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第二 ,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 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 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5
(一)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牢牢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百 年不动摇,这是我们几十年来的一条根本 的历史经验。
26
( 二 ) 四项基本原则 , 是我们的立国之 四项基本原则, 本 , 是我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作出 的历史性选择, 的历史性选择 , 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 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 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 , 是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28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它们之 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之中。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 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 主义。
29
(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 马克思主义认为 : 人 类社会的发展, 类社会的发展 , 是社会内 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 运动的结果。 运动的结果 。 生产关系一 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 况 , 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 遍规律。 遍规律。
16
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仅有科学 的理论依据, 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 史进程所证明。 史进程所证明。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 年 共产党宣言》 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理论到实践, 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理论到实践,获 得了巨大的发展。 得了巨大的发展。
27
( 三 )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 由之路。我们实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 由之路。我们实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 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 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 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 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是又一次伟大的革命。 是又一次伟大的革命。
14
二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 然趋势
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 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终 奋斗目标,不仅仅因为它是 奋斗目标, 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的理想 社会, 社会 , 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反 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 必然趋势 。
15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本来就是社会主义 制度的本质属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制度的本质属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 特征之一, 特征之一,是治, 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
9
主观条件 ——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两大发现, 想发展成为科学。 想发展成为科学。 • 唯物史观从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剩余价值学说从 唯物史观从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 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从而把社会主义置身于现实 的基础之上,使之成为科学。 的基础之上,使之成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