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七课7.1.3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七课
7.1.3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重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难点】如何看待精神贡献
【素质要求】
⑴知识方面:
识记:人生价值的概念;
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
⑵能力方面:
①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去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解酤观点;
②判断是非能力:运用所学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观点去理解人生价值问题的能力;通过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互关系的分析,提高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是非理解和判断能力;
⑶觉悟方面: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打下基础,使学生努力培养热爱平凡岗位、踏实肯干的良好品质,向先进人物学习,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留了一道思考题,现在请同学们讲一讲,自我设计和社会需要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在于,一是检查学生对此问题思考的情况如何;二是进一步深化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三是引出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关系)
教师归纳: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自我设计是指自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职业和奋斗目标等;社会需要是根据社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对社会成员的发展在总体上提出要求和规划。

联系:①国家、社会尊重一切从社会利益出发的自我设计。

例如我国大学招生尊重个人志愿就是一种具体体现。

②自我设计与社会需要相互促进:自我设计要以社会需要为前提,要服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社会需要要考虑个人的要求与可能。

离开社会需要的自我设计是没有意义的;而离开个人的努力,片面强调社会需要的做法也是会落空的。

根据这二者的关系,我们在设计自己未来的蓝图,进行自我设计时①要以社会需要为前提,服从社会的总体要求;②要科学地分析自己,充分估量自身的潜力和实力,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事业的成功。

导入新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个人和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人们把“自我”放到“社会”中去设计;同样,依照设计蓝图,对人生工程的实施,也要求不能脱离社会。

只有在社会关系中进行才能实现、才有意义。

因而个人和社会关系的主线也贯穿在下面我们将要学习的人生价值内容之
中。

三、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板书)
1.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板书)
(1)价值(板书)
价值是从人的需要与事物的属性之间关系引申出来的,当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时,我们就说它是有价值的。

例如,食品有价值,是因为它能满足我们吃的需要;花卉、绘画有价值,是因为它能满足我们审美的需要;文学艺术有价值,是因为它能满足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因此,单方面是构不成价值的。

那么,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也不可能从人自身得到说明,而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说明。

从前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既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

因此人生价值也由两方面构成。

请同学们看书具体由哪两部分构成。

(学生看书,回答)
(板书)
人生价值的两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为个人索取打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两方面的关系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居于首位的。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板书)
( l)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板书)
提问: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需要什么?个人要生存和发展也需要什么?
(学生回答:需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应有的责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做出更多的贡献。

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贡献等于索取,社会会是什么状况呢?会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止步不前;如果贡献小于索取呢?社会就会萎缩退化,因此,只有贡献大于索取时,社会才能存在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其实,就一个具体的人而言,包括极其伟大的人物,他所能向社会做出的贡献,都很难抵偿社会给予他的一切。

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我们使用火,擦一根火柴是非常轻易的事,但从原始人学会利用火、保存火和钻木取火,再到发明了现代的火柴,这其间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积累则是一笔很难计算的巨大财富。

所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应从贡献多少去衡量,贡献越多,价值越大,雷锋、焦裕禄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崇敬和效仿,也是因为他们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2)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板书)
刚才我们讲过,食品有价值是因为它能满足我们吃的需要;花卉、绘画有价值,是因为它能满足我们审美的需要;文学艺术有价值,是因为它能满足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那么,当我们讲到人生价值时,最主要的也是要看个人对他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即看他为社会做了些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5页第 1自然段的小字,了解一下农民、作家、科学家的价值是以什么做标志的?
(学生看书,回答)
让我们把这个材料进一步延续,想一想,作为学生的价值标志是什么?作为班长、科代表、宿舍长、班干部的价值又是通过什么体现和标志的呢?
(学生讨论、发言)
(3)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5页最后一段小字材料,并结合廖永远写的一幅对联,谈谈自主的认识。

(学生看书、交流、发言)
3.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板书)
1982年7月1日,第四军医大学的学生张华,在西安市郊区为抢救因沼气中毒落入粪池的69岁的老农,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此事一出,有人说他的牺牲表现了高尚的精神境界,是有价值的;有人却认为,大学生救老农,是“金子”换了“石头”,不值得。

这件事情虽已过去了十几年,但相信十几年后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重新讨论这个问题,会有它新的现实意义。

(组织学生议论、讨论、发言,教师归纳)
俗话说“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经过我们的讨论、辩论,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已有了更深入的、更进一步的认识。

首先应明确:
( 1)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两种形式 (板书)
物质方面的贡献是容易理解的,因为它容易被人看得见、摸得着;而精神方面的贡献则容易被人忽视,因为不容易被人看见,更主要的是难以用数字、金钱来衡量。

但精神贡献客观存在却是事实,它分为两类,一是精神生产的产品,如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教书育人等等。

二是像张华救人等这样一些先进人物在做贡献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特别高尚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

所以,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不单要看物质贡献,还要重视精神贡献,因此,人生价值不同于商品的价值。

(2)可以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吗?(板书)
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不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大学生比作“金子”,老农比作“石头”,无形中把人分成了“高贵”和“卑贱”,从现代社会的发展看,显然已是过时了的观念。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按照这个逻辑推下去,那就是90岁的人才能救80岁的人;没文化的人,才能救有文化的人;价值小的人才能救价值大的人,如果两个人彼此相差不多呢?假如我们班里某位同学掉下水,那另一位同学该不该救他呢?
大概要在救人之前开个价值评议会吧?其实,即使在现代化观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仍然有不少人抱有这种落后于时代的偏见。

(3)精神贡献对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板书)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风雨中,历经磨难,有时甚至到了危亡的边缘,但却始终维系不坠,屹立在世界东方,其中重要的支柱,就是靠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1998之夏,当洪峰一次次超过警戒水位的时候,是什么力量使大江之堤坚如磐石、浪冲不垮呢?是什么精神把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万众一心、抗洪抢险呢?
提问:江泽民总书记总结的抗洪精神是什么?
(学生回答)
江总书记在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还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
(建议:教师把上述文字制作成投影片)
关于精神产品价值的转化,我想讲这样一件历史事实:朝鲜战争前夕,欧洲德林公司打算以500万美元的价格。

把“美国出兵朝鲜,中国将持何种态度?”的研究成果,卖给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该成果的结论只有7个字“中国将出兵朝鲜”,同时附有380页的资料说明。

当时美国政府因价格过高,没有理睬德林公司,事后,美军司令麦克阿瑟说起这件事时,感慨地说“我们最大的失策是舍得几百亿美元和数十万美国军人的生命,却吝惜一架战斗机的代价”(当时,500万美元相当于一架先进战斗机的价格)。

这是一个明显的价值转化的例子,一个决策等于s500万美元,以至几百亿美元,还要赔上数十万军人的生命代价。

有时,精神可以转化成多大的物质价值,尤其是崇高精神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可以超越金钱和数字的有限而走向无限。

张华虽然来不及为社会创造出更高的物质财富,但他的道德行为,为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却是巨大的。

他的人生价值不仅在于他以一个人的牺牲换来了另一个人的生存,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崇高理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后来出现的“华山抢险英雄集体”就是有力的明证。

正是“一个英雄倒下去,一座丰碑立起来。


巩固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请同学们课下运用本课学习的人生价值观点,分析下面两句名人名言:
人人应该以服务为目的,不当以夺取为目的。

———孙中山——
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实的革命精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就算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

——陶铸——
附本节课结构图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