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页左边要有这句话:新纪元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教材封二:前言
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美不胜收。

是民族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

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

小学阶段正是记忆和接受文化熏陶的黄金时间,古诗词诵读在小学教育中举足轻重。

在“回归国学,崇尚经典”的教育潮流中,各种形式的中华经典诵读开始登上小学教育的舞台。

为顺应时代与教育的需要,新纪元小学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以中华古诗词诵读为突破口,创建“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的特色学校,铸学校特色品牌。

经典诗词诵读,旨在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记”的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化底蕴,锻造优雅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启迪人的智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作用。

“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受益于千古文化的文化的滋润和熏陶,他们的人生境界定会十分豁达,生命的土壤定会十分肥沃。

“我读书,我快乐”。

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吟诵乐趣,陶冶情操,怡养美德,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校的“古诗词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吟诵唱诵古诗,吟诵姿势规范,吟诵兴趣浓厚,大概理解内容,注重品行教育;三四年级为中段,用口语准确表达古诗内容,并赏析宋词元曲及中外现代诗。

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悟,注重品德提升教育;五六年级为高段,要求学生诵读更多的赏析篇目,自悟自创,赏析宋词元曲及中外现代诗,结合写作背景,体会真情实感,抓住优秀诗句,挖掘思想内涵,学会创作,注重内涵修养教育。

本套《古诗词诵读》教材,依据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和特点,挑选了诗词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编辑。

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孩子们学好古诗词的好伙伴。

希望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诵诗词,品书香”,共同感悟古诗词的美妙与神奇。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愿每个孩子因诗词而优雅美丽,愿每个家庭因读书而幸福和谐。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学校编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全校教师勠力同心,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本书所选诗文的注音、译文和赏析仍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以利再版更正。

新纪元小学“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编辑部
古诗词诵读目录
前言 (01)
目录 (02)
古诗朗诵要求及方法 (03)
1 书湖阴先生壁 (04)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05)
3.塞下曲 (06)
4.蜂 (07)
5.江上渔者 (08)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09)
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
8.墨梅 (11)
9.春夜喜雨 (12)
10.凉州词 (13)
11.渭城曲 (14)
12. 早发白帝城 (15)
13.赋得古原草送别 (16)
14.山中送别 (17)
15.宿建德江 (18)
16.春望 (19)
17.咏柳 (20)
18.枫桥夜泊 (21)
19.乌衣巷 (22)
20.出塞 (23)
21.明日歌 (24)
22.诗词赏析………………………………………… 25----28
古诗诵读的要求
谈到古文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目前规定古诗诵读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集中识字;第二习得背诵方法;所以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完成古诗诵读的作业时需要注意:
1、最好能够洗完手之后,清理干净书桌,把书摆放整齐,身体坐正,左手压在书上,右手指着所读位置。

2、一字一句,读得清楚响亮。

不能读错一字,读少一字,多添一字,不能两字颠倒,不能以背诵为目的,不需要让孩子必须知道古诗的含义。

3、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眼睛看的仔细,手指的正确,口中读的正确。

4、声音保持同样洪亮,不能有时过大,有时过小。

5、语速不可太快也不能太慢,不急不缓,语速一致。

古诗词诵读方法
1.诵读--感知语言。

古诗有诗律,诗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押韵、对仗、平仄等几个方面。

2.解读--领悟意象。

古诗词用语言塑造意象,通过意象传达诗情。

3.悟读--体验情感。

情绪和感情是古诗词的基础,诗词充分显示着作者的情怀。

读诗的过程就是探求和作者情感碰撞的过程。

4.品读--品味意境。

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

5.赏读--鉴赏古诗词之美。

古诗词这朵奇葩,不应止于课堂、课本学习还可以同一作者,同一景物,同一季节,同一情怀古诗的赏读,鉴赏更多古诗词之美。

6.读以致用--感受文学之美。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注释
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也是作者元丰年间
(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⑦将:携带。

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

⑨楝(liàn)花:指的就是北方常见的苦楝花。

赏析:赞颂了湖阴先生的无私教书育人的品质,他的善施教化.表达了作者对他这位朋友敬重之情.
诗人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④毕竟:到底。

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⑦同:相同。

⑧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⑨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⑩映日:太阳映照。

⑪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诗人简介: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代表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①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②月黑:没有月光。

③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④遁:逃走。

⑤将:率领。

⑥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⑦逐:追赶。

⑧满:沾满。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守关将士夜追逃兵的诗,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敌军首领带领着残兵败将,趁着风高月黑的夜晚慌乱溃逃。

唐军轻骑列队而出,准备乘胜追击。

虽然天寒地冻,但将士们却不惧严寒,个个斗志昂扬,信心十足。

全词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

诗人简介:卢纶,唐代诗人。

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

大历十才子之一。

后因宰相元载、王缙推荐,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

776年(大历十一年)元载被杀,王缙被贬,卢纶也受牵连,至780年(德宗建中元年)才被任为长安附近的昭应县令。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山尖:山峰的顶端。

尽:全部。

占:占其所有。

甜:醇香的蜂蜜
采:采摘。

为【wèi】替。

还读wéi,如“敢作敢为”
作者简介: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

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

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借用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与不满。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风波:波浪。

诗人简介: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

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

为北宋名臣,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

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
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7、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8、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赏析:本诗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注释
(1) 将晓:天将要亮了。

(2) 篱门:篱笆的门。

(3)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4)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5)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6)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赏析
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启用良将,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

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

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简介: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注释
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

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间。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
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注释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赏析]
诗人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

这首诗,前两句写雨适时而降,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三、四两句写雨的“发生”,其中“潜”、“润”、“细”等词语道出了雨的特点;五、六两句写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仍扣“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红湿”、“花重”,体物可谓细腻至极。

全诗未着一个“喜”字,而“喜”字却渗透于字里行间,这种靠形象来“说话”的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者简介
王翰,唐代边塞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

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

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

注释: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夜。

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催:催人出征。

沙场:战场。

赏析
这首边塞诗,描写了将士生活的一个场面:军中正在开怀畅饮,忽然马背上奏起了出征的琵琶声。

将士在微醉兴奋中,发出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壮语。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

渭城曲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赏析: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2)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3)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赏析: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而只看这首诗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

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

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2)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3)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4)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5)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赏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⑴掩:关闭。

柴扉:柴门。

⑵明年:一作“年年”。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赏析: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

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⑶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赏析: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chāng)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是渔船上的灯火。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赏析
《枫桥夜泊》这首七言绝句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 (dànɡ):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赏析:《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受不住,不能。

簪(zān):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赏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⑴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

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⑵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⑶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

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⑷寻常:平常。

赏析:《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指汉朝飞将军李广。

一称卫青。

李广(?-前119年),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被匈奴称之“飞将军”。

“龙城”,甘肃省天水市的别称,称天水为“龙城”是自它是“人首龙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出世之地。

李广是天水人,故被称为“龙城飞将”。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赏析:《出塞》是乐府旧题,也是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边塞诗的代表之一。

内容主要是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士兵们的信心。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