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素质综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峰会论文征集
学校:市桥云星小学
题目:浅谈小学素质综合评价
姓名:麦家乐
电话:
地址:番禺区市桥街白沙堡管理区云星小学
日期:2015年10月20日
浅谈小学素质综合评价
【内容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小学教育又是教育的根基,启蒙教育在人生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国家建设、民族振兴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而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教育。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了全面衡量教育的质量,我们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评价方式,既要符合学生的心里需求,又要达到教育标准,就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关键词】素质、评价、教育、过程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仅仅关
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给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空间和舞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小学教育又是教育的根基,启蒙教
育在人生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国家建设、民族振兴需要高素
质、高技能的人才,而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教育。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了全面衡量教育的质量,我们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评价方式,既要符合学生的心里需求,又要达到教育标准,就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下面谈谈对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几点看法:
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
对此,我的理解是:“面向全体”是相对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讲的,指的是让每个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发展机会;“全面发展”是相对与学生来讲的,从学生的个人角度看,指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全方位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以求得自身不断发展,从学生的集体角度来看,指每个集体都得在各方面均有人才出现。
开学初,学生拟订的目标,有利于让教师进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助于教师及时向学生提供本身发展迫切需要的“营养”。
二、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期末素质综合评定的指标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又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原则下制订出来的。
它随学生的发展而发展。
学生全程参与了评定,在评定过程民主化的同时,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还有主人翁精神奖的设立,更是为了引导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促使我们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转化。
三、德育为首,育人为本
对于人的养成来讲,“德”是首要的。
我将德育指标渗透到各项目之中,使每个项目都有德的要求。
基于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我校制定小学生行为习惯星级达标方案。
本着构建和谐校园,关注学生发展的目的,遵循从小、从严、从细、从长的养成教育方法,着力学生三大习惯的培养,选择了十二个方面的习惯内容细化要求,努力培养会生活、会学习、会做人的“六星”智慧少年。
每一星都分为生活习惯(自我服务、自我劳作、身心健康)、学习习惯(课前准备、课后巩固、读书习惯)、做人习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悦纳同伴、餐桌礼仪)。
共有六星,低年级争做“一星”、“二星”,中年级争做“三星”、“四星”,高年级争做“五星”、“六星”。
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只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忽视学生过程的评价。
而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能更好的让学生及时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为学习产生良好的结果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评价结果有不同的理解,因此适当的语言表达、文字批语、等级评定,才能提高评价的实效性。
如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还不具备很好的语言识别能力,所以在评价中,深奥的词语他们恐怕难以体会其中的寓意,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奖品、一声鼓励的话语、一阵掌声、一个抚摸、一个亲吻……都可以对学生的表现作出他们期待的、喜欢的评定。
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评价的期待有了更高一点的需求,简单的鼓励和掌声已经不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热
情和积极性。
表扬的语言和时间的掌握都是评价实效性的积极要素,一朵小红花、一面小红旗已经不在是他们曾经热衷的目标,而新鲜的能触动他们精神欲望的等级评价,更深刻的语言鼓励则会充分发挥评价的实效性。
五、评价全面合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所开设的每一学科根据课程标准制订详细的、周密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案,比如:数学学科计算、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生活中的数学等,通过笔试、口算、动手操作、分析与实际应用等全方位检测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语文学科的朗读能力、背诵能力、会话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展示进行不同能力表现的评价。
其它学科也是这样,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都能体会成功的快乐,享受成功的乐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这就要求教师多注重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多想办法、出点子,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展示的舞台,从各个方面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掌握真实资料,从而形成正确的评价结论,通过各种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已达到的水平和所具有的潜力以及老师对自己的期望,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全面发展的积极性。
真正树立一切教学评价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观念,使评价更民主、更透明、更有效,结果更有说服力。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言的次数、声音的洪亮程度、小组合作的能力、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家庭表现等都是评价
中的主导元素。
通过评价让使学生由某一点的肯定评价循序渐进走向全面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在不断的肯定中,学习能力和身心发展都能得到提升。
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把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感兴趣的知识,去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素质综合评价形式多样化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只有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才能真正发挥素质综合评价的实效性。
在低年级取消分数,平时作业用学生易懂感兴趣的图画如:一笑脸或一个哭脸来预示学生的学习结果,对他们的表现加以肯定并提出努力。
在学生回答问题精彩时,适时给予掌声,在完成每一个阶段的能力检测后,一朵小红花、一面小红旗或一个精美的头饰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孩子天真的个性会喜欢你对他的肯定,你真棒!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利用分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之外,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会是结果评定的最大动力。
作业评价,采用谈心式和激励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我在担任三至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时,探究摸索出了一系列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每次批改作业,我都会针对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及时给与表扬或委婉的提出改进的意见。
如: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我会说:“你真棒!老
师看到了你的成功,再接再厉!”当学生作业完成的存在着马虎、应
付或是出现问题较多时,我会说:“你今天没有专心完成作业,你有能力做到更好。
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我会帮你的。
”
另外,每一周我都会把学生的所有的作业发到学生手中,让家长根据孩子的家庭表现和作业表现给学生写出周评语评价。
对待学生作业中的疑难问题,我会用笔为他们分析、讲解,达到心灵的沟通。
此外,我还用学生喜欢并且能激励他们上进心,不损伤自尊的等级评价模式,替代了传统的优、良、中、可、差和学生概念模糊的A、B、C、D。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我采用的是古代科举等级排名的方式(状元、进士、举人、秀才、童声),每次批改完作业,按照学生的综合表现,为他们附上用硬纸壳做的对应的头衔,然后让学生把这些头衔摆在桌子的右上角,这样,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官衔”,都想努力做到最好,从而让自己进位。
每天教室《我的评价》专栏,都会由学生自己在《我最棒》《我能行》《还需努力》的评价后,对应签上自己的名字。
明确自己每天的表现,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了关爱和关注,因此他们的学习态度积极向上,学习兴趣日益高涨。
七、在实施素质综合评价过程中应该把握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实施评价中不应该太随意,要做到慎表扬、多鼓励、少批评。
切记随意表扬,如果表扬过多,容易使学生盲目乐观,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
评价要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以有声的语言、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感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利用《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发展手册》,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学生的评价职能,让每一个评价者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学生真实的评定。
记录并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逐渐长大的历程。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在不同项目上表现或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而当这某一方面取得成功时,必须得到充分肯定,只有这样,才能继续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完成突破,逐步进取,从而获得成功。
总之,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评价制度的改革确实起到了激励、促进学生全面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享受成功,享受快乐。
因此,我们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继续完善评价体系,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文新.素质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陈帼眉.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
[3]李洪森.教育质量学业评价.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4]张建人.评价制度改革.山东教育,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