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必备知识基础练
1.远征以前,亚历山大认为只有希腊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
随着远征的进行,他却产生了一
个伟大的想法,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
这表明( )
A.野蛮的非希腊民族文明有相通性
B.亚历山大对希腊文明持否定态度
C.亚历山大性格导致远征范围扩大
D.远征改变了亚历山大的思想观念
2.亚历山大远征时,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繁荣,学术氛围浓厚。
由此可见( )
A.亚历山大远征给埃及人民带来的只有巨大的灾难与痛苦
B.战争和征服客观上也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C.亚历山大里亚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
D.经济发展促使战争的出现,战争同时也推动经济发展
3.亚历山大在征服埃及后,不顾路途艰险,跋涉到埃及西部沙漠中的绿洲,拜谒埃及传统信仰,并为
当地的守护神建庙;在征服巴比伦后,下令重建被波斯人毁掉的神庙,并亲自祭祀巴比伦城的守护神。
亚历山大意在( )
A.传播古希腊文化
B.消弭埃及与巴比伦之间的矛盾
C.培育臣民的认同感
D.恢复当地的神权政治形态
4.据记载,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
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 )
A.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
B.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
C.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
D.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
5.亚历山大的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
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
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下列对这段叙述的理解有误的是( )
A.和平往来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B.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要道
C.暴力冲突有助于打破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
D.暴力冲突比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6.希腊化时代是指从公元前4世纪晚期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埃及为止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段时期内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
形成新的特点。
与“希腊化时代”有密切关系的是( )
A.亚历山大远征
B.古希腊人对外移民
C.罗马帝国分裂
D.波斯帝国的建立
7.亚历山大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
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
这表明( )
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作出决定性贡献
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希腊文明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
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
8.蒙古西征过程对工匠技艺之人留存、带回蒙古本部草原。
至元十六年(1279年),“囊加带括两淮
造回回炮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
这种现象说明( )
A.民族间的战争以争夺工匠为目标
B.统治者对工艺技术的重视
C.少数民族对中原先进文明的仿效
D.元朝时期中国火炮技术开始出现
9.有学者认为,蒙古西征把原来因地理、政治、经济条件不同而互相阻隔的地区连成一片,使丝绸
之路一度畅通无阻,实现了人类文明的大交流;也有学者认为,影响欧洲战争的专制主义始于东欧,
在某种程度上可将其归因于蒙古西征后对俄罗斯人的个性和俄罗斯制度的影响。
这表明( )
A.历史研究无法取得一致的结论
B.战争对人类文明具有双重影响
C.蒙古西征使丝绸之路从此畅通
D.蒙古西征实现亚欧大陆的统一
10.蒙古西征时,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他们将中国的医术传到西方。
不少高明的
色目人医师,也随蒙古贵族东来,通过这些色目人医生,阿拉伯地区各种医学要籍流传到东亚。
由此
可见,蒙古西征( )
A.引发了大规模民族迁徙
B.推动了中外医学交流
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
D.增进了中欧友好关系
能力素养提升练
11.亚历山大经过10年的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
他还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亚历山大采取的这些统治措施( )
A.其目的是缓和民族矛盾,维护帝国统治
B.有效维持了亚历山大帝国长时间的统治
C.对此时埃及和西亚的文化没有任何影响
D.企图以波斯文化改造希腊文化
12.有学者指出,当今全球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城市语言、教育艺术、科学、货币、观念的一体化上,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化时代。
下列关于希腊化时代的“全球化”和
“一体化”理解最合理的是( )
A.全球化始于古代希腊城邦的出现
B.希腊化时代终结于亚历山大去世
C.古代希腊文明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D.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与交融中发展
13.蒙古西征发生原因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传统观点认为干旱或降温事件触发蒙古西征,但
近年来有部分中国学者研究结果对传统的气候驱动说提出了挑战,认为恰恰是当时温暖而湿润的气候环境为蒙古西征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这也较好地解释了蒙古当时征讨的重点地区为什么是西北方而不是东南方的印度和南宋地区。
这说明( )
A.历史研究需要跨学科支持
B.蒙古西征的原因难以确定
C.传统观点被证实显然错误
D.历史认识在不断发展深化
14.13世纪,蒙古进行了三次西征。
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
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来到中国,留居17年,根据他口述记
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
这反映出蒙古西征( )
A.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B.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C.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D.促进了被征服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战争与征服在带来战争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希波战争、亚历山大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以及蒙古的西征,都曾突破地域的界线,导致不同区域间联系的加强,出现经济、文化的大交流与大融合。
材料二然而,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
这一点极为重要,是后来文艺复兴的社会基础。
可以说,没有蒙古西征对欧洲教皇和封建制度的沉重打击,欧洲社会很难跨入文艺复兴。
13世纪蒙古西征,14世纪就开始文艺复兴,两者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
(1)根据材料一,说出古代战争与征服的影响,并任举两例史实以作说明。
(2)根据材料二,分析蒙古西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远征后的头一个世纪,借鉴几乎是单向的:东方向希腊学习。
这时征服者的自信还没衰退,希腊本土的社会活力还衰而未竭,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
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
然而,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
——摘编自陈恒《从希腊化文化
的传播看全球化之起源》材料二蒙古人自身有两个根本因素决定了他们所创建的帝国必然终会衰落。
首先,他们的数量不足以服众,因而容易受其属下外族臣民的影响;其次,他们的文化过于原始,难以帮助他们处理与比他们更超前的臣民之间的关系。
蒙古人,恰如普希金所说,是“没有亚里士多德和代数学的阿拉伯人”,这也就是说他们一旦离开了马背,或者说是脱离了他们游牧民族战无不胜的形象,他们就暴露出了他们落后、野蛮、易受同化的本来面目。
而且这时候,他们与阿拉伯人的不同之处当然就不仅仅在于他们没有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是,蒙古人缺少阿拉伯人所拥有的特殊宗教和语言令他们所有的臣民接受并形成一个普遍的共同点以促进帝国的团结统一性。
阿拉伯人的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甚至传播到了许多未被他们征服的地区,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因此也使蒙古人作为征服者的至高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成就旷古绝今的蒙古帝国于是就这样毁在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缺乏文明根基上。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
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角度比较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般规律。
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1.D 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改变了“只有希腊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的观念,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强调非希腊民族文明有相通性,排除A项;亚历山大并未对希腊文明持否定态度,只是其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亚历山大的性格与远征范围扩大的关系,排除C项。
2.B 亚历山大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亚历山大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B项正确。
3.C 对埃及人和巴比伦人来说,亚历山大帝国是外来政权,亚历山大重视他们的信仰,有利于培育臣民对他本人和帝国的认同感,故选C项。
4.D 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的做法有利于加强与被征服地区的联系,进而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创造条件,故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之上,未能维持长治久安,A项错误;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始于新航路开辟,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C 项错误。
5.D 材料反映了暴力冲突打破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而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A、B、C三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故D项理解错误,符合题意。
6.A 亚历山大远征,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他推广希腊文化,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大多在政治、文化、风俗上或多或少地受到古希腊文明影响,古希腊文化与当地原有文化交流融合,这一时期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A项正确。
7.C 材料指出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丝绸之路西段已经开通,这一部分交通体系,是希腊文明的传播范围,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C项正确;材料不是在强调张骞的贡献,也没有指出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必然性,A、B两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D项错误。
8.B 材料反映出统治者对工艺技术的重视,B项正确;民族间的战争以争夺土地、人口、财富等为目标,而非以争夺工匠为目标,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蒙古统治者对工匠技艺的重视,并非对中原先进文明的仿效,排除C项;元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火炮技术,排除D项。
9.B 根据材料可知,蒙古西征一方面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使得专制主义逐渐西传,这说明古代战争对于人类文明有双重影响,B项正确;历史研究可以得出一致结论,排除A项;“丝绸之路一度畅通无阻”而非一直畅通无阻,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0.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蒙古西征期间,中国的医术传到西方,同时阿拉伯地区各种医学要籍也传到东亚,这说明蒙古西征推动了中外医学交流,B项正确;医生跨地区进行医学交流,不能视为大规模民族迁徙,排除A项;材料与思想解放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增进中欧友好关系无关,排除D项。
11.A 亚历山大建立统一的帝国后,为有效地统治广阔的疆域,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采取政策,其目的是缓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维护帝国的统治,故A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存在时间较短,亚历山大死亡后即分裂,排除B项;C项错在“任何”上,排除;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排除D项。
12.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亚历山大远征,东西方文明发生碰撞与交融,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透到了希腊文化当中,这与材料中希腊化时代的“全球化”相吻合,D项正确;该学者认为全球化一定意义上可以追溯到希腊化时代,而非城邦出现,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化可以追溯到希腊化时代,没有涉及希腊化时代的终结时间,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古代希腊文明的长期主导地位,且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
13.D 材料体现的是史学界对蒙古西征原因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说明的是历史认识在不断发展深化,D项正确。
14.B 蒙古西征后,欧洲传教士逐渐东行,《马可·波罗行纪》展现了中国的富庶,这说明西征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西征是军事活动,不会直接推动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排除A项;通过题干无法得出民族迁徙的结论,排除C项;受蒙古西征的影响,被征服地区人口锐减,经济发展迟缓,排除D项。
15.参考答案(1)战争与征服在带来战争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如亚历山大远征、蒙古的西征。
(2)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
16.参考答案(1)异:蒙古西征是单纯的武力征服,而且最终被征服者的文化征服;亚历山大远征不仅是武力的征服还有文化的输出。
同:都以武力征服的方式为文化交流开辟了道路,都受到了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影响。
(2)文化的征服才是最持久的征服;在文化竞争中落后文化要被先进文化淘汰;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