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16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16年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
1.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______
(分数:1.00)
A.神话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解析:[解析]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2.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学家是______
(分数:1.00)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康德
D.赫尔巴特√
解析:[解析] 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3.教师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书呆子型”成就中心的偏向。

这是考试的______ (分数:1.00)
A.显性正向功能
B.显性负向功能
C.隐性正向功能
D.隐性负向功能√
解析:[解析] 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隐性教育功能是指伴随显性功能而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题干中的“书呆子型”即体现了伴随着考试的评价功能而出现的阻碍个体发展的隐性功能。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目的的功能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B.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C.对教育活动的监督功能√
D.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解析:[解析]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5.“家有一斗粮,不当孩子王。

”这种说法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中教师普遍较低的______
(分数:1.00)
A.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法律地位
D.专业地位
解析:[解析] 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指将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较,其劳动报酬的差异状况及其经济生活状态。

它是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接体现。

自古以来,除少数大师鸿儒外,普通教师的经济地位一直比较低下,“家有一斗粮,不当孩子王”“两袖清风”等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6.坚持知识统一性观点,而且可以发挥学习者的迁移能力的课程类型是______
(分数:1.00)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解析:[解析] 综合课程坚持知识统一性的观点,把所有的知识视为一个整体,采用综合课程的形式教授。

心理学家认为,综合课程可以发挥学习者的迁移能力。

通过综合课程的学习,学生常常会把某一学科领域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其他学科领域。

7.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教学思想的专著是______
(分数:1.00)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解析:[解析] 《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8.对班级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是______
(分数:1.00)
A.“道尔顿制”
B.“巴达维亚法”
C.“圣路易编制法”
D.“导生制”√
解析:[解析] 在诸多教学方式中,对班级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当数“导生制”,“道尔顿制”“巴达维亚法”“圣路易编制法”这三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是对班级教学进行的改造。

9.班级组织的设计者和指导者是______
(分数:1.00)
A.班主任√
B.班委会
C.任课教师
D.班长
解析:[解析]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10.贯穿于校本课程各个阶段或整个过程的评价是______
(分数:1.00)
A.诊断性评价
B.发展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解析:[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在计划或产品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实施的评价。

在课程评价领域,形成性评价是指贯穿于校本课程各个阶段或整个过程的评价。

11.某班级中出现了一些基于需求、兴趣、游戏倾向等类似因素结合起来的小团体,由此可判断该班级组织处于______
(分数:1.00)
A.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B.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C.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阶段
D.团体要求与团体文化之间的矛盾阶段
解析:[解析] 在班级组织形成的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的第二个时期——小团体形成期,在同学关系中出现了“地盘”,形成了基于需求、兴趣、游戏倾向等类似因素结合起来的小团体。

12.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
(分数:1.00)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文化
解析:[解析] 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13.学生将新学概念“梨子”归到“水果”这一总概念中,这种学习属于______
(分数:1.00)
A.上位学习
B.同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学习
解析:[解析]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14.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的保持效果好。

这是由于______
(分数:1.00)
A.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B.有记忆的恢复现象
C.过度学习的作用
D.情景记忆的作用
解析:[解析]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学习后立即睡觉没有倒摄抑制的影响,所以学习效果更好。

15.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回忆朋友的名字
B.完成口头作文√
C.穿衣服
D.浮现童年的生活情景
解析:[解析] 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

问题解决具有三个特征:(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A、D项属于简单地记忆操作,不需要序列性,C项穿衣服基本上属于自动化状态,无认知活动参与。

16.学生把自己考试成绩差的原因归为试题太难太偏,这种归因属于______
(分数:1.00)
A.内部、不稳定、可控
B.外部、稳定、不可控√
C.内部、稳定、可控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
解析:[解析] 韦纳的归因理论中,试题难度属于外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

17.在促成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教育活动中,我们需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

“知”即是______
(分数:1.00)
A.动之以情
B.晓之以理√
C.导之以行
D.持之以恒
解析:
18.小敏近段时间总是反复检查自己的考卷、作业、书包等,总认为试题有遗漏,作业没做完,书包里的东西没收拾好……。

这些行为表明她有______
(分数:1.00)
A.焦虑倾向
B.过敏倾向
C.强迫倾向√
D.怀疑倾向
解析:[解析] 强迫观念是强迫症的表现之一,它包括强迫怀疑、强迫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

例如,对自己刚做完的事产生怀疑,比如刚锁好门又怀疑是否没锁好,做完的作业又怕没做对,写过的字总怕没写好,因此总要反复检查。

小敏的表现就属于强迫观念。

19.小冬活泼好动,善于交际,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______
(分数:1.00)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解析:[解析] 多血质的人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

20.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明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

那么他的认知方式是______
(分数:1.00)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解析:[解析] 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

这种类型的学生解答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慢,但错误率很低。

21.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是它具有______
(分数:1.00)
A.阶级性√
B.平等性
C.全社会性
D.强制性
解析:[解析] 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

22.按照我国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层次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属于______
(分数:1.00)
A.教育基本法
B.教育单行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解析:[解析] 教育单行法律一般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定教育领域某一方面具体问题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

23.我国《教师法》第四条第二款“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的规定属于______
(分数:1.00)
A.一般性规范
B.原则性规范√
C.概念性规范
D.技术性规范
解析:[解析] 一般性规范的职能在于确认可以成为法的基础的最重要的事实,如确认教育制度等。

概念性规范的职能在于明确法律概念,也称为定义性规范。

原则性规范所表达的教育法律原则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

原则性规范按照其内容的性质可分为政策性规范和公理性规范两种。

教育政策性法律原则具有号召性、比较概括、内容主要是设立某种义务等特征。

技术性规范是对法律文件的技术性事项做出规定的规范,具体包括业务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24.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的是______
(分数:1.00)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解析:[解析] 在我国整个教育法律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处于“母法”和“根本大法”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25.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权制定______
(分数:1.00)
A.教育法律
B.地方性教育法规
C.部门教育规章√
D.教育行政法规
解析:[解析] 教育规章是中央和地方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有的称为教育行政规章,包括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政府教育规章。

26.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及《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侮辱、殴打教师、学生的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______
(分数:1.00)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解析:[解析] 侮辱、殴打教师、学生的行为不仅是我国《义务教育法》中明令禁止的,也是我国其他法律所不允许的,如有发生,据所造成伤害的不同程度追究其法律责任。

违反《义务教育法》的,通常将其视为一般违法责任,因而制裁手段主要是行政制裁,以批评教育为主;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7.教师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情形,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______ (分数:1.00)
A.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
B.送交司法机关
C.批评教育
D.罚款
解析:[解析] 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28.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教师的合法权益,教师可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为______
(分数:1.00)
A.司法机关
B.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
C.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
D.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解析:[解析] 教师申诉是指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29.学生对学校按照学生管理规定给予的处分不服提出申诉,其被申诉人是______
(分数:1.00)
A.所在学校√
B.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C.所在学校校长
D.班主任
解析:[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了受教育者的权利,其中第四项规定:“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根据这一规定,提起申诉的人必须是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被申诉人是学校或教师,申诉
的事项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受理范围。

题干中学生对学校做出的处分不服而提出申诉,因此被申诉人是学校。

30.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要求是______
(分数:1.00)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终身学习√
解析:
二、判断简析题(总题数:5,分数:20.00)
31.学生具有与自然状态下学习的人不同的特征。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学生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是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

学生具有与自然状态下学习的人不同的特征,学生的本质特征包括:①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是具有主体性的人;③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32.教师权利与义务实现过程中不受道德因素的影响。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对于教师个人来说,在其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履行上,也要受到道德因素的影响。

①教师在享有权利的选择上要受到道德价值观念的支配;②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主动性上受道德水平的制约;③在教师的法律权利、义务实现保障措施不完备的情况下,教师职业道德能起到弥补作用。

3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辐合思维。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创造性思维既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但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思维上。

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思维为核心。

34.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主体只是教师群体。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教师是一种专业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为保障和规范教师这一职业制定的。

因此我国《教师法》的适用对象是教师。

但是,我国《教师法》的适用对象是教师,是从我国《教师法》所要保障和规范的职业权利和义务主体而言的,其含义并不是指遵守我国《教师法》的主体仅仅只是教师。

由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与教育内部或外部的其他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密不可分,其他相关主体也有遵守我国《教师法》的相应的义务。

35.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爱国守法。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处理其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教师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是教师必须首先面对的关系,也是在职业行为上必须首先要协调的关系。

在教师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上,教师需要处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和自己作为社会职业者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30.00)
36.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途径来看,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教师的自我教育。

37.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构建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38.什么是注意?简述注意的种类及其含义。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注意是意识的警觉性和选择性的表现。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9.简述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且损害必须是学生在学校或者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2)学校的行为违法;(3)学校主观上须有过错;(4)学校行为须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

40.简述教育立法的一般程序。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教育法律草案的提出;(2)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3)教育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4)教育法律的公布。

4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教育专门性;(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3)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4)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5)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6)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深广性;(7)教师职业道德调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自觉性;(8)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典范性和示范性。

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0.00)
42.联系实际,谈谈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身体发育水平持续提高,身体素质持续下降;(2)学习目的多元化、实用化;(3)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5)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增多;(6)网络生活成为大部分中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分析说明题(总题数:1,分数:10.00)
43.生活中人们常说,温故知新,熟能生巧。

学习中老师也经常要求学生要有一定数量的重复练习。

学生要获得知识,不能没有复习。

但是复习却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要适度。

请问怎样组织复习才能减少遗忘,提高记忆效果?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复习时机要得当:①及时复习。

所谓及时复习就是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之前就进行复习。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要制订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和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每天复习的内容要适当,不要过于紧张和疲劳,以免产生干扰。

③间隔复习。

由于遗忘存在着“先快后慢”的趋势,因此,在教学上还必须遵守“间隔复习”的原则。

一般来说,刚学过的新知识应该多复习,每次复习所用的时间应长些,而间隔的时间要短些。

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每次复习的时间可以短些,而间隔的时间可以长些。

④循环复习。

教学上应该遵守“循环复习”的原则,对于所学的重要的、基本的材料应经常进行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

(2)复习方法要合理: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②复习方法多样化。

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复习次数要适宜。

要掌握复习的量。

①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就是说一次复习内容的数量不宜过多,因为,学习内容的数量与复习的次数及所用的时间是成正比增长的;②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即达到150%的学习(过度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脑的健康状况是影响记忆好坏的重要生理条件,它与学习和记忆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脑的营养与适当的休息。

严重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以及吸毒、酒精中毒、脑外伤等都会给记忆带来不良影响,使记忆力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