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3。世界洋流分布
精选ppt
14
4。自然灾害的分布 旱涝、台风、寒潮、地震
5。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及特点、条件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1)分布:亚洲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亚带季风区、热带季风区 (2)特点——“大小高低低” (3)形成的条件 自然:有利:属于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
18、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发展迅速的有利条件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为珠三角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二)国家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三)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四)为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五)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 精选ppt
23
(六)地价低廉
(三)区域地理知识的记忆方法 1。区域地理特征模式记忆
(2)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影响——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1)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 (2)伴随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转移国:减少国内就业机会 转移对象国:缓解就业压力
3、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精选ppt
17
4、我国四大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评价(仅作参考)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有利: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运等,
水陆交通便利;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
发展历史悠久,原有工业基础好
不利:水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工业结构不合理
(2)京津唐工业基地
一、2008年与2009年江苏卷中区域地理的回顾 二、区域地理复习的知识整理 三、区域题的解题步骤与技巧
精选ppt
2
一、2008年与2009年江苏卷中区域地理的回顾 (一)景观图中的区域地理
(2008年)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
和浙江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14、流域开发的核心
核心——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
精选ppt
22
15、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煤转电)、发展炼焦业(煤转焦炭)
16、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措施
1.改变以煤炭工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产业多元结构发展。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精选ppt
3
(2009年)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 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 .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科技力量雄厚;经济腹地广阔;有浦东开发区作推动;
农业基础雄厚;水源充足
不利:矿产资源与能源缺乏
(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有利:邻近港澳、毗邻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对外开放,政策优惠,引
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方式;水陆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城市众
多,消费城市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著名“侨乡”之一;受国际产业转移的
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②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人为原因:③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④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
⑤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⑥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大
8、南方低山丘陵存在的重大生态问题是什么?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措施:①封山育林;②大力推广生活用煤;③革新炉灶,节省燃料; ④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2、意大利新工业区——“第三意大利”——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轻工 业为主
(1)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 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有稳固的协作关系与产供销体系;专业化强、
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 (2)特点 中小企业轻工业,专业化生产在农村与小城镇 (3)形成条件——
3、“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环境气人,军事创新”
考察装备
区域特征
区域定位
精选ppt
区域事物
5
(二)统计图中的区域地理
(2008年)图7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
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该流域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 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9、三江平原的沼泽地不宜再开垦的原因是什么?(生态效益) ①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②调节气候、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 ③丹顶鹤、天鹅等珍禽动物的栖息地;④沼泽植物是一项重要的资源。
精选ppt
21
10、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三调节一宝库” (1)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2)调节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3)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4)全球生物基因宝库
2.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3.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17、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
——洁净煤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废物利用技术、煤脱硫技术
2.调整产业结构
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治理工业“三废”
4.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多分布在平原与盆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许多大河流经,灌溉水源丰富 不利:夏季风不稳定,多洪涝与干旱
社会经济:有利: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 不利:机械化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
精选ppt
15
2、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美国中部平原,中国东北与西北 (2)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美国中部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小麦和玉米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
(2009年)29.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 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 答下列问题。(11分)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 ;B区域 。(6分)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 要是(填 选项代码) ,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 (2分)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3分)
区域景观
区域定位
精选ppt
4
(2009年)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 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 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 考察活动。据此回答7-8题。 7.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8.图4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有利: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
运、空运等,水陆交通便利;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劳动
力资源丰富;有许多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科技力量雄厚。
不利:水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3)沪宁杭工业基地
有利: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沿海航线的中点,有铁路、公路运输等,水陆交
通便利;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有许多
某区域特征
自然特征
人文特征
位置、范围、气候、地形 农业、工业、交通、贸易 河湖、植被、资源、灾害 人口、城市、旅游、环境
精选ppt
24
2。小问答题形式记忆
培育良种牛,研究牛群病害。 4、西欧乳畜业的形成条件
自然: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气温的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丰富, 季节分配均匀,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平原面积广阔,有利于规模化经营。
社会经济:城市化水平高,精消选费pp市t 场广阔;交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16
6。主要工业区域分布及条件
1、德国鲁尔工业区——兴、衰、再兴 兴——“没水通铁市” 衰——“一枚铁新环” 再兴——“二调整三优化”(对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借鉴)
社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收入 生态:减少居民对薪柴的需求,保护植被、改善环境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经济、社会、生态 经济:满足能源需求,缓解能源紧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社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收入 生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3)促进沿地区的经济发展 (4)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影响。
不利:矿产资源与能源缺乏
精选ppt
18
7。《地理3》整理 ——问答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地价、环境污染、国家政策、国际经济形势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产业分工与合作、地理环境、就业)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对发达国家与地区影响——促进主导产业与重点工业部门的转换
11、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是什么? (1)雨林地区有机质分解与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 (2)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土壤养分。
12、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人口增长和贫困;过度的迁移农业;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
13、田纳西河早期开发存在的问题(后果) (1)高强度种植棉花——土地退化 (2)扩大耕地与木炭炼铜——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恶化 (3)炼铜排放二氧化硫——酸雨
15: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16.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精选ppt
6
(三)区域地图
2008年
精选ppt
7
2009年
精选ppt
8
(四)用文字与数据表达区域地理
精选ppt
9
二、区域地理复习的知识整理
(一)初中地理知识的整理 1。整理的依据 (1)初中教材 (2)高中教材 (3)考试说明 (4)高考与模考试题 (5)教学经验
2。整理方式——专题整理 (见WORD文档)
精选ppt
10
(二)高中区域知识的整理 1。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分布、成因
精选ppt
5、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
气候: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与风力作用强
植被:植被稀少
土壤: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水 :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
2.人为原因
人口: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大
人类活动:“三过度一工一水”
精选ppt
20
6、西北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合理利用水资源
11
2。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形成
精选ppt
12
分析特殊地区气候类型成因
1.东非高原赤道地区热带草原气候 2.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热带雨林气候 3.南美洲南部东西两侧气候类型 4.大陆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 5.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6.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7.智利气候 8.两对“孪生兄弟”
精选ppt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能源丰富但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同步发展
(3)我国油气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精选ppt
19
4、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两点一线一面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经济、社会、生态
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地广人稀,有利于规模化生产;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1)形成条件: 自然: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规模化经营;距海港近,交
通便利 (2)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一井二牧三牛料”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确保水源;饲养良种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