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工作存在的
问题和对策
摘要:当前,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是我国社会经济综合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公共管理对其建设
的成效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工作不仅要对其公共设
施进行管理,也要对其投资的经济成本进行一定的管控。
因此,在新农村经济建
设过程中,要想高效开展公共管理工作,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全面思考怎样发挥出公共管理的关键推动作用,从而在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
平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其生活的幸福指数。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农村经济
建设中公共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虽然如此,农业人口仍然在我国人口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涉及到农业人口的生活水平。
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农业相关部门的人
员关注新农村经济建设的相关工作,尤其是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工作,
下文将对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希
望能够给相关的人员提供参考。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居住乡村人口为50979万人,占人口的36.11%,与第六次的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乡村人口减少了16436万人。
这说明大量的乡村人口正流入城镇,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
农村的经济建设远落后于城镇,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水平也不够理想。
为解决这种问题。
我国大力推行新农村经济建设,在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
中要时刻关注农村群众的经济利益与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整体成效。
1新农村发展视域下经济建设公共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我国城镇周边地区新
农村的发展建设工作。
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是我国各地区新农村发展建设工作中
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各地区新农村的发展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要想更好地完成当前各地区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公共管理。
在当前新农村发展视域下,经济建设工作中公共管理是指对新农村地区全部的经
济事宜进行科学合理的公共管控,其中包含了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的经济成本及
经济效益。
为了促进各地区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各地区政府可以科
学合理运用公共管理手段,在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全面发挥公共管理的重
要指导作用,以此来确保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顺利实施,以及各类资金成
本的正常流动,从而为我国整体新农村发展建设工作提供强劲助力,也为我国广
大的农村生活居民带来实际的好处。
2农村发展背景下经济建设公共管理的不足
对现实情况分析发现,农村在进行公共管理工作推动经济建设时所运用的方
式和城市公共管理大致相同。
这是因为农村开展公共管理经济建设工作相关经验
比较少,部分区域直接照搬城市模式,这就导致农村在进行这一工作时需要投入
数额巨大的资金。
此外,城市和农村在开展经济建设公共管理时需要完成的目标
是不同的,这一方式的运用会对经济建设效果产生一定的冲击,不利于农村居民
生活质量的提升。
对当前的情况分析发现,在进行农村公共管理工作时,部分投
资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汇总,从而增加人们的收益。
如果在这一情况下,选择运用城市公共管理模式,将资金用于娱乐设备的修建,
很可能会阻碍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限制经济的发展。
群众无法从中获得利益,
甚至会对公共管理经济建设的开展产生反对情绪。
因此,必须注重农村建设资本
的应用,确保其能够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最大化价值。
为了满足我国多元化
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已经根据公共管理需求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
但是,随着农
村经济实力的提升,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无法为公共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
特别是农村法律法规并不是非常健全,当农村群众出现
利益冲突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保障。
再加上农村群众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
等因素的影响,缺乏法治思维,这就导致公共管理工作无法高效开展。
此外,由
于农村经济市场监管工作得不到落实,较为混乱,农业企业想要开展农业投资时,
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内容,并且很担心缺乏法律法规作为保障,企业利益受损情
况发生。
没有充足的人才作为支持,是阻碍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地人才
数量较少,外来人才引进工作难度较高,导致在开展经济建设公共管理时人员的
专业程度不一。
而想要提升公共管理水平,将经济建设落实到位,增强农村经济
实力,就必须由专门的人才负责相关工作。
3新农村发展视域下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方面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文化保护政策
对于当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要落实到企业和个人,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
必严、违法必究,要用法律手段绿色安全地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和文化产业相关发
展工作。
完善的法律保障是企业和人民大刀阔斧干实事的有效后盾。
在符合法规
的前提下,各大知名企业和个人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大力开展文化项目及其推进
工作。
其次,对待知法犯法、不重视法律、目无法规、破坏文物、捣乱文化产业
发展的不法分子,应要求相关法律部门对其进行严惩,从而加强民众的文化保护
意识。
最后,增强地方政府进基层的实干行为,应设立相关政策和机构,允许企
业和民众发表个人的看法和建议,这有利于当地政策的规划和执行,真正做到政
府以人民为前提,走进群众中去,聆听群众的声音。
3.2创新区域公共管理意识,完善相关制度
区域公共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相关制度、法律法规为支撑,从而为区域经济
发展及区域公共管理提供明确的、清晰的行为标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
针对
区域经济合作中经济合作形式落后、政府无法准确把握干预经济的“度”等问题,区域内政府需要增强公共管理意识,搭建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框架。
公共管理不仅
仅是某一地区政府的职责,也是全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奋斗目标。
增强区域公共
管理意识应树立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打破传统的行政区治理模式,加强与
区域内其他地区的联系,携手共创现代区域公共管理体系。
区域内各政府应明确
区域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共同分析区域公共管理的重难点,根据管理需求划分
管理职责,重视区域公共管理治理盲区,可编制权责明细清单,各地方政府根据
责任清单来改善公共管理治理现状,促进区域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
同时,区域
内各政府应完善区域公共管理及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增强制度约束力,形成强有
力的区域协调机制,从制度层面约束政府各自为政的思想,遏制政府博弈论的发展。
因此,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多元主体合作治理体系,搭建区域经济
合作制度平台,不仅为区域公共事务处理提供了依据,还增强了区域经济合作主
体间的约束力。
这就要求国家及政府共同加大区域经济合作制度体系建设力度,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稳定的、公平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避免政府间的不
合理竞争。
3.3加强社会宣传
各类流媒体层出不穷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人在家中坐,了解天下事”的大数
据时代。
对于文化的宣传来说,流媒体的作用至关重要。
作为最受欢迎的媒介形式,互联网的快捷、便利、表现力强等特点为地方文化的宣传画上了浓墨重彩的
一笔。
尉氏县社会各界人士相互呼吁、相互号召,成为宣传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他们可以将其灵活性、自由性、便捷性的个人媒介作为载体,宣传自己家乡的文
化项目、旅游景点,弘扬文人故事、红色精神,帮助家乡文化走出当地、走出开封、走出河南、走出国门,为尉氏县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3.4优化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
为提高相关的财政支持的利用率,在规划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合理
分配资金在公共事业中的占比。
对农村的经济投入应着重于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
设尤其是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吸引优秀投资的基础,农村的经
济发展应结合自身特点,吸引优秀的外部投资,借助外部投资来实现经济的快速
发展。
教育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育的投入是新农村经济建设中不可
缺少的一环。
对于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学校要及时进行整改,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
地区可以向上级部门申请,借调城市的优秀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培训。
在开展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公共事业各方面的投资占比,提高财政拨款的利用率。
3.5完善农村基层岗位职能规划
对于我国部分地区农村的基层岗位职能规划不清晰的问题,部分地区可以从
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结构优化入手,根据当地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中公共管理的
实际情况,对相关部门的组织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比如可以依据当地实际
的物资调配、资金管理等职能重新组建有关部门,此外也可以采用不记名投票的
方式,挑选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具体的公共管理工作。
这部分选举出的工作
人员既要了解本地农村经济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也要与当地农村居民有一定的
良好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当地经济建设工作的公共管理。
最后,各地区也要加
大在基层岗位干部群体中对当地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公共管理利好方面的宣传力度,以此提高其对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认知水平,以便让其更好地投入到公共
管理工作当中,从而增进公共管理的成效。
3.6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
我国农村的整体文化教育水平低于城市,在村干部中也是如此。
在部分地区
甚至出现了村委会数十年没有换届的情况,村干部成员结构单一,农村工作环境
沉闷,缺乏创新。
因为这个原因,大部分从农村走出来的优秀人才,不愿意回去
建设家乡。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推行了“第一书记”制度,积极引导优秀大学
生建设农村,但在部分地区,这一制度变成了一些工作人员的镀金之旅。
这种情
况极大地影响了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
为保障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相关的政府部门应积极与本地的优秀毕业生进行沟通,对于有意向建设家乡的学生,给予多方面的考核,将其放置到合适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来更新村干部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有朝气的干部队伍。
结束语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各地区加强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公共管理是提升
当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的有效办法。
公共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加
快我国各地区农村的基础建设及经济发展进程,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黄佳成.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管理探讨[J].情感读本,2019(32):97.
[2]汤林硕.我国农村公共管理问题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111.
[3]邢坤.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风景名胜,2019(04):230.
[4]傅云龙.现阶段农村公共管理的改进与发展[J].青年与社会,2019(01):30.
[5]赵路.合作治理与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长江丛
刊,2018(30):132.
[6]袁朝.新型城镇化形势下乡镇公共管理职能创新[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
产权),2018(05):91-92.
[7]周英佳.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公共管理的联系分析[J].南方农
机,2018,49(05):91.
[8]朱海琴.论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
技,2018(06):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