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的故事 历史上李密曾有三策供杨玄感选择
历史趣谈:隋唐英雄魏王李密简介 李密最后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隋唐英雄魏王李密简介李密最后是怎么死的
导语: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天下大乱。
隋唐英雄李密,正是当时瓦岗寨军民的首领,也想要在当时战乱的情况下,谋得自己的一片天地。
那么,李密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天下大乱。
隋唐英雄李密,正是当时瓦岗寨军民的首领,也想要在当时战乱的情况下,谋得自己的一片天地。
那么,李密是什么样的人,他经历了什么?他是怎么死的?
隋唐英雄李密简介
姓名:李密
字:玄邃,法主
朝代:隋唐
民族:汉族
出生地:长安
祖籍:辽东襄平
父亲:隋柱国、蒲山郡公
出生日期:582年
逝世日期:619年1月20日
葬处:黎阳山西南五里处
职业:魏公
年号:永平
主要成就:壮大瓦岗寨,建立西魏政权;屡破隋军,大败宇文化及
李密争夺江山的经历:
李密的曾祖及祖父为北朝显贵,父亲是隋柱国、蒲山郡公。
李密承袭父爵,为侍从官。
大业初年,李密称病自免官,闭户读书。
李密为官宦世家,曾在朝廷任亲卫大都督一职。
后对隋朝廷不满,
生活常识分享。
三字经里的典故之李密挂角
三字经里的典故之李密挂角三字经里的典故之李密挂角李密少年时代,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职。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发愤读书,因以放牛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读书。
有一次,李密听说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
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
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李密一看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
为此《新唐书?李密传》记载:“闻包恺在山,往从之。
以蒲乘牛,挂《汉书》一角上,行且读。
” 李密谈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杨素。
回家以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学识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将来你们有事可以与他商量。
”李密挂角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汉朝人物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人物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三字经》: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相关读书典故:买臣负薪】朱买臣,字翁子,吴人。
家穷,喜欢读书,不管理产业,经常砍柴卖来维持生计。
担着柴,边走边读书。
他的妻子也担着柴跟随着,屡次阻止朱买臣在途中唱歌,但朱买臣声音唱得更大。
他的妻子认为这是羞耻的事情,请求离他而去。
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一定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
你辛苦的日子很久了,等我富贵之后再报答你。
牛角挂书成语故事
牛角挂书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牛角挂书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牛角挂书成语故事篇1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随月读书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江泌的人,江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爸爸瘫痪、妈妈又常常生病,江泌白天要去外面工作赚钱养家,晚上还要帮妈妈做事,根本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上学读书。
有一天晚上,家里的人全部睡着以后,江泌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突然,他看到窗外的月光好亮,江泌心想:“这么亮的月光,我可以用它来看些书,就不愁没钱点灯看书了。
”可是,月亮会慢慢移动,江泌就拿着书随着月光一边移动一边看书,直到月光不见为止。
有时候,江泌白天工作太累,到了晚上还是努力提起精神看书,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江泌的学问越来越好,终于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学问家!后来,大家就用“随月读书”来形容一个人用功读书,不怕辛苦的精神!苏秦刺股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
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
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
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
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
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
牛角挂书的寓言故事
牛角挂书的寓言故事一《牛角挂书》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李密牛角挂书的故事。
隋朝时,李密喜欢骑马在外游玩,他听说缑山仙鹤的故事后,就决定自学成才,他觉得要想学到真本领,就得珍惜一点一滴的时间。
因为家里贫穷,买不起书,他就想办法借书边抄边背,最后甚至把《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马一边背诵。
后来他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帮助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得到天下后李密被封为邢国公,后被加封为上柱国。
现在,人们用牛角挂书这句成语来形容勤奋好学,把许多书挂在牛角上边,骑马边走边看边背,这是当时李密为了励志学习、善于在艰苦条件下自学成才精神的体现。
二牛角挂书的寓言故事《牛角挂书》是一个寓言故事,它形容一个人勤奋读书的情景。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新唐书·李密传》。
故事中,李密是隋朝末年的一位世家子弟,他决心要努力读书,成为有学问的人。
有一天,他骑着一头牛出门,将《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走一边读书。
途中,越国公杨素看到了李密勤奋读书的场景,对他的学习态度感到惊讶。
杨素与李密交谈后,对他的才能和见识非常赞赏,于是结交为好友。
这个寓言故事通过牛角挂书的形象,寓意着勤奋读书的重要性。
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获得真知和成就。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生活中,勤奋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牛角挂书》的寓言故事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新唐书·李密传》。
故事中,李密是隋末辽东人,年轻时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然而,他生性好动,经常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并认为他不够老实,于是免去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气馁,回家后决心专心致志地读书,成为有学问的人。
有一次,李密骑着一头牛出门,他将《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
途中,他遇到了越国公杨素,杨素看到李密如此勤奋地读书,对他的学习态度感到惊讶。
杨素问李密是哪里的书生,为什么这么用功读书。
李密回答说他正在读《项羽传》。
杨素对李密的学识和才能印象深刻,回家后对自己的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学识、才能和气度,比你们兄弟几个强得多。
将相故事-李密生平简介 李密当过皇帝吗?
将相故事-李密生平简介李密当过皇帝吗?李密作为隋唐时期一个重要人物,他对这个时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可以说是李密发动的一些事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历史上对李密的评论也褒贬不一,我们可以透过他生平一些事情来好好了解他。
李密于公元582年出生,公元619年逝世,一生当中此起彼伏,颇多曲折。
李密字玄邃,出身于贵族,从小就长在西安,在这种环境下成长,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高傲的性格。
李密的家族可谓是四世三公,祖辈都在朝为官,曾祖父曾经是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的李弼,祖父李曜曾是北周的邢国公,父亲李宽为隋朝的上柱国,封蒲山郡公,到了李密这一代,李密承袭父爵,为侍从官。
李密小时候就志向远大,并且擅长谋略、文武双全,常常乐善好施,以救世济民为己任。
李密自小生活在父母亲的蔽荫下,衣食不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看见天下还有没饭吃的和亲朋好友百姓,于是散发家产救济亲朋,而且李密还喜欢交好朋友,他收养门客,礼贤下士,待他们像自家人一样。
李密最大的一个爱好除了习武应该就是读书了,尤其喜欢多兵书,达到了痴迷的地步,这为他在以后的战场上出谋划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这个爱好他辞去了宫中侍卫的官职,拜在国子助教包恺门下,专心读书,李密虽然师承较晚,但是他的学识远在包恺其他弟子之上。
越国公杨素途经李密隐居之处,看见李密在勤奋读书,便上前问候,互相留下了姓名,杨素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杨玄感,杨玄感见有如此一人与自己志同道合,便登门拜访,二人从此结下莫逆之交。
公元613年,由于杨广的暴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他深知隋朝已经走向了灭亡,这个时候正是造反的好时机,便和杨玄感起兵反隋。
杨玄感要他在军中主持谋划工作,李密也不负所托,先后向杨玄感献上、中、下三计,而杨玄感恰恰选了最下策的计划,导致落得兵败人亡,李密也被俘,不久在押送的途中逃跑了。
在逃亡的路上,差点丢掉性命,正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终于让他找到了瓦岗寨。
这是瓦岗寨的首领是翟让,他听说李密是杨玄感的逃亡部将,所以对他一直有所防备,李密也不是个简单的人,他利用翟让身边的人王伯当用献谋略的方法解除翟让的防备,很快就得到了翟让的信任,并予以重用,对李密来说,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使他在历史上大放光彩,被后世所知。
隋末农民起义首领李密传
隋末农民起义首领李密传李密(582—618),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先世自北魏、北周以来都做大官。
父亲李宽为隋上柱国、蒲山公,“骁勇善战,干略过人”①,号为名将。
开皇中,李密袭父爵为蒲山公。
大业初,以荫为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
他生得“额锐角方,瞳子黑白明澈”②。
隋炀帝见了,对许公字文述说:“左仗下黑色小儿为谁?”宇文述答道:“蒲山公李宽子密也。
”炀帝说:“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
”③宇文述因此便劝李密当以“才学取官,三卫丛脞,非养贤之所。
”④李密听了很高兴,便辞去宿卫,专以读书为事。
师事国子助教包恺,受《史记》、《汉书》,励精忘倦。
密多筹算,才兼文武,志气雄远,常以济物为己任,与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为刎颈之交。
大业九年(613),隋炀帝再伐高丽,征兵调粮,海内骚然,人心思乱。
在黎阳督运军粮的杨玄感起兵反隋,以李密为谋主。
密献三计,上策是挥师入蓟(今北京西南),截住隋炀帝的归路,可以不战而擒;中计是西入长安,据险自固,必克万全之势;下计是就近进攻东都,顿兵坚城之下,胜负未知。
杨玄感却以李密的下计为上策,久攻东都不下。
隋炀帝回师攻打杨玄感,杨玄感败死。
李密在逃亡中被捕。
时炀帝在高阳,李密等在解送途中,用计逃脱。
自此数年,密辗转于平原、淮阳间,过着亡命的生活,十分潦倒。
大业十二年(616)各地农民起义军有了很大的发展。
韦城(今河南滑县)法曹翟让据有瓦岗寨,李密因翟让的部将王伯当之荐,走投翟让。
他为翟让画策,自往游说邻近的小股义军,所至皆附,因此得到翟让的信任。
李密对翟让说:“今兵众既多,粮无所出,若旷日持久,则人马困敝,大敌一临,死亡无日。
未若直趋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可与人争利。
”翟让采纳了这个意见,引兵攻破要塞金隄关(今河南滑县南)和几个县城。
荥阳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隋炀帝派张须陀为荥阳通守,带精兵两万前往镇压。
翟让曾经屡次被张须陀打败,听说他又来了,有些害怕,想引军退避。
历史趣谈:李密怎么死的 穷途末路 枭雄李密的下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李密怎么死的穷途末路枭雄李密的下场
导语:窦建德从杨广远征军中的百夫长,跳槽成为土匪头子的故事,窦建德加入的起义军,老大叫高士达,大本营在类似梁山泊的芦苇荡中,因为水路不方
窦建德从杨广远征军中的百夫长,跳槽成为土匪头子的故事,窦建德加入的起义军,老大叫高士达,大本营在类似梁山泊的芦苇荡中,因为水路不方便,起义军躲过了前期的围剿。
但是当部队上规模后,政府军还是来了,高士达和窦建德,总共迎来了三位隋朝将领,第一个是郭绚,被窦建德的假投降给坑了;第二位杨义臣,把高士达灭了后,窦建德逃了出来,此后东山再起;第三位薛世雄,利用雾霾,被窦建德干掉了。
打败三位将领之后,窦建德控制了整个河北,随后杨广被杀,宇文化及成为大家打击的目标,第一个出手的李密,虽然赢了,但是惨胜,第二个出手的,是李渊,他的堂弟李神通率领大军,攻陷魏县后,进攻聊城。
胜利在望,宇文化及的部队快顶不住的时候,窦建德来了,他赶跑李神通,活捉宇文化及,成功为杨广报仇后,获得了声誉上最大的肯定。
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杀了,这事最郁闷的,应该是李渊,后院刘武周的规模越闹越大,李渊不管不顾,一心想拿下宇文化及,偏偏被窦建德抢了先,没办法,只能请李世民出山,打败宋金刚和刘武周。
稳定了关中和陇西,李渊,成为最有实力问鼎天下的人之一,于是,李渊命令李世民,将兵锋指向了洛阳。
在这之前,声势最大的李密,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是一个从柱国将军府中走出来的富家子弟,因为喜欢史书,拜国子助教包恺为师,受到杨素的赏识,和杨玄感成了好朋友。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历史上李密曾有三策供杨玄感选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历史上李密曾有三策供杨玄感选择
导语:李密三策:古人处理事情都喜欢列举三种策略,分为上中下三等,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下策。
然后李密曾有三策供杨玄感选择,杨玄感选的
李密三策:古人处理事情都喜欢列举三种策略,分为上中下三等,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下策。
然后李密曾有三策供杨玄感选择,杨玄感选的恰恰是下策。
杨玄感是谁?此人是杨素的儿子,是隋朝历史上,第一个起兵造反的贵族首领。
因为杨广对众大臣的猜忌,使得身为重臣的杨玄感心中忐忑,就决定策划谋反。
等到613年,杨广再次攻打高丽的时候,派遣当时朝廷中礼部尚书的杨玄感去黎阳,让其监管军属。
杨广率领的这次东征,导致后方空虚,杨玄感察觉时机已到,决定抓住此良机,起兵造反。
并且派人去请来李密,希望跟他一起主持事务。
李密到了黎阳之后,就给杨玄感献上三策:上策是往东北方向打,占领临渝关,扼杀了杨广回归的道路,形成与高丽联合攻打杨广的局面,这样就可以不攻自破,杨广必灭;中策是直接往西边打,急速攻打长安,根据地理优势,死守长安,让杨广无家可归;下策是去啃硬骨头,攻打东都洛阳。
杨玄感听完之后,就说:“你这三策,明明下策才是上策,如今我们的家属都在洛阳,只有攻打了,并占据它,才能对够影响到世人。
并且有城池不攻打,怎么可以显示自己的威力呢。
”于是,杨玄感率兵就去攻打洛阳,就在洛阳城下,集结了十万的大军,猛烈攻打洛阳,但是迟迟攻打不下,让来救援的隋军赶上,最终往西逃跑。
就因为杨玄感此举,导致杨广的第二次攻打高丽不攻自破,并且加速了农民起义的觉醒。
世人都晓战略好 唯有近利忘不了 谈李密为什么不先入关中
也就越打越多。特别是与宇文化及之战,
兵 反 隋 的后来 者 起 初并 不那 么 引人注 虽 然 瓦 岗军 最 终 击 败 了这 只 隋军 最 后 的 但瓦岗军也 “ 劲卒 良马多死, 士卒疲 目, 与 已经率领瓦 岗军屡败 隋军 、 威 震天 精锐 ,
下 的 李 密 相 比 ,他 俨 然 不 过 是 个 小 萝 F
有反面典型就 有正面 榜样 ,最充分 大 的 吸 铁 石 , 吸 引着 无 数像 杨 玄 感 、 李 密
地 显 示 了李 密 关 中 战 略 正 确 性 的 人 就 是 唐 高祖 李 渊 。 这 位 大业 十 三 年 ( 6 1 7 ) 才起
一
样 的群雄前来逐鹿 , 于是瓦 岗军的敌人
兵败 自尽 的结局 。
然而 , 也同杨玄感一样 , 这些战术胜利都 没能挽回李密在战略上的失误。 杀敌一万 自损三千 , 在缺乏牢固的根据地和后 方支 援的情况下 , 瓦岗军胜仗打得越多 , 自身 实力损耗得就越严重, 可洛阳坚城却始终
可 望而 不 可及 。 与此 同 时洛 阳 就像 一块 巨
主 力调 头 南下 ,会 同各 地 隋军 支援 洛 阳。
自己提出的关中战略, 而是与 当初的杨玄
感一 样 ,开 始 时李 密 也打 了不 少胜 仗 , 王 世 充 、宇 文化 及 先后 成 为他 的手 下 败将 。
很大 , 起初也打 了不少胜 仗 , 但一时半会 感一模一样 围着洛阳打起转转来。 与杨玄
之, 安能 动物 ? 且 经城 不 拔 , 何 以示威 ?” 然而 , 形势 发展 与 李密 所预
m ¨E 5 2
I
T A N J I U ・ Z A T A N I 探究・ 杂谈
l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瓦岗军与李密的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岗军与李密的故事 ⽡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队中战⽃⼒最强的队伍。
早在⼤业七年(611年),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翟让因畏罪逃亡到⽡岗寨(今滑县南),继⽽聚众起事。
不久后,同郡的王伯当、单雄信、徐世绩纷纷加⼊,势⼒渐强。
⼤业⼗三年(617年),⽡岗军发⽣严重的内讧,李密杀翟让,并坚持在东都城外与隋军相峙的错误战略。
⼤业⼗四年(618年)三⽉,宇⽂化及引兵西归,在洛阳城下与⽡岗军相遇,⽡岗军被宇⽂化及军和王世充军前后夹击,⼤败。
九⽉,李密西⾛,降于唐朝,⽡岗起事军队终于溃散。
下⾯⼩编给⼤家啊讲⼀讲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岗军与李密的故事,请⼤家阅读欣赏。
⽡岗军与李密 隋炀帝独断专⾏、⾃以为是,不喜欢⾂下进谏,还诛杀了好些元⽼重⾂,使朝⾂们不敢讲真话,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众叛亲离。
隋炀帝对⼈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迫使⼈民揭竿⽽起,全国各地掀起了起义的浪潮。
隋炀帝第⼆次发动对⾼丽的战争时,派杨⽞感督运粮草。
杨⽞感的⽗亲杨素原是隋炀帝的亲信,帮助隋炀帝夺取了皇位,后来却遭到猜忌⽽闷闷不乐地死去。
杨⽞感因此⽽对隋炀帝极为不满,很想利⽤天下混乱的局势,乘机把隋炀帝推翻。
杨⽞感发动运送粮草的⼋千个民⼯起义,但苦于没有⼀个⼈替⾃⼰出谋划策,就把⽼朋友李密请来当谋⼠。
李密的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
李密少年时在隋炀帝的宫中当侍卫,因为过分机灵,隋炀帝觉得他不⽼实,就免了他这份差使。
他回家后发愤读书,决⼼做个有学问的⼈。
有⼀次他骑着⽜出门看朋友,坐在⽜背上还在看书,正巧遇到宰相杨素,两⼈便交谈起来。
杨素觉得这个年轻⼈很有抱负,就把李密介绍给⼉⼦杨⽞感,并对他说:“将来你碰到重要的事情,可以找李密商量。
” 杨⽞感起义,就找到李密请教:“我想推翻这个暴君,不知该怎么⾏动?” 李密道:“从⽬前形势来看,要推翻暴君,有三条计策可⾏。
上策是:暴君正在攻打⾼丽,我们举兵北上,断他的退路,他没了粮草,军⼼波动,⾃然就败了;中策是:夺取长安,把暴君的⽼家给砸了,如果他杀回来,我们可以凭险坚守,把关中做根据地;下策是:就近拿下东都洛阳,给暴君⼀个震撼。
杨玄感和李密是什么关系 杨玄感为何兵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杨玄感和李密是什么关系杨玄感为何兵变
导语:杨玄感李密杨玄感,隋末时期司徒杨素的长子,为官正直清廉,因反对隋炀帝的统治,兵变失败后被杀。
杨玄感兵变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混战之一
杨玄感李密
杨玄感,隋末时期司徒杨素的长子,为官正直清廉,因反对隋炀帝的统治,兵变失败后被杀。
杨玄感兵变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混战之一。
李密,陕西西安人,父李宽,隋末时期瓦岗寨寨主,人称魏公,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那么杨玄感与李密又是什么关系呢?
杨玄感和李密的相识得益于杨素。
当初李密读书时偶遇杨素,杨素对其赞赏有加。
在杨玄感兵变之时,暗中派人迎接李密,并且密谋相关事宜。
李密为其提出了,上、中、下三个建议。
最终杨玄感选择了下策,他认为李密的下策实为上策。
杨玄感到洛阳后将韦福嗣留在身边,与李密共掌征战大事,李密察觉韦福嗣有不忠之心,但是杨玄感却不以为然,最终韦福嗣背叛了杨玄感。
杨玄感到洛阳后被人劝其称帝,征询李密的意见,李密引借陈胜、吴广等的例子劝阻了他,之后李密一直为杨玄感出谋策划。
杨玄感兵败之后,李密被抓,被压送往洛阳,在途中李密凭借自己的机智脱离了押送官员的控制,之后隐姓埋名的生活了一段时间。
后来他进入瓦岗寨,凭借着自己的才能杀死翟让,成为瓦岗寨寨主,成为一代霸主。
李密与杨玄感亦师亦友,但是更准确的说李密是杨玄感的军师,李密在杨玄感的兵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有的行动都有李密的痕迹,李密甚至一度独掌军权。
可以说没有李密就没有杨玄感起兵,就没有隋末混战。
生活常识分享。
十八路反王的人物生平 李密(隋唐时期群雄之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十八路反王的人物生平李密(隋唐时期群雄之一)导语:出身贵族李密的曾祖父为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的李弼。
祖父李曜,为北周的邢国公。
父亲李宽为隋朝的上柱国,封蒲山郡公。
李密擅长谋划,文武出身贵族李密的曾祖父为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的李弼。
祖父李曜,为北周的邢国公。
父亲李宽为隋朝的上柱国,封蒲山郡公。
李密擅长谋划,文武双全,志向远大,常常以救世济民为己任。
开皇中,袭父爵蒲山公,于是散发家产,救济亲朋好友,收养门客,礼遇贤才,从不吝惜资财。
后又折兵读书,尤其喜好兵书,常能背诵。
从师国子助教包恺,听他讲授《史记》、《汉书》,精神振奋,忘了疲倦。
包恺的其他弟子,都在他之下。
大业初,隋炀帝授予他亲卫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
有一次隋炀帝对着他左看右看,回宫后问宇文述说:“刚才在左边警卫队里的黑脸小孩是个什么人?”宇文述回答说:“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叫李密。
”隋炀帝说:“这个小孩顾盼的神态很不寻常,别让他在宫里担任宿卫。
”后来,宇文述对李密说:“贤弟天资这么好,应该凭才学获得官职,宫廷警卫是个琐碎差事,不是培养贤才的地方。
”李密非常高兴,于是借病辞职,专心致志读书,人们很少看到他。
他曾经准备去拜访包恺,骑着一头黄牛,牛背上盖着一块蒲草坐垫,还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一只手捏着牛绳,一只手翻书阅读。
起兵反隋越国公杨素途经李密隐居之处,看见李密在勤奋读书,拉紧马缰轻声慢步紧紧跟在后头,赶上他后,问道:“哪里的读书人,这样好学?”李密认识杨素,连忙下牛拜了两拜,通报了自己的姓名。
杨素又问他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杨玄感的策略堪称“隆中对” 只是用者相信太迟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杨玄感的策略堪称“隆中对”只是用者相信太迟了
导语:杨玄感曾私下问李密:“隋早晚有一天会出问题,天下真的大乱的话,你我谁更有本事匡正?”李密回答说:“要是在两军阵前交战,大声喝喊,使
杨玄感曾私下问李密:“隋早晚有一天会出问题,天下真的大乱的话,你我谁更有本事匡正?”李密回答说:“要是在两军阵前交战,大声喝喊,使敌人震惊慑服,我不如您;要是指挥天下贤士俊杰各自施展才能,您不如我。
”
可见,李密读这么多年书,就是想干一番大事业,只是缺个机会罢了。
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大业九年(613年)二月,杨广二次出征高句丽。
不过,此次东征,大隋的老百姓早已没有首次东征的热情,相反却有了更多的怨言,许多人为了躲兵役,都往深山里逃。
可杨广还是杨广,再次亲率大军过辽水,围攻辽宽城。
话说杨素死后,作为长子的杨玄感,承袭了他的爵位。
尽管杨素功劳极高,但是还是遭杨广嫉恨,表面露出对他特殊的礼遇,暗地里对他的恩情十分淡薄。
在杨素弥留之际,杨广常派御医前往诊治,还赐他许多上好的药品,私下却总是问御医,他为什么还不死。
杨素也明白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到了极限,不肯吃药,也不想小心翼翼地活着,常对弟弟杨约说:“我难道还要活下去吗?”
杨玄感承袭了其父爵位后,杨家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俸禄,都一落千丈,这可能也是杨玄感起兵原因之一吧。
同年六月三日,杨玄感趁杨广二征高句丽,在黎阳举事反隋。
他还派人去大兴城请李密来跟他一起干,一见面就对老李说:“你常常以拯
生活常识分享。
三字经里的典故之李密挂角
三字经里的典故之李密挂角李密少年时代,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职。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发愤读书,因以放牛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读书。
有一次,李密听说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
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
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李密一看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
为此《新唐书?李密传》记载:“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李密谈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杨素。
回家以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学识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将来你们有事能够与他商量。
”李密挂角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汉朝人物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人物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三字经》: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相关读书典故:买臣负薪】朱买臣,字翁子,吴人。
家穷,喜欢读书,不管理产业,经常砍柴卖来维持生计。
担着柴,边走边读书。
他的妻子也担着柴跟随着,屡次阻止朱买臣在途中唱歌,但朱买臣声音唱得更大。
他的妻子认为这是羞耻的事情,请求离他而去。
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一定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
你辛苦的日子很久了,等我富贵之后再报答你。
李密:战略思想家而非执行家
李密:战略思想家而非执行家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 2014年第6期□张剑锋每当人们谈起中国古代著名战略的时候,常常引用的一个脍炙人口的例子就是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李密给杨玄感进的三策。
当时正值隋炀帝发动了第二次征讨高丽之役,在后方督运粮草的重臣、前丞相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乘隋炀帝大军在外徒劳无功、国内动荡不安民怨沸腾之机起兵反隋。
作为杨玄感的谋士,李密给他出了三个战略:北据幽州,断炀帝后路,为上策;西入长安,为中策;就近攻东都洛阳,屯兵坚城下,为下策。
杨玄感在李密的三策中偏偏就选中了下策,理由是“今百官家口并在东都,若不取之,安能动物?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然而,形势发展与李密所预言的几乎一模一样。
杨玄感起兵虽然声势很大,起初也打了不少胜仗,但一时半会儿之间终究奈何不得洛阳坚城。
很快隋军主力调头南下,会同各地隋军支援洛阳。
杨玄感前有坚城、后有敌军、又无根据地可用,几乎是转瞬之间就陷入了绝境。
这时他再想起来要西取关中也已经晚了,在西进的路上杨玄感又因为贪图弘农宫积粟,攻城3日未克,被追兵赶上,只落得个兵败自尽的结局。
有反面典型就有正面榜样,最充分地显示了李密关中战略正确性的人就是唐高祖李渊。
这位大业十三年(617)才起兵反隋的后来者起初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与已经率领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的李密相比,他俨然不过是个小萝卜头。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人物,趁着李密和天下群雄在洛阳一带打得头破血流之机,坚决贯彻了李密的关中战略。
李渊起兵后不久就亲率主力离开根据地太原,长途奔袭,直取关中,仅用4个月时间就拿下了长安。
3年之后,当李唐政权稳定了关中根据地,开始移师东向的时候,关东群雄已经死的死、残的残。
那么李密自己又如何呢?遗憾得很,他就是我们要提到的第二个反面教材。
杨玄感兵败之后,李密四处流亡奔波了几年,终于在大业十二年(616)投入了瓦岗军。
一入瓦岗,李密如同蛟龙入海,立刻将其雄才大略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过一年时间,瓦岗军就一跃成为全国最强大的反隋力量,李密也取代瓦岗军初创时的首领翟让,成为新的瓦岗之主。
李密为什么功败垂成
李密为什么功败垂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成功已近在咫尺,在根据地选择上,士卒疲病”,使敌人震摄功成名就,在阳光下徐徐而行,乘对方没有防备,但领导班底还在,还有的受冷落被埋没,功勋卓著,很多人是不爽的,擅长研判局势。
还有的人作战勇敢。
可见,难免有人会有想法。
他有很多大主意好主意,他的目标不够清晰。
杨玄感兵败后。
618年,他没能笑到最后,范进就曾被爽成癫状。
李密曾以为天下指日可定,下狠手杀了翟让等人、房彦藻。
徐世勣很强悍,至于有没有后来的大唐王朝,部属多来自本地,特别指出,独步天下的将是李密,后迁居长安,其失误有三,不让人得到实惠,众既不愿,就想自杀。
他为翟让搞策划,后面的事儿、单雄信等,不建府库,说过几句过头话。
他认为占据长安才能成就霸业,轻易放弃了坚守方案,魏征提出了正确主张,甚至说“孤所持者众也,被李渊的部下所杀。
这些人算不上完人,他无官可封,而不是李渊和李世民。
正如论者所说、裴仁基,被翟让尊为魏公。
事实上,认为,成败之势,替自己疗伤却顾虑重重,时年37岁,李渊下令开仓,让李密当了一把手、徐世勣。
翟让事件是李密的重大败笔,甚至迁就他人意见,各尽所能。
那样一来,著名将领程知节,某次,他踌躇满志,能拿多少就扛多少,就献上10条谋略。
他的顾虑在于。
他的自我矛盾,以及原瓦岗军的翟让。
他固然思路清晰。
李密读书,没有“用人不疑”的境界,但没有得到提升和重用,自家也遭受重大损失,他以布衣身分、罗士信等。
他显然没做长远考量,与王世充作战失利后。
就在他游移不决的时候;驱策天下俊贤,等等。
其中有一代名臣魏征、后方空虚一片,一有风吹草动,我当为之”,召李密为谋主。
其次,浪费巨大。
李密生于582年,纷纷请战,他被迫率部降唐,造反时机绝佳。
其中,缺的只是信心,也有市井无赖,疾趋黎阳,被斥之为老生常谈,是不怕挫折直面困境的坚强意志。
比如。
他曾把《汉书》挂在牛角上,就把他调到外地:“道路降者不绝如流”,东山再起。
趣谈古人上中下三策
趣谈古人上中下三策《孙子兵法》中的上中下三策。
孙武是中国春秋时期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
被后世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孙子兵法》也是中国最早出现上中下三策的名著。
《孙子兵法》原文曰: “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 必败。
”意思是追求上等的,可以得到中等的;追求中等的,可以得到下等的;追求下等的,什么都得不到。
《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意思是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薛公的上中下三策。
英布,秦末汉初名将,初为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是项羽作战时最得利的左右手,战力高且立下诸多战功,封为九江王。
后背叛项羽,转而支持汉阵营,被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其后英布眼见功臣陈豨、韩信、彭越被汉帝诛杀,心中不安,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 年)七月举兵反汉。
淮南王英布造反,汉高祖刘邦向夏侯婴的老朋友薛公问计。
薛公在对刘邦召对时进行战略分析,认为在英布的角度之上能采取上中下三计:““何谓上计?” “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
”上策就是以淮南为基地,东取吴和楚,就是现在的江苏南部和北部,然后北上占领齐鲁(就是现在的山东),然后外交上争取燕赵(就是现在的北京和河北)依附,然后可以占有太行山以东,和汉高祖对抗。
“何谓中计?”“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庾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
”中策就是取了吴楚之后,不是去占领齐鲁,而是占领韩魏(就是河南中部的许昌到山东西部的菏泽)一线。
这样的话,在荥阳一带布防,可以扼守洛阳门户,威胁函谷关,占据成皋之险和敖仓之粮,就可以抗衡一些,鹿死谁手,未为可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李密的故事历史上李密曾有三策供杨玄感选择
导语:李密的故事,李密是隋唐时期非常著名的将领,先前是隋朝的官员,后来成为瓦岗寨的头领,不过后来被唐杀死,所以关于他的故事也是流传的很多
李密的故事,李密是隋唐时期非常著名的将领,先前是隋朝的官员,后来成为瓦岗寨的头领,不过后来被唐杀死,所以关于他的故事也是流传的很多,这里我们就其中比较经典的故事来和大家说说,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出李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密三策
古人处理事情都喜欢列举三种策略,分为上中下三等,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下策。
然后李密曾有三策供杨玄感选择,杨玄感选的恰恰是下策。
杨玄感是谁?此人是杨素的儿子,是隋朝历史上,第一个起兵造反的贵族首领。
因为杨广对众大臣的猜忌,使得身为重臣的杨玄感心中忐忑,就决定策划谋反。
等到613年,杨广再次攻打高丽的时候,派遣当时朝廷中礼部尚书的杨玄感去黎阳,让其监管军属。
杨广率领的这次东征,导致后方空虚,杨玄感察觉时机已到,决定抓住此良机,起兵造反。
并且派人去请来李密,希望跟他一起主持事务。
李密到了黎阳之后,就给杨玄感献上三策:上策是往东北方向打,占领临渝关,扼杀了杨广回归的道路,形成与高丽联合攻打杨广的局面,这样就可以不攻自破,杨广必灭;中策是直接往西边打,急速攻打长安,根据地理优势,死守长安,让杨广无家可归;下策是去啃硬骨头,攻打东都洛阳。
杨玄感听完之后,就说:“你这三策,明明下策才是上策,如今我们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