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流经济学形成的意义与局限——经济热点讨论之六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上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日益加深,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共同体。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全球化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的影响,并分析其对不同经济体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西方经济学以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推动了全球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市场经济观念的确立,使得经济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在资源配置中起到核心作用。

市场的开放与竞争,加速了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形成,促进了各国之间贸易与投资的深入发展。

西方经济学强调市场优势和比较优势,使得国际间的分工更加明确,实现了效率的提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西方经济学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放型经济,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自由贸易政策的采取,使得国际间的贸易壁垒逐渐降低,促进了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跨国流动。

西方经济学倡导的开放型经济,使得各国能够充分利用和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速了全球资源的流动,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此外,西方经济学关注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问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政策和制度建议。

西方经济学对于市场失灵的研究,使得各国能够更好地认识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调控和监管措施。

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西方经济学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经验尤为重要。

通过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念和实践,发展中国家可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西方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和背景,不一定适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

发展中国家在实践中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目标,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和措施。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其市场经济观念和自由贸易政策推动了全球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升。

经济学意义

经济学意义

LOGO
再次,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是在吸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份的基础上,在同形 形色色的庸俗经济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资本论》问世一百多年 来,一直遭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责难和攻击。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 些重要人物也总是拿他们的各种理论来对抗和抵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我们要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必须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 学,只有这样,才能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同时,经济在发展,时代 在前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不断向前发展。在新的形式下,面对 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只有在合理地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有 益成果中才能不断发展。
LOGO
第一、整个银行制度能创造出货币的论点。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货币市场上,很有可能出现类似的银行制度多倍 扩大或收缩货币数量的情况。当条件成熟时,我国也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来推动货币政策以便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事实上,我们在一 定的程度上执行了货币政策。以此而论,西方经济学的银行制度可以 扩大和收缩货币流通量的论点值得我们借鉴。 第二、消费函数的概念。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同样存在 着不同数值的国民收入与其消费量之间的关系,即存在着消费函数。 当消费函数得以确定后,根据预期的国民收入也可以求得与之相应的 消费量和储蓄量。这两个数据同样对我国的经济计划和宏观调控起着 重要的作用。因此,消费函数是值得引进的一个西方经济学概念。
LOGO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 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应至少有三层意义:第一,这是在总结一个时期以来发展和改革的经 验教训基础上得出来的结论,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第二,是对今后 长期经济工作全局的具有方向性、指导性的大政策,因为十七大本身 是管战略的,是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作战略布局。第三,这 句话根本就是对计划经济历史经验在当前条件下的一种辨证的重新肯 定。

西方经济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西方经济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西方经济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启示引言:西方经济学是指起源于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学理论和思想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研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将从市场经济、自由贸易、经济增长等方面探讨西方经济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能带来的启示。

一、市场经济的推动市场经济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强调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和供求关系的调节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西方经济学将市场经济视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的重要机制,其强调市场的效率和自主性,旨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大化利益。

这一理论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即通过市场机制的发挥,可以激励个体创新精神和积极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自由贸易与全球化西方经济学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开放市场和降低贸易壁垒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繁荣。

自由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自由贸易促进了国际分工和经济合作,使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实现利益的互惠和共赢。

其次,自由贸易扩大了市场和消费者选择,提高了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多样性。

最后,自由贸易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为各国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和竞争平台。

三、创新与科技进步西方经济学注重创新和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西方经济学的这一观点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即重视教育和科技投入,鼓励创新和科技研发,可以推动经济从低效率向高效率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政府的作用和市场失灵西方经济学认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重要的,既要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又要纠正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自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公共利益的情况,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和调节。

政府对市场的规制和监管能够实现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分配的公正性,从而促进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遭遇重大质疑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遭遇重大质疑

内容提要:“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遇到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这场运动对西方国家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批判, 它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趋势不啻当头棒喝,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方向需要重新反思。

笔者认为,科学的真正精神是多元论的,新古典经济学无疑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完全被放弃,但它许多严重的缺陷和“科学性”的多少长期得不到讨论,其霸权地位也已对学术自由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是战后美欧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教训,我们不应重蹈覆辙。

现在,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这场国际运动所提出的问题,放弃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新古典主流化和数学形式化这种取向,采取渐进的和试错的改革办法,兼收并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育与发展之路。

关键词:“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现代经济学中国经济学post- autistic economics movement modern economics chinese economics正当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加速西方主流化之时,2000年7月,由于法国经济学学生的请愿,一种抗议西方主流经济学统治地位的国际运动已悄然兴起,其矛头直接指向脱离现实和数学形式化的新古典经济学。

这种被称作“post- autistic economics②”的运动目前正方兴未艾,有可能颠覆新古典主流在西方经济学界的霸权地位,本文暂时把它译作“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

论文首先介绍这种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简史,其次,为读者理解这种运动提供背景分析,然后就这种改革运动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意义做出简要的评论,最后作为附录则提供了post- autistic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主要文件的中文译本。

一、“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兴起③“我向思考(autistic)”的特点是与世界构成了歪曲的关系,我向思考的人没有能力与其他人交流,它是离群索居的和自我封闭的思索,这也是现代经济学的症状,现代新古典经济学脱离现实,集中于自身的智力体操的游戏之中,这是一种目前被称作“post- autistic economics ”的新运动对其做出的诊断。

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求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主要有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

下面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为例,对这三种模式进行分析。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该模式把市场力量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置于首位,而把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放在次要位置。

它推崇市场效率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美国往往通过政府订货和采购影响经济运行,也对某些部门施加管理,如对能源、尖端技术、农业和环保等部门。

在美国的宏观调控体系中,财政预算体系和银行金融体系处于主导地位。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行政向导型市场经济。

该模式又称“社团市场经济”,它比较重视政府的作用,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产业政策,引导市场经济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日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由财政和金融两条渠道来实现。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社会市场经济。

该模式追求的是个人自由创造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它比较注重宏观体制,既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也反对把经济统紧管死。

它以市场为基础,凡是市场经济能够自行调节的,都交由市场去解决,而国家只是为市场的正常运行制定原则,并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必要的干预。

但并不是说国家没有任何经济计划。

德国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经济计划。

然而,这些计划仅仅规定一些综合性指标,对企业没有约束力,而由联邦政府主要运用财政、税收机制,由中央银行主要运用货币、贷款政策机制,作为实施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社会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

德国建立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从美、日、德三国的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中,我们可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注重本国特色。

美、日、德三国的市场经济均以私有制为体制基础,但在具体运作中又各具特色。

这是因为各自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本国特色的体现。

这说明建立寓共性于个性之中的市场经济模式是一个普遍规律,这说明我们所努力建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正确的选择。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前提局限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前提局限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前提局限摘要:西方主流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增长理论,缺乏对自然资本要素及其产权的分析,从而使看似完美的经济增长理论陷入与生态危机现实相冲突的理论困境。

应将自然资本代际产权纳入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框架。

关键词:自然资本;经济增长;代际产权一、经济增长要素分析流变及其困境在经济学史上,广义的增长理论可以追溯到始于魁奈的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

斯密认为分工引致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决定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

大卫?李嘉图从分配角度研究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强调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马克思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合理观点即土地和劳动是构成国民财富的源泉因素的思想,并提出自然生产力理论与劳动价值论。

指出自然资源是创造财富的物质基础,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

经济制度必须适应生产力才能促进经济增长。

至边际学派、制度学派、演化论学派出现以后,将产业组织、制度等要素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被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之中进行分析。

这些经济增长理论都不乏对经济增长过程进行颇有见地的分析,是对经济增长规律性进行的有益探索。

令人困惑的是,经济增长理论至今仍缺乏对自然资本的应有关注和研究,致使理论与经济增长现实相背离,出现了经济上的物质财富剧增,而自然资本总量急剧下降,生态被加剧破坏的局面。

虽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及其著作开始关注人类经济与生态或自然资本的关系,但是在经济增长领域将生态因素或自然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进行系统的经济分析还显得十分欠缺。

前所未有的资源、生态、环境危机正在挑战人类的生存智慧和所有忽视自然资本的现存理论学说。

如果对当前的经济增长困境视而不见或茫然处之,那么,我们将面临的不是物质财富的匮乏,而是环境的赤贫;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二、关于现代的西方主流经济增长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忽视自然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及其在诸要素中的基础地位。

究其根源,这是由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前提存在内在的缺陷造成的。

西方近代经济思想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和意义

西方近代经济思想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和意义

西方近代经济思想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和意义自从文艺复兴以来, 西方近代经济思想一直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这些思想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还对世界经济体系产生了影响和意义. 今天, 我们将探讨这些思想的发展以及它们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一、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商业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 贸易活动的成本下降了,港口城市的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同时,这个时期的技术进步,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主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也出现在这个时期. 他的《国富论》中提出了几个关键观点,比如:市场交换是高效有效的,因为它可以提供劳动分工和自由竞争;生产者通常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市场机制可以协调他们的利益. 这些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在工业革命期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从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转变,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生产.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出现,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追求一种新的经济体系,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是,生产资料应该是全社会的公共财产. 这个思想在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中迅速推广,并成为西方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二、西方经济思想的意义与影响1. 推动了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能源科技、制造业技术等领域的迅速创新. 同时,它也带动了制造业和工业的高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5G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普及, 西方经济思想对科技和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2. 引导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奠定了市场经济的基础. 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允许了在保护个人的自由的同时以效率和效益为目标.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资源的分配与个人创造的价值相互关联,将价值创造和资源流动与个人自由结合在一起.3. 全球化时代的推动者西方经济思想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全球化过程. 实际上,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全球化体系使商业和贸易变得更加自由和流动化,促进了市场经济化的发展和全球贸易,从而增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它为国际贸易、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总之,西方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非常丰富多彩,并且对世界经济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和谐共处.。

全球经济危机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挑战及启示

全球经济危机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挑战及启示

全球经济危机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挑战及启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次经济危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不仅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对西方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探讨全球经济危机对西方经济学的挑战,并从中汲取启示。

一、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西方经济学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主流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但全球经济危机的出现揭示了其一些局限性。

首先,西方经济学较为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却忽视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可能性。

这使得在危机发生时,政府往往无法及时有效地介入,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扩大。

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全球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体系中存在着一些结构性问题。

例如,金融市场的过度自由化和过度复杂化导致了金融衍生品的乱象,进而引发了危机。

此外,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承担和利润追求也是导致危机的原因之一。

这些问题提示我们需要对资本主义体系进行改革和监管,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经济危机。

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经济危机使得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在危机期间,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放缓,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却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这对西方经济学构成了挑战,因为一些它们的理论假设并不适用于这些新兴经济体。

西方经济学需要更加注重研究和理解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现象和规律。

四、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加深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经济学需要和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更紧密的合作,以便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经济行为。

例如,在危机期间,人们普遍表现出的恐慌和悲观情绪对经济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学需要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更好地解释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

五、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启示全球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治理产生了重要启示。

危机表明,各国经济之间紧密联系,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

此外,国际金融机构也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化,以减少类似危机的发生。

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三大困境

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三大困境

,自然有着它的现实价值。然而西方主流经济学毕竟是 舶来品,我们既要客观地认识和吸收其方法的长处,又 要立足于我国经济现实,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的方法,探索和建构适应自身情况的中国经济学方法 体系。面临这样的双重任务,中国经济学的研究依然任 重道远。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
研究所)
班出身的人,后者似乎对现实问题没有兴趣,已经成了 应用数学家的天堂,滋养了符号而非实质,成就了公式 而非现实。严格的假设、严密的逻辑、精确的推理
,在把西方主流经济学打造得越来越精致的同时,也把 它同现实世界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对现实不能做出合 理解释,其政策建议就不会有多大现实价值。虽然
西方经济学方法有着诸多现实困境,但它毕竟是社会科 学研究在借鉴自然科学方法方面最深入的尝试,依然不 失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完!谢谢观赏,转载请注明出处!
彩尊网/
象研究而难以触及经济的实质。早在20世纪20年代,奥 地利经济学家米赛斯指出:经济学借用自然科学方法, 忽视自然科学与人类经济科学之间研究对象的
差异,就是在用一种工程师处理无生命的物质的技术, 处理活生生的人的活动,这样做完全歪曲了人类行为科 学的方方面面。其次是论证过程的封闭化困境。在
方法上模仿自然科学,使经济学获得了社会科学皇后的 桂冠,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设立,大大强化了经济学方法 的权威地位。社会给予西方经济学的荣誉早已远远
奥地利经济学家米赛斯指出:经济学借用自然科学方法, 忽视自然科学与人类经济科学之间研究对象的差异,就 是在用一种工程师处理无生命的物质的技术,处
理活生生的人的活动,这样做完全歪曲了人类行为科学 的方方面面。 诺贝尔奖大多都是自然科学奖,经济学属 于社会科学,为什么在众多社会科学中,唯独经

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缺陷分析

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缺陷分析

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缺陷分析西方经济学理论在目前世界经济学理论中占据主流地位,这种主流地位之所以成立,一是因为资本主义还占有世界优势,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尚未发展成熟。

尽管目前西方经济学是所谓的显学,但它本身存在巨大缺陷。

对其缺陷进行揭露与批判,以彻底摧毁它,并在它的废虚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学,并使之成为主流。

这正是我们要做的。

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即资源是稀缺的。

西方经济学中的这种稀缺是相对稀缺不是绝对稀缺,是相对于人的无穷欲望来说任何东西都是稀缺的。

这一点毫无疑的。

正如所有人都会死的,这一点也是毫无疑问的。

问题在于人未死之前却是长期复杂,大有文章可做的。

因而在人的无穷欲望下的这种相对稀缺在理论上成立,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为人生有限,人的无穷欲望是也受到了人的寿命限制。

同时,即使人有无穷的欲望,但是,这个无穷的欲望是永远也实现不了的。

不管是谁,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极度追求长生的欲望,也难免一死。

可见,理论上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实际人的这种无穷欲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任何人也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人的无穷欲望。

因此,资源相对稀缺下追求满足无穷欲望也是没有任何实在意义的。

相反,在资源相对稀缺下追求有限欲望却大有文章可做,也是可以实现的,具有实在意义的。

因为相对稀缺下追求有限欲望下存在两种状况,一种是在相对的稀缺的情况下,满足不了有限的欲望;一种是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满足了有限的欲望。

西方经济学基本上只是研究在相对的稀缺的情况下,满足不了有限的欲望的这一种情况。

没有涉及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满足了有限的欲望的这种情况。

事实上,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追求人的正常的需求与欲望来讲,是可以存在满足的。

相对稀缺的资源对于有限的欲望也是相对饱和,不稀缺的。

辟如空气,相对于人的正常的需求量来说,对于目前所有的人来说,它却是可以满足每个人,不稀缺的,相对饱和的。

否则一定有人因为吸不到空气而死亡。

另外,一个人一天只能吃3斤米,他有5斤米,他这一天米也是不稀缺的。

西方经济学总论

西方经济学总论

西方经济学总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至关重要。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时期。

在那个时候,哲学家们就开始思考经济问题,如财富的本质、商品交换等。

然而,现代意义上的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则始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亚当·斯密强调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为古典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在古典经济学之后,西方经济学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发展和变革。

新古典经济学的出现,引入了边际分析的方法,对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凯恩斯主义则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背景下应运而生,强调了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领域。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消费者如何做出消费决策,企业如何决定生产和定价等。

它通过研究供求关系、成本和收益等因素,来解释市场的运行机制和资源的配置效率。

例如,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预算约束来选择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而在生产者理论中,企业会考虑成本和收益来决定生产的数量和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当市场上商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就会形成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它研究的是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通货膨胀则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西方经济学作为世界主要的经济学派之一,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的影响,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 自由贸易理论的推动自由贸易理论被视为西方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等理论,强调通过贸易自由化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这些理论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鼓励各国之间进行自由贸易,加强经济联系,创造共同发展的机遇。

2. 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倡导西方经济学强调市场经济和私有财产权利的重要性,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率。

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倡导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西方国家通过自由市场机制的引导和规范,推动了全球市场的形成,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3.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西方经济学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出许多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如投资理论、货币理论、行为经济学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跨国公司的战略决策、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分析工具。

二、西方经济学实践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 跨国公司与全球价值链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和实践促使跨国公司的发展和扩张,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

跨国公司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促进全球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2. 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和实践推动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成立,为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资金流动和风险管理的平台。

3. 跨国并购和竞争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推动了跨国并购和国际竞争的加剧。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快速获取技术、市场和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力。

关于学习西方经济学意义

关于学习西方经济学意义

1、关于学习西方经济学意义?答: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它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

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

《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

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

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 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

宏观经济学 - 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2、关于效用最大化的讨论?答:吃饱等价于最优”除非就一种选择即“效用选择的参照系”而言,比如,只能选择单纯吃一种品质的食品如肉类,就西经济学偏于心理学意义的效用概念而言,主体认为的吃饱的确是心理学意义的效用最大化,因为吃者总是认为饱即需要的满足,尽管许多医生总是警告那些消化系统传递神经失灵的肥子,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觉神经传递的信号,但他们常常还有违生理真正的需要量即效用标准,我行我素,导致某营养素过剩甚至反过来危害自身,产生负效用,中医也常强调无过,不然过之必悔(易经有“亢龙有悔”,五行有…相生相克相悔之说“)。

随着生物科学特别是营养学的认识加深,人们了解到要效用更大化,不仅仅是吃饱、吃香,更主要的是营养,这就考虑到食品的组合结构与人体生理有序化结构的优化问题,比如上面提到只选择单纯吃一种品质的食品如肉类也可吃饱,但营养结构不合理,而只选择单纯吃素菜类也可吃饱,但营养结构同样不合理,那么,按现在营养学的说法,一般人应七分素三分肉,另人体对其它如钾、钙、镁、锌等微量元素,维生素A、B、C等营养素每天的纳入量都有一定量的饱和性的,这在营养学中早己是定论,真不明白各位到现在还在争论不休!因此,单项选择的效用最大化不等于多项选择的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是个结构组合结构有序化的优化问题体现在人体系统则是健康,脱离这一点所有的关于效用最大化的问题都是废话。

西方主流白痴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迟暮

西方主流白痴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迟暮

西方主流白痴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迟暮【摘要】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逐渐失去优势,主要原因在于对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未能理解。

西方经济学的脱节导致了中国制定经济政策时的困难,需要考虑更多本土因素。

中国经济转向创新发展的路径也受到了制度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为了满足现实需求,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本土化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模式,关键在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中国经济增长要素在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中国需重视自身情况下的经济学理论。

【关键词】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中国、白痴、迟暮、落后、发展特点、脱节、经济政策、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本土化经济学理论、发展模式、创新、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1. 引言1.1 西方主流白痴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迟暮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西方主流白痴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影响逐渐迟暮。

这些理论虽然曾经被视为经济学的主流,但却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独特文化与制度背景的国家中显得无力回天。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西方国家有着显著的不同,其独特性使得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在中国面临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们开始意识到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中国的经济结构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其快速崛起背后是中国政府的长期规划与产业升级。

中国需要寻找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而非盲目追随西方的理论与实践。

在中国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与西方有所不同。

中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政府在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的政策取向与决策过程将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需要考虑稳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平衡,而非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中国在经济发展中需要更加注重本土化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模式。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路径,中国经济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增长。

从科学哲学维度对主流经济学的再反思

从科学哲学维度对主流经济学的再反思

从科学哲学维度对主流经济学的再反思现代主流经济学是一门以数学为基础的学科,其主要研究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和经济决策的科学方法。

从科学哲学的维度来看,主流经济学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局限性和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主流经济学在确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时,往往采用归纳与演绎的方法。

这种方法虽然在研究单个经济现象时较为有效,但在研究整体经济系统时却存在着误差和失真的风险。

经济现象是非线性的、复杂的系统,其规律性不仅仅取决于个体行为的决策,还受到整体系统的互动和反馈机制的影响。

仅仅通过个体的决策行为来推导整体经济系统的规律是有局限性的。

主流经济学在建模时往往倾向于使用简化的数学模型,以求解某个特定问题。

这种抽象和过度简化的模型很难完全反映真实的经济现象,因此容易出现误差和偏差。

由于忽略了许多对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这种简化的模型往往不能提供全面和准确的经济分析结果。

主流经济学在确定经济政策时,常常将经济问题抽象为一种“最优化”问题,即寻找最大化效用或利润的决策。

现实经济系统存在着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和风险等因素,使得经济决策的过程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最优决策模型就显得过于片面和理想化了。

需要更加综合和多元的方法来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主流经济学常常将经济问题视为科学问题,忽视了人类行为和社会文化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自然科学,更是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行为是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无法仅仅通过数学模型来解释。

在进行经济分析和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考虑到人类行为和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并综合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从科学哲学的维度来看,主流经济学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需要对主流经济学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和探讨,引入更多的综合方法和理论框架,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现实经济现象,并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主流经济理论的局限及其政策借鉴

主流经济理论的局限及其政策借鉴

主流经济理论的局限及其政策借鉴经济是现代社会的核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如何使经济发展更加稳健、可持续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的重要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流经济理论也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然而,主流经济理论在很多情况下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主流经济理论的局限及其政策借鉴。

一、市场失灵市场经济在理论上可行,因为市场在经济资源的分配中有着有效的作用。

然而,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失灵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分配。

比如,在环境污染问题上,企业往往不会自愿地降低自己的排放水平或主动承担对环境造成的经济损失,因为这会导致企业的成本上升,从而可能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又比如,在健康医疗来姐问题上,市场机制往往不能很好地规范健康医疗市场,造成了价格过高、医疗不公等问题。

面对市场失灵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相关政策建立调节机制,来纠正市场和资源分配的失调。

例如,通过税收和产权制度来降低企业排放,并增强环境治理的成果。

通过法规管控医疗机构和药品的价格,整顿整个市场环境。

二、GDP与人民幸福感主流经济理论大量使用GDP作为衡量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然而,GDP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人民的幸福感和社会的富强程度。

比如,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忽略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重要的非经济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GDP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富强。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入包括自然环境、文化传承、教育、公共卫生等更加广泛的衡量指标,不仅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社会的财务状况和进步程度。

此类指标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三、收入分配不均与GDP密切相关的是收入问题。

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收入分配也越来越不平等。

这一趋势无论是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还是对于经济发展的长期利益都是不好的。

政府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收入不均问题。

首先,通过积极地推进相对公平的税收制度:征税主要针对收入以及所有形式的个人财富的增值所得;其次,通过加大对资方的监管和对劳动者的保障来改善劳动力的工资待遇,从而缓解经济的贫富差距。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引言西方主流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框架和范式在过去几十年中对经济政策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近年来,西方主流经济学面临着一个范式危机,即其核心理论和假设是否仍然能够解释现实经济现象,并指导经济政策成为争议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并对其可能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分析。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假设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假设包括市场均衡、理性经济人和效率优先等。

其中,市场均衡假设认为市场能够自我调节并达到供需平衡,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经济主体能够充分理性地做出决策,效率优先的观点认为市场竞争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这些核心理论和假设构成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论。

范式危机的原因范式危机的原因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理论层面在理论层面上,范式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假设与现实经济现象存在较大偏离。

例如,市场均衡理论在忽视了现实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政府干预等因素,导致对市场行为和经济波动的解释不足。

此外,理性经济人假设忽视了人类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例如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存在有限理性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这些问题使得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难以解释和预测复杂的现实经济现象。

现实层面在现实层面上,范式危机的原因包括金融危机、经济不平等和环境问题等。

金融危机是近年来西方主流经济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市场不完全和金融风险的存在,这与市场均衡假设和理性经济人假设相矛盾。

另外,经济不平等的不断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也使得效率优先的观点难以持续。

这些现实问题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范式提出了挑战,引发了对范式危机的思考和讨论。

范式危机的后果范式危机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后果是多方面的。

首先,范式危机损害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学术界和政策领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开始怀疑原有理论和假设的有效性,寻求新的经济思想和分析框架。

西方主流经济学脉络透析与重要支撑析辩

西方主流经济学脉络透析与重要支撑析辩

士多德在其《伦理学》中,分析了货币、商品买卖、 想的力量。罗马帝国对于初始传播于奴隶和底
等价交换、高利贷等现象,讨论了具有使用价值 层民众的基督教态度,也由开始的打压、迫害,转
财富和具有交换价值财富的差异等问题,堪称经 向为信奉和推崇,公元 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
济学价值理论的起点。三是践行了民主政治经 丁皈依基督教,颁布敕令承认其合法地位,基督
一、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脉络透析
所谓西方主流经济学,是指在纷纭繁杂的众 多西方经济学流派中,一定时段内拥有领导权与 话语权,对 西 方 经 济 政 策 的 制 定,发 挥 引 领 和 主 要影响力作用的经济学思想或流派。本文从思 想溯源和脉络回顾两方面来探析。
(一)西方经济学溯源析透 笔者认为,西方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 一些著名 思 想 家、哲 学 家,他 们 在 经 济 思 想 和 经 济理论方面的“闪耀式”探讨,构成后来步入资本 主义社会西方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主要有以下 三个阶段。 1古希腊时期的灿烂与荣光 大约从公元前 12世纪到公元前 2世纪,是西
20201 No1,2020
学 术 探 索 AcademicExploration
2020年 1月 Jan.,2020
西方主流经济学脉络透析与重要支撑析辩
蔡景庆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摘要: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再到中世纪的西方经济溯源入手,以时间脉络为主线,深入透析西方主流经济学五大发 展阶段,即: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百家争辩阶段,其理论的产生动因、思想主张和历 史局限性。落脚到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发展中的重要支 撑 析 辩:以 “人 ”追 求 利 益 最 大 化 重 要 特 性 为 主 线;以 多 种经济方法应用和多重经济规律探讨为主旋律;以理论推导与实践跟进相互促进为主基石;以形成完整系统经济 理论体系为主架构,以期更全面、客观、科学地认识西方主流经济学。 关键词:西方主流经济学;溯源;脉络透析;重要支撑;析辩 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0)01-0111-0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主流经济学形成的意义和局限——经济热点问题讨论之六
人们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对传统理论进行反思,从中获取启迪,经济学也是如此。

人类经济活动没有终点,对传统经济学说进行反思也就没有终点。

那么,究竟怎样看待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西方主流经济学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与局限?尽管解答这些问题的著述颇多、浩如烟海,但是,进行深入的反思,找寻新的答案依然是必要的。

敝人认为,就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及核心内容来说,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到现在可以分为四个大的历史阶段。

从十六世纪出现的重商主义,到十九世纪中叶客观效用价值论盛行,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形成体系的历史阶段;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边际效用学派诞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仍占支配地位的马歇尔的均衡分析,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丰富发展的历史阶段;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诞生凯恩斯主义,到凯恩斯主义的盛行发展,是西方主流经济学转折发展的历史阶段;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批评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代西方经济学,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回光发展的历史阶段。

那么,各个历史阶段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与局限,不妨一一道来。

今天这一篇,集中讨论形成体系时期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有着怎样的意义和局限。

概要地讲,从十六世纪出现的重商主义,到十九世纪中叶客观效用价值论盛行,西方主流经济学一面为确立和巩固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摇旗呐喊,一面围绕如何增加财富的问题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

先是十六至十七世纪,由于商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货币金属金银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突显出来。

适应新兴商业资产阶级和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积累财富的要求,重商主义将货币金属等同与财富,认为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唯一手段,并提出了一套借助国家干预经济,通过国际贸易积累货币财富的理论与政策主张。

不难看出,重商主义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国际交换关系在增加财富中的作用,为资本主义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理论武器。

但是,重商主义不懂得金银为什么可以成为财富?对外贸易为什么能够增加财富?它只是从对外贸易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出发,将金银看成一种绝对的财富,不惜牺牲其他产业的利益,片面地促进对外贸易发展,随着英国、法国经济活动中结构性矛盾日益尖锐,重商主义破产了。

在重商主义之后,西方出现了重农主义。

由于当时法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片面地促进对外贸易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极力地从国内外掠取金银,人为地压低农产品的价格,以应付军事上和宫廷中的巨大开支,结果农业凋敝,生产萎缩,农民生活困苦,经济结构失衡日益严重。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法国重农主义兴起了。

重农主义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出“纯产品”,才能使物质财富的数量增加,并由此出发系统地研究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范式,提出了一个由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不生产阶级构成的社会《经济表》,极力推崇“自然秩序”和“自由放任”原则,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对于重农主义,人们一般认为,它的意义在于最早系统地研究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并对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其实,重农主义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意义,就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农业在人类生存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基础地位。

但是,重农主义同重商主义类似,不知道农产品为什么可以成为财富?不知道财富是怎样增长和创造的?它将农业看作是创造财富的唯一生产部门,忽视交换在财富增长中的作用,对经济理论来说,这不仅不是一种发展,反而是一种倒退。

18世纪中叶,斯密创建了经济学庞大而完整的体系。

斯密研究经济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经济人”的本性是追逐个人利益,每个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给整个社会带来共同利益。

斯密认为,财富是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生活必需品和舒适品,财富即可以由本国人民直接生产出来,也可以用本国产品向外国交换得来。

财富的源泉是劳动,财富的增长,第一靠劳动的效率,或者说劳动生产力,第二靠增加劳动的数量。

经济自由是“经济人”追逐个人利益的体现,“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能够“自然的”、“永恒的”实现财富的增长。

斯密经济学的创立,在理论上,系统地论证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合理性、正义性,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现在依然对西方经济学有着重要影响;在实践上,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推向了神坛,为扫除地主和金融贵族势力竭力维护的封建制度,确立起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开辟了道路。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因此,萨伊能够肤浅而系统地把它概述在一本教科书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册,第181页)但是,斯密的经济学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财富是什么的问题。

他以“经济人”追逐个人利益为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但是,利益什么?仅仅是生活必需品和舒适品吗?财富与人类生存发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些基本问题都被忽略掉了。

他反对重商主义财富来自于对外贸易的思想,但在纠正这一片面思想的同时,却将生产对财富增长的作用绝对化。

他反对重农主义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思想,强调一切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但依然没有解决劳动产品为什么可以成为财富的问题。

由于没有对利益是什么、财富是什么这些基本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斯密提出的财富增长途径也只能是肤浅的、片面的。

由于斯密经济学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在它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自由竞争的经济体系,发生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经济危机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斯密之后,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一度占据了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地位。

李嘉图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并将其推向极致。

他认为商品价值的源泉是劳动,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为了建立起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他对萨伊的效用价值论提出了尖锐批评。

他强调:必须将财富、价值这两个经济范畴严格区分开来,前者由物品的使用价值,即有用物品的数量来计量,后者则由生产活动中耗费的劳动量来计量,因而,人类劳动借助自然因素以及体现在机器中的科学发现和被利用的自然力,虽然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从而使财富或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加,但只要投入的劳动量不变,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

李嘉图系统地构建起劳动价值论,论证财富来源于包括无产阶级雇佣劳动在内的一切劳动,地租只是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工资和平均利润之外的一项加价,以此根本否定以地租为标志的封建主义经济关系,成为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思想武器。

但是,他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割裂开来,撇开人的生存发展需求空谈价值,不仅依然未能对财富是什么作出科学回答,而且还开创了将价值与财富割裂开来的先河;不仅将生产商品的劳动要素与土地要素对立起来,而且也与资本要素对立起来;不仅否定了土地及其增值的合理性,而且否定了资本及其增值的合理性;不仅对于经济活动中价格与价值背离的实际现象,特别是一些耗费活劳动大体相当,但是由于需求因素导致的商品价格大相径庭的现象,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而且妨碍资产阶级积累财富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所以,当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全面彻底地确立起来后,消除了地租对资本雇佣劳动关系的不利影响,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也就退出了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地位。

在李嘉图之后,西方系统地发展起了生产费用价值论、生产成本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等客观效用价值论为核心的经济学。

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时代的萨伊,将斯密的经济学“肤浅而系统地”“概述在一本教科书里”。

他认为,财富是具有内在价值的东西,并和价值成正比。

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性能叫效用。

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

生产数量不是以产品的长短、大小或轻重来估计,而是以产品所提供的效用来估计。

价格是测量物品价值的尺度,而物品的价值又是测量物品效用的尺度。

效用是由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创造的,所以工资、利息、地租三种收入(也是三种生产费用)决定价值。

萨伊在论证“客观效用价值”的同时,还提出了“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的理论。

他认为,商品用商品来购买,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销路呆滞决不是因为缺少货币,而是因为缺少其他产品。

活跃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价值问题上,认为是由生产需要的“劳动”也就是通常说的工资和利润决定,对生产成本价值论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论述。

客观效用价值论注重资本、土地在财富增长中的作用,重点论证资本、土地增值的合理
性和正义性,从而成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思想武器。

但是,不管是生产耗费劳动量的比率决定交换比率,还是价值由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它们都与劳动价值论一样,仅仅从供给对象出发揭示价值的决定因素,完全忽略了价值与人生存发展的关系。

在萨伊“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的理论中,生产成了整个经济生活的决定者,而将人的生存发展需求抛到了九霄云外。

在人的生存发展需求与供给这一基本经济关系中,不考虑人的生存发展需求,仅仅考虑供给因素,必然陷入丢掉根本的误区。

总之,19世纪中叶之前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围绕着增加财富和确立、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历史课题,系统地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形成了庞大的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就是论证自由竞争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合理性、公正性和神圣性,从而缔造起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为工业革命开辟了道路。

但是,财富究竟是什么?财富与人类生存发展是什么关系?这些基本问题都被撇在了一边,没有人注意并给以科学回答。

结果必然是,工业革命大潮过后出现严重的供需失衡和经济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