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薄膜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酯薄膜产业发展规划
——
聚酯薄膜是市场认可度较高的薄膜材料,根据生产时采用原料以
及拉伸工艺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和单向拉伸聚酯薄膜。

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等相关政策的衔接,支持各类社会资
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合力推进产业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降
本增效。

积极协调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对区域的督促指导,统筹
推进各项工作。

当前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区域产业
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本指
导意见。

一、发展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产
业先行示范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
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发展原则
1、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产业规模庞大,点多面广,既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

整体推进中要讲究简便易
行、便于复制,重点突破中要讲究策略、务求实效,在产业整体推进
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突出解决一至两个问题,以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
带动全局,促使产业工作全面铺开,有序开展。

2、区域协同,部门联动。

深入推进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发展,在更
大区域范围内打造产业发展链条,形成错位发展、共同发展格局;加
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3、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要素条件,充分发挥
比较优势,围绕核心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差异
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4、坚持融合发展。

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
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5、坚持创新发展。

围绕战略性新型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
新和产业创新,加快产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企业
效益。

三、产业发展分析
聚酯薄膜是市场认可度较高的薄膜材料,根据生产时采用原料以
及拉伸工艺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和单向拉伸聚酯薄膜。

聚酯薄膜主要直接原材料为聚酯切片或PTA(精对苯二甲酸)和MEG(乙二醇),是应用领域最为广泛的薄膜材料之一,下游已逐步拓
展至包装材料、电子信息、电气绝缘、航空、建筑、农业等生产领域。

中国的聚酯薄膜产能分布相对集中,且近几年来由于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行业投产产能逐渐放缓,2014年我国聚酯薄膜行
业产能为279万吨,2019年增长至353万吨,同比增长2.32%。

我国聚酯薄膜行业发展较晚,1974年才开始实现工业化,但依托
政策支持、产业资本投入等优势,行业发展势头迅猛,2010年我国聚
酯薄膜行业产量为95万吨,2019年增长至255万吨,同比增长6.69%。

受包装以及生产应用等领域广泛使用的驱动,下游应用市场对聚
酯薄膜的需求量逐年增加,2019年我国聚酯薄膜行业需求量为242万吨,同比2018年228万吨增长6.14%。

近几年中国的聚酯薄膜价格呈现下降态势,一方面是国内原材料
供给更为充足,同时聚酯薄膜市场供给充分;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内产
品结构同质化高,行业竞争激烈,这两方面因素推动了产品价格的降低。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聚酯薄膜产业迎来快速发展
机遇,2019年我国聚酯薄膜市场规模331.5亿元,同比2018年的
321.5亿元增长3.11%。

随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聚酯薄膜应用领域的扩大以及聚酯薄膜
对其他传统材料的替代,行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通过新技术的运用
及生产工艺的优化可进一步提升聚酯薄膜的性能,扩大聚酯薄膜的运
用领域,从而使聚酯薄膜产业富有强大、持续的生命力。

四、区域产业条件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剔除减
税降费等因素,可比口径实际增长xx%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城镇新增就业xx
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区域经济发展处于
深度调整期、瓶颈突破期、动能转换胶着期,“两难、三难、多难”
问题更加凸显,“既要、又要、还要”任务更加繁重。

越是考验如火,越能淬炼真金。

区域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总体判断没有改变,经
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转型蝶变、浴火重生的
强大势能蓄力待发,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效应加速释放。

多重红利
交汇叠加,机遇就在脚下。

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前进
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奋力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子来。

xx年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以上;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工作中努力实现不低于去年实际完成数,城镇登记失业
率控制在xx%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xx%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
在xx%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以上(可比口径增长xx%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以上;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吸引外资保持稳定,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x%左右,其中城镇和农村分别增长xx%左右
和xx%以上;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当前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诸多发
展机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主流,世界经济增长态势总体趋好;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扶持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
增长点,支持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打赢脱贫攻
坚战、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城乡基础设施支撑能
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市场活力动力更加强劲,
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新常态下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严峻。

主要表现在:传统增长动力
逐步减弱,新兴增长动力难以接续,稳增长压力大;先进制造业和现
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转型升级困难多;资源环境
约束趋紧,土地等资源供需矛盾加大,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低,区位优势和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能
力弱;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等等。

新常态下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难度加大,必须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准确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新要求,抢抓新机遇、激发新动力、创造
新条件、夯实新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
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
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
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当前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
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须贯穿于当前时
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五、目标规划
主要经济指标:xx年增加值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xx%;主营业
务收入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xx%;利税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xx%。

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目标:进一步提高集中度,重点企业由目前的
近xx户,减少到xx户。

六、任务重心
(一)大力推进创新,完善创新体系
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营造良好的
环境,激发创新的积极性。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企业特别
是大企业必须明确自己作为创新主体的定位,加大创新投入的比例,
引进技术人才,真正成为决策的主体、投入的主体、风险担当的主体、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主体。

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健全
创新体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转变区域行业发展方式提供必要支撑。

(二)加强政策引导和促进作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在相关领域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引导作用,促进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关部门参加
的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衔接,强化部门联动,推动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
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以产业发展重点为主线,以产业园区建设为主要载体,遵从弥补
短缺、突出重点的原则,对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项
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以及特色优势企业。

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牵引和辐射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和做大做强。

延长产业链条,向产业链的终端和价值链的高端发展。

同时,借
助大企业的引进加快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有效输入和品牌嫁接,实现
技术进步、管理提升、资源有效利用、产业链整合等要素的优化组合。

(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强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合作。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提高国际产能合作水平,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六)加强检查监督力度,营造行业公平环境
通过强化监管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七、措施保障
(一)强化统筹协调
建立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全市产业发展中的跨区域、跨领域和跨部门重大问题。

各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各领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制定相关行业政策,共同推进全市产业发展。

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明确牵头部门和工作责任。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定期开展评估。

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二)加强协调和政策支持
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加大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等政策支持,增加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产业发展的投资合作。

(三)优化产品结构
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
术含量,提升产品档次。

重点发展多功能产品,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

(四)强化规划实施监督
全面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完善规划监督考核机制,做好规划中期评估,促进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加强各行业主管
部门与各区、各产业功能区的沟通对接,进一步发挥产业联盟、行业
协会、商会等的作用,健全规划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协调、监测分析
预警工作体系。

(五)激励创新,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要引导企业善于从全球视野、国民经济全局、产业链上下游去发
现甚至发掘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寻求行业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商机,使得行业发展实现从主要依靠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转移到主要依靠自
主创新和经营管理制胜的轨道上来。

积极组织、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
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社会上各种科技资源的合作,重点加强产业标准
化体系建设。

要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进一步增强行业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
及时性,实现行业科学、有序、健康发展。

(六)开展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现代网络平台,大力开
展产业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产业的认知度。

组织对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知
识和能力水平,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组织规划设计单位开展产业规划
竞赛活动。

(七)强化人才支撑
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体系。

加强专
业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应急相关专业,
推动各方联合培养应急救援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制定产业专家库,制定专家队伍储备机制和管理制度,打造一支有实力的专家队伍。

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相应的科研经费补贴和安家补贴,在签证、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

附:重点工程项目
——重点工程项目:xxx投资管理公司xx项目
一、项目投资单位概况
(一)项目投资主体
xxx投资管理公司
(二)项目负责人
xxx
(三)项目单位简介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

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

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

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
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
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项目背景
纵观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当前时期,区域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
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
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
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同时,国际金融
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
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环境看。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
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
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
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展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唱响,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并进,这为经济社会发展既提供了重要契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时期,发展既面临风险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

从机遇看。

一是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

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积极对接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为区域深入推进融合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是重大改革发展平台活力竞相迸发。

全面推进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打造开发示范区,加快推进融合发展,为区域深入实施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是国家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完善。

随着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成,区域将成为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为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发展要素、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挑战看。

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和附加值率不高,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均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贫困人口尚未消除,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加剧,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

三是
资源约束趋紧,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
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四是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社
会建设和治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总体上看,当前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加快创新
驱动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全面深化改革开发开放的攻坚突破期。

呈现如下阶段特征:
1、创新与改革并重,不断释放发展动能。

当前时期,创新驱动将
成为发展的主动力,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提
供强大支撑。

改革开放将成为主要的发展源泉,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将
取得阶段性成果,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为更好发展提供强大活力。

2、扩量与提质并重,不断深化开发。

当前时期,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扩大总量,壮大实力。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适应和引
领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调速不减势,量增质
更优,必须加快开发,推动结构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一批重要
的增长点。

3、城镇与农村并重,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前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提供可复制、可推
广经验,既是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必须
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推进城乡发展
一体化,形成城镇化发展新模式。

4、资源与生态并重,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当前时期,区域进
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面临较多资源瓶颈制约,对优化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既是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也是民生幸福的保障。

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
态效益相统一,更大力度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5、民生与法治并重,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和法治建设。

发展民生利
于社会和谐,加强法治利于社会稳定。

必须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法治
南通,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
治经济和法治社会,为民生建设提供制度性保障。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
强市战略,全面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加快建成具
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一)推进科技创新格局与国际接轨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科技研发体系、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提升在
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竞争优势。

(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接轨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

(三)推动科技创新生态与市场接轨
着力完善各项制度和政策安排,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科技创新生态,让机构、人才、设备、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x投资管理公司xx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点
xx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产品及服务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为xxx,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158043.22万元。

(四)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预计总投资87048.2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1613.93万元,流动资金15434.31万元
(五)投资效益分析
项目计划年产值收入158043.22万元,净利润43727.65万元,综合纳税17830.9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2.17%,全部投资回收期5.20年。

(六)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3个月。

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57451.84万元。

(七)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13333.22平方米(折合约170.00亩),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项目总建筑面积211399.79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