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起诗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世致用学者陈起诗的故事

郴州古城之东有东山(今为东塔岭),山上林木葱郁,山下郴江环绕而过。东山“势踞高埠,山环翠绕”,清代郴州名的东山书院便依山而建。距东山不远的兴中街,有一座典型的清代古民居,这就是清代经世致用学者、中议大夫陈起诗住过的陈家大屋。

陈起诗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颇深。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陈起诗在陈家大屋出生,后在东山书院就读。陈起诗的祖父陈昭谋是郴州雅市坪人,曾任桂阳州(古郴州)学正和甘萧文县知县,后弃官任郴州东山书院山长(校长)。陈起诗的父亲陈振玉,嘉庆五年中举,后接替了父亲山长职务。陈振玉行善积德,口碑极好,每逢大灾之年就号召乡绅捐款捐物,一呼百应。东山书院人才辈出,不少高官都出自他的门下。受家庭影响陈家子女个个成才,成为郴州世代有名的名门望族。长子陈起诗考取进士后,授吏部主事,后任记名监察御史。陈去世后,还被朝廷追授为“中议大夫”。次子陈起书,被选为州训导。三子陈起礼,道光年拔贡,任文昌县知县。四子起乐,候补浙江知府。

陈起诗少时禀赋迵异,喜好涉猎文学诗籍。陈起诗自幼爱好读书,指物作诗,在郴州有“神童”之美称。嘉庆十五年(1810年),年仅15岁的陈起诗便考取秀才,入选州学。当时主考的是湖南学政徐松。徐松一向恃才自负,但徐松对

陈起诗的才学颇为赏识。州考后,他还为陈起诗作了一首《郴州试院赠陈茂才起诗诗》的古诗相赠。诗曰:“有少年陈生,郴州所得士,丰资璨珠玉,词藻艳文绮,卓荦冠诸生,风骨吾所嘉。”徐松在诗中表达了对陈起诗的才华欣赏,并勉励其发奋读书,立志成长。嘉庆十八年(1813),他赴长沙应试,寄住长沙的岳麓书院。在书院,陈起诗和邵阳的魏源,桂阳(今汝城)的何庆元,桂东的李克钿等四人相识,成为至交好友。此后,他们四人彼此书信往来频繁,相互切磋学问,共同研习宋代大儒程颐、程颢、朱熹等人的著作,并以“饬言功,敦伦理,以克已为功”来互相勉励,立志于克已复礼,弘扬理学。道光己丑年(1829)中进士,授吏部考功司兼稽勋主事和吏部则例馆纂修,后升员外郎。如今郴州民间仍流传着一则陈起诗以诗才免祸的故事。相传,道光年间,陈起诗在京城为官。一天,他想起自己满腹才学,禁不住脱口而出:天下唯楚是才,唯楚多才。”话传到皇上耳朵,皇上即令一新科状元至楚南察访。陈起诗大惊,忙告假还乡,暗随状元来到郴州。初到郴城,状元便贴出两副对联招贤。其中一副对子的上联:铁阑门,挂铁炮,乒乓;另一副:远望宝塔尖尖,四方七层八角。落款:天子门生。一连三天,竟无一人前来应答,状元大失所望,欲回京奏明皇上,给“欺君诓上”的陈起诗治罪。正在这时,一乡下人要求前来答对,对第一副:金銮殿,吊金钟,叮当;对另一副:近看巴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状元拍手叫好,心想一乡下人如此有才华,其他读书人更不必说了。回京禀明皇上,龙颜大悦,下

旨说:“从今往后,凡楚南考生,优先录取。”然而谁也没想到那个乡下人就是陈起诗假扮的。

陈起诗主张经世致用,探源究流,务求实用。晚清时期,当时社会弊病百出,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国家政权日益飘摇动荡。不少学者都很关注兴亡治乱,倡导为学“明道救世”,冀望用经世致用之学来拯救国家危亡。当时除陈起诗之外,还有邵阳魏源、益阳汤鹏、湘阴左宗植,京城士大夫称他们为“湖南四杰”,并称“魏陈汤左”。陈起诗悉心钻研宋、元、明、清等名家经史之书,对天文舆图,财赋兵法,中西算术等都有研究,希望从学术中寻求治国良策。道光年间,黄河洪水暴涨,下游数10万亩良田沃土均被淹没,两岸百姓流离失所。后洪泽湖泄水过多,致使运河水位下降,漕运受阻。朝中官员议论纷纷,莫衷一是。陈起诗力主兴修水利为当务之急,指出“德州至东昌河纤折,水旱皆足为患,惟于袁家庄取径直下,岁可省大农金钱数万,用以筹改汶四河,则南北两运河俱济。”这个方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如被朝廷采纳,每年可节约漕运金钱数万两白银。

道光十一年(1831年)清政府下令对永州一带的瑶族实行“山田升科”。所谓“山田升科”,就是对瑶族地区原来不征税的山林田土实行征税。由于税赋沉重,加上连年灾荒,广大瑶民无法生存。在湖南江华县爆发了赵金龙领导的瑶族起义,湘南、粤北、桂东北地区的瑶族人民蜂起响应。义军攻城掠地,还击毙清军常德提督,极大地震惊了清廷。陈起诗闻讯,撰写《平瑶议》建议清廷“团练乡勇”,“以瑶治瑶”。

为朝廷士大夫所重视,此文后来被收入由魏源主编的《皇朝经世文编》。

陈起诗主张改革弊政,积极参与盐法改革。清道光时期,两淮盐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产盐区。但长期以来,盐务帮办不善,官私费用繁多,官吏中饱私囊。在魏源、陈起诗等幕僚的推动下,两江总督陶澍奏请朝庭开始实行盐业改革,拟定改革盐法15条。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陈起诗写信给陶澍,坦陈在淮北推行票盐法利弊得失,还积极为新法运筹帷幄,献计献策。新法由商人领取三联空白票式,先税后盐,运至规定地区自由销售。新法试行一年后,盐贩获利,盐价下跌,朝庭盐课年超收数十万两,受到各方欢迎。

陈起诗和清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魏源的交往也常为后人称道。魏源是湖南邵阳人,被后人称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主张“经世致用”,“经史为鉴”、“师夷长技以制夷”,著有《诗古微》、《海国图志》等著作。魏源和陈起诗同在京城为官时,常常互相砌磋学问,评论时政,分析天下利病得失。二人志同道合,交往很深,魏与陈还结为儿女亲家。魏源的三女魏秀均,嫁给陈起诗的长子陈善圻为妻。京城分开后,他们始终保持书信往来,互寄诗词以相赠。陈起诗曾赋诗《长沙市楼别魏深》,讲叙了二人在长沙惜别情深:“西风吹木叶,与汝倚栏干。斗酒一为别,湘江终古寒。家山梦中碧,银汉夜深宽。莫遣音书寂,南飞有羽翰”。此诗原载《云心遗稿》。回到郴州后,此时魏源已到地方州县任职。陈起诗对魏源思念日重,在家中他写下了《怀

魏默深(魏源)》的诗句。诗曰:“去年冬乃尽,远道有双鱼,孤馆仍风雨,天涯少尺书,一尊残腊酒,半亩故乡庐,只此和妻子,寒宵对绮疏。”这首诗原载《原湘耆旧集》。诗中的魏默深,即邵阳的魏源。此诗是陈起诗回到家乡所写,陈、魏的交往也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陈起诗学贯古今,一生著述甚多,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佳作。经学方面,陈起诗主张经世致用,曾帮助湖南学政徐松、武进人李兆洛校正勘误。徐松的《新疆志略》、李兆洛的《天文分野图》经过他订正后,更加切合实际;史学方面,陈起诗著有《孔子年谱》,《四书求是录》;文学方面,他写的诗意境深刻,情景交织,保存下来的仅存《兴宁漏壶歌》、《忆苏仙岭》等数篇。他还著有《云心遗稿》、《补全唐诗选辑》、《四删诗》及古文百篇。

陈起诗一生为官清廉,性格秉直。他曾先后担任“吏部员外郎”、“记名御史”等官职,又有人称他为“铁面御史”。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吏部尚书汤金钊多次举荐因禁烟被贬的林则徐到浙江军营赴任而失去皇上信任。汤金钊是晚清重臣,浙江萧山人,曾官至吏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在同朝为官时,陈起诗对汤的做法行为感到不满,就上书皇上攻击汤金钊“七大不光明”。据《清史稿—汤金钊传》记载“有吏部司员陈起诗规避仓差,金钊还其呈牍禁勿递,为所讦,坐降四级调用。”结果,汤被连降四级调离他用,陈起诗则因“司员慢上罪”被革职还乡。经此打击后,陈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