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8课《古文二则》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 以下,
译:(老师)教《大学章句》到 《右经一章》以下,
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 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 记之?” 何以:以何,凭什么。述:动词,记述。
译:(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 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的?又凭什 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曾子的弟子记 录的?”
蔡璘的性格 重诺责,敦风义。
正面描写
具 “以千金寄之,不立券”友人信任
体
侧面描写
表
现 卒辇而致之。 事实论证
写作特色
•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1、“券在心,不在纸”的含义,这则小 故事告诉wk.baidu.com们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 不在口头上或纸上,它告诉我们做人 要时刻守诚信。
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应:动词,回答。
朱文公:即朱熹,宋代哲学家、 教育家。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 者。 译: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 的。”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 “宋朝人。”
译:(他)接着问:“朱文公是 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 “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 朝人。”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是:代词,这。 乃:副词,才。
言:动词,说话。 盖:副词,大概。 译:先生这一年才会说话,大概是 聪明蕴蓄得太久的缘故吧。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就:动词,靠近。
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下来。 言:名词,字。休:动词,停。
译:(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 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 来。
2、在当今社会,你赞不赞成“以千金寄 之,不立券”?
明确:在当代的法制社会,还是“立 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 也可避免消除邪念产生。
段玉裁
• 1. “难”读第二声时的义项主要有四个:
(1)做起来费事的(跟“易”相对),如难 办;(2)使感到困难,如这下子可把我难住了 ;(3)不容易,如难免;(4)不好,如难听 。
●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 译:蔡璘,字勉旃,吴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重:动词,看重。 敦:动词,重视。
译:(他)看重由于许诺或承诺失信而招 致的谴责,重视情谊。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寄:动词,存放。 券:名词,票据,凭证。
译:有一位朋友将一千两白银寄放在 他那里,没有立票据。
亡何,其人亡。 亡何:不久。亡:同“无”,没 有。 亡:动词,死亡。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然:代词,这样。 以:拿,拿来。
译:(戴震)问:“既然这样,那么朱 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老师没 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 一个平常的孩子啊。”
•略写: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 明蕴蓄者久矣。
详写:五问塾师
描写方法:语言描写 侧面描写
1、“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 的什么精神?
• 2. “难”读第四声时的义项主要有二个:(1) 不幸的遭遇;灾难,如遇难;(2)质问和争辩 ,如非难、责难、问难等。
本文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 这是一部按年月记载戴震生平事迹的 书籍。
戴震(1724-1777),清代思想 家、语言文字学家。字东原,安徽休 宁人。《四库全书》的纂修官之一。 段玉裁是他的学生。
• 古今异义:
•
古义:多少
• 几何
•
今义:图形
•
古义:不寻常
• 非常
•
今义:很
课外拓展
关于质疑的名言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 子
•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 光
• 难师: nàn • 蕴蓄: yùn xù • 为: wéi
• 几何: jǐ • 几二千年: jī • 日数: shǔ
戴震难师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
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 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 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 :“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 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 ?”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 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 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 儿也。”
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 精神。
2、你对这位老师有何评价?
这位老师实事求是,对戴 震予以高度评价,是位好 老师。
3、戴震能把老师问得“无以应”,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学习要开动脑筋,要多问 为什么,才能真正学出成 果。
先生是年乃能言 说话 日数千言 字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话语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多少 几二千年矣 几乎,将近
lín zhān
nuò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
dŪn ●
●
q●uàn
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 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
愕● 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
wú wáng
yù
寄千金而无立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 翁知我,
故不语郎君。”n卒iǎ辇n而致之。
“还”与“还”的故事
某公司员工向公司借了三千元,借条上 写着:“还欠款三千元”。谁知,这张欠条 却引来了一场官司。你知道为什么吗?
huán 还了三千元
还 hái 还差三千元
要有法律 意识
要讲诚信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徐珂
《清稗类钞· 敬信》徐珂,近代 人,字仲可,南社重要诗人。
稗官野史
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
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译:蔡璘笑着说:“票据在心里,不 在纸上。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而:代词,你,你的。翁:父亲。 知我:把我当知己。卒:最终。
辇:车子,名词作动词,用车子运。
致:动词,送还,归还。
译:你父亲把我当做知己,所以没有告诉 你。”最终(蔡勉旃)用车子运着送还给他。
译:(戴震)又问:“孔子、曾子是什么 时代的人?”(老师)说:“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 “几二千年矣。”
去:动词,距离。
几何:多少。 几(jī):差不多。
译:“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 (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 曰:“此非常儿也。”
译:不久,这人去世了。
蔡召其子至,归之。 归:动词,归还。
译:蔡璘召唤那人的儿子来,把银子 还给他。
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 愕然:惊讶的样子。
译:(朋友的儿子)感到惊讶不接受, 说:“哎!没有这样的事情,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 我也。”
语(yù):动词,告诉。
译:哪里有寄放一千两白银却不立票 据的?况且我的父亲从没有告诉我(这 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