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08:课文理解检验-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训练08 课文理解检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说(节选)
雨果
各位先生:
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

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

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

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

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传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

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

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

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

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

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

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

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

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

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

他的这种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

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的作品,崇高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

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再看一眼他的祖国,就像一个人出门远行之前,再来拥抱一下自己的母亲一样。

[甲]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

今天,他安息了。

他走出了冲突和仇恨。

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

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
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

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

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

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

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

当一个崇高的英灵庄严地走进另一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飞翔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另外的看不见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

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乙]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我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吗,听我说话的诸位先生?这样的坟墓,就是不朽的明证。

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世长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个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

他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大家称他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有删改)1.雨果在这篇演讲中,是怎样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2.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意的?
3.赏析文中[甲][乙]两处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你还读过巴尔扎克的其他作品吗?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阅读议论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

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④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⑤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⑥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⑦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⑧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

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⑨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⑩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

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

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做法不对,他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B.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即不重视实验。

C.第⑥⑦两段是并列关系,段落顺序可以调换,不影响表达。

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6.第⑨段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②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

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

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③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

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

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

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

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

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

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

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作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作笔架山。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④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⑤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

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作落水洞。

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

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

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⑥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⑦我是被亮光惊醒的。

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

咕咚一声翻上水面。

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

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

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

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

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

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⑧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⑨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⑩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

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

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⑪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

在这里,我有些犹豫。

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

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

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

⑫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⑬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

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

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

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

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院子里,兰花在盛开。

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

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

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

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⑭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

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⑮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

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

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

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⑯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7.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了什么?有什么好处?
8.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历史悠久的丽江古城四方街的?
9.说说第⑬段画线句展现了怎样的生活画面。

10.说说第⑭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壶口瀑布
梁衡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④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
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⑤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校,奋力抗争。

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986年6月11.请你从第②段和第④段中,分别找出两个词语,概括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特点。

12.第③段画线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3.有人认为第⑤段是写“脚下石”的,与本文写壶口瀑布的内容无关,可以删去。

请谈谈你的看法。

14.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它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壶口瀑布(节选)
①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
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竞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作者:梁衡。

有删减。


15.请仿照示例,结合文中内容用自己的话填写下面表格。

16.文段前两段描写壶口瀑布的河水时,在动词使用方面很有特点。

请举例分析。

17.文段①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18.游记往往会根据不同的景物,采用不同的观察角度进行描写,从而突出独特的景物特征,请结合《壶口瀑布》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这两篇文章,做具体分析。

《钢铁是怎样的炼成的》阅读试题部分:
(1)
“您呢,女公民,也拒绝干活吗?”保尔转过身来问那个女人。

一刹那间他呆住了: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冬妮娅。

她好容易才认出这个像叫花子的人是保尔。

一身破烂不堪的衣服,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有洗了——保尔就这副模样站在她面前。

只有那一双眼睛,还同从前一样,炯炯发光。

正是他的眼睛。

就是这个像流浪汉一样衣衫褴褛的小伙子,不久以前还是她热恋的人。

她最近结了婚,现在同丈夫一起到一个大城市去。

她丈夫在那里的铁路管理局担任重要职务。

真想不到,她竟会在这种情况下遇见少年时代的恋人。

她甚至没好意思同他握手。

……
傍晚收工之后,人们都向车站走去。

走在最后面的是保尔,他挂着锹,已经非常疲乏。

等他过来,冬妮娅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

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

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冬妮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