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衣》全诗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缕衣》全诗翻译赏析
《金缕衣》全诗翻译赏析
《金缕衣》是唐朝时期的一首七言乐府。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涵义深永的小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金缕衣》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自无名氏《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
此诗后世多归入杜秋娘的作品,包括《唐诗三百首》。

误!
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有花堪折直须折:一作“花开堪折直须折”。

堪:可以,能够。

直须:不必犹豫。

直:直接,爽快。

莫待:不要等到。

译文1: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译文2:
不要爱惜荣华富贵,一定要爱惜少年时光。

就像那盛开枝头的鲜花,要及时采摘。

如果采摘不及时,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译文3:
我劝各位不要珍惜华贵的金缕衣,而应当爱惜青少年时代的青春年华。

因为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只是极为短暂的一瞬,假如他错过了这一大好时光,那就要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这正像鲜花盛开之时就应该及时摘取一样,若错过了这一关键时刻,待枝
上无花之时再想去摘取,那就要落空了。

赏析
《金缕衣》是唐朝时期的一首七言乐府,作者无名氏。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涵义深永的小诗,它叫人们不要重视荣华富贵,而要爱惜少年时光,可以说它劝喻人们要及时摘取爱情的果实,也可以说是启示人们要及时建立功业,正因为它没有说得十分具体,反而更觉内涵丰富。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

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

可是,它使得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

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

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

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

因此,若作“行乐及时”的宗旨看似乎低了,作“珍惜时光”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

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

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

“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

至于其原因,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

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

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

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

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
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

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

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

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

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

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

“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

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

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

“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

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

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有一种歌词,简单到一句两话,经高明作曲家配上优美的旋律,反复重唱,尚可获得动人的风韵;而《金缕衣》,起诗意单纯而不单调,有往复,有变化,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作为独立的诗篇一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因此而被广泛流唱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上的别致新颖。

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

此诗一反惯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

“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

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

不用“人生几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

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

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种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
闻的奇语。

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却耐人寻味,富有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

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

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

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切的。

李锜简介
李锜(741年-807年),唐朝叛臣。

凭父亲李国贞的权势,成为凤翔府参军。

贞元初,当上了宗正少卿。

后来藉贿赂勾结等手段,成为了润州刺史、浙西观察、盐铁转运使。

他增加私路小堰之税(志第四十三食货三)。

他收藏了不少奇宝,奉献给德宗,使德宗信任他。

李锜恃宠而骄,天下攉酒漕运都被他控制。

贞元十七年(801年),浙西平民崔善贞上书揭露其罪行,反被李锜杀了。

李锜得志,于是募兵,拣选精于箭术的人为一屯,称为“挽硬随身”,又以外族为一将,称为“蕃落健儿”。

这些人都成了李锜的心腹,甚至唤李锜作“假父”。

永贞元年(805年)三月,升为镇海节度使,但解除盐铁转运使一职,实是明升暗降,削减他从中赚钱的机会。

不料李锜变本加厉,杀了不少属吏,逼污良家。

寮佐力谏无效,辞了职。

李锜最后被处死。

生平
骄横的李锜自认为大权在握,颇有异志,暗中招兵买马,拣选精于箭术的勇士单立一营,称为“挽硬随身”,又以少数民族勇士单为一营口,称为“蕃落健儿”,这些亡命之徒都被李锜收为养子,永贞元年三月,李锜升为镇海节度使,但解除了盐铁转运使一职,实是明升暗降,削减他赚钱的机会,但李锜变本加厉,擅杀属吏,逼污良家妇女,很多清正的属官力谏无效,都辞了职。

元和初年,杜兼上书说李锜意图谋反。

宰相李吉甫也认为李锜一定会造反,劝宪宗召回他,但派了三次
使者前去,李锜都推说病了,要求延迟会面的时间。

唐宪宗问计于宰相郑絪,郑絪请大臣武元衡发表意见,武元衡指出了李锜的阴谋,另一方面,唐宪宗考虑到自己即位不久,天下人都在注视,如果任由奸臣胡为,威名便会扫地,于是决心解决李锜。

元和二年十月,唐朝平定了西川节度使刘辟、夏绥兵马使杨称金的叛乱,李锜深为恐惧,于是自请入朝,唐宪宗批准,遣中使至京口慰抚,李锜虽任命判官王澹为留后,其实并无行意,屡次请求推迟入朝时间,王澹与中使屡次催请,李锜大怒,加上王澹既掌留务,于军府中颇有制置,因此更加愤怒,于是密谕亲兵在发放军服时杀死了王澹和大将赵琦,只是饶了中使未杀。

此后,朝廷正式下令调李锜为左仆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代替他为镇海节度使,李锜终于露出本来面目,上表说军变,杀留后、大将,奉自己为主。

之前,李锜已经密派腹心大将五人分处各州,姚志安处苏州,李深处常州,赵惟忠处湖州,丘自昌处杭州,高肃处睦州,各有精兵数千,伺察刺史动静。

至此,李锜命令他们各杀本州刺史,又派大将庚伯良率兵三千整修石头城。

朝廷见李锜造反,于是削夺其所有官爵,命淮南节度使王锷统诸道兵为招讨处置使,征宣武、义宁、武昌兵讨伐淮南、宣歙兵出宣州,江西兵出信州,浙东兵出杭州,共同会合讨伐。

宰相李吉甫认为李锜不过是庸才,手下又多亡命群盗,斗志不强,取胜不在话下。

李锜因宣州富饶,欲先取之,于是派遣兵马使张子良、李奉仙、田少卿三人率兵三千袭之,但三人知李锜必败,反与牙将裴行立密谋归朝,三将营于城外,号令士卒说:“仆射反逆,官军四集,常、湖二将继死,其势已蹙。

今乃欲使吾辈远取宣城,吾辈何为随之族灭!岂若去逆效顺,转祸为福乎!”大家同意,于是举火鼓噪,直趋牙门,李锜闻众将反,知事不可为,匿楼下,他的死党李钧引挽强三百人趋山亭,欲拒战,被裴行立伏兵击斩,李锜被活捉后,缒于城下,械送京师,挽强、蕃落争自杀,尸相枕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