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在体内的过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中 细胞外液 全身体液 某一器官或组织
a
49
7 多次用药后的时量(浓)关系
1) 连续多次用药,只要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不变,经过该药的 5个t1/2 (4~6) 后, 体内药量接近坪值即稳态血药浓度( Css) , 此时给药的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平衡。
2) 分次给药时,血药浓度有波动,有峰值 (Cssmax) 和谷值(Cssmin)。 单位时 间内给药量不变,间隔越小,给药次数越多则波动越小,平均稳态浓度不变;
是按照血药浓度推算体内药物总量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C: 血Vd药A:浓=体度内AC,药m量g/,L(mgL or L/Kg )
a
48
Vd 值的意义 :
1) 进行血药浓度与药量的换算; 2) 可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以一70Kg体重的人为例,总体液大约为42L
5L 10~20 L 40 L 100 L
概念:
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 程,是药物作用彻底清除的过程,大多数 以被动转运方式排泄.
排泄途径:
1 肾脏----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1) 过程: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
a
24
2) 某些药以原形或活性代谢产物排泄,在 泌尿系统浓度较高,可治疗泌尿系感染, 如链霉素
3) 肾功能低下时使排泄变慢,易引起蓄积 中毒,所以要改变给药间隔时间或剂量
a
14
c. 其他因素 i) 药物方面: 剂型 ii)机体方面: 口服时与胃排空速度、蠕动快 慢有关 注射时与注射部位血管多少有关
a
15
d. 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 F )
生物利用度是机体吸收进入血循环的药量 与给药剂量的比值
吸收入血循环的药量
F=
×100%
给药量
a
16
▪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a
50
3) 单位时间内用药总量不变,达坪时间和 用药间隔及用药剂量无关,间隔不变时, 剂量增加则 Css 增加,但达坪值的时 间不变,都是4~6个 t1/2 ;
4) 为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坪值,可在首次 剂量给予负荷剂量 即 Cssmax。如果服药 间隔与药物的 t1/2 接近, 则首次倍量可立 即达坪值。
a
55
公式:
As s
=
1.44×D×F×
t 1/ 2τ
t1/2
1.44×D×F
Css = ×
τ
Vd
a
56
感谢下 载
a
57
a
1
上述四个过程,也就是药物的转运 和转化。随着用药后时间的推移,药物 在体内的量尤其是在血浆中的浓度会发 生改变----时量(浓)关系,研究时间 浓度的变化就是药动学的内容,主要用 数学公式、图表来解释,是一门新学科 。
a
2
➢ 药物的转运
➢ 药物的体内过程
➢ 药动学的基本概念
a
3
药物的转运
▪ 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a
28
药动学的基本概念
1 时量曲线

用药后,由于药物的体内过程,可使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量)随着时间
(时)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和以时间 为横坐标作图,即为时量曲线(time-concentration curve)
a
29
a
30
潜伏期: 用药开始到发生疗效的时间
a
9
▪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 特点:
1. 逆浓度差 2. 消耗能量 3. 需要载体 4. 饱和限速 5. 竞争抑制
主动转运可使药物集中在某一器官
或组织
a
10
药物的体内过程
▪ 吸收(Absorption)
1 概念: 从用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大多数药是以被动方式吸收 iv.不存在吸收相 吸收快------显效快 吸收多------作用强
持续期: 药物维持基本疗效的时间
残效期: 药物浓度降至有效浓度以下,
但未完全消除,此期反复用 药易蓄积中毒。 两个水平-----中毒浓度,有效浓度 三个时程-----潜伏期,持续期,残效期 两个点-----起效,峰值
a
31
2 药物的消除动力学 dc
= -KC
dt
C: 原始浓度 一级动力学消除
a
32
主要与血浆中的白蛋白结合 特点: 1) 结合型和游离型处于动态平衡中
2) 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不被代谢,成为药物在体内的 储存库,所以作用持续时间长
3) 有饱和现象 4) 有竞争抑制
a
17
▪ 分布(Distribution)
1 概念: 药物吸收入血后从血液向组织、
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转运的过程
t1/2 = t1/2 =
0.693
K 0.5C0 K
---- 一级动力学消除
-- 零级动力学消除
--
a
41
一般来说,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一次用药后经过5个半衰期后可认为体 内药量基本消除;
如果隔一个 t1/2 用药一次,则经过 5 (4~6) 个 t1/2 体内药量达稳态。
a
42
a
43
5
a
34
a
35
a
36
a
37
2) 零级动力学消除
公式:
dc K -
特点:
dt = a. 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恒定,不变,
与血药浓度无关,为定量转运,以 最大消除量进行消除;
a
38
b. t1/2 不恒定,可以随着给药量而改变; c. 消除曲线是直线,当纵坐标取对数浓度
时则变为曲线。
零级动力学消除能力有限,药物浓度超过了消除能力,属主动转运,需能量和载 体,少数药物属零级动力学消除。
a
45
a
46
P las m a C o n c en tra tio
10000 1000 100
Distribution and Elim ination
C0
Elim ination only
10
D istrib utio n eq uilibrium
1
01
2
3
4
5
6
T im e
a
47
6 表观分布容积 (Vd)
a
39
3 转运速率常数及消除速率常数
dc/dt = -KC K 为转运速率常数 (零级动力学消除时,K 即为 Vmax )
K 是药动学中的一项重要参数,它并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在消除相时,K则 为消除速率常数。
a
40
4 半衰期 (t1/2)
概念:
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 间,即药物消除一半时所用的时 间,是药 动学的又一重要参数。
第二章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 药代动力学
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即药物进入机体后的体内过程,就是机体对药物 的处置过程。
吸收(absorption)-------drug’s 转运 分布(distribution)-----drug’s 转运 代谢(metabolism) ------drug’s 转化 排泄(excretion)--------drug’s 转运 ADME 系统------全部和膜的转运有关
a
5
a
6
说明:
i) pKa的含义
当解离和不解离的药物相等时,即 当药物解离一半时,溶液的pH是该药 的pKa,每个药物都有自己的pKa值。
ii) 转化为公式
=10 pH-pKa (弱酸性)
解离型
非解离型
a
7
a
8
可见pH和pKa的算数差变化,会导致 解离与不解离药物浓度差的指数级变 化,所以pH值的微小变动将显著影响 药物的解离和转运。
b. 代谢激活:母体和转化物均有活性
从此角度看,把生物转化称为“解毒”是不确切的
3 转化的方式
氧化(oxidation)、还原(reduction)、 水解(hydrolysis)、结合(conjugation)
a
21
4 转化的酶
a. 专一性酶:MAO (单胺氧化酶)
AchE (胆碱酯酶)
b. 非专一性酶:
2 特点:
a. 是药物消除的方式之一,大多 为被动转运方式
b. 药物的分布不均匀、不同步 c. 如果是主动转运方式则药物可
集中在某一特定器官
a
18
3 决定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a. 理化特性:脂溶性、分子大小、
与组织的亲和力等
b. 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c. 细胞膜屏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d. 体液pH值
a
19
▪ 药物的转化(Biotransformation)
1 概念: 药物在生物体内所发生的化学结构的改变,也称生物转化、药物
代谢
2 转化的结果:
1)失活: 使药理活性下降或消失,使极性增加易于排出,是药物从机体消除的方式 之一
a
20
2)活化: a. 前体激活:如无活性的前体物质 L-左旋 多巴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多巴胺
a
51
8 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 Css ,可在常规给药前应用一次 负荷剂量的药物,即Css 。如果服药间隔时间与其t1/2相近似时,其负荷剂量为常 规剂量的一倍,此即通常所说的“首剂倍量”。
a
52
a
53
a
54
C onstant R ate of Adm inistration (i.v.)
a
11
2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a. 理化性质: 如脂溶性、分子量
b. 给药途径 i) 口服:方便但有明显的首过消除 ii) 舌下、直肠 iii) 吸入:起效迅速
a
12
iv) 注射:
肌肉注射(im) ----可应用较大剂量
静脉注射(iv) ---- 起效迅速
腹膜内注射(ip)----起效快但常用于实验
1) 一级动力学消除(线性动力学)
特点: a. 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中 药物浓度成正比,消除的量不 恒定; b. 有恒定的 t1/2 ,为等比消除, 即消除速率不变;
a
33
c. 纵坐标取对数时,时量关系消除呈直线; d. 大多数药属此类型消除 。
一级动力学消除体内转运的能力非常大,大于药物浓度,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用 量增至中毒也不会超过其消除能力。
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性,将房室模型分为一房室模型、二房室模型和多房室模型 。 1) 一房室模型: K 值是一致的
药物一经进入血液循环,即均匀分布至全身,不再分布,因此把整个身体视为 一个房室模型。
a
44
2) 二房室模型
是把身体分为二个房室,中央室和周边室,中央室是药物首先进入的区域,即 这些区域的K值相同,从解剖生理学看,大多为血管丰富,血流通畅的器官、组 织;周边室一般为血管较少,血流缓慢的组织,药物进入这些组织比较慢。
肝药酶: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中,为
肝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该系统中
主要的酶是细胞色素 P-450
a
22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特点:
1) 专一性差 2) 活性较低,单位时间内代谢底物量少 3) 个体差异大 4) 可被某些药物诱生而增加活性
----酶诱导剂 5) 可被某些药物抑制使酶活性减弱
----酶抑制剂
a
23
▪ 排泄( Excretion)
1 概念:从高浓度 低浓度侧扩散,以浓度梯度 作为动力
2 特点: a. 高 低浓度 b. 不耗能 c. 不需要载体 d. 无饱和限速 e. 无竞争抑制
药物大多数是以此方式进行转运---单纯扩散
a
4
3 影响被动转运的因素: a. 脂溶性:脂溶性大易通过细胞膜
b. 分子量:小分子药物易通过细胞膜 c. 解离度:药物的极性高,则解离度 大,脂溶性小,离子化的形式不易通 过细胞膜。
动物
v) 局部用药:皮肤、点眼
给药途径与吸收速度的


吸入 舌下、直肠 肌内 皮下 口服
皮肤
a
13
首关消除(第一关卡效应)
First-pass elimination(First-pass effect ):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然后进入肝门静脉,此时药物浓度很
高,到肝脏后有些药物被代谢、灭活,再进入血循环,此时血药浓度下降,称为首关消 除。
2 胆汁排泄
某些药经胆汁分泌可治疗胆道感染,如 红霉素、利福平
a
25
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有些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再随胆 汁进入肠中,进入肠中的药可部分 地被重吸收,称为肝肠循环。
进入肝肠循环的药排泄变慢,作 用时间延长。
a
26
a
27
3 其他排泄途径
1) 乳腺 2) 唾液腺、汗腺 3) 肺:挥发性药物,如乙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