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授信审查审批内部风险防控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授信审查审批内部风险防控探析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授信审批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内容,其关键在于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促进商业银行稳定发展。

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实际管理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各银行间存在的信贷政策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鉴于各银行服务对象不同,其内部的审查岗位中相关人员专业度及职能不同,责权利不一致,审批制度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发展规模存在不匹配之处,对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展开产生了一定的制约,造成商业银行授信审批中问题不断,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影响。

从审查规范性、合理性、权责等角度情况来看,分析授信审批问题,构建信息化平台、建立有效的审批约束机制、落实审批激励机制等措施,以实现商业银行稳步发展。

一、商业银行授信审查审批制度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授信审批制度处于不断变化与更新过程,中国内银行也在尝试着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其银行授信审批的管理经验,随商业银行变革持续进行,商业银行自身也在不断变革,以探索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相关制度,当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全过程各环节分离,需要不同环节相互制约与监督,清晰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任务、目的与要求。

但是当前商业银行内部专职人才不足,存在业务受理审查不够规范、职责权限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急需要商业银行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工作运行效率,建立专家审批机制,落实相关人员责任,才可以使商业银行的专业服务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也使服务更加人性化。

二、商业银行授信审查审批原则
完善授信审查审批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推动审查审批制度的规范化,审批工作应遵循基本原则:
首先,独立审查与专业审贷原则。

工作不能对存在的风险事实进行回避,需要合理有效的揭示审查审批中风险,客观、公正地发表审批意见。

在执行审查审批过程中应保持相关人员的稳定,建立专业化队伍,调查方不得兼任审批业务。

其次,垂直管理与风险度量原则。

商业银行授信审查审批需要实行垂直管理体系,各级审批机构都有自身的审批业务及权限,出现超越权限的业务需要其更高一成的机构进行相应的审批。

在审批过程中,对于重要的内容,其可能产生的相关风险与管理,需要由高层机构监控且提供依据。

不断完善风险评级体系,相关人员应按规定对申请人、保证人信用评级,对融资业务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析、实施评价及风险分类,相关人员需要对授信业务是否存在风险及风险是否在自身可控范围内进行判断,了解业务收益是否可以与风险匹配。

最后,高效务实原则及关系回避原则。

商业银行各级审批人员在开展业务执行审批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业务情况,体现高效务实作风,确保审批质量情况下提高审批效率。

另外,商业银行审批人员还需要对业务的审批公正性提供保障,对审批业务中存在亲属及朋友关系的业务需要主动回避。

三、商业银行授信审查审批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受理审查不够规范
银行授信审批制度和机制,是客户是否可以获得信贷准入的环节,其可以通过有效的信息筛查,将不良客户拒之门外,而这一过程直接考验授信审查审批人员的能力,尽管每个商业银行对其十分重视,但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当前,商业银行对于业务受理审查不规范,部分信贷业务申请客户在申请办理信贷业务时,存在谎报或隐瞒信用情况,同一资产多次抵押担保,导致银行风险上升。

而商业银行业务人员在对其客户调查的时候,不规范、不严谨审查,未按照规定严格查询资料真实性,未对抵押担保资产风险评估,加之商业银行实施贷款前的授信审批过程,易受到审批人员主观影响存在主观性评价,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增加,造成银行发展受限。

(二)审查程序一致性不足
商业银行的调查审查程序一致性不足。

商业银行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需要使其调查、审查、审批等相关的程序保持一致,审批执行需要以相关的调查、审查合格情况作为依据与标准。

但当前部分商业银行实行业务授信审批时,实际的调查、审查与业务的审批流程,与实际情况存在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基层商业银行其管理中,调查工作执行与业务风险管理未实施有效的沟通协调,甚至还存在业务审批完成后,补交相关调查资料的现象。

造成商业银行审查程序不足,导致调查、审查缺乏一致性情况,部分的商业银行审查监督体系过于独立,导致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影响监督效果,也使得授信审查审批的重要性被忽略,加之银行内部并没有建立有效、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极易产生调查、审查和审批交流风险。

(三)职责权限机制不合理
从当前商业银行职责权限机制的情况来看,职责权限不合理,授信业务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部门间权责并不是十分的清晰,造成授信审查过程中出现风险时,存在相互干扰的情况。

商业银行上级部门或领导,对于下级部门审查工作给予干扰,出现违规审批的行为。

而授信过程中商业银行对于信贷审批部门监督权不明确,监督部门的审查只有审批咨询顾问功能,其应该具有的监督职能并不能有效的被行使,导致商业银行授信审批业务不能得到应有的监督。

(四)审查审批人员意识不强
商业银行授信审批创新意识不强,具体项目评审中,照搬套用商业银行相关制度与规定,没有产生必要的服务经营理念,造成其业务处理过程中灵活性不足,创新性不强,授信审查审批工作效率低,同时可能由于其审批过程过于保守,而影响业务发展,对于影响营销人员积极性。

另外,授信审批人员忽视合规风险,而由于这种情况而被处罚的情况较多。

加之,授信审查审批队伍不稳定,岗位工
作执行的连贯性差,造成当前授信审查审批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授信审查审批中,评判力决定审批通过率,也会影响业务的开展。

(五)商业银行授信业务信用数据库缺失
在实施授信审批业务后,商业银行对受理的中小企业,其提供的信贷资料审查,在审批审查过程中企业提供的授信信用数据,对于其后期审批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及影响在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和环节中。

银行需要获得足够的信息数据做出决定,而目前银行可以收集到的企业信息缺乏全面的信用数据。

一方面,银行已建立中心体系,但体系中关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内容有限,只简单反映贷款信息,而信息存在滞后性,不能反映出当下企业的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银行内部对于企业信息整合不足,取得的信息通常存在真实性不足、稳定性不足的情况,甚至不能有效识别中介与贷款方间的串通行为,进行查用信息造假进而获取贷款的情况。

商业银行间并没有将贷款客户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只有客户经理能查询,并没有实现跨行信息互通,对于关联企业授信产生影响,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审批管理效率下降。

四、商业银行授信审查审批问题改进建议
(一)构建信息化风险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授信审查审批过程,需要构建信息化管理及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业务授信过程中存在的沟通不畅、信息渠道阻塞及共享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商业银行不断的强化自身信息管理体系的改革,利用云管理技术实现对客户信息采集、识别,以实现商业银行授信审查审批过程中相关人员的信息互通。

基于信息系统下的信贷风险预警要求,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风险识别的信息。

在构建信息化机制时,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地强化银行内部对于客户资料的专项管理,同时需要全面掌握客户信用信息,建立完善的审批数据库,同时,由专业的部门及人员对相关信息化实施专业的管理是。

风险管理数据库与相关审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对接,实现相关信息的初步识别与有效分析。

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制定
预警分级机制。

以信息系统中的相关资料作为分析的基础,对客户设置风险等级,对强风险客户实施相应的专项分析,根据相应的政策处理。

使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与审批人员可以保持顺畅的沟通,在商业银行内部将风险理念贯穿于整个银行的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内部沟通会上,对银行内部的信贷政策进行统一解读,统一认识,做好内部风险管控,确保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不偏不倚地获得有效执行。

(二)构建授信约束机制
商业银行授信审查审批过程中,需要构建授信约束机制。

谨慎梳理授信审查审批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部门与人员相应的权责,使商业银行授信业务,从发起、审查、评审监督到决策过程,每个部门都可以各司其职,形成彼此监督制约的管理机制。

在这样的机制下重点针对具体的内容进行管控,确保授信业务审查部门具有独立性,强化发起部门与审查部门间的工作沟通。

同时,强化评审监督部门监督权,使其可以确保授信审查、业务的执行有效监督。

明确划分各部门的权责,在授信风险初审,出具相应的审核意见、风控预警以及对授信业务最终审批等流程中,可以有效、充分地发挥各部门职能,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有效的审批监管机制。

商业银行内部建立经验交流制度,通过相关人员的内部交流、案例分析,吸取经验,总结教训。

另外,商业银行还需要建立风险容忍制度,由于银行本身经营存在风险,且风险很难彻底消灭,因此,银行在可以实现收益覆盖风险的前提下,应确定不同信贷商品可以容忍的风险度,在自身风险容忍度的范围内,对于审查审批人员采取相关的职责政策,保护其工作积极性。

(三)落实授信检查机制
商业银行授信审查审批业务的有效实施,需要银行落实授信检查机制。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过程中,处于扩大阶段的银行需要合理的管控,提高授信业务质量,才可以有效降低业务风险。

因此,严谨落实相关机制,对于相应的工作建立激励机制。

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考核制度,将审计工作量、质量与相关人员的薪酬与相关的授信考核制度相挂钩,实现内部相关人员责
权利对等,改变原有商业银行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一个样的情况,同时要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

对于不作为的审查,审批人员进行及时调整,将其调整出审查审批队伍。

同时,对于存在道德问题的相关人员,由于其自身道德风险原因,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及相关业务造成风险损失的情况予以严厉处罚,绝不姑息。

由风控与决策部门负责,对业务分析、后续风险追踪监测,评估相关的业务质量。

同时,对于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参与方构建激励机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其业务质量。

(四)强化审查审批人员意识
商业银行授信审查审批业务管理,需要需要纳入风险引导原则。

商业银行审批过程需要以风险为导向,在保证其自身资产质量前提下,可以有效的满足客户信贷需求,高效发挥审查审批模式。

此过程需要与专职审批制度与贷款业务相结合,这样既提升审批效率以及审查质量,同时会最大限度挖掘职业人员能力潜能,强化相关人员风险意识。

同时需要稳定商业银行审查审批队伍,强化商业银行文化建设,实现内部员工晋升渠道的拓展,使授信人员做到爱岗敬业,使银行内部经济效益得以提升,同时需要保障银行审查审批队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鉴于审查审批人员其是否具有爱岗敬业精神,会对银行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银行需要建立相关人员储备制度,对客户经理从优秀人员吸收到审查队伍中,通过人才引入,将优秀人才引入商业银行审查审批队伍中,避免人员流动性,保证相关的审批具有连贯性,促使银行有序发展。

(五)建立动态授信评级调整机制
对企业贷款授信审查审批前,评价客户信用等级,放贷后对企业进行评级。

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具有期限短、借款频繁等特点,商业银行现有评价信息未能及时动态调整。

为更好地控制授信审查审批风险,实时掌握企业情况,商业银行应改变现有落后的评级管理制度,在进行授信业务开展时,实现实时动态监控。

对信用评级间产生的重大经营变化等,对企业正常运营产生营养的情况实时掌控,必要时通过专业机构及网上平台查询,与第三方中介建立合作,更好地获取授信
方相关信息。

利用大数据缓解信息不对称情况,避免信息有误及信息之后对授信审查审批产生影响,通过收集商业信息,提升审批效率及风险控制水平,为有效实施授信业务提供数据支持,降低信息不对称影响,使银行能够做出正确决策。

五、结语
通过对商业银行授信审查审批情况分析,了解到商业银行授信审批业务质量,与其经营风险相关。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企业业务多元化,使商业银行对企业实施的信贷风险上升,加之授信审查业务存在问题,对银行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挑战,有必要对于业务的执行与管理强化控制,在优化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实现信息化建设,构建权责分明、高效可靠的授信审查审批业务流程,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刻警示自己,不断优化内部控制机制,发现、解决问题,梳理、修补风险漏洞,减少风险问题带来的损失,以全面提高风险识别,提高决策能力,为银行发展护航。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