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历届高考状元(1978-20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历届高考状元
2014年山西高考理科状元马志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
6月
24日,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高考成绩出炉了,山大附中学生马志浩以总分705分成为全省第一名。

“我开始自己查了分,当时并不知道是全省第一,后来老师告诉我才知道。


从当年中考第一到今天的高考第一,他到底是怎样学习生活的?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马志浩,开朗、沉稳、自信,是这个大男孩留给记者的印象。

专注知识积累细节是硬道理
马志浩高考夺魁,一点也不出乎老师和同学的意料。

他在任课老师眼里是各门功课均衡发展的好学生,他在周围同学口中是无所不知的“马老师”,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一枚。

他的成功秘笈在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

从语文、英语日常积累性的学习,到生物、化学基本概念细节的梳理,马志浩以他近乎完美的学习态度实现了自身的理想。

出于对物理学科的喜爱,马志浩在高考前就通过参加物理竞赛的方式获得了清华大学60分的降分优惠。

针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他给出了一些建议:“第一,由于物理学科计算量大的特点,数学运算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第二,多观察,勤思考。

留意自然、生活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现象,思考学科知识内部板块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学习方法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

“我不会把自己的学习计划
写下来,严格按时间表做事太死板,一般都在心里想着什么时候看什么书。

”马志浩说,他对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有大体的规划,当天基本都能完成。

高考前一天仍在复习
三年前,马志浩就以太原市中考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进入山大附中。

“我们学校的老师教学水平非常高,讲课效率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获得最大的收效。

”马志浩说,在高中学习中,老师和同学给了他很多帮助。

马志浩告诉记者,从老师身上他理解了好老师不仅是帮助学生考高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去年11月,马志浩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由于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他有些失落。

班主任陈芳连夜打电话鼓励他。

他回忆道:“这件事后来老师都不记得了,但我却印象深刻,在关键时刻又点燃起了学习的激情。


在最后一轮复习中,马志浩和同学成立了学习小组,互相探讨,互相出题,查漏补缺,巩固基础知识点,这使他在高考中减少了失误。

直到高考前一天,他还在跟同学在教室里一起复习。

2014年山西高考文科状元李天:勤于思考(图)
623分,阳泉一中李天获得今年高考全省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绩。

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李天的父母及其班主任、同学等,了解这个20岁普通女孩背后的不普通。

“很少过问考试成绩,更关心精神状态”
李天的父母都是阳泉第二监狱工作人员,李天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一直都在固庄煤矿子弟学校上学。

在父母眼里,“子弟学校”学习风气很好,他们说,那里的老师都很敬业,后来子弟学校划归社会,老师们都转了行,李天才去阳泉一中读了初中。

李天的母亲说,平时对李天是“半放养式”教育,不会强加干涉她的事情,只是正确引导她。

“学习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孩子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时,她的各方面都会‘渐入佳境’,同时步入正轨。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健康、正常的过程。

”李天的妈妈说。

他们与女儿沟通时,很少问孩子的考试成绩,更关心孩子的精神状态。

他们认为,以后做事业,最重要的是状态。

在家是乖乖女的李天,在学校也特别听话。

李天说,“我从当狱警的爸爸那,学到会坚持,从做会计的妈妈那,学到了严谨。

平时父母不会太干涉我的事情,只有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时,才会寻求父母的帮助。


对于李天的学习情况,父母一贯的态度是:关心支持,但不干预,一切顺其自然。

今年高考中,考完数学后,李天情绪低落,回到家里跟妈妈说,数学考得不理想,有的题没练习过,不会做。

她妈妈说,“那会做的你都做对了没有。

”李天说:“会做的都做对了。

”妈妈说,“那就行了,只要发挥出正常水平就行。


妈妈一句简单的“安慰”,让李天的情绪很快调适过来,以良好的心态,轻松完成了第二天的后两场考试。

成绩出来后,李天的数学考了123分。

网络小说、杂志,啥书都爱看
闫惠琴是阳泉一中1105班的班主任兼政治老师,在闫老师看来,李天能考取全省文科第一名,有点出乎意料。

闫惠琴所带的这个拥有69名学生的特优班里,李天学习并不算刻苦,学习成绩也不稳定,各种考试排名,李天也并非全部名列前茅,有时候做作业还会“偷懒”。

“不过,仔细想想,李天考第一名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闫老师说,李天的脑筋很好,性格平和,稳重、大气,遇事波澜不惊,对每次的考试排名并不在意,可以说是“胜不骄,败不馁”。

“李天的成功得益于她的勤于思考,她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很少刷卷,但是勤于思考的她,已经将整个知识点进行了数遍梳理,发散型的思维造就了她更能在能力型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闺蜜张瑜说。

从语文、英语日常积累性的学习,到将历史、地理上枯燥的基本知识细节认真梳理,并设法编成歌曲,李天以她近乎完美的学习态度和独到的学习方法,打通了通向成功的“状元”之路。

李天的语文高考成绩是118分,李天认为,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知识的积累。

在努力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她博览群书,各种各样的书都爱看,不仅看名著,也喜欢看网络小说、武侠小说,遇到新的成语、名词、典故,她都在掌握原意的基础上,认真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从书本上、网络上看到新鲜的观点,她也会记录下来,“同样一件事情,各有各的观点;同样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的方法。

”因而,李天说,她更喜欢看《看天下》这样的杂志。

“我的文科综合能考出245分的高分,得益于闫老师的教导有方。

所以,当我高考取得好成绩时,首先想到的是感谢闫老师,感谢阳泉一中所有的老师!当然,还应该感谢我的爸妈。

”李天说,她和父母的关系就像是朋友一样,非常融洽。

晚上回家,他们会聊一聊学校和父母单位里发生的新鲜事。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永远要有上进心。

”采访结束时,闫惠琴老师寄语李天
2013山西理科状元王菲芃:军人精英范儿(图)
王菲芃,山西大学附中2013届毕业生,高考中以679分的成绩获得山西省理科第一名。

生活中,她开朗外向,是同学们眼中的“开心果”;她还爱好广泛,课余时间喜欢看小说,打乒乓球,还参加了年级里组织的排球赛和辩论赛等校园活动,学习生活之余充分发掘个人潜力,享受美好生活。

成长于军人家庭
王菲芃同学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

小小年级的她就会叠“豆腐块”,吃饭很快,而且碗里干干净净,不会留一粒米。

这样的小习惯也塑造了她的性格。

学习中,她讲求高效率地工作,总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学校任务,课余时间就可以自己安
排。

同时,她有很强的自律意识。

“自己规定自己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完,觉得不可以做的事情就绝对不会做。

我觉得自己能够很明确地划清这两类事之间的界线。

”她还很强调集体,重视个人对集体的贡献。

她曾与几个同学组成保送生考试互助团队,后来其中的一大半保送至理想学府。

“集体里面,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达成目标。

能为集体多做一点,其实也就是为自己多做一点。


然而,她觉得自己身上最突出的是“敬业”精神。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

’当学生的时候,就要尽力当好学生。

”她始终以一种“敬业”的精神要求自己,恪守作为一名学生的本分。

“有些同学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并不很认可,常常有自己的想法。

我并不是否定这样的学习方法,只不过我总觉得学生应该有一种本分。

规定时间里完成作业,这就是学生‘敬业’的体现之一。

”正是这样的精神让她在高中三年里达成了各项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没有排球基础的她,在课余时间努力训练了一个星期后,就在年级排球赛中成为了“MVP”;辩论赛中,她也是班里的“最佳辩手”。

“干一件事,我就希望能尽全力去干好。


绽放于附中舞台
“附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附中六年,我感触最深的是这里老师的素质很高。

”当她回忆这六年的学校生活时,她觉得,最离不开的是师长的谆谆教诲。

“我们初中和高中的班主任都非常地认真负责,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初中的英语老师也很好,正是她开启了我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当时我们总做一些英语小游戏,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英语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老师们对每位同学都非常照顾,也非常负责,尽量都能做到因材施教。

”附中还为她提供了参与竞赛的机会。

“如果我没有来到附中,我可能也许永远无法接触到竞赛了。

”她从初一开始接触信息竞赛,整整学习了五年,从初三开始连续三次进入山西省队,拿到了三枚国家铜牌。

“我可能是拿铜牌最多的人了,因为每次都拿不到银牌。

”她自嘲道。

她还爱好数学,在高二时也拿到了数学保送,并多次在希望杯等各类竞赛中获奖。

“参加竞赛磨练了我的意志,拓宽了我的视野,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见识。

”高考结束后,她还在学校机房给高一的孩子做了几次信息学辅导。

“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其实我以后理想职业是大学老师啦。


结缘于清华大学
“高中以来,我曾经好几次到过清华大学。

”2012年全国信息学精英赛暨国家队选拔赛在清华大学举行,当时她参加了比赛,还担任了闭幕式的主持人。

“在清华大学的礼堂里主持真是一种特别的经历。

”那时,清华大学美丽的校园和物美价廉的食堂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三上学期时,她听说学校里有两个“领军计划”的名额。

“其实当时是有点犹豫的,那时还没有保送生考试,如果能保送就能节约很多时间,而选择‘领军计划’意味着要参加高考。

”深思熟虑之后,她决定参加“领军计划”。

“从这个计划中,我能看出清华大学在新百年建设中的决心,而我也希望能够成为这个团体的一员。

”“清华学风中有一种很踏实,很实干的东西,这和我自己的‘敬业’精神相符合。

清华是我理想的学府。

2013山西文科状元李金昭:始终保持良好心态
李金昭
随着全国各地高考状元的出炉,各界都把关注的目光聚集到了这个特殊的群体身上。

对于山西,出于淡化成绩宣传的考虑,近年来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已经不再公布高考考生的名次和排位,但高考状元仍然是一个热得烫手的话题。

这几天,坊间有消息称:山西现代双语学校高考考生李金昭以614分的优异成绩,夺得今年的文科状元。

虽然省招考中心对此并没有确认,但所有的信息都显示,这消息很可能是真的!
6月28日,记者联系到了李金昭的班主任和陪同她在清华大学参观的父亲李志勇,两人怀着欣喜和激动的心情,向记者介绍了李金昭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当前动态。

“当晚查询成绩后,我们一家仨口都跳了起来,激动得半夜没有睡着觉。

”李
志勇回想起几天前的那一刻依然有些兴奋。

“语文119分,数学140分,英语132分,文综223分,总分614分,比我们的估分高出30多分。

”孩子取得了优异成绩,但这意味着什么,李家人当时并不明白。

6月25日晚间时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山西招生组的工作人员,先后和李先生取得了联系,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热情欢迎李金昭到我们的学校就读!”李志勇问登门拜访的清华大学的一位老师:“孩子考了第几名值得你们这样?”这位老师反问:“你觉得第几名值得我们这样?”高考分数公布的第三天,李金昭夺得山西文科状元的消息在坊间流传开来。

开朗、阳光、自信、大方,这是李金昭留给老师和同学们的印象,班主任张老师评价这个18岁的女孩儿“灵活,逻辑思维能力强,自制力强,实力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时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张老师说:“高中三年,她始终是班里的前五名,她不会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沮丧,高考最后的复习阶段,班里的一些考生都表现出浮躁的心态,她没有,仍然像往常一样安静地坐在那里复习。

心态是成功的基石。


对于女儿考出这样的成绩,李志勇称之为“意料之外的惊喜”。

“我们平时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学习方面,我们从来没有苛刻的要求,不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我们对她只有一点要求——自己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尽力就好。

”李金昭业余时间喜欢看新闻频道和各种法律节目,此外就是大量地阅读,看的书很杂很广。

“孩子即将迎来18岁生日,她希望我送她的生日礼物是一套《盗墓笔记》。

”李志勇说。

6月27日,受清华大学的邀请,李金昭前往清华校园参观,近距离了解和感受这所百年名校。

对李家人而言,现在有一种幸福的烦恼,那就是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之间究竟做何选择。

6月28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山西现代双语学校校长杨占明,他说:“优秀学生的培养需要大师级的教师和自由的学习空间,在全面发展的氛围中,使取得高分成为自然而然的事。

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

2012年山西理科高考状元贺凯:经历风雨终见彩虹贺凯,18周岁,临汾市尧都区人,戴一副眼镜,浑身充满阳光,性格开朗又不失斯文。

2012年高考以686分的成绩名列山西省理工类榜首。

贺凯说,从小父母就十分重视他和姐姐的学习,为他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

姐姐比贺凯大7岁,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后考上了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研究生,现在在美国国家实验室工作,是他学习的榜样。

可以说姐弟俩能有今天的成绩和他们父母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贺凯的父亲贺临煌今年52岁,在临汾一家汽贸公司从事汽车销售工作,母亲温竹青在临汾市尧庙管理处工作。

谈起孩子的教育,贺凯的父亲说:“孩子天分重要,但我觉得后天的生活、学习环境更重要。

家庭条件不同,能创造的环境也不同,但软环境都可以创造。

贺凯从小就非常聪明,上幼儿园时圆周率就能背到30多位,而且还能倒着背。

上小学后课本上的生字从第一课背到最后一课,还能从最后一课背到第一课,顺序都不乱。

贺凯有今天的成绩,天分是占了一定比例,但我们觉得还是后天的教育环境占的比例大一些。


贺凯母亲说:“贺凯从小受他姐姐的影响很大,贺凯懂事后他姐姐就上小学了,姐姐在家写作业他就在旁边看。

我们在家也特别注意,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们从来不看电视,在家里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

而且对孩子的教育要以赏识教育为主,多夸赞孩子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对有可能影响学习的事物要正确引导,培养孩子自律很重要。

就比如说电脑吧,当时我们家买下电脑,我让孩子自己制订计划,一周玩几次,一次多长时间。

刚开始我们督促,后来养成习惯孩子就能自己控制了。

”“贺凯这个孩子性格开朗,思维敏捷,善于钻研。

”贺凯的班主任杨秋瑾说,他在班里人缘极好,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谁要是有什么困难他都乐于帮助。

他勤奋但不是死读书,每天在操场上都能看见贺凯锻炼的身影。

2012山西高考文科状元:自制能力强(图)
6月25日,北京大学向海泉中学传来信息,该校考生刘艺峰以文科632分在山西省名列第一。

笔者来到海泉中学,刘艺峰同他的父母也风尘仆仆来到学校,刘艺峰家住翼城县南塘乡下阳村。

提起刘艺峰的学习,其父母说:刘艺峰自制能力强,学习十分认真。

刘艺峰1.8米的个子,消瘦的身材,他腼腆地说:海泉学校管理严格,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在海泉中学,我们看到全国一些著名高校的招办在海泉学校提前录取学生。

海泉学校总校长王俊胜告诉我们说: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之外,南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大学到学校考查,录取学生。

1978年开始的风景山西历年高考状元近况
今年高考的分数即将出炉,各地诞生的状元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延续多年的高考曾产生过一代又一代的状元,他们当时被鲜花和掌声包围,而现在,那段耀眼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逐渐淡去。

高考状元现在在哪里?他们是否成了社会精英?还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30年高考状元今安在?
从没有一场考试像高考一样,能如此剧烈地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1977年8月8日,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与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指示精神,国家开始恢复高考。

在经历过一个灰色的时期后,人们的求知欲望得以再次爆发,有人将这一事件尊为国家与时代的拐点。

知识的明灯再次点亮,众多从田间地头、车间厂房走出来的知识青年带着泥土和机油的气味通过高考走进了大学校门,成为改革开放建设的的栋梁。

三十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呼喊声,高考也走到了而立之年。

虽然在他的成长历程中也曾经受到非议,甚至是听到“下课”斥责,但不可否认,高考不仅给整个国家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使社会公平与公正得以重建,在全社会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三十年来通过高考共为国家选拔了3600万人才。

在山西,在这样一个相对闭塞的省份,高考同样留下深深的烙印。

本报选择了寻找30年来的高考状元来为大家展示高考在山西走过的这段历程,再次审视高考走过的30年。

之所以选择寻找高考状元来回顾高考,并不是对于噱头的追求和感官的刺激,而是经过三十年的时光研磨,许多的人和事已经被淹没,也许高考状元会是人们最为新鲜的记忆。

而经过本报四处奔波、倾力查找仍未能将历届高考状元全部找到的事实说明,高考状的名头在过去的年代并没有被赋予太多的重视和耀眼的光环。

三十年高考,三十年嬗变。

本报希望在向读者展示这些高考状元发展故事的同
时,能够让大家体味到高考的每一点变化、社会的每一点进步。

上世纪70年代——
红星照我去战斗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那怕风雨骤……“
第一次恢复高考的考试时间是1977年冬季,幸福似乎来得太快了,以致于许多人在兴奋过后,又纷纷大喊措手不及。

那一刻,全国570万考生从老师那里接过试卷,他们不仅开始书写自己的试卷,也在书写历史,书写自己人生奋斗的希望。

这时,没有“高考指挥棒”,也没有父母的迫切期望,更没有社会的沉重压力……但所有人都拧着一股劲地拼命学习,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场高考是为自己而考的。

在人们的记忆中,70年代的中学生和别人没什么两样,男的都理成寸头,女的扎俩羊角鞭,灰布裤子、白花格衬衣、黑面布鞋就已是那个时代学生最豪华的“配置“了,衣服上的补丁和赶着复习的功课一样多。

恢复高考,为命运和知识而战。

冻土初松的年代,恢复的不仅是一种考试制度,更是曾被践踏的知识的尊严与国人的求知心。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幸运儿”,70代的高考生是自中国高考序幕拉开后,第一批登台亮相的“开场演员”,而放眼随后30年高考数千万茫茫众考生,70代高考生又是排在队列最前头的“排头兵”,
而似乎70年代的那些状元们,又走在了最前头……
1978年理工类高考状元
吴滢
毕业院校:太原五中
就读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现定居美国
一个理科状元又半个文状元
吴滢的父亲在省人大工作,自小吴滢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琢磨并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

“爱学习,很刻苦,头脑反应特别快。

”说起吴滢,五中的几名老教师几乎给出了一致的评价。

而吴滢又不是那种死用功的孩子,又能经常的和同学们玩在一起。

作为当年理科状元的她,文科各门功课的成绩也非常的优秀,单课成绩几乎可以与当年的文科状元相媲美。

吴滢后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现就职于美国一家知名企业,已在美国定居。

1979年理工类高考状元
刘大民
毕业学校:太原五中
目前状况不详
高考状元的“状元无用论”
中学时的刘大民身材略显瘦小,在学生群众绝对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但在学习上,他却是公认的最勤奋刻苦的一个。

据刘大民当年的化学老师王祖顺回忆,刘大民在学习上有一股子钻劲头,先是自己给自己定下目标,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一实现,抬头看,始终都有一个目
标在前方等着。

老师们称,在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是全省第一时,刘大民却对“状元”这个名号表现出一丝漠然,和前来祝贺他的人们说道,靠高考的分数来衡量一个人并不科学,考分的高低也不代表什么,状元这个名称没有什么用。

“李白、杜甫都不是状元,但其成就却高出当时的状元不知多少倍。


正是由于刘大民的这种冷静和低调,使许多老师们至今都记得他这番惊人的“状元论”,而当问及他后来考取了那所大学及现在身居何处,却已没有人答的上来了。

上世纪80年代——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啊,亲爱的朋友们,创造这明天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清晨。

长发、烫头、蛤蟆镜、白衬衫、喇叭裤……。

当一些新鲜的玩意已经开始喧嚷的满大街弥漫时,在中学的的教室里,80代的高考生静静的正在埋头用功。

80年代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起点。

80代的人是幸运的,同时又是矛盾的。

在当时,中专尚有足够的实力与大学碰撞,对于这些中学生而言,选择中学考取大学,就意味着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本城市户口……,而高考在即,他们已自断后路,别无选择。

这个年嗲,高考成为人们改变自身前路的通途,不同境遇的人们却有相同的理想,通过高考来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

这个时候,没有人知道什么叫“高考移民”,也从没有人会将“暗箱操作”这个词与高考联系在一起,80年代的考生们只知道,大学是自己所有的希望所系,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