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831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831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科目代码:831
科目名称:公共政策学
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小题5分)
1.政策系统
2.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3.治理能力
4.政策合法化
5.政策评估
6.政策创新
二、简述题(共计60分,每小题15分)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简述“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及其构成。

3.简述公共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

4.简述社会团体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共计60分,每小题30分)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请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试从政策调整的角度论述我国实施渐进改革的优点和意义。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请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有关精神,试论述应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公共决策体制?
参考答案:
科目代码:831
科目名称:公共政策学
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小题5分)
1.政策系统
答: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从系统发生论的途径看,政策系统是政策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研究政策过程的前提或出发点。

一般而言,现代化、科学化的公共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子系统、咨询(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执行子系统和监控子系统所构成的大系统。

政策过程及其各项功能活动是由这些子系统共同完成的,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使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利地展开。

2.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答: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又称满意决策模型,由西蒙提出,他认为组织的中心任务是决策,而决策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决策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程度的。

面对种种条件和约束,决策者在现实生活中只能追求一种近似的优化途径,即寻求令人满意的决策和结果。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是对广博理性模型的一种修正,由于它是在正视种种条件和约束对理性的限制的客观基础上来解决理性决策问题的,所以它更切合现实的政策过程。

但这一模型的基本出发点是管理的角度,虽然切合管理决策的实际,但没有充分注意到社会、政治因素对政策过程的影响。

3.治理能力
答:在现代治理的视角下,政府能力就是治理能力,即在治理需要与能力之间合理、有效地调整过程中对善治的体现。

即政府在一个以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社会里,运用公共权威,协调各类主体(包括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维持公共秩序,满足公共需要,增进公共利益的能力。

公共政策则成为政府组织、社会团体以及个体公民之间互动与合作的方式,成为提高治理能力,臻于“良治”的重要手段。

4.政策合法化
答:政策合法化又称公共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的主体为使选定的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据法定的权限与程序对政策进行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的过程。

政策的合法化是有目的的能动活动,它使政策方案的可选择性转化为合法性、权威性。

政策合法化又是法定主体依据一定的权限与程序所进行的活动。

政策合法化的主体是具有法定地位的国家机关。

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其政策合法化通常要经过下列程序:①要有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
②通过领导决策会议决定;③由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

5.政策评估
答: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可分为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政策评估是一种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系统过程,正规科学的政策评估一般都要经过准备、实施和结束三个阶段。

政策评估对于改进政策制定系统,克服政策运行中的弊端和障碍,增强政策的活力和效益,提高政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意义深远。

6.政策创新
答:政策创新是指公共政策主体根据政策环境变化的需求,主动改变现存政策要素的组合形态或功能,创造新政策的行为和过程。

政策创新是政策主体适应政策环境变化和需要的一种积极的政策变迁,意味着一种更有价值的、能更好满足政策环境新变化和新需求的政策要素组合代替了原有的政策安排。

政策创新既可能发生在政策过程的所有环节,又可能仅发
生在某一个环节中。

根据政策创新过程中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政策创新可以分为政府强制型创新、政府被动型创新和回应型创新。

二、简述题(共计60分,每小题15分)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1)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
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又称元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一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四种。

①公平。

即每人或每个群体得到同样的利益。

公平可以归为三类:
a.机会公平。

每人都有同等的获取分配物的机会,但不保证每位最终都能得到,例如,抓阄决定、投票决定、平等竞争等都属于机会公平。

b.分配公平。

包含两种情况:第一,分配物对于一定范围的人群是一样的,但对于该范围以外的人可能就不同;第二,在不同的个体或集体之间是平等的,但对这些个体的背后或群体内部的每个人来说则可能并不平等。

c.最终状态公平。

它会充分满足每个人不同的偏好、实际需求和价值追求。

例如,按需分配要实现的就是最终状态公平。

②效率。

即在给定投入中的最大化产出或既定产出所需要的最小化投入。

它通常既需要考虑投入、成本、努力等因素,还要考虑产出、效益、成果等因素,更要把两方面的因素加以比较。

在投入方面,它涉及如何计算投入,如何确定某种投入与某种产出的关联,如何确定某种投入的机会成本。

在产出方面,主要涉及如何确定产出目标以及在多种产出目标的条件下如何决定这些目标的组合比例。

③自由。

即人们能做他们想做的事情,除非会伤害其他人和群体的利益。

公共政策的目
标就是要保证人们能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受他人干涉。

④安全。

即人们在生理生存上的最低保障,在政治共同体中的安全包含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信息安全、心理安全等。

政策的目标就是要确保人们的安全,在信息时代,要加大力度确保人们的信息安全和心理安全。

(2)公共政策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
①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些人认为两者是冲突的,另一些人则认为两者是一致的。

a.公平与效率是冲突的观点认为:两者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维持公平就意味着政府要干预个人的选择,会消减人们工作的动力;并且维持公平要求大量的官僚机构,官僚机构等同于浪费。

b.公平与效率是不冲突的观点认为:社会可以通过政治和政策的选择实现两者的协调,人们工作的动力来自于一贯的满意、自我受尊重和归属感;再分配并不会阻挠尝试和创新,一些保障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冒险精神。

②对于自由与安全的关系,人们的看法也有很大的分歧。

a.主张自由与安全是矛盾的观点认为:安全会造成对安全提供者的依赖;人们需要自给自足,以便能真正独立和自由;若政府如父亲般地保护人们免受相互之间的和外来的伤害,就要限制人们的自由。

b.主张自由与安全是不矛盾的观点认为:不安全会剥夺人们真正自由的选择能力,安全会有助于真正的自由;完全自给自足只是虚幻的理想;公共政策能够保护受资助者免受资助者(含国家)的统治。

③对于公平与自由、自由与效率、效率与安全、公平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人们的认识也很不一致。

在现实当中,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极端复杂的,既有一致性,又有相互冲突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