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怎么办中医有妙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日的到来,天气变得更加炎热,中暑也成为了多发病。

一旦中暑会表现为
头昏头痛、突发高热、面色苍白,严重会导致昏迷等。

目前西医对中暑的治疗主
要为补充体内水分及糖盐电解质,但效果并不太理想。

而中医治疗中暑却有独特
的作用,中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中药价格低廉、安全性高,能够添加到
人们的日常饮食中,使用非常方便,深受大家们的喜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中医治疗中暑有哪些妙招!
1 中暑中医怎么看
中暑在中医上被称为“发痧”,又可分为阳暑、阴暑、湿暑三种。

阳暑是由于
温度过高或太阳暴晒引发疾病的发生;阴暑则因夏季受寒导致的,如吹空调、凉
水澡等;夏天湿气重会出现湿暑的一系列症状。

常见中暑症状有头昏头疼、疲乏
恶心、四肢无力等。

2 简易中医穴位疗法
针对中暑,中医有独特的治疗方案:(1)刮痧:相对于民间扭痧,中医刮
痧疗法效果更明显,采用刮痧板在百会、关元、内关等穴位,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刺等物理刺激,使皮肤表面出现淤血点、痕血斑或点状出血,通过刺激
脉络,改善气血通流状态、以此达到活血祛瘀、扶正祛邪、消肿止痛的作用。


痧前,应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采取降温措施;(2)按摩:中暑以后会多
数患者会出现头疼、头晕、昏迷等情况,可取少冲穴、关冲穴、中冲穴和太冲穴。

少冲穴在双手小拇指背部距指甲根部,可两手相互进行捏、揉,捏到麻、肿胀为止,按摩一分钟左右放开,休息半分钟再继续,反复交替;太冲穴在足背处,沿
足大拇指和侧拇指之间的夹缝处向上移动至足背脉博处,按摩方法与少冲穴相同。

(3)针灸:针人中、百合、合谷、委中和十宣,此法适用于昏迷不省人事的患者。

3 中医解暑偏方
中暑按照中医中医按辩证疗法来讲有两种:实证:患者多见于身体素质比较
好的,初起往往突然头昏头痛、两眼发花、口干舌燥、上吐下泻、想呕又呕不出
等症状,刀上放置适量食盐,用火烧刀使食盐烧热,服下便可;或明矾6克,开
水溶化,待冷却后口服,再将鸡毛探喉进行催吐,此法用于想呕又不呕出的患者。

上吐下泻者,十滴水1瓶,一次灌服;组方生石膏、金银花、佩兰、川贝母等水
煎服,如有口渴感觉则加麦冬,无汗加薄荷即可。

虚症:患者多数是体质虚弱,初起症状手脚发软、无力、头昏干呕、站立不稳,而后突然昏倒,遍身虚汗、手脚冰冷、面色发白等,是以先急救后滋补调理,急救方法通过关散或将其研碎,或猪牙皂角、细辛、冰片三味和匀,取少量吹进
鼻腔内,也可采用大蒜头、生姜捣汁灌进鼻腔。

党参、麦冬、五味子水煎加入朱
砂调匀服用,此方用于调理。

4 中医消暑凉茶
每当炎炎夏日来临,解暑凉茶受到大众的追捧,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
凉茶:(1)去火茶:若患者出现口舌生疮、口渴咽干、心烦等症状,可取白菊花、金银花、枸杞子等中药泡茶,以此来达到滋阴降火的目的;(2)祛痘茶:
患者面部有痤疮的症状,用野菊花、白芷、连翘等泡茶,此方有消疮的作用;(3)口臭茶:出现口臭或口中异味的症状,取淡竹叶、莲子心、甘草等泡茶,
不仅能清热泻火,也可清新口气;(4)明目茶:患者表现出视物模糊、心烦易怒,桑叶、决明子、白菊花泡茶,取其滋阴养肝,明目清火的作用;(5)解毒茶:若有热度较甚,有口舌生疮、大便秘结等表现者,金银花、蒲公英、桑叶等
药物泡茶,以此达到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5)利咽茶:取金银花、白
菊花、桔梗等药物泡茶,可改善患者咽干涩痛、干咳、痰少等症状;(5)止渴茶:患者主要症状多为口渴多饮、咽干舌燥等,用槐花、葛花、麦冬、生地黄等
泡茶,起到润燥止咳的目的;(6)降温茶:若出现体温较高或自觉发热等症状者,用荷叶、甘草泡茶,此方具有降温解暑的作用;(7)提神茶:取薄荷、甘草、紫苏叶、藿香、人参泡茶,起化湿祛暑、益气提神的功效;(8)化湿茶:
当患者出现纳呆、头重等症状,用藿香、佩兰、绿茶泡茶,有化湿祛暑的效果。

5 中暑的中医护理
轻症中暑及时治疗,即可恢复,重症变化迅速、凶险,甚至危及生命,必须
在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对症治疗。

(1)轻症护理:轻症患者多表现为胸闷、
头痛、恶心等症状,应采取清热解暑的方式,将患者迅速转到阴凉通风处,在夹背、两类等部位刮痧、按摩等,使全身气血通畅。

(2)重症护理:重症患者常
有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甚至表现为昏厥、抽搐等症状,则治救阴回阳,
快速将患者转移到有空调的抢救室,恶心呕吐的患者平卧,头偏至一侧,及时将
呕吐物清除干净,防止因气道阻塞造成窒息;昏厥患者应采取以下措施:(1)
设有专人护理,给予静脉滴注,并备齐急救用品,一旦有呼吸困难的症状发生,
可及时吸氧;(2)掐或针刺人中;(3).三棱针刺入人中、委中等穴位使其出血。

若出现昏厥高热患者(1)应给予冰袋冷敷头、颈等大血管处,并用酒精擦拭,
多次按摩,以此促进气血运行;(2)冰盐水灌肠,使肺腑热散除;(3)针刺曲池、合谷等穴位;(4)准备发汗降温药,如黄芩、大青叶等煎服。

患者出现面
色苍白、皮肤湿冷等症状,可用石膏、荆芥熬制的温水擦浴。

做好家属和陪伴人
员的工作,配合好医务人员,不要惊慌失措。

6 中医饮食预防中暑
(1)防暑汤:当人体出汗较多、体液损耗较大时,多喝汤既可补充水分,
又利于消化吸收,可做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金银花汤等。

(2)多喝粥:人的胃肠因中暑而受到刺激,功能会减弱,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头重倦怠等不适症状,则消暑保健粥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

(3)多饮茶:喝茶者会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也可在温茶中放入适量
的盐,以此补充由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有很大的效果。

(4)清淡饮食:天热湿气重,应多食用水果青菜,青菜既不油腻好消化,
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水果中西瓜是清暑解渴瓜类之首,另外猕猴桃含
有大量维生素c,都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避暑的首选。

7 结束语
中医药文化不仅发挥整体观、辩证观以及对疾病的防治和综合调理的作用,也为提高生命质量创造了机会,使中医药全面、可持续地发展服务,近年来,中医治疗受到广泛的好评,特别是治疗中暑这类疾病更有显著的疗效。

经过以上的介绍,大家有对中暑有一定解了吗?中医中基础的“穴位法”大家应当掌握,避免发生中暑时手忙脚乱,使病情加重。

上述就是中医对中暑的小妙招,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