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圆柱的认识”案例分析

武夷山市崇安中小——李月美

当前,教师们在观念上都承认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但在具体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把这有限的时间窃为己有,只考虑自己如何教,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给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自己探究规律、自己归纳总结的时间和空间很少。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呢?下面以“圆柱的认识”教学为例,谈谈做法和体会。

课堂教学过程描述

一、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圆柱”

1.摸猜游戏

教师以立体图形为话题组织谈话,适时出示内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魔术袋。

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摸魔术袋里的物体,并把自己摸到的物体特点告诉大家,大家猜是什么物体,并拿出加以验证。

学生活动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请说出它们的特征。

学生口答,教师进行板书。

师:谁能说出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去认识它们的?

学生1说得不完整其他同学补充得出从“面——棱——顶点”三方面认识。

师:请抚摸你们的笔盒和书面,再次感受一下它们的面是怎样的。

3.初步感知“圆柱”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柱。大家已认识了它的形状,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生1:圆柱是圆的。

生2:圆柱有两个圆面。

……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摸一摸,感觉一下它与前面所学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1:它是滑滑的。

生2:它的面是弯曲的。

……

二、整体感知——圆柱的特征

1.初步探究

师:同学们对圆柱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圆柱到底有哪些具体特征呢?现在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学生活动:四人为一小组,以自己的学具“标准圆柱形状的杯子”为研究对象,合作探究它的特征

汇报活动结果:

生1汇报不完整,同组学生补充。

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底面(2个):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

面侧面(1个):是曲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圆柱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无数条)

也有体积和表面积

2.深层探究

师:为何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出现三种图形,到底谁的正确,谁的不正确呢?你们有办法加以验证吗?

生:有。

师:那就请大家试试

学生纷纷动手,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汇报

生1:沿着圆柱的高剪——侧面展开是长方形的。图形展示。

生2:斜着剪——侧面展开是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展示。

生3:沿着圆柱的高剪——侧面展开也可以是正方形的。图形展示。

这时同学们提出了疑问:为何同是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会得出两种不同的图形呢?

师: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下面就请大家利用展开的图形,讨论:展开的图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

生1:展开图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生2: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

生3:当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圆柱的高时,侧面展开就是正方形。

生4:平行四边形的底也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生5;圆柱的侧面展开无论是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总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三、巩固深化——实际运用

四、布置作业

自制一圆柱

课后反思

以上教学过程着重从三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动口——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想方设法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把思想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实践证明,数学课上充分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既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又是学生构建知识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本课通过让学生谈谈,说说等活动,是学生充分了解圆柱的特征。如猜摸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方法归纳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为下面有序准确的归纳出圆柱的特征作了很好的铺垫;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圆柱的特点和侧面展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展开图形的争论中出现了皆大欢喜的场面。使学生在相互争论和探讨中,达到相互启发和取长补短的效果。

二、动手——给学生探究明理的时间和空间

探究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要学生更积极,更主动,更熟练的进行探究,就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慢慢的使学生改变学习的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如果教师只是偶尔开课,而为学生提供探究知识的天地,那么课程改革就失去它本质的意义。本课立体图形的教学,要求教师解决好几何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为了帮助学生丰富表象,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动手操作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摸摸,剪剪和比比等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行探究掌握了知识,找到了学习新知的方法。如:在初步感知阶段,让学生摸桌面和书面,以及摸圆柱等都是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来建立表象;学习圆柱特征,

学生自行探究不仅利用各种方式掌握了知识,而且剪出了各种图形。借此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加以验证,使学生发现知识的不唯一性;最后在学生已掌握了圆柱的特征后,让学生自制一圆柱,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三、动脑——给学生拓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动口说,动手做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寻找答案,以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本课教学并不限于课本,而是让学生动脑筋大胆进行猜想和验证,出现了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结果。如:在探究侧面是,教师不限方法让学生自己动脑,出现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大胆的进行猜测和验证,得到了个性化的结果。这样的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氛围,促进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发展。

自主学习需要时间,更需要空间。学生只有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离开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总之,我们要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这个时间和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只要我们从每一堂课做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不会只是一句口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