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词语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更广。
眼下我们正处于一个
乐此不疲发明各种网络缩略语的时代。
比如“awsl”之类的高频网络用语被大量使用。
“awsl”,源于“啊,我死了”的拼音首字母缩写,表达了年轻人在感受到“惊讶、兴奋、快乐”等各种喜爱之情时的强烈情绪。
除“awsl”外,还有“xswl”(笑死
我了)、“zqsg”(真情实感)、“sk”(生快,即生日快乐的缩写)、“ssfd”(瑟瑟发抖)等一系列按照同样方式创造出来的缩略语词汇,往往是年轻人在弹幕或其他网络环境中使用。
人们初一接触网络缩略语,往往感到不知所云,一旦了解其涵义又感觉有趣,甚至
耳目一新,拓展了对汉字汉语的认知界限。
就像很多机构都有简称一样,语言变化过程就是越来越简便快捷,当一个长词用多了,就会以缩减省略的形态出现,通过一串简单的字母符号就能清晰表达一种真实状态或个体体验,这是汉语发展的规律。
另一方面,网络缩略语的形成与互联网的特性密不可分。
英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理
查德·道金斯提出“模因”概念: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
得到传递。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模因从一个大脑传递到另一个大脑的过程变得极为简单,甚至可以用“病毒式传播”来形容。
网络传播的特点就是不断复制扩散,而复
制过程中往往会再创造,比如“awsl”在传播过程中又衍生出“阿伟瘦了”“啊我
睡了”等近十种脑洞大开的解读。
网络复制的简单便捷,以及在复制过程中的创新再造,
使更多的网友由被动受众与旁观者变成直接参与者和行动者,最终成为一场集体娱乐的狂欢。
网络缩略语的流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表达出年轻人情绪外泄与自我张扬,他们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实现了内在的娱乐。
当某种流行语在一定的群体中开始流行的时候,从众心理会让更多的人接纳并使用这些流行语,以表明自己与时代潮流同步,同时避免被同一群体所排斥,这种自我认同的强烈愿望使其更愿意投入到流行与时尚之中。
反之,那些不使用流行语的人会面临某种压力,被别人视为跟不上潮流,甚至可能被边缘化。
如今网络用语特别是缩略语已经在向网下扩散,不断“进军”人们的语言体系,
已开始融入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表达方式和社交方式。
不过,网络用语的生命力目前还难以得到验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曾经流行一时的词汇已经消失在汉语的历史长河中。
如莫言所说:“语法变化非常缓慢,而词汇却像一潭活水,会不
断地有新词语产生,也会不断地有过时的词汇被淘汰消亡。
”
在宽容对待网络用语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力戒和淘汰其中的低俗、庸俗、恶俗,甚至肮脏丑陋的东西,网络流行文化的底线就在这里——不滥用、不恶俗。
从更大的视角看,因为技术的进步,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进入泛娱乐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我们的交流工具越来越依赖网络,不可避免地会把娱乐属性摆在前面,因为它传播更加高效,更加直指人心。
但只要不滥用不恶俗,不论喜欢与否,那都只是演进的一级台阶。
(摘编自微博考试研究所《网络用
语演进》)
材料二
今年6月,教育部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
报告指出,网络语
言经历了从“舶来品”到“本土化”的发展路径;它呈现给公众的样态,从起初的
“多语码化”发展为当下的“多模态化”;它不再是当初网络达人、“大虾”等“小众”的专利,而成了网上网下的“大众”所共用、共有、共享的语言产品。
在网络语言正全面走进现实语言生活的背景下,不少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他们认为,网络流行语在反映时下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对传统经典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带来不小冲击。
尤其是部分网络流行语在非理性传播过程中,带有明显叛逆、污损等亚文化色彩,极易影响青少年社会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养成。
微博作者橙子辅导指出,对于网络流行语要有所区分,其中有些是积极的,有些带有粗鄙化、低俗化倾向。
针对后者,无论是公民还是媒体从业者,都应自觉抵制,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网络流行语的大量出现,客观来说的确丰富了我们的词汇。
”微博作者橙子辅
导说道,应该秉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去看待。
总的来看,低俗负面的语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有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邹煜提到,流行语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潮流,但不见得适合所有人。
“社会大众不可能也没必要穷尽所有信息。
对一些‘热词’,大家有陌生感也很正常。
”
流行语反映时代变迁,并不是时代的全部,更不是我们生活的全貌,它只是反映了某些侧面。
专家们表示,语言本身具有反向塑造作用,当我们选择语言时,语言本身也会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文化内涵乃至思想深度。
面对形形色色的流行语,切不可盲目跟风。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具有娱乐性的网络缩略语通常出现在弹幕或其他网络环境中,它们往往是由年轻人按照相同的方式创造出来的。
B.网络缩略语形成并流行,根源在于符合年轻人情绪外泄、讲究简单便捷、从众心理突出、乐于创新的群体特点。
C.网略缩略语的出现符合汉语发展的规律,因为语言变化逐步走向简便快捷,长词使用多了就会缩减成字母符号的形态。
D.网络缩略语的出现,客观上丰富了我们的词语,反映了我们生活的某些侧面,我们应该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对待它们。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得以迅速传播,其使用群体已经由网络达人、“大虾”等扩展到网上网下的大众。
B.网络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表达方式和社交方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经典文化和主流价值观。
C.网络语言的净化需要专业媒体人士乃至大众的自觉行动,同时也离不开管理部门的监管引导,这是语言发展应遵循的规律。
D.网络语言在流行的同时,也经受着时间的淘洗,只有那些积极健康,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词汇才会最终长期流传下来。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近些年,“中国梦”“新常态”“打虎拍蝇”“供给侧”“双循环”等一批政经领域的主流文化词汇演变为大众生活流行语。
B.“汉语盘点2020”公布的五大候选国内词中,“口罩”“抗疫”“逆行者”
“健康码”等4个词与抗疫相关联。
C.2020年的网络“全民流行语”呈增多态势,像“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后浪”“直播带货”等,都为大众所熟知,在全社会流行。
D.直接表达情绪的“压力山大”“我太难了”等容易成为潮流,含蓄表达的“双节棍”“网抑云”等让不少人感到难懂甚至陌生。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4分)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得出哪些语言发展规律?(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六月的话题
铁凝
5月2日,省报在头版右下角,刊出一封读者来信。
信中揭发S市文化局四位局长借现代戏调演之机,大搞不正之风。
来信者署名:S市文化局莫雨。
当S市文化局传达室的达师傅把这天的报纸分送到各个办公室后,局内不免出现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骚动。
S市文化局没人名叫莫雨。
这一点达师傅比谁都清楚。
可这位写信人莫雨,对当时的一切却了如指掌。
哪位局长携同夫人在宾馆住了多少天,哪位局长驱车游山玩水,甚至哪位局长少交了几顿饭费他都一清二楚。
很快,省里派来了调查组,局长们在
“铁的事实”面前,不仅做了检查,还掏出自己腰包补缺。
事情了结后,局里表面上安静了下来。
可又分明感到一种压抑着的激动,都在互相打听:谁是莫雨?莫雨是谁?
莫雨自然是化名,这一点达师傅也不比别人傻。
解放前他在城里做过地下党的交通员,比一般人更懂得化名在非常时期的重要意义。
6月2日,达师傅收到一张报社寄给莫雨的稿费汇款单。
按惯例,达师傅接到汇款单后,应在小黑板上写明:“某某取汇款”,然后将汇款单贴着玻璃靠在传达室窗台上。
这次,他迅速塞进了抽屉。
锁子咔嗒一响,达师傅留心了一下四周,传达室只有他一人。
晚上,达师傅躺在床上翻身。
翻一次身,眼前出现了一个莫雨,那是司机大刘。
那次调演,从头至尾他都是局长们的司机。
达师傅又翻一次身,眼前又出现一个莫雨,这次是财务科长杜彦荣,账面上的事她最清楚。
调演,什么开支不下账?
达师傅不断翻着身,眼前不断出现着莫雨。
他愿意凭自己这双老眼,不动声色地认出莫雨,又不动声色地把汇款单悄悄塞给他(或她)。
就像当年搞地下工作那样,他的任务是传递,临走连个眼神都不须留下。
第二天一上班,达师傅心中的莫雨一个也没出现,主管文物的副局长史正斌却破例来到传达室。
他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靠在窗台上的信件说:“今天的信好像比昨天来得早呵。
”
“那是昨天的。
今天的还没到,得九点钟。
”
史副局长走了,达师傅觉得他出门时分明又扫了一眼那只带锁的抽屉。
难道他发现了什么?发现了达师傅把通常都靠在窗台上的东西锁进了抽屉?如果那样,在史副局长眼里,达师傅岂不成了莫雨?
达师傅不是莫雨,也从来没有充当莫雨式人物的打算。
如果领导真盯住你的抽屉,那就是对你的怀疑,七怀疑八怀疑,就可能把自己的饭碗葬送。
想到这些,达师傅还是从腰里拽出了开抽屉的钥匙。
九点钟,传达室门口挂出了人们熟悉的那块小黑板。
在几个领挂号、汇款的人名中,也排列着莫雨。
五十九天过去了,小黑板上的名字更换了五十九遍,只有莫雨的名字凝结在那里。
传达室本是人们过路留步的小天地,但在这五十九天里,传达室突然变得冷清起来。
常找达师傅“杀”两盘的研究室主任不来了。
那个头发剪得短短的、最爱跑传达室的
打字员孔令兰也有意无意地躲着达师傅。
日月如梭,明天,是汇款单抵达文化局两个月整。
汇款单上写得明白,两个月不取汇款,邮局就要退回寄款人。
一想起明天,达师傅忽然一阵焦躁不安。
他关掉半导体,长久地注视着窗台上那张小纸片。
他抱歉地瞧着它,懊悔两个月来自己对它的疏远、畏惧和冷落。
……
第二天早晨八点钟,当人们陆续走进文化局大门时,几乎同时发现传达室的玻璃窗忽然变得敞亮起来。
那张焦黄的小纸片不翼而飞了。
一方薄纸的消失,使大家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现在人们最关心的一件事是问清谁认领了汇款单。
达师傅出现了,他蹬着一辆平板三轮进了大门,车上装的是一车擦地板用的墩布。
他把车停在传达室门口,看看众人,立刻明白了大伙围在这里的意图。
他跨下车座,不慌不忙地掏出一块灰不溜秋的小毛巾擦着汗,只等人们发问了。
“达师傅,汇款单有人取走了?”还是史副局长先开口,他一字一板地问道。
“不错,领走了。
”
“那,莫雨……”
“莫雨就是我,我就是莫雨。
”达师傅说完,靠在身后毛茸茸的墩布上。
人群一阵骚动,各种眼光纷纷落在达师傅身上。
史正斌也久久盯住达师傅,但谁也没有觉察到他眼光的异常。
当人们散尽后,史副局长才又悄悄问达师傅:“那……信是你写的?”
“你怎么还不信,看我文化浅是不是?不客气说,当年教我文化的那个排长,现今在中央当部长。
”
“是你写的,可那信的笔体……”
“你见过?写给报社的信,莫非也会落到你手里?那可真成了大怪事儿。
”
达师傅从车上抽出一把墩布塞进史副局长手里。
史正斌没再说话,接过新墩布,向办公楼走去。
本来,这些天他最忌讳人们说笔体。
10月,几位老局长离职另作安排,史正斌被任命为S市文化局正局长。
上任以来,他总想再找达师傅深谈一次,但总是被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所耽误。
他找他谈话,是想就势向他说明,写信人不是达师傅,是……是谁?他又觉得已经失去了在全局披露那次
事件真相的必要,他现在是局长。
勇士身上常常存在着懦夫的弱点。
史正斌不相信这个不能称为逻辑的逻辑,可每天
路过传达室的窗口时,他心中还是常常泛起这个不伦不类的逻辑。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局里压抑着的激动的氛围,表明人们对莫雨真实身份的好奇,大家纷纷想要当面表达对莫雨举报行为的赞赏与崇敬。
B.史正斌破例出现在传达室,是因为他按照寄信时间推算到汇款单到达的日期,当达师傅说没有时,他还疑惑地看了看抽屉。
C.研究室主任和打字员孔令兰不太愿意去传达室,是因为他们多少猜测出达师傅就是莫雨,减少与达师傅的接触,避免日后惹麻烦。
D.史正斌作为副局长,却暗地搜集其他四位局长的罪状,并化名揭露,最终如愿当上局长。
这体现了他工于心计、擅用权术的形象。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一开头交代了文化局四位局长被揭发的事件,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后文收到报社汇款单等情节做铺垫。
B.小说以“勇士身上常常存在着懦夫的弱点”一句收尾,既高度提炼了史正斌、达师傅的形象特征,也给人思考的空间,含蓄蕴藉。
C.“汇款单”是全文线索,围绕“汇款单”对各色人物进行描写,表现了史正斌的怯懦、达师傅的勇敢、围观人群看热闹的心理。
D.文章语言充满暗示意味,不论是“他眼光的异常”,还是“他最忌讳人们说笔体”,这些反常言行暗示史正斌莫雨的身份。
8.请简要分析达师傅对莫雨的态度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9.请阅读下面关于圆形人物的论述,据此标准,判断“达师傅”是否为圆形人物,
并阐明理由。
(6分)
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
如
果它从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它就是扁的。
假使它让我们感到了意外却并不令人信服,它就是扁的想冒充圆的。
——E·M·福斯特《小说面
面观》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刘仁恭求救于河东,前后百余辈。
李克用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许,其子存勖谏曰:“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并力拒之,非我之利也。
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
此乃吾复振之时,不可失也。
”克用以为然,乃许仁恭和。
二年春,晋王病笃。
命其弟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珙,掌书记卢质立其子晋州刺史存勖为嗣,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善教导之。
”又谓克宁等曰:“以亚子累汝。
”言终而卒。
将吏欲谒见存勖,存勖方哀哭,久未出。
张承业入谓存勖曰:“大孝在不坠基业,多哭何为?”因扶存勖出,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
五月辛未朔,晋王伏兵三垂冈下。
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
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
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
(梁)帝闻夹寨不守,大惊,既而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晋
王归晋阳,休兵行赏,以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
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
足使敌人见大王之英武耳!”同光元年,晋王筑坛于魏州,即皇帝位,国号大唐。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
B.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
C.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
D.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嗣,本义指诸侯传位给嫡长子,有接续、继承的意思,后一般指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
B.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辛未,为干支之一,此处与《赤壁赋》中“壬戌之秋”均为干支纪日。
C.斥候,古代的侦察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苏武传》中苏武出使时就有斥候同往。
D.节度使,唐代所设,初置时主要掌管军事,后来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权力甚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存勖虑深思远,长于谋略。
幽州刘仁恭被困求救,虽刘仁恭是个反复之人,从长远考虑,李存勖还是劝说父亲为其解围。
B.李存勖品纯至孝,身负众望。
父亲病重,临终将他托付给众臣,但他沉浸在父亲之死的悲痛中,后被众人拥立为王。
C.李存勖用兵如神,骁勇善战。
他利用地形与气候,出其不意,大破梁军;亲临前线侦察,虽遭伏击却毫无惧色,只身突围。
D.李存勖整饬纲纪,治政有方。
他赏罚分明,奖励功臣,征召贤人,惩罚贪官酷吏,申冤宽赋,安抚百姓,使境内安定太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
(2)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鄩营。
14.李存勖劝说父亲李克用救援刘仁恭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题米元晖①山水
[明]张以宁
高堂晓起山水入,古色惨淡②神灵集③。
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
江风吹雨百花飞,早晚持竿吾得归。
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
【注】①米元晖,名友仁,宋代书画家米芾之子,擅长山水画。
②惨淡:指画面色彩浅淡。
③神灵集:指画面传神,韵味深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晨起步入厅堂,壮阔的自然山水扑面涌来,令诗人胸襟开阔,尘虑顿
销。
B.颔联中“春衣”二字点明了季节,“坐”则表现出鉴赏者以静体动、诚笃专一
的状态。
C.“江风吹雨百花飞”一句,是对前面两句的承接与补充,让人感受到温润明媚
的气息。
D.本诗风格清雅恬淡,充满自然真性,与米元晖山水画所表达的“平淡天真”两
相契合。
16.如何欣赏一幅画,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请结合诗歌简要说明。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礼记·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说“欲速则不达”,《老子》第二十四章也有类似的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在强调主观心态过于急切,则往往适得其反。
(3)《屈原列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高度评价《离骚》的主题宏大,言近旨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金风送爽,夜色掩映下的大漠戈壁,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出差”长达6个月,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的时代自此正式开启。
此刻,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眺望浩茫深邃的太空、俯瞰广袤无垠的大地,他们代表了全人类对大自然无限未知和无限可能的精神渴求。
在挑战中创新,在重压下跨越,中国航天梦想的脚步铿锵前行。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
”“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
”
……梦想、创新、奋斗,这些关键词,每一名中国人增长了为国家民族作出更大贡献的不懈动力,更使每一位航天事业的奋斗者都无比振奋、信心满怀。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B.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作“地球”的星球上。
C.叶猴仗着长尾巴出色的平衡能力,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的把戏。
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
是不行的。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使每一位航天事业的奋斗者都无比振奋、信心满怀,每一名中国人更是增添了为
国家民族作出更大贡献的不懈动力。
B.使每一位航天事业的奋斗者都无比振奋、信心满怀,更让每一名中国人增添了为
国家民族作出更大贡献的不懈动力。
C.让每一名中国人增长了为国家民族作出更大贡献的不懈动力,更使每一位航天事
业的奋斗者都无比振奋、信心满怀。
D.让每一位航天事业的奋斗者都无比振奋、信心满怀,更使每一名中国人增长了为
国家民族作出更大贡献的不懈动力。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整散结合,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德尔塔”毒株目前是全球疫情流行的一个最主要的毒株。
①,它对身体的适应力增强,传播速度比较快,病毒的载量比较高,治疗时间比较长,也比较容易发展成为重症。
“德尔塔”毒株虽然可能存在免疫逃逸,②。
(),转为重症或者发生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疫苗的人;接种疫苗的病例从确诊到产生抗体阳性的时间短、CT值高、住院时间短。
③?目前已形成的诊疗方案对绝大多数病人行之有效。
治疗需个体化、一人一策。
还可采用中西医结合,以此阻断病情从轻型向普通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确诊病例里面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
B. 没有接种过疫苗的确诊病例
C. 确诊病例里面有人没有接种过疫苗
D. 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被确诊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北”“化”这三个字都是由“人”而来的同体会意字(见下图甲骨文示例),相随而“从”,相背而“北”,相转而“化”。
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