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阅读训练1(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物描写作用
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人物描写应力求具体生动,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二、人物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
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同样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
4、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神态描写——脸上的表情。
5、心理描写
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6.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正面的描写。
7.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一种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的描写方法,也称为间接描写。
一般通过借助于其他人物的言论反应来衬托所要描写的人物。
8.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三、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1、一个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两只又大又圆的眼睛,时而忽闪忽闪,流露出一股可爱的表情。
()
2、他慢慢地蹲下身,用手拍拍大树,把头凑近松树,“嗨”了一声.使劲抱起松树扛到自己肩上。
()
3、我真想对那位大姐姐说:“请给老婆婆让个座吧!”()
4、她的脸好像绽开的白兰花,笑意写在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愉悦。
()
5、面对老师的表扬,我谦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四、阅读实践
一、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服饰、容貌等外部特征的描写。
人的气质、精神、心理、感情的变化往往凝聚在脸部表情上,所以“画脸”、“点睛”是外貌描写的重点。
文段(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问:文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二、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对话的描写。
言为心声,对话往往表现出人物思想发展变化及个性,所以描写人物具有个性的语言能够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文段(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地纹丝不动。
他两眼盯着德拉,有一种她捉摸不透的表情,这使她大为惊慌。
那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厌恶,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
他只是带着那种奇怪的神情死死盯着她。
德拉忐忑不安地从桌上跳下来,走到他身边。
“杰姆,亲爱的,”她喊道,“别那样盯着我看。
我把头发剪掉卖了,因为我不送你一件礼物,我过不了圣诞节。
头发会再长起来的——你不会在意吧,是不是?我实在没办法才这么做的。
我的头发长的快得要命。
说句‘恭贺圣诞’吧!杰姆,让我们高高兴兴的。
你猜不到我给你买了一件多么好——多么美丽的礼物。
”
“你的头发剪掉了?”杰姆吃力地问道,仿佛他绞尽脑汁之后,还没有把那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弄明白似的。
“非但剪了,而且卖了,”德拉说,“不管怎样,你还是一样地喜欢我,是不是?没有了头发,我还是我,不是吗?”
杰姆好奇地向房里四下张望。
“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他带着近乎白痴的神情问道。
问:“你的头发剪掉了?”“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杰姆为什么要反复地问?
答:
三、动作描写,是对人物的行为及动作的描写。
文段(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永不贬值的财富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
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
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但令我终身难忘地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起程。
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
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
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
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
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
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
怎么,两元钱?瞎眼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间明白了。
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地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地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
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元钱。
”
“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
问:以上两句话都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分别说说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答:
四、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即“想什么”。
文段(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
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
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问:文段中划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对展示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答:
文段(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天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
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
”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打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有点发懵。
问:划线句子是对老王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答:
五、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正面的描写。
文段(六)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命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文段中划线句子是对罗敷的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六、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一种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的描写方法,也称为间接描写。
一般通过借助于其他人物的言论反应来衬托所要描写的人物。
文段(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命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问:文段中划线句子是对罗敷的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七、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文段(八)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牵着母亲过马路
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
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
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
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
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
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
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
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
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
这是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
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
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
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
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
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良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问:请找出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
”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
”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
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
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
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
”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
我本来有底子。
”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
”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
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在与儿子比赛剥豆时作者的动作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请从文中选出体现动作变化的词语。
(4分)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
(4分)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从“敛声息语”中可以看出儿子是个怎样的人?还可以从哪些动词中看出他是这样的人?(2分)
4、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分)
请把文中的材料各举一例写在下面:(3分)
描写:
描写:
描写:
5、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以为怎样的母亲?(2分)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
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
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
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
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
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屁股上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
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6分)
看望——()痛楚——()避免——()
2、“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就这个故事而言,前一个善良指的是()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的是()的善良。
(4分)
A. 让座女孩
B. 老人
C. 女儿 D 作者
(1)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划出来。
(2分)
(2)一开始,作者以为老人表现出痛苦是因为,后来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
4、前文说“让我看得很疑惑。
”后文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请把这句话写在下面。
(3分)
5、从女儿的哪些动作可以看出对父亲的爱,把这些动作用“”出来。
(2分)
6、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刷子李
①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站着的,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是有绝活,这是个公论。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一种活法。
好比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
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
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起,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摔上去,茶叶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
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
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
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②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
专干刷墙一行,别的啥也不干,哪怕饿着。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也不用放,单坐着,那效果就赛升天一般完美。
最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活干得利索,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读书人讲究文不加点,他就有个身不加点。
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倘若没这一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
③这一年,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叫曹小三。
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当下手,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可得亲眼瞧瞧。
④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随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
洋管家一眼就认准了人,恭恭敬敬地道了声:刷子李,尽管走了调儿。
曹小三见师傅派头十足,一点都不输给洋人。
他在这儿立的规矩是一天只刷一间屋,这洋楼大小九间,得刷九天。
⑤干活前,师傅掏出刷子,鼓起腮帮仔仔细细地吹了一遍,眯眼看看,没一丝杂毛了才放心。
然后他打开随身带着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取出一身黑衣黑裤和一双黑布鞋。
师傅穿衣,系裤,换鞋,力求事事安祥妥贴。
⑥刷墙之难尤在屋顶,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排刷往上一举,谁能滴水不漏?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跟没蘸浆似的。
只见他执刷的手在半空中悠然来去:伸臂展翅,那姿势恰似鹰舞长空。
每一摆刷,那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似鼓点,像琴鸣,好听极了。
刷子舔过屋面,似白光横空,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满屋光亮真是一种艺术享受。
⑦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长长地舒一口气,抽袋烟,喝碗茶,再施展身手。
那运气凝神的架势就像大战在即,将军上阵。
⑧每当歇息,曹小三都会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这机会,仔细搜索师傅全身,可是连一个芝麻小大的粉点也没发现,黑衣黑裤黑布鞋漆黑锃亮,俨然一派包龙图(即包公)神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收工坐下,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师傅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
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但他怕师傅难堪,既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上一眼。
⑨这一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
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
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⑩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名气是吹出来的?从一撇一捺开始,好好学本事吧!
(11)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1.第①段绕开刷子李而写天津的世俗民风,其作用是
2.第②段写刷子李的传说,围绕一个___________字写了四个方面:(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文中划线句是对人物的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这句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4.文章结尾写道: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根据原文,请你说说曹小三见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4分
一、人物描写的分类及作用:
(一)分类:人物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摹绘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和肖像描写的区别
1、范围不同:肖像描写是指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头部,比如百说描写他的眼神。
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个人的度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
所以肖像描写不同于外貌描写。
2、表达不同:外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问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答世界。
3、要求不同: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
通过一些关键词可以表达出一个人的性格,尽量不写太过于老套。
要有新意。
肖像描写应按一定的顺序专来写,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都行。
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者能区别属与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
(二)描写的作用
1、外貌描写的作用: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烘托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2、语言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
3、动作描写的作用: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的作用: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5、神态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